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感染》

《產褥感染》

《產褥感染》是由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所著的一本書籍,於200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產褥感染,俗稱“月子病”,涵義很廣,概括一切在產褥期中,由於生殖器官感染而引起的炎症。致病細菌可能在產前、產時或前後從外界侵入,也可能早就存在於產婦體內。但是產褥感染髮生與否,主要決定於產婦局部和全身的防禦能力。凡產有有貧血、營養不良、妊娠高血壓綜合症或其他疾病;產時營養和水份補充不夠、產程延長、產時產後失血過多的產婦,由於全身抵抗力削弱,容易得產褥感染。還有胎膜早破、產前出血、產道裂傷、胎盤滯留的產婦,由於生殖道局部變化有利於細菌的入侵及孽生,也易發生產褥感染。

基本信息

《產褥感染》《產褥感染》
名稱:《產褥感染》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作者: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
版本:2000年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ISBN:ISRCCNM220000810/
定價:¥38.00
內容簡介:產褥感染是產褥期最常見的併發症,是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本片以衛生部規劃教材為藍本,分概述、病因、病理及臨床表現、診斷與鑑別診斷、預防、治療六個部分。以實際病例和精美的動畫系統、形象、詳細地闡述了有關產褥感染相關內容。本片不僅幫助醫學生加深對產褥感染的理解與認識,還有助於對臨床醫師早期發現、診斷、治療該疾病。本片由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製作。片長40分鐘。本片適用於醫學院學生及臨床醫師。

臨床表現

《產褥感染》《產褥感染》
1、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 
分娩時由於會陰部損傷或手術產而招致感染表現為局部灼熱、疼痛、下墜膿性分泌物刺激激尿道口出現尿痛、尿頻。傷口處感染縫線陷入腫脹組織內,針孔流膿。陰道與宮頸感染表現為黏膜充血潰瘍、膿性分泌物增多,日後導致陰道粘連甚至閉鎖若向深部蔓延,可播散達子宮旁組織,引起盆腔結締組織炎。 

2、急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 
病原體經胎盤剝離面侵入,擴散到蛻膜後稱子宮內膜炎。感染侵及子宮肌層,稱子宮肌炎子宮內膜炎伴有子宮肌炎。重者出現寒戰、高熱頭痛、心率快、白細胞增多下腹部壓痛輕重不一,惡露也不一定多而容易被誤診。 

3、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急性輸卵管炎 
病原體沿子宮旁淋巴或血行達宮旁組織,出現急性炎性反應而形成炎性包塊同時波及輸卵管系膜、管壁。若侵及整個盆腔也可形成“冰凍骨盆”。淋病雙球菌沿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達輸卵管與盆腹腔形成膿腫後,可以高熱不退。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瀰漫性腹膜炎 
炎症繼續發展,擴散至子宮漿膜,形成盆腔腹膜炎繼而發展成瀰漫性腹膜炎,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如高熱噁心、嘔吐、腹脹檢查時下腹部有明顯壓痛、反跳痛。由於產婦腹壁松馳腹肌緊張多不明顯。因腹膜面炎性滲出、纖維素覆蓋引起腸粘連也可在直腸子宮陷凹形成局限性膿腫,若膿腫波及腸管與膀胱可出現腹瀉、里急後重與排尿困難急性期治療不徹底能發展成慢性盆腔炎而導致不孕。 

《產褥感染》《產褥感染》
5、血栓性靜脈炎 類桿菌和厭氧性鏈球菌是常見的致病菌。在血流瘀滯或靜脈壁受損的基礎上,細菌分泌肝素酶分解肝素促成凝血。子宮壁胎盤附著面感染上述細菌時引起盆腔血栓性靜脈炎。可累及卵巢靜脈子宮靜脈、髂內靜脈,髂總靜脈及下腔靜脈病變常為單側性,患者多於產後1~2周,繼子宮內膜炎之後出現寒戰高熱、反覆發作,持續數周不易與盆腔結締組織炎鑑別。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病變多在股靜脈膕靜脈及大隱靜脈,出現弛張熱。下肢持續性疼痛局部靜脈壓痛或觸及硬索狀,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腫皮膚發白,習稱“股白腫”。但有的病變輕深而無明顯陽性體徵彩色超聲都卜勒可以探出。下肢血栓性靜脈炎多繼發於盆腔靜脈炎或周圍結締組織炎。 

6、膿毒血症及敗血症 
當感染血栓脫落進入血循環可引起膿毒血症,出現肺、腦腎膿腫或肺栓塞而致死。若細菌大量進入血循環並繁殖形成敗血症,可危及生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