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

《爾雅》

《爾雅》是漢族辭書之祖。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代漢語辭彙。它不僅是辭書之祖,還是中國古代的典籍——經,《十三經》的一種,是漢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爾雅》是第一部詞典,“爾”是“近”的意思(後來寫作“邇”),“雅”是“正”的意思,在這裡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辭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爾雅》被認為是中國訓詁的開山之作,在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方言學、古文字學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其中的今話是漢代的話。

基本信息

簡介

《爾雅》《爾雅》

《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蒐集詞語、解釋詞義的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詞典。《爾雅》也是儒家的經典,列為十三經之一。“爾”或作“邇”,是“接近”的意思。“雅”字從牙從隹。“牙”即前排的上下齒,關乎發音、吐字。“隹”即尖嘴鳥,代指“錐形”。“牙”與“隹”聯合起來表示“錐形牙”,即“犬齒”。古人以犬齒為“基準牙”,故“雅”本義為“基準牙”,引申義為“標準”。“雅言”就是“官語”、“標準語”、“規範語”。“爾雅”就是“使(您)發音吐字接近標準”之意。 《爾雅》是後代考證古代詞語的一部著作。《爾雅》被認為是中國訓詁學的開山之作,在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方言學、古文字學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

論述

《爾雅》是我國第一部按義類編排的綜合性辭書,是疏通包括五經在內的上古文獻中詞語古文的重要工具書。

關於“爾雅”名字的解釋,清代學者王念孫認為,“爾”是近的意思,“雅”是“雅言”“正言”,即官方規定的規範語言,“爾雅”即“爾乎雅,近乎正”。清代學者郝司懿行認為,“爾”為“近”,“雅”為“正”,“正者,虞夏商周建都之地正言也。近正者,各國近於王都之正言也”。即兩位先生都釋“雅”為“正言”(京城話、官方語),這是對的。只是沒有分析“雅”的本義:字從牙從隹,是“犬齒”的意思,用為“標準發音”、“標準吐字”。沒有了犬齒,則前排上下牙都失去了堅強依靠,容易鬆動脫落,造成說話漏風、吐字含糊的後果。所以“雅”由“基準牙”而派生出“發音吐字標準”的意思。不過兩位先生對“爾”字的解釋不那么正確。“爾”即“你”、“您”,“爾雅”即“您說話標準”。若讀“爾”為“邇”,則“邇”的字義是“向你走近”,如此的話,“爾雅”從字面上就是“向您走近說話標準”,很拗口,不如“您說話標準”那么直白。

《爾雅》也就是中國古代最早一部解釋語詞的著作。全書共19篇,分別為《釋詁》《釋訓》《釋親》《釋器》《釋宮》《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和《釋畜》。

古人作《爾雅》的目的,一方面在於“正名命物”,一方面在於解釋六義,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即用於解經。

體例

班固《漢書·藝文志》著錄有《爾雅》3卷20篇。現存《爾雅》為19篇,與班固所說的20篇不同。有人認為這主要是分篇的方法不同,而清朝宋翔鳳則認為原來有一篇“序”失落造成的。

19篇《爾雅》名錄:

《爾雅》《爾雅》

1釋詁——對古代辭彙的解釋
2 釋言——對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的解釋
3 釋訓——解釋連綿詞和詞組,以及形容詞和副詞
4 釋親——解釋親屬的稱呼
5 釋宮——對宮室建築的解釋
6 釋器——對日常用具、飲食、衣服的解釋
7 釋樂——對樂器的解釋
8 釋天——對天文曆法的解釋
9 釋地——對於行政區劃的解釋
10釋丘——對丘陵、高地的解釋
11釋山——對山脈的解釋
12釋水——對河流的解釋
13釋草——對植物的解釋
14釋木——對植物的解釋
15釋蟲——對動物的解釋
16釋魚——對動物的解釋
17釋鳥——對動物的解釋
18釋獸——對動物的解釋
19釋畜——對動物的解釋
前3篇詁、言、訓只見的界限由於古人對於詞的分類並不是很清楚,因此這3篇解釋也很模糊。13-19篇是對於生物的一些解釋。但是其分類與現在很多地方差異很大,這主要是由於科學不發達之故。例如“鼯鼠”由於會飛行,將它歸到釋鳥中。
由於爾雅解釋非常簡單,它所涉及的許多語言知識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後代又出現了許多注釋、考證它的著作,如:
清朝馬國翰《爾雅古注》

