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比美妙的痛苦》

《無比美妙的痛苦》

《無比美妙的痛苦》是2002年1月出版的一本美國的青春文學暢銷書。

封面封面

編者按:

《無比美妙的痛苦》自2002年1月出版,就一直牢牢占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位的位置,迄今已近80周。全美青年人爭相談論和傳看,影響甚遠。可以說,它創下了美國青春文學的奇蹟。
起初,我以為這只是一個少男少女的愛情悲劇,男女主人公經歷厄運,最後賺足人的眼淚。但為何是無比美妙的痛苦?原來,這句出自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詩歌《有一種斜落下來的幽光》,才是小說靈魂所在。主人公是一對少男少女,但一個藉助一個小小的氧氣瓶才能在這世間呼吸自如,一個是擁有英雄情懷卻只能在遊戲世界馳騁的獨腿男孩。他們相識於生命旅程的末段,但並不妨礙在這星空留下他們獨有的光亮。生命的終結不是悲劇的終點,生命的寬度才是我們追尋的意義本身。這就是青春文學作家約翰•格林的偉大和高遠之處。

內容簡介:

重病中的女孩海蓁,愛上了同病相憐的男孩奧古斯塔斯,死神的身影伴隨著青春的曼妙,兩個年輕人在讓人羞赧的生理折磨和情感考驗中互相依偎。海蓁想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完成荷蘭之旅,男孩忍著病痛,幫她完成了心愿,就告別了這個世界,在有限的日子裡給了女孩永遠的愛。女孩讀著男孩留下的信,悽然淚下……苦難中兩顆純潔心靈的撫慰,殘酷中青春之花的綻放,作品將愛情與死亡寫得如此平實而奇異,催人淚下,在洗滌人類情感的同時,讓人體味生命和愛情的美妙與痛苦。

故事梗概:

