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

《第四十一》

《第四十一》描寫蘇聯國內戰爭時期一小隊紅軍戰士俘虜一名白黨中尉。女戰士瑪柳特卡奉命將俘虜押往前線司令部。途中他們所乘的船遇到風浪,沉沒。瑪柳特卡與白黨中尉被卷上一荒島,漸漸產生了愛情。一天,忽見一艘白黨帆船從遠處駛來。中尉喜出望外,擬登船逃走。瑪柳特卡當即向中尉舉槍射擊,應聲倒下的中尉成為被她擊斃的第四十一名白黨分子。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第四十一》《第四十一》
中篇小說《第四十一》是一部十分優秀的作品,發表於一九二四年。作品的女主角馬柳特卡出身於一個漁夫家庭,父母雙亡。她為人善良,富於幻想,對詩歌非常感興趣。她槍法如神,在葉甫秀可夫統帥的一百人左右的革命隊伍中,是罕見的射手。在一次衝突中,葉甫秀可夫率領大家衝出包圍圈,不過僅有二十三個人生還,馬柳特卡是女戰士中僅有的倖存者。隨後他們在一次行動中捉了一個白軍中尉,是鄧尼金的一個心腹使者。不過中尉死也不肯透露白軍的秘密。葉甫秀可夫覺得中尉是個很有價值的人物,就派馬柳特卡和兩個會游泳的戰士押著他從海上趕往司令部。誰知路上碰上了大風,船隻傾覆,馬柳特卡和中尉逃到了一個人跡罕至的小島上。不知不覺中馬柳特卡對中尉萌生了愛意。一天,有一艘白軍的船偶然駛了過來,中尉欣喜若狂,打算隨船離開,恰在此刻,馬柳特卡舉槍朝中尉射擊,結束了他的性命。中尉成了馬柳特卡打死的第四十一個白黨分子。

蘇聯經典電影,1928年曾拍攝過一次。蘇聯國內戰爭的年代,由政委葉夫秀柯夫率領的一支突圍的紅軍倖存部隊中有一名女戰士瑪留特卡是個神槍手,她已打死了40個白匪軍。政委令她與另兩個戰士把撤退途中俘獲的一名白匪中尉從海路乘漁船押送到司令部去受審。途中,起了風暴,兩名戰士被捲入海中,瑪留特卡和白匪中尉漂到了孤島上。本來就迷戀中尉的“藍眼睛”的瑪留特卡與中尉相愛了,但他們的觀點立場迥然不同,經常發生爭吵。一天,當中尉奔向朝孤島靠近的一艘白匪的小船時,瑪留特卡勸阻不住他,就舉槍打死了她的“第四十一”個敵人。緊接著她又站在海水中抱著她的“藍眼睛”哭泣……

蘇聯經典電影,1928年曾拍攝過一次。蘇聯國內戰爭時期,紅軍神槍手瑪柳特卡一口氣射殺對方40個人,但第41發子彈卻落了空,這個敵人是白軍方面的一位年輕英俊的少尉指揮,他向瑪柳特卡投降。在押解途中,兩人被海浪衝到一處荒無人煙的孤島,兩人日夜相對,日久生情,但在政治立場上又經常爭論,彼此都想用自己的方式來影響對方。一天一條帆船駛經孤島,中尉看到是白軍的船時,急忙迎船奔去,瑪柳特卡在呼叫無效之下用槍打死了她的愛人。

藝術價值

《第四十一》《第四十一》
這是一篇政治性很強、藝術性很高的小說。20世紀20年代《第四十一》在蘇聯發表以後,反響強烈。當時統治蘇聯文壇的極“左”分子把這位作家僅僅劃入“同路人”的行列。

現在,不用討論人性有無階級性,幾乎是不辯自明的問題。事實勝於雄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全世界的人都喜歡聽,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全世界都喜歡看,就目前的世界而言,網際網路讓世界變小了,《哈里•波特》可以在東西方同時發售。變,是永遠的絕對的;不變,是暫時的相對的。

幾十年前,一部前蘇聯作品曾風靡中國,這就是拉甫列涅夫的《第四十一》。故事說的是紅軍女戰士馬柳特迦槍法精準,彈無虛發,是個神槍手,她在戰鬥中已經擊斃了40個白軍官兵,在打擊第41個白匪時,遇到了例外,那個白軍軍官做了他的俘虜。惡劣的天氣,又把紅軍馬特柳迦和白軍中尉漂到一個孤島上。在這裡,他們不僅遠離了隊伍,也遠離了社會,必須兩個人互相依靠才能生存,馬特柳迦美麗善良但沒有文化,白軍中尉舉英俊文雅且修養極高。偏偏馬特柳迦還熱愛寫作,雖然她在廢紙上寫下了種種感受,還不足以稱之為文學,但她的熱情依然不減。當她發現,中尉的文化很高時,還能夠在文學上指導她時,竟然莫名其妙地對中尉產生了羨慕、依戀,後來竟深深的愛上了他。