晉朝郭璞《爾雅注》

清邵晉涵《爾雅正義》

清郝懿行《爾雅義疏》

近人周祖謨《爾雅校箋》

主要內容

釋詁第一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
林、烝、天、帝、皇、王、後、辟、公、侯,君也。
弘、廓、宏、溥、介、純、夏、幠、厖、墳、嘏、丕、奕、洪、誕、戎、
駿、假、京、碩、濯、訏、宇、穹、壬、路、淫、甫、景、廢、壯、冢、簡、
、昄、晊、將、業、席,大也。

《爾雅》郭璞
幠、厖,有也。
迄、臻、極、到、赴、來、吊、艐、格、戾、懷、摧、詹,至也。
如、適、之、嫁、徂、逝,往也。
賚、貢、錫、畀、予、貺,賜也。
儀、若、祥、淑、鮮、省、臧、嘉、令、類、糹林、彀、攻、谷、介、徽,
善也。
舒、業、順,敘也。
舒、業、順、敘,緒也。
怡、懌、悅、欣、衎、喜、愉、豫、愷、康、、般,樂也。
悅、懌、愉、釋、賓、協,服也。
遹、遵、率、循、由、從,自也。
遹、遵、率,循也。
靖、惟、漠、圖、詢、度、咨、諏、究、如、慮、謨、猷、肇、基、訪,謀
也。
典、彝、法、則、刑、范、矩、庸、恆、律、戛、職、秩,常也。
柯、憲、刑、范、辟、律、矩、則,法也。
辜、辟、戾,也。
黃髮、齯齒、鮐背、耇、老,壽也。
允、孚、亶、展、諶、誠、亮、詢,信也。
展、諶、允、慎、亶,誠也。
謔浪笑敖,戲謔也。
粵、於、爰,曰也。
爰、粵,於也。
爰、粵、於、那、都、繇,於也。
合攵、郃、盍、翕、仇、偶、妃、匹、會,合也。
仇、讎、敵、妃、知、儀,匹也。
妃、合、會,對也。
妃,媲也。
紹、胤、嗣、續、纂、緌、績、武、系,繼也。
、謚、溢、蟄、慎、貉、謐、顗、頠、密、寧,靜也。
隕、磒、湮、下、降、墜、摽、,落也。
命、令、禧、畛、祈、請、謁、訊、誥,告也。
永、悠、迥、違、遐、逷、闊,遠也。
永、悠、迥、遠,遐也。
虧、壞、圮、垝,毀也。
矢、雉、引、延、順、薦、劉、繹、屍、旅,陳也。
屍、職,主也。
屍,寀也。
寀、寮,官也。
績、緒、采、業、服、宜、貫、公,事也。
永、羕、引、延、融、駿,長也。
喬、嵩、崇,高也。
崇,充也。
犯、奢、果、毅、克、捷、功、肩、戡,勝也。
勝、肩、戡、劉、殺,克也。
劉、獮、斬、刺,殺也。
亹亹,蠠沒、孟、敦、勖、釗、茂、劭、勔,勉也。
騖、務、昏、,強也。
昂、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
朕、余、躬,身也。
台、朕、賚、畀、卜、陽,予也。
肅、延、誘、薦、餤、晉、寅、藎,進也。
羞、餞、迪、烝,進也。
詔、亮、左、右、相,導也。
詔、相、導、左、右、助,也。
亮、介、尚,右也。
左、右,亮也。
緝、熙、烈、顯、昭、皓、熲,光也。
劼、鞏、堅、篤、掔、虔、膠,固也。
疇、孰,誰也。
暀々、皇皇、藐藐、穆穆、休、嘉、珍、褘、懿、鑠,美也。
諧、輯、協,和也。
關關、噰々,音聲和也。
勰、燮,和也。
從、申、神、加、弼、崇,重也。
觳、悉、卒、泯、忽、滅、罄、空、畢、罊、殲、拔、殄,盡也。
苞、蕪、茂,豐也。
揫、斂、屈、收、戢、蒐、裒、鳩、樓,聚也。
肅、齊、遄、速、亟、屢、數、迅,疾也。
寁、駿、肅、亟、遄,速也。
壑、阬々、滕、征、隍、漮,虛也。
黎、庶、烝、多、醜、師、旅,眾也。
