《時代感悟》

《時代感悟》

《時代感悟》作者沈者壽,西泠印社出版社於2009年9月1日出版,屬生活類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時代感悟》時代感悟

作者把這本集子命名為《時代感悟》,是因為越來越感受到時代的潮流總是在若明若暗地影響著甚至於左右著我們的生活。如今,我們身處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科技高新化、文化多元化、政治民主化的大變革時代,每天耳聞目睹許多新思想、新概念、新信息、新創意、新事物,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感慨萬千。
作者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記錄下來,藉此以自勵自勉,使自己的思想理念跟進時代的腳步,同時也為這個改革開放年代的曲折發展作了一個小小的佐證。

作者簡介

沈者壽,浙江上虞人。曾任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兼秘書長,中共杭州市委副書記,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杭州市政協常務副主席。

在多年的領導工作中,注重學習、調研和思考,心織筆耕,先後出版《大潮回聲》、《大路尋蹤》、《大題小作》等政論性著作。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工人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及《浙江日報》、《聯誼報》、《杭州日報》等多家報刊上發表時評、散文和理論性文章。其論理深入淺出,文筆流暢犀利,文風質樸清新。

《光明日報》曾以“甘為書生作人梯”為題,介紹他與知識分子赤誠相交、熱心辦實事的感人事跡;著名報告文學作家陳祖芬在《文匯報》上以“仁者壽而康”為題,娓娓道出他古道熱腸、助人為樂的動人故事。

序言

跟進時代的腳步
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已有七年了。
由於在幾十年的工作生涯中養成的習慣,對於時代的變革和演進,時局的變化和發展,人們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新舊觀念的撞擊和利益的博弈,我總是會有意識地予以關注和思考。有時候感到有話要說,就有感而發,陸陸續續撰寫了幾篇小文章,發表於報紙、雜誌和網路上。這些文字,雖說不上是振聾發聵之新論,也不見得是建設社會之妙方,但畢竟也是對社會在劇變中的點滴感悟,傳導了偉大時代在變革中前進的足音。所以,抱著雞肋難捨、敝帚自珍的心態,就結集出版了。連同早幾年在工作崗位上出版的《大潮回聲》、《大路尋蹤》、《大題小作》,這算是第四本集子了。
我把這本集子命名為《時代感悟》,是因為越來越感受到時代的潮流總是在若明若暗地影響著甚至於左右著我們的生活。人們常常感嘆是上蒼安排了自己的命運,其實不是,這是時代巨流的作用,往往是時代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這樣叱吒風雲的人物,只有在20世紀中國這樣大動盪大變革的時代才會應運而生。如果他們出生於17世紀、18世紀,那就絕不是我們今天心目中的孫、蔣、毛、鄧了。
時勢總是比人強。歷史上的大人物智慧再高,權威再強勢,儘管可以推進或延緩歷史發展的某一段進程,但他們終究改變不了歷史演進的總方向,他們本身也擺脫不了時代潮流的裹挾,不知不覺地被時代潮流推著走,他們的認知、思想、情操也總難以超脫於時代的局限。
我出生於抗日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待到十二歲朦朧懂事那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誕生。到了20歲出頭離開校門走向社會的時候,“大躍進”、大辦鋼鐵、人民公社化運動正在中華大地風起雲湧,如火如荼。隨之而來經受了三年經濟嚴重困難的災難。接著就是“四清”運動和真正是“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長期政治壓抑、生活困苦的日子終於熬出頭了。此後我從“不惑”到“天命”再到“耳順”之後的30年裡,正好遇上了改革開放、中華復興的好時光。這是人生旅途中十分難得的幸運和機遇。回首這七十餘年一路走來,見過了各色人等,嘗過了不少酸甜苦辣,得失、成敗、禍福也都有所領教了,這寶貴的人生經歷,多少有助於今天從深處觀察社會、思考人生。
如今,我們身處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科技高新化、文化多元化、政治民主化的大變革時代,每天耳聞目睹許多新思想、新概念、新信息、新創意、新事物,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感慨萬千。我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記錄下來,藉此以自勵自勉,使自己的思想理念跟進時代的腳步,同時也為這個改革開放年代的曲折發展作了一個小小的佐證。這就是出版這本集子的由來和初衷吧!
沈者壽
2009年7月1曰於棲霞嶺寓所