如果我們僅僅從這裡展開來看,這一定是個美好的故事,像魯濱遜一樣。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這是階級矛盾對立的年代,他們來自不同的階層和陣營,雖然暫時遠離了戰爭、社會,但他們一旦重新與外界建立了聯繫,那么他們仍然會回到不同的位置和立場。

本書的結局是悲劇的。就在他們逐漸適應了孤島上的生活的時候,營救他們的人出現了,中尉以為來營救的船是自己的部隊,拚命地向大海里跑去,書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她用絕望的聲大喊道:

《第四十一》《第四十一》
“喂,你這白黨壞蛋!向後來!……我對你說,叫你向後來,鬼東西!”
突然間,他聽到在火與風暴里,地球毀滅的震天動地的、莊嚴的轟隆的一聲,在他背後響起來。他還沒來得及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往旁邊一閃,想擺脫這災難,可見這地球毀滅的轟隆聲,也就是他在這世界上的聽見的最後的一聲了。

馬特柳迦望著倒下去的人。
中尉的頭倒在水裡,鮮紅的血漿,從打碎了的腦殼裡流出來,在油呼呼的玻璃色的海水裡散開來。
馬特柳迦向前走去,彎下腰。丟了槍,撕破了胸前的衣襟。
她跪到水裡,想把打碎了頭的死人搬起來,她忽然倒在屍體上。
“我幹嗎了呢?你醒醒吧,我的心愛的藍——藍——眼——睛——的!”
船駛到沙岸上了。船上的人都呆呆地望著。
小說到此結束。我們怎么來評價馬特柳迦的行為,兩個對立的觀點能找到理由與依據,這就是這部作品的魅力。

《第四十一》問世後,曾引起過爭論。一種意見認為瑪留特卡愛上白匪軍官這件事有損紅軍女戰士的形象,即使她最後打死了他,也得不到觀眾的諒解,因為她根本就不應該去愛一個敵人。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瑪留特卡這個人物真實可信,她既有紅軍女戰士堅定的立場,又有少女豐富的人性。這個人物的色彩不是單一的,在她身上反映了時代的特徵、時代的複雜性和時代的矛盾。她和中尉的愛情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在孤島上,除他們兩人外,沒有別人,談不上有革命階級與反動階級之分。在打死中尉之後,瑪留特卡又為他而哭泣,這也是真情流露,因為她打死的這“第四十一”個終究與她相愛過。為“藍眼睛”而哭泣這場戲原小說中沒有,是影片編導添加的。影片細膩地展現了瑪留特卡複雜的內心世界,令人信服地表現了人性與階級意識在她身上的尖銳衝突。影片的攝影十分精彩,畫面上的自然景物傳達出了人物感情的洶湧波濤和矛盾衝突的緊張尖銳。

作品影響

《第四十一》《第四十一》
曾經有個年代,那個我們只能遙望不能觸碰的時代,那個紅色的有著信仰的年代。我向來嚮往那個時候人們的單純,也忌憚著那個時候人們心中的情感的匱乏。在尋找那個時代的影象的時候,我不能走向法國的新浪潮,我只能在紅色的記憶里尋覓。當我發現這個《第四十一》的時候,我的心中充滿著驚喜和滿足。它是蘇聯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作,也是新中國譯製片的精品之作。

僅從譯製片的角度來講,《第四十一》是一次完美的再創作,無論從語言的契合,包括與肢體語言的契合,和劇情的連貫性上都是完美無缺的。而且它是一部可愛的作品,在追求翻譯的自然的條件下,有很多地方是讓人難免一笑的,比如,影片中瑪留莎就用中文發出過這樣的感嘆詞“哎呀,媽呀”。但是誰又能說這是缺憾呢,至少男人們不會這么想,畢竟在現在的可愛的女子嘴裡是聽不到這樣的自然流露了啊。歲月呀......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一部電影在中國必然的角色只有一個,那就是眾矢之的,我也不知道這是左,還是右,或者乾脆是什麼反革命,都沒有意思。有意思的是,那時侯的人,也就是我們的父輩們是根本不能容忍的。估計那時候人民看到這樣一部電影,就像是現在的那些清純的小女生突然見到裸體男人一樣,是臉紅心跳,避之不及,轉而毫不留情地要罵“流氓”的。

也許,這么說也許是過分的,可能我的父親母親也看過它,也會覺得很有意思,但是絕對不是為了談戀愛才看的,我想如果那時候他們談戀愛的時候都會在大操場的露天熒幕下吧,看的是什麼呢,是《南征北戰》《上甘嶺》《苦菜花》 ,如果他們感情一直很好的話,可能還要一起看《小花》和《賣花姑娘》吧。