洋、觀、裒、眾、那,多也。
流、差、柬,擇也。
戰、栗、震、驚、戁、竦、恐、慴,懼也。
痡、瘏、虺頹、玄黃、劬勞、咎、顇、瘽、瘉、鰥、戮、癙、
、、癢、疷、疵、閔、逐、疚、痗、瘥、痱、、瘵、
瘼、癠,病也。
恙、寫、悝、盱、繇、慘、恤、罹,憂也。
倫、勩、邛、敕、勤、愉、庸、癉,勞也。
勞、來、強、事、謂、翦、篲,勤也。
悠、傷、憂,思也。
懷、惟、慮、願、念、惄,思也。
祿、祉、履、戩、祓、禧、禠、祜,福也。
禋、祀、祠、蒸、嘗、禴,祭也。
儼、恪、祗、翼、諲、恭、欽、寅、,敬也。
朝、旦、夙、晨、晙,早也。
、俟、替、戾、厎、止、徯,待也。
、幾、烖、殆,危也。
凱,汽也。
治、肆、古,故也。
肆、故,今也。
惇、亶、祜、篤、掔、仍、、埤、竺、腹,厚也。
載、謨、食、詐,偽也。
話、猷、載、行、訛,言也。
遘、逢,遇也。
遘、逢、遇,也。
遘、逢、遇、遻,見也。
顯、昭、覲、釗、覿,見也。
監、瞻、臨、涖、頫、相,視也。
鞠、訁凶、溢,盈也。
孔、魄、哉、延、虛、無、之、言,間也。
瘞、幽、隱、匿、蔽、竄,微也。
訖、徽、妥、懷、安、按、替、戾、底、廢、尼、定、曷、遏,止也。
豫、射,厭也。
烈、績,業也。
績、勛,功也。
功、績、質、登、平、明、考、就,成也。
梏、梗、較、頲、庭、道,直也。
密、康,靜也。
豫、寧、綏、康、柔,安也。
平、均、夷、弟,易也。
矢,弛也。
弛,易也。
希、寡、鮮,罕也。
鮮,寡也。
酬、酢、侑,報也。
毗劉,樂也。
覭髳,茀離也。
蠱、謟、貳,疑也。
楨、翰、儀,乾也。
弼、棐、輔、比,俌也。
疆、界、邊、衛、圉,垂也。
昌、敵、彊、應、丁,當也。
《爾雅》郭璞像
浡、肩、搖、動、蠢、迪、俶、厲,作也。
茲、斯、咨、呰、已,此也。
嗟、咨,镸差也。
閒、狎、串、貫,習也。
曩、塵、佇、淹、留,久也。
逮、及、暨,與也。
騭、假、格、陟、躋、登,升也。
揮、盝、歇、涸,竭也。
挋、拭、刷,清也。
鴻、昬、於、顯、間,代也。
饁、饟,饋也。
遷、運,徙也。
秉、拱,執也。
廞、熙,興也。
衛、蹶、假,嘉也。
廢、稅、赦,舍也。
棲遲、憩、休、苦、、齂、呬,息也。
供、峙、共,具也。
忄某、憐、惠,愛也。
娠、蠢、震、戁、妯、騷、感、訛、蹶,動也。
覆、察、副,審也。
契、滅、殄,絕也。
郡、臻、仍、乃、侯,乃也。
迪、繇、訓,道也。
僉、鹹、胥,皆也。
育、孟、耆、艾、正、伯,長也。
艾,歷也。
歷、秭、算,數也。
歷,傅也。
艾、歷、、胥,相也。
乂、亂、靖、神、弗、淈,治也。
頤、艾、育,養也。
、渾、隕,墜也。
際、接、翜,捷也。
毖、神、溢,慎也。
鬱陶、繇,喜也。
馘、穧,獲也。
阻、艱,難也。
剡、,利也。
允、任、壬,佞也。
俾、拼、抨,使也。
俾、拼、抨、使,從也。
、仍,因也。
董、督,正也。
享,孝也。
珍、享,獻也。
縱、縮,亂也。
探、篡、俘,取也。
徂、在,存也。
在、存、省、士,察也。
烈、枿,余也。
迓,迎也。
元、良,首也。
薦、摯,臻也。
賡、揚,續也。
祔、祪,祖也。
即,尼也。
尼,定也。
邇、幾、暱,近也。
妥,安坐也。
貉、綰,綸也。
貉、、安,定也。
伊,維也。
伊、維,侯也。
時、寔,是也。
卒、猷、假、輟,已也。
求、酋、在、卒、就,終也。
崩、薨、無祿、卒、徂落、殪,死也。