16歲的海蓁沒有像普通的高中生一樣每日生活在校園裡,從高二時起她的全部生活場景就變成了家裡和醫院,她因此而覺得自己的生活非常孤獨。但海蓁是個懂事的女孩,她與學校的同學保持著有限的交往,不希望同學因為可憐她而特意來陪伴她。她的最好朋友除了寵物小藍、《美國超模大賽》節目之外,就是一本名為《無比美妙的痛苦》的小說,海蓁甚至將它奉為自己的《聖經》。書中講述了一個名叫安娜的女孩和她的單親媽媽的生活,安娜的媽媽瞎了一隻眼睛,是個職業園藝師,她愛上了一個身份可疑的、做鬱金香生意的荷蘭人,這個荷蘭鬱金香老爹對於治療安娜的病有著古怪的想法。就在情節發展到安娜打算開始一種新療法,安娜的媽媽打算和荷蘭鬱金香老爹結婚的時候,這本書突然戛然而止了。
海蓁參加了兒童醫院組織的互助小組活動,活動地點在一個名為“實實在在的耶穌之心”的教堂里。這個小組中的孩子因為各種病痛而每周相聚在一起,為了互相鼓勵、延長生命而彼此交流。海蓁不喜歡這個互助小組,但礙於父母讓他加強社交的要求而不得不去,裡面唯一引人注意的是一個名叫艾薩克的金髮男孩,他因為即將面臨失明的危險而唉聲嘆氣。海蓁表達了自己對於生命的看法,當然這也來自《無比美妙的痛苦》這部書,海蓁說,生命注定要消逝,時間卻仍舊長存。任何妄圖留下生命痕跡的努力都是徒勞的,一切終將被忘卻。因為這與眾不同的想法,互助小組中的一個英俊男孩奧古斯塔斯注意到了海蓁。在他們倆相識之後,他們交換了各自喜歡的書,海蓁自然而然給他推薦了《無比美妙的痛苦》一書。其結果是,奧古斯塔斯和海蓁都是如此狂熱地迷上了這部到結局處突然戛然而止的書。在給書的作者彼得寫信表達了對書的喜愛之後,他們徵得了彼得的同意去荷蘭見他,想到能夠在讀者中第一個獲知書的結局,格斯和海蓁都興奮地無法自已。但海蓁和奧古斯塔斯各自的父母以及醫院都對他倆的長途旅行堪憂,最後他們幸運地得到了燈神基金會給他們贊助的機票,在海蓁媽媽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荷蘭與彼得面對面的旅程。
然而來到荷蘭後,他們卻意外地被彼得拒之門外,此時他們才得知同意他們面見的回信來自於彼得的助理李德薇,而作者彼得因為兩個孩子的到來而牽連起一段傷心的往事,他一改溫和的語氣,怒氣沖沖地把他們拒之門外。
奧古斯塔斯和海蓁精心策劃的荷蘭之旅以這樣的結局告終,心有不甘的兩人在李德薇的安排下去了當地最有名的餐廳吃了飯,並去了安妮•弗蘭克故居,在安妮•弗蘭克的父親,兩個相愛的年輕人終於接吻了,給這次不算圓滿的旅行畫上了句號。
回到美國之後,海蓁的身體狀況因一種新實驗藥物而得到了控制,但奧古斯塔斯的病情卻漸趨惡化,在一次開車去買煙的途中因心臟不適而被送進醫院。
奧古斯塔斯自知身體狀況欠佳,他邀請海蓁和好友艾薩克來到互助小組平時活動的地方——也是他與海蓁初次相識的地方——參加他的預葬禮,海蓁和艾薩克都穿著自己最漂亮的衣服來到“實實在在的耶穌之心”,在給自己的男友致悼詞時,海蓁說:“上帝啊,我但願奧古斯塔斯僅有的日子也能更多。可是,格斯,吾愛,我無法告訴你,我們小小的無窮讓我心裡多么感激。就是給我整個世界我也不換。你在有限的日子裡給了我永遠,我滿心感激。”
在奧古斯塔斯八天后真正的葬禮上,海蓁意外地見到了曾經把他們拒之門外的、《無比美妙的痛苦》作者彼得,海蓁厭惡地不搭理他,彼得卻坐在海蓁的車裡試圖與海蓁解釋。原來彼得的女兒曾在二十二年前不幸去世,他在小說中創作的安娜這個角色就有自己女兒的影子,當他看到患病的海蓁打扮得如同安娜一般來到他家門口時,這驚人的相似讓他無法接受。
奧古斯塔斯離去後,他的父親在他桌上找到一本缺頁的筆記本,前四頁不知所蹤。海蓁遍尋不得,在朋友的提示下才想起了她和奧古斯塔斯共同喜歡並信任的作家彼得,通過彼得的助理李德薇,海蓁果然發現了奧古斯塔斯寫給她的信,信中說,他曾經想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印記,想要被他人銘記,但最終給人留下的往往是傷痕。海蓁的生活態度就與他不同,她活得輕盈,不希望被太多人記住,也不要給太多人造成傷害。奧古斯塔斯由衷地欣賞海蓁的生活態度,並在信的結尾說:“我愛她。我真幸運愛上了她……在這個世界上你沒法選擇受不受傷害,但選擇讓誰來傷害你,你自己倒確實有幾分發言權。我對我的選擇很滿意,希望她也滿意她的選擇。”

美國讀者評論:

