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個[拉夫列尼約夫的小說]

第四十一個[拉夫列尼約夫的小說]

《第四十一個》又譯《第四十一》,前蘇聯著名作家拉夫列尼約夫的代表作。《第四十一個》創作於1926年。雖然在蘇聯引起極大爭議,但仍是在以蘇聯國內戰爭為題材的作品中的一枚奇葩。小說的選材很有特色,它沒有去展示民眾鬥爭那種史詩般的畫卷,而是描寫在杳無人跡的小島上,兩個階級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修養不同、追求不同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儘管沒有大場面,我們還是從那寂靜的小島上的一聲槍響中,感覺到那個時代,兩個階級搏鬥的劇烈。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鮑利斯·安德列耶維奇·拉夫列尼約夫(1891—1959),蘇聯作家劇作家,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1915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國內戰爭。1911年開始發表詩作,早期創作曾受未來派的影響。十月革命後參加紅軍,1919年負傷復員,從事文學創作,寫過不少以十月革命和國內戰爭為題材的小說和劇本,他的著名作品有中篇小說《》、《第四十一》、《決裂》,這些作品力圖表現一群來自社會下層的普通人在殘酷的革命鬥爭中的成長過程。他的作品情節緊張,衝突尖銳,充滿浪漫色彩。此外他的中篇小說《第七位旅伴》《版畫》,劇本《黑海艦隊小兵之歌》、《為海上的人們祝福》和《美國之音》先後獲史達林獎。

作品簡介

中篇小說《第四十一》是一部十分優秀的作品,發表於一九二四年。作品的女主角馬柳特卡出身於一個漁夫家庭,父母雙亡。她為人善良,富於幻想,對詩歌非常感興趣。她槍法如神,在葉甫秀可夫統帥的一百人左右的革命隊伍中,是罕見的射手。在一次衝突中,葉甫秀可夫率領大家衝出包圍圈,不過僅有二十三個人生還,馬柳特卡是女戰士中僅有的倖存者。隨後他們在一次行動中捉了一個白軍中尉,是鄧尼金的一個心腹使者。不過中尉死也不肯透露白軍的秘密。葉甫秀可夫覺得中尉是個很有價值的人物,就派馬柳特卡和兩個會游泳的戰士押著他從海上趕往司令部。誰知路上碰上了大風,船隻傾覆,馬柳特卡和中尉逃到了一個人跡罕至的小島上。不知不覺中馬柳特卡對中尉萌生了愛意。一天,有一艘白軍的船偶然駛了過來,中尉欣喜若狂,打算隨船離開,恰在此刻,馬柳特卡舉槍朝中尉射擊,結束了他的性命。中尉成了馬柳特卡打死的第四十一個白黨分子。

藝術價值

《第四十一》《第四十一》
這是一篇政治性很強、藝術性很高的小說。20世紀20年代《第四十一》在蘇聯發表以後,反響強烈。當時統治蘇聯文壇的極“左”分子把這位作家僅僅劃入“同路人”的行列。
現在,不用討論人性有無階級性,幾乎是不辯自明的問題。事實勝於雄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全世界的人都喜歡聽,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全世界都喜歡看,就目前的世界而言,網際網路讓世界變小了,《哈里•波特》可以在東西方同時發售。變,是永遠的絕對的;不變,是暫時的相對的。
幾十年前,一部前蘇聯作品曾風靡中國,這就是拉甫列涅夫的《第四十一》。故事說的是紅軍女戰士馬柳特迦槍法精準,彈無虛發,是個神槍手,她在戰鬥中已經擊斃了40個白軍官兵,在打擊第41個白匪時,遇到了例外,那個白軍軍官做了他的俘虜。惡劣的天氣,又把紅軍馬特柳迦和白軍中尉漂到一個孤島上。在這裡,他們不僅遠離了隊伍,也遠離了社會,必須兩個人互相依靠才能生存,馬特柳迦美麗善良但沒有文化,白軍中尉舉英俊文雅且修養極高。偏偏馬特柳迦還熱愛寫作,雖然她在廢紙上寫下了種種感受,還不足以稱之為文學,但她的熱情依然不減。當她發現,中尉的文化很高時,還能夠在文學上指導她時,竟然莫名其妙地對中尉產生了羨慕、依戀,後來竟深深的愛上了他。
如果我們僅僅從這裡展開來看,這一定是個美好的故事,像魯濱遜一樣。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這是階級矛盾對立的年代,他們來自不同的階層和陣營,雖然暫時遠離了戰爭、社會,但他們一旦重新與外界建立了聯繫,那么他們仍然會回到不同的位置和立場。
本書的結局是悲劇的。就在他們逐漸適應了孤島上的生活的時候,營救他們的人出現了,中尉以為來營救的船是自己的部隊,拚命地向大海里跑去,書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她用絕望的聲大喊道:“喂,你這白黨壞蛋!向後來!……我對你說,叫你向後來,鬼東西!”突然間,他聽到在火與風暴里,地球毀滅的震天動地的、莊嚴的轟隆的一聲,在他背後響起來。他還沒來得及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往旁邊一閃,想擺脫這災難,可見這地球毀滅的轟隆聲,也就是他在這世界上的聽見的最後的一聲了。馬特柳迦望著倒下去的人。中尉的頭倒在水裡,鮮紅的血漿,從打碎了的腦殼裡流出來,在油呼呼的玻璃色的海水裡散開來。馬特柳迦向前走去,彎下腰。丟了槍,撕破了胸前的衣襟。她跪到水裡,想把打碎了頭的死人搬起來,她忽然倒在屍體上。“我幹嗎了呢?你醒醒吧,我的心愛的藍——藍——眼——睛——的!”船駛到沙岸上了。船上的人都呆呆地望著。
小說到此結束。我們怎么來評價馬特柳迦的行為,兩個對立的觀點能找到理由與依據,這就是這部作品的魅力。
《第四十一》問世後,曾引起過爭論。一種意見認為瑪留特卡愛上白匪軍官這件事有損紅軍女戰士的形象,即使她最後打死了他,也得不到觀眾的諒解,因為她根本就不應該去愛一個敵人。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瑪留特卡這個人物真實可信,她既有紅軍女戰士堅定的立場,又有少女豐富的人性。這個人物的色彩不是單一的,在她身上反映了時代的特徵、時代的複雜性和時代的矛盾。她和中尉的愛情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在孤島上,除他們兩人外,沒有別人,談不上有革命階級與反動階級之分。在打死中尉之後,瑪留特卡又為他而哭泣,這也是真情流露,因為她打死的這“第四十一”個終究與她相愛過。為“藍眼睛”而哭泣這場戲原小說中沒有,是影片編導添加的。影片細膩地展現了瑪留特卡複雜的內心世界,令人信服地表現了人性與階級意識在她身上的尖銳衝突。影片的攝影十分精彩,畫面上的自然景物傳達出了人物感情的洶湧波濤和矛盾衝突的緊張尖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