釋言第二
殷、齊,中也。斯、誃,離也。謖、興,起也。還、復,返也。宣、徇,遍也。
馹、遽,傳也。蒙、荒,奄也。告、謁,請也。肅、噰,聲也。格、懷,來也。
畛、厎,致也。恀、怙,恃也。律、遹,述也。俞、畣,然也。豫、臚,敘也。

庶幾,尚也。觀、指,示也。若、惠,順也。敖、幠,傲也。幼、鞠,稚也。

逸、愆,過也。疑、休,戾也。疾、齊,壯也。悈、褊,急也。
貿、賈,市也。厞、陋,隱也。遏、遾,逮也。征、邁,行也。圮、敗,覆也。
薦、原,再也。撫、敉,撫也。臞、脙,瘠也。桄、熲,充也。屢、暱,亟也。
靡、罔,無也。爽,差也。爽,忒也。佴,貳也。劑、翦,齊也。、餾,稔也。

媵、將,送也。作、造,為也。餥、餱,食也。鞫、究,窮也。鹵、矜、鹹,苦也。
乾、流,求也。流,覃也。覃,延也。佻,偷也。潛,深也。潛、深,測也。
谷、鞠,生也。啜,茹也。茹、虞,度也。試、式,用也。誥、誓,謹也。

競、逐,彊也。御、圉,禁也。窒、薶,塞也。黼、黻,彰也。膺、身,親也。
愷悌,發也。髦士,官也。畯,農夫也。蓋、割,裂也。邕、支,載也。
諈、諉,累也。漠、察,清也。庇、庥,蔭也。谷、履,祿也。履,禮也。

隱,占也。逆,迎也。憯,曾也。增,益也。窶,貧也。薆,隱也。
僾,唈也。基,經也。基,設也。祺,祥也。祺,吉也。兆,域也。肇,敏也。

挾,藏也。浹,徹也。替,廢也。替,滅也。速,征也。征,召也。
琛,寶也。探,試也。髦,選也。髦,俊也。俾,職也。紕,飾也。
凌,栗也。栗,戚也。蠲,明也。茅,明也。明,朗也。猷,圖也。

猷,若也。偁,舉也。稱,好也。坎、律,銓也。矢,誓也。舫,舟也。

泳,游也。迨,及也。冥,幼也。降,下也。傭,均也。強,暴也。
宨,肆也。肆,力也。俅,戴也。瘞,幽也。氂,罽也。烘,燎也。
煁,烓也。陪,朝也。康,苛也。樊,藩也。賦,量也。粻,糧也。

庶,侈也。庶,幸也。築,拾也。奘,駔也。集,會也。舫,也。
洵,均也。洵,龕也。逮,遝也。是,則也。畫,形也。賑,富也。
局,分也。懠,怒也。,聲也。葵,揆也。揆,度也。逮,及也。
惄,飢也。眕,重也。獵,虐也。土,田也。戍,遏也。師,人也。

硈,鞏也。棄,忘也。囂,閒也。謀,心也。獻,聖也。里,邑也。襄,除也。
振,古也。懟,怨也。縭,介也。號,謼也。凶,咎也。苞,稹也。

逜,寤也。顁,題也。猷、肯,可也。務,侮也。貽,遺也。貿,買也。
賄,財也。甲,狎也。菼,騅也。菼,也。粲,餐也。渝,變也。
宜,餚也。夷,悅也。顛,頂也。耋,老也。輶,輕也。俴,淺也。
綯,絞也。訛,化也。跋,躐也。疐,跲也。烝,塵也。戎,相也。