據我女兒說,這本書讓人心痛但又精彩至極。她愛不釋手,而且感動得哭了。——美國亞馬遜讀者W.McGahey
《無比美妙的痛苦》與其他書不同,它不寫生活就是人人過著美好的生活那些虛假的東西,而是寫出了人性中讓人感覺悲傷的真實一面。——美國亞馬遜讀者Anyawang
這本書寫得真是太棒了,所有的人物都讓人覺得無比真實,絕對稱得上是2012年的年度最佳小說。——美國亞馬遜讀者Sgsfreedom
我不後悔當眾讀這本小說時為海蓁或奧古斯塔斯留下眼淚,它讓我懂得更加珍視身邊的人。——美國亞馬遜讀者ChristinaAmbriz"cambriz"
我把《無比美妙的痛苦》這本書撕成紙頁,每天帶在身邊讀。它讓我大笑,讓我流淚(這真的發生了),還讓我去思考生命和死亡。——美國亞馬遜讀者Jazzmine
《無比美妙的痛苦》是到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小說。約翰•格林的寫作風格和睿智的措辭每次都會震撼到我,絕對是值得閱讀的傑作。——美國亞馬遜讀者Gabby
《無比美妙的痛苦》魅力十足、飽含哲思,頗具啟迪意義。我推薦給女兒看,她也非常、非常喜歡。是目前我讀過的最棒的書之一。——美國亞馬遜讀者MelanieJ.Massey"Melanie"
《無比美妙的痛苦》這本書改變了我。它讓我去思考、去感受、對外在更有痛感。讀後我更加理解了死亡、生命和人心。——美國亞馬遜讀者KatelynWest
作家在講故事方面擁有極為深刻的洞見。最初朋友介紹我讀這本書時我還不以為然,後來卻再也放不下。——美國亞馬遜讀者ria
我的孫女讓我讀這本書,現在又催促我寫點什麼。《無比美妙的痛苦》果真深刻、有趣而且有點憂傷。——美國亞馬遜讀者gardenwriter
《無比美妙的痛苦》本來是女兒上大學前被分配的讀書任務,但作為一名有25年教齡的中學英語老師,好奇心戰勝了一切。這是我熟悉的領域,我覺得這本書有太多豐富的層面可供挖掘。——美國亞馬遜讀者Jenn
我愛上這本書了,從沒想過自己會沉浸在別人的愛情故事中,就是喜歡、喜歡、喜歡這本書。——美國亞馬遜讀者Lisa
《無比美妙的痛苦》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擁有最棒的人物、最棒的結局,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所寫,每次想起它來我都會潸然落淚。——美國goodreads讀者April*procrastinatorandproud*
所有小說都帶有些作家私人的痕跡,《無比美妙的痛苦》在這方面有它的獨到之處。它不僅僅是一本高中男生女生的浪漫愛情故事,它是關於生命、死亡、疾病、愛情、英雄情結,關於一個16歲的少年如何面對和處理自己的生命即將終結、將所愛的人永久拋下的事實。——美國goodreads讀者Madeline
老天啊,我等這本書等得太久了!而且我不只是想給他打五顆星。約翰•格林絕對是天才+天才+天才作家。我會一直讀下去,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美國goodreads讀者Jaci
《無比美妙的痛苦》這本書目前已經有四萬多條評論了,我為什麼還要添上一條?我說不清原因,但我確實知道我想讓你們明白我讀完這本書的感受。海蓁就是我想成為的那類女孩:聰明、有趣、一個很棒的女兒以及堅強的孩子。奧古斯都就是我想遇見的那類少年:超有魅力、非常積極、有趣,而且是最棒的朋友。而他們的生活就是我們的生活。——美國goodreads讀者Rosalinda
讀《無比美妙的痛苦》,最初我並沒有像身邊的朋友那樣落淚。也許,用“我哭了”這樣的話來描述讀書感受是更容易些的。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無法用一句話就搪塞過去。《無比美妙的痛苦》深深震撼到了我,主要有兩點:一是我們到底是誰、為何會身在此處;二,什麼才是愛,難以捉摸的愛。再次重讀時,我確實哭了。我哭是因為它把我們正身處其中的生活那樣真實地展示給我們看,讓我們同樣去思考和面對。這是我讀過的最悲傷的一本書,這也是我讀過的最快樂和最富啟迪色彩的一本書。——美國goodreads讀者Ariel
“這就是痛苦,它要求被感受到。”奧古斯塔斯說。現在的我,仍舊沉浸在閱讀這本書的複雜情緒中。這有些難以置信,畢竟這是我第一次讀約翰•格林的作品。我給五顆星,OK?OK.——美國goodreads讀者Brenna
《無比美妙的痛苦》和《心靈病房》一樣,都是以罹癌人士當主角的故事,只不過,相較於後者著重思考生命價值的心境轉折,《無比美妙的痛苦》對“死亡”鏤刻在生者心上的重量著墨較深,而這部分傷痕則根自於人類天性──我們對所愛之人的不捨和眷戀。——台灣讀者
思考。無數的思考。讀完這本書後,會對病痛,對生死,對人情冷暖,對現代醫療的局限,對面臨人生終點的愛情,都有更深的體悟。作者是非常懂癌症的,這點可以肯定,而我喜歡他的態度。他不尖酸,不粉飾,也不過分傷感,僅是用一種理性感性兼具的口吻,神不知鬼不覺透過人物來傳達他對生老病死的思考。到底我們知道多少生,又知道多少死呢?十六七歲的兩位主角,怕是比我們都懂得多了。——台灣作家倪采青
如果你也曾經刻骨銘心的愛過一個人,就會了解,為什麼這本小說能夠蟬聯暢銷排行榜高達80多周,並且《紐約時報》、Amazon評選為2012年TOP1小說。——台灣讀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