文摘

切莫誤讀了“和諧”
有民眾結隊上訪,到場做勸導工作的官員說:“現在中央號召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希望大家識大體、顧大局,相信黨和政府,不要再來上訪,還是早點回去,到當地再研究解決問題。”
某單位領導班子開會議事。有一成員發表異見並對主持者的一些不公正做法提出批評。主持者最後強調說:“作為領導核心內部,不應有雜音,我們應當保持思想上的高度一致,要像愛護眼珠那樣,維護領導班子的團結和諧。”大家面面相覷,會場鴉雀無聲。
從字面上看,上面這些話語似乎並無大錯。但一聯繫語境,顯然是這些官員把“和諧”作為抑制民眾呼聲、壓制黨內民主的“擋箭牌”了。這其中的貓膩,就是對“和諧”的本質、內涵作了有意無意的誤讀,甚至是作了偷梁換柱、本末倒置的歪曲。
什麼叫“和諧”?“和諧文化”、“和諧社會”從何而來?我們不妨先聽聽從前中外哲人們的見解吧: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齊景公問晏子,何謂“和”?晏子答日:“‘和’者,就像濃濃的肉湯,廚師要用水、火及醋、肉醬、鹽等諸多烹飪的不同佐料加以調味,使酸鹹適中,味道可口。君臣關係也是這樣,君主肯定的東西,如果有不對的,臣子應該把反對意見貢獻給君主,使君主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君主否定的東西,如果有對的地方,臣子應該把其有道理的意見貢獻給君主,以便讓他能夠改正錯誤,這樣社會就穩定,不冒犯人民,使民眾不會因為怨恨而產生叛逆的想法。”
聽了晏子的話,齊景公恍然大悟!那么何謂“同”呢?晏子說:“如果君主說的話,做臣子的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句句都是隨聲附和,那好像用水調和水,淡而無味,有誰願意喝呢?”所以,如果“去和”而“取同”,不準有不同意見、不同風格,“朝政就一定會衰落”。
19世紀初期德國有位古典哲學大師叫喬治·黑格爾,他曾經用辯證法論證了“和諧”,說:“對立的東西產生和諧,而不是相同的東西產生和諧。”這就是說,和諧從對立中來。和諧文化,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都是從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聲音即從多元的利益、多元的思想中,經過反覆溝通、反覆博弈,達成妥協、取得共識共贏後才出現的一種新氣象。
在上個世紀50年代,毛澤東曾希望我國出現“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應當說,他這個見解和設計,與歷史上“和而不同”的論點是基本一致的。可惜,過了沒多久,在全國範圍連續發動了反右派、反右傾機會主義等政治運動直到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結果不僅未能造就他老人家期望的那種“生動活潑”的和諧政治局面,反而造成全國上下人人自危、萬馬齊喑、政治冤獄遍布華夏,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這個教訓實在是太沉重、太深刻了。
問題已經很明白。構建和諧社會,除了要有較好的物質基礎,確保民眾有活乾、有飯吃、有衣穿而且生活不斷得到改善外,更要有確保社會公平正義和民眾享有民主自由權利的民主政治制度,讓民眾有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讓黨內黨外能按照多數人的意志,對國家和地方的大事作出決策與決定。這才稱得上是“和而不同”,才稱得上是和諧社會。
結論是:噤若寒蟬、鴉雀無聲背景下的“一致認為,,、“一致同意’:絕不是和諧政治而是專制政治;七嘴八舌、議論風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基礎上形成的共識和意志,才是和諧文化、和諧政治。總之,先有發揚民主之因,後有社會和諧之果。這個因果關係不可顛倒,不可誤讀!
學會妥協
妥協,是人類文明進步、社會繁榮發展的助推器和減災器。
國與國之間學會妥協,就能給世界和地區帶來和平與發展;
企業之間學會妥協,就能給雙方帶來合作與雙贏;
領導班子成員之間學會妥協,就能給團隊帶來合力和凝聚力;
家庭成員之間學會妥協,就能使家庭免於破裂、促進和睦、保持親情和溫馨!
妥協就是求同存異,妥協就是除弊存利,妥協就是尋找雙方利益的結合點,妥協就是從照顧對方利益中獲得自己的利益。
所以,妥協是一種高智慧、高藝術,也是一種高境界!
曾經有偉人引用《紅樓夢》里林黛玉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名言,藉以論斷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兩大陣營的衝突、鬥爭之不可調和,不可妥協,而只能是“你死我活”!這大概與冷戰年代的國際背景很有關係吧。現在情況變了,世界已經朝多極化趨勢發展,我們的思維、理念和政策也隨之作很大的調整。正如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如是說:“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主張維護世界多樣性,提倡國際關係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性”,還明確強調“世界上各種文明、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應彼此尊重,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請留意!對原來一直認為對立的不可調和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制度,不僅不再主張要誰壓倒誰、誰吃掉誰,而且還要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呢!這就是多元融合的思維,這就是妥協的理念、妥協的精神!
我們對香港採取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終於不花一槍一彈和平地收回對香港的主權,又經過這十年的實踐檢驗,證明這個方針真是一著高招,而這種高智慧和大氣魄,就源於“妥協”的精神。