飫,私也。孺,屬也。幕,暮也。煽,熾也。熾,盛也。柢,本也。

窕,閒也。淪,率也。罹,毒也。檢,同也。郵,過也。遜,遯也。斃,踣也。
僨,僵也。畛,殄也。曷,盍也。虹,潰也。,闇也。黍刃,膠也。
孔,甚也。厥,其也。戛,禮也。闍,台也。囚,拘也。攸,所也。展,適也。
郁,氣也。宅,居也。休,慶也。祈,叫也。濬、幽,深也。哲,智也。

弄,玩也。尹,正也。皇、匡,正也。服,整也。聘,問也。愧,慚也。
殛,誅也。克,能也。翌,明也。訁凶,訟也。晦,冥也。奔,走也。
逡,退也。疐,仆也。亞,次也。諗,念也。屆,極也。弇,同也。

《爾雅》周祖謨
弇,蓋也。恫,痛也。握,具也。振,訊也。鬩,恨也。越,揚也。對,遂也。
毀,火也。懈,怠也。宣,緩也。遇,偶也。曩,向也。偟,暇也。
宵,夜也。懊,也。愒,貪也。榰,柱也。裁,節也。竝,並也。
卒,既也。慒,慮也。將,資也。黹,紩也。遞,迭也。矧,況也。

廩,廯也。逭,逃也。訊,言也。間,俔也。沄,沆也。乾,扞也。趾,足也。
非,刖也。襄,駕也。忝,辱也。燠,暖也。塊,也。將,齊也。糊,饘也。
啟,跪也。矏,密也。開,辟也。袍,襺也。障,畛也。靦,姡也。
鬻,糜也。舒,緩也。,纛也。纛,翳也。隍,壑也。芼,搴也。典,經也。

威,則也。苛,也。芾,小也。迷,惑也。狃,復也。逼,迫也。般,還也。
班,賦也。濟,渡也。濟,成也。濟,益也。緡,綸也。辟,歷也。漦,盝也。
寬,綽也。袞,黻也。華,皇也。昆,後也。彌,終也。

作品評價

《爾雅》被認為是中國訓詁的開山之作,在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方言學、古文字學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其中的今話是漢代的話。
《爾雅》是我國第一部按義類編排的綜合性辭書,是疏通包括五經在內的上古文獻中詞語古文的重要工具書。
由於《爾雅》在文字訓詁學方面的巨大貢獻,自它以後的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文字學、方言學乃至醫藥本草著作,都基本遵循了它的體例。後世還出了許多仿照《爾雅》寫的著作,被稱為“群雅”,由研究《爾雅》也產生了“雅學”。

作者探考

《爾雅》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但未載作者姓名。
它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孔子門人所作,有的認為是周公所作,後來孔子及其弟子作過增補。後人大都認為是秦漢時人所作,經過代代相傳,各有增益,在西漢時被整理加工而成。大約是秦漢間的學者,綴緝春秋戰國秦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的。
《西京雜記》:郭威,字文偉,茂陵人也,好讀書,以謂爾雅,周公所制。而爾雅有張仲孝友。張仲,宣王時人,非周公之制,明矣。余嘗以問楊子云(楊雄字子云),子云曰:孔子門徒游夏之儔所記(儔音酬,輩也。游,子游。夏,子夏),以解釋六藝者也。家君以為外戚傳稱:史佚教其子以爾雅。爾雅,國小也。又《記》言:孔子教魯哀公學爾雅。爾雅之出,遠矣。舊傳學者,皆雲周公所記也。張仲孝友之類,後人所足耳。

成書時間

《爾雅》成書的上限不會早於戰國,因為書中所用的資料,有的來自《楚辭》、《莊子》、《呂氏春秋》等書,而這些書是戰國時代的作品。書中談到的一些動物,如狻麑(suān,即獅子),據研究,不是戰國以前所能見到的。《爾雅》成書的下限不會晚於西漢初年,因為在漢文帝時已經設定了《爾雅》博士,到漢武帝時已經出現了犍為文學的《爾雅注》。