之所以叫做新浪潮,其實主要也還就是人性與戰爭,人性與主流意識形態的問題。《第四十一》是這樣挑戰的,它讓革命者愛上了敵人,讓敵人很有魅力。它讓戰爭的正義性遭到了挑戰。就是這點事吧,在多說也就是這點事。

那么這是一個怎么樣的故事呢,讓我來講,讓我敘事是比較難的,為了不離題,我得努力。女游擊隊員瑪留莎是個神槍手,她很自豪,她連續一槍射殺了四十個白軍,到第四十一個的時候,她放了空槍,這個幸運的白軍就是男主人公,叫啥我忘了。隊長把押解這個白軍軍官的任務給了瑪留莎,簡短的說他們艱難的走出了沙漠,又在海上遇到了風暴,在一個只有他們兩個的荒島上他們相愛了(oh,yeah!),然後終於有一天他們驚喜地發現了一條船駛過來,但是他們發現那是一條白軍的軍艦,瑪留莎的第四十二槍打死了不顧一切奔向那條船的男主人公,她抱著她哭泣,然後故事結束了。

《第四十一》《第四十一》
就像我看了法國黑白片《地洞》之後,對《肖申克的救贖》不屑一顧一樣,我看了《第四十一》之後,覺得這個時代所有最深沉的愛情片都是那么蒼白,過了幾十年我們還是重複著一樣的愛情理想,或許也不能怪現代的兄弟們沒有想像力,也許愛情就是應該如此。只不過,在那個年代,有人看的這么清楚,這是讓人佩服的,也是讓人恐懼的。恐懼什麼?恐懼著知曉了這世界上只要存在一個先知者,我們就知道自己是這么的愚蠢和無聊。

讓我一一道來這些所謂的愛情元素,總的來說,一個值得記述的愛情的首先需要的是一種矛盾,那就是信仰和感情之間的矛盾,瑪留莎和白軍軍官一個信共產主義一個討厭戰爭, 《如果愛》的一對,一個信仰名譽和金錢,一個信仰愛情。在這樣的衝突下,愛情是脆弱的,悲慘的結局在影象中似乎也是美麗的。如若戰爭也有美麗的話,那唯一的美麗就是殘酷了。第二個元素就是人物的塑造上,男的女的都得長得好看,女的只要單純就好,男的得有文化,得會詩歌這種藝術。

然後就是劇情的發展,這兩個人是要不期而遇的,而且最好要是水火不容的,然後他們會有衝突,偶爾會有溫情,她會給他朗誦她寫的詩歌,他會強忍著笑,稱讚她的愚蠢的可愛。經歷磨難之後,她會投懷送抱,本來默默無聞的她突然容光煥發變成了性感美麗的女子,她會照顧他生病,會把她珍愛的詩稿割捨了給他捲菸,他會很感動,然後抱住她,然後行夫妻之禮。接著就是美麗的不得了的時光,荒島一下子變成了人間天堂。

當然接著就是我也不再想提起的一種轉折,也許人在天堂里的時候就知道地獄一定會來到,於是當我意識到他們要爭吵的時候,我的回憶里的美麗的陽光都是蜃人的模樣。這種爭吵之後,他們會互相妥協,倒不是因為他不會作飯而餓的不行,而是他需要,他們都需要,然後女人會流淚,然後會有相擁。我向來都以為這時刻女人的淚水是最珍貴,最純潔的,我會一起流這淚,這人生里無奈的淚水。

這樣說來,我倒是覺得讓我總結得過於輕浮了,那么怎么重新沉著下去呢,就像是嘲笑一樣,回憶那些過往的溫柔吧。

如果讓我最後總結一下所謂的技術性問題的話,雖然我對技術上如何新浪潮沒有什麼想法,但是《第四十一》的畫面是夠有衝擊力的,簡單是光源足夠精細,大量的仰視鏡頭和冷靜的視角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沙漠和風暴的殘酷和人物內心的衝突。

作者簡介

《第四十一》《第四十一》
拉夫列尼約夫(1891—1959),蘇聯作家劇作家,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1915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國內戰爭。

1911年開始發表詩作,早期創作曾受未來派的影響。十月革命後參加紅軍,1919年負傷復員,從事文學創作,寫過不少以十月革命和國內戰爭為題材的小說和劇本,他的著名作品有中篇小說《風》、《第四十一》、 《決裂》 ,這些作品力圖表現一群來自社會下層的普通人在殘酷的革命鬥爭中的成長過程。

他的作品情節緊張,衝突尖銳,充滿浪漫色彩。此外他的中篇小說《第七位旅伴》《版畫》 ,劇本《黑海艦隊小兵之歌》《為海上的人們祝福》《美國之音》先後獲史達林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