值得一看的好書(五)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刑事被害人的權利及其救濟》
《電工電子技術全圖解叢書電子元器件檢測技能速成全圖解》
《首爾玩全攻略》
《現代化建設新步伐》
《創建新中國》
《汽車維修中級工培訓教程》
《中國孩子最想知道的十萬個為什麼》
《成語遊戲600條》
《90年中人與事擲地有聲90言》
《Chinese Furniture》
《黨的組織在基層》
《全民族抗日戰爭》
《我要入黨》
《第一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盜圖集》
《資源型城市群體向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探討》
《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綠色的雲劉秀晨園林文曲集》
《中共決策與中國發展》
《石油鑽井》
《新疆省2011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專用教材》
《海上四任精品》
《又是月季芬芳時:文化名家談情感》
《心律失常電生理學》
《內亂與抗爭》
《高考奧賽對接訓練》
《從福州國小到哈佛大學》
《范揚工作室首屆山水畫課題班作品集》
《裝飾塗裱工操作技能》
《圖解圍棋入門》
《一個民主小販眼裡的世界》
《社會主義五百年》
《日本日本》
《秘密情報局歷史》
《利維坦論國家》
《蔡定劍追思錄》
《蔡定劍訪談錄》
《原生態民國》
《中國政治發展的戰略選擇》
《新文學資料叢話》
《詩經新注》
《新編簡明東方文學》
《探索與開拓:東方文學論文選》
《外國文學史綱要》
《艱難的父愛:陳社散文自選集》
《當代魯迅問題評論:陳安湖自選集》
《石醉自選集:壽山石雕藝術家》
《天方書話:縱談阿拉伯文學在中國》
《“娜拉”言說:中國現代女作家心路紀程》
《密碼學進展:中國密碼學會2007年會論文集》
《麗江歲月與海外萍蹤:楊福泉散文選》
《武俠文學:2006年中國武俠文學精選》
《邊疆詩》
《科爾沁薩滿神歌審美研究》
《觀看,書寫:建築與文學的對話》
《宮廷文化:中世紀盛期的文學與社會》
《香港回歸後社會經濟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古馬的詩》
《朝鮮詩學對中國江西詩派的接受:以高麗後期至李朝前期朝鮮詩話為中心》
《中國象徵主義百年史》
《穿越時空的生命韻律(人類學視閾中的中國西部藝術)》
《穿越生命之河》
《穿越生命的迷宮》
《從柏拉圖到巴特的文學理論》
《文學台灣:台灣知識者的文學敘事與理論想像》
《文學翻譯:比較文學背景下的理論與實踐》
《翻譯與文學批評:翻譯作為分析手段》
《翻譯與性別:女性主義時代的翻譯》
《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思想史視野中的當代視覺文化》
《懸疑之謎:史上最經典的48個懸念故事》
《31個經典懸念:世界科幻小說選粹》
《我的祖父(詩人公木的風雨年輪)》
《批評視野中的語言研究》
《鏡與書:紙上風景走讀》
《話語分析:理論與案例》
《系統功能語法:理論之初探》
《功能語法教程》
《Why發明發現》
《張耒及其詩歌創作研究》
《詩詞札記》
《時代感悟》
《感悟大師:黃金時代鋼琴巨匠的琴風樂韻》
《信息哲學:e時代的感悟》
《愛不是一種美麗的傳奇:感悟父愛母愛》
《敢為人先:名家創業守業感悟》
《做智慧的自己企業教練感悟》
《站立的心靈》
《哲人的幽思》
《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譜寫生命的樂章:影響你一生的感悟故事》
《風雨七十年:時代大潮中的我和我的一家》
《千萬別借錢》
《經濟學中沒有上帝》
《服務就是競爭力》
《時文經典:精神的家園》
《革自己的命》
《影響人一生的文章:感悟生命》
《聽南懷瑾大師講經:感悟篇》
《感悟生活:幫你能說會道》
《人情決定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