歷史定位

在歷史上,《爾雅》備受推崇。這是由於《爾雅》匯總、解釋了先秦古籍中的許多古詞古義,成為儒生們讀經、通經的重要工具書。學習《爾雅》可以“博物不惑”,多識鳥獸草木蟲魚之名,增長各種知識。在漢代《爾雅》就被視為儒家經典,到宋代被列為十三經之一。事實上,《爾雅》並不是經,也不是某一部經書的附庸,它是一本獨立的詞典。人們藉助於這部詞典的幫助,可以閱讀古籍,進行古代辭彙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會,增長各種知識。
歐陽修《詩本義》說:“考其文理,乃是秦漢之間學《詩》者纂集說詩博士解詁。”朱熹則說:“《爾雅》是取傳注以作,後人卻以《爾雅》證傳注。”
而李學勤先生認為:《爾雅》作為“經”,不是偶然的,並不是湊在經部里的。古代的“經”,有的如《詩》、《書》、《易》的經文、《春秋》的經文等,是自古流傳的基本文獻,當時教育所必需的,有的則是解說引申上述文獻的,如《易》的十翼、《禮》的《禮記》,《春秋》的三傳等。《爾雅》是周代以至漢初歷世學者解經的一種彙編,號稱解經的鑰匙。
《爾雅》在中國語言學史和詞書史上都占有顯著的地位。
《爾雅》首創的按意義分類編排的體例和多種釋詞方法,對後代詞書、類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人模仿《爾雅》,寫作了一系列以“雅”為書名的詞書,如《小爾雅》、《廣雅》、《埤雅》、《駢雅》、《通雅》、《別雅》等等,而研究雅書又成為一門學問,被稱為“雅學”。

注釋版本

版本概覽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著錄有《爾雅》3卷20篇。唐朝以後將它列入“經部”,成為了儒家經典之一。現存《爾雅》為19篇,與班固所說的20篇不同。有人認為這主要是分篇的方法不同,而清朝的宋翔鳳則認為原來有一篇“序”失落造成的。
從漢唐到清代,為《爾雅》作注的人很多。現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注本是晉代郭璞的《爾雅注》。郭璞花18年的時間研究和註解《爾雅》,以當時通行的方言名稱,解釋了古老的動、植物名稱,並為它注音、作圖,使《爾雅》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參考書。《十三經註疏》中的《爾雅註疏》採用的是郭璞的《爾雅注》和北宋邢昺的《爾雅疏》。清人研究《爾雅》的著作不下20種,其中最著名的是邵晉涵的《爾雅正義》和郝懿行的《爾雅義疏》。今人注有徐朝華的《爾雅今注》,文字深入淺出、簡明扼要,並附有筆畫索引,最利於翻檢、學習。
由於爾雅解釋非常簡單,它所涉及的許多語言知識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後代又出現了許多注釋、考證它的著作,如:
清朝馬國翰《爾雅古注》
晉朝郭璞《爾雅注》
清邵晉涵《爾雅正義》
清郝懿行《爾雅義疏》
近人周祖謨《爾雅校箋》

新爾雅

爾雅爾雅

後世還出了許多仿照《爾雅》寫的著作,稱為“群雅”。
如:明朝方以智《通雅》,清朝洪亮吉《比雅》。
值得關注的是:元和汪榮寶和仁和葉瀾編纂,由上海明權社於光緒二十九年發行的《新爾雅》。這部爾雅,是由留日的中國學生編纂、出版的第一本向中國的讀者解釋說明西洋的人文、自然科學新概念、術語的術語集。戊戌變法失敗以後,留學生們試圖通過開展啟蒙運動和譯介西方新知來促進中國社會的進步和變革,然而當時出版界“癸卯、甲辰之際,海上譯籍初行,社會口語驟變,報紙鼓吹文明、法學、哲理名詞稠疊盈付。然行之內地,即積極消極、內籀外籀,皆不知為何語。”為消除語言上的混亂想想,當時的社會急需能夠通俗易懂地解釋這些新詞、譯語的術語集合新詞辭典。因運而生的《新爾雅》正是此類工具書的嚆矢。

十三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