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汗

產褥汗,一般是婦女妊娠後,為了供胎兒之需,不但營養需要增加,血容量也要增加,到足月後,母體的組織間液也增加,才會產生。

婦女妊娠後,為了供胎兒之需,不但營養需要增加,血容量也要增加,到足月後,母體的組織間液也增加。其中包括體內液體的增加:平均血液可增加1000 ~1500ml,組織間液可增加1500ml。分娩後,母體的新陳代謝下降,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水分,於是身體要進行自我調節,向體外排出一部分水分。 一般說來,向體外排出水分有三種途徑:呼吸,大小便,出汗。 因此,有的新產婦在分娩後的2-3天內,即使是臥床休息,出的汗也多。這種產後出汗在醫學上稱為“產褥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是因為“虛”,它與久病、重病:危證的出汗不一樣,不是身體虛弱的表現,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出汗,不需要特殊治療。 但是由於產婦在分娩時出血過多,分娩後身心疲勞,體質有所下降,而在出汗時,毛孔往往是開放,容易招致風寒侵襲,發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故產後出汗多時,應注意避免受涼,勤換衣服。在換衣服前套用乾毛巾擦去身上的汗液,使皮膚保持乾燥。 另外要補充一些溫開水或稀粥,以補充水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