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少年》

《烽火少年》

《烽火少年》介紹了抗日戰爭時期,一些少年們的英雄事跡。當時,中華民族湧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自古英雄出少年,就讓我們重溫抗日小英雄的傳奇故事吧!“‘不許動!’嘎子用木頭手槍抵住了那人的後腰,只見那人雙手慢慢上舉,嘎子見勢,伸手就去他腰裡摸槍。就見那人腳上一動,嘎子噗的一聲跌倒在地。”你小的時候,是不老是拿著木槍,拉著夥伴一起,扮演嘎子的角色呢?一定很牛吧!

基本信息

演職人員

烽火少年 (1975)製作團隊 職員表

董克娜 .... 導演

顏一煙 .... 編劇

朱今明 .... 攝影

溫智賢.... 攝影

王韻華.... 錄音師(收音)

張金彪 .... 美工

晨耕 .... 作曲

王竹林 .... 作曲

新影樂團 .... 伴奏

姚關榮 .... 指揮

中國歌舞合唱隊.... 演唱

郭芙 .... 演唱

張桂蘭.... 配音

《烽火少年》《烽火少年》

烽火少年 (1975)演員表

邱英三 .... 指導員

王京春 .... 小松

馬精武.... 隊長

宋戈 .... 炊事員

馬芳 .... 小李子

陳李中.... 鄭奶奶

安震江.... 黑田

方輝.... 偽大隊長

牛世鈞 .... 二班長

陸文昭 .... 小海

於紹康.... 郝爺爺

丙增宏 .... 小柱子

邵華 .... 椎木

故事梗概

1943年的冬天,華北某地一支八路軍游擊隊在配合主力部隊取得重大勝利後,前往根據地蘇家莊。途中,他們在密林里發現了腿部受了槍傷的孩子小松。小松是在父母被日寇殺害後,隻身從敵占區逃出來的。小松一看眼前的人都穿著日本軍大衣和大皮靴,立即仇恨滿胸,想要逃走。指導員張偉把小松帶到蘇家莊,安排他在子弟兵的好媽媽鄭大娘家養傷。慢慢地,小松解除了疑慮。當他知道這支隊伍就是八路軍游擊隊,張偉就是游擊隊的指導員時,心情十分激動,他向親人傾吐了心中的仇恨,堅決要求參加八路軍打日寇,為親人報仇。小松參軍後,組織上讓他當馬倌,小松認為放馬報不了仇,殺不了敵人,不願乾。在指導員和同志們的啟發下,他認識到在游擊隊里做什麼都是為了抗日,他決心當好革命的小馬倌。小松機智勇敢,但缺乏對革命紀律的重要性的認識。一次,他放馬時隨便開槍打野羊,驚動了敵人,影響了戰鬥部署。指導員向他進行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教育。在黨的關懷教育下,小松漸漸成長起來。在一次伏擊戰中,他發現了殺害他親人的日寇黑田,但為了整個戰役的勝利,他嚴格地執行了紀律。日寇受挫後,黑田下令洗劫蘇家莊,殺害了鄭大娘。這更激起了小松的仇恨。為配合主力部隊解放嶺西鎮,小松接受了取情報的任務。他機智地利用驚馬通過敵偽崗哨,利用羊群衝散民夫隊,和郝爺爺取得聯繫,完成了任務。在“引敵入瓮”的戰鬥中,小松在去東山的岔道上,巧妙地迷惑了敵人,將黑田牽人了游擊隊的伏擊圈。小松和指導員並肩作戰,圍殲日寇,指導員為掩護小松而受傷,這使小松深受教育。小松頑強地追擊日寇,終於親手打死了黑田。在革命戰爭的鍛鍊下,小松成長為抗日小戰士。

導演介紹

董克娜,中國電影女導演。曾名董文娟。生於山東威海。1946年參加華東軍區文工團。1949年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51年起在文化部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任教。1955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專修班學習。1957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副導演。1960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1962年編導《崑崙山上一棵草》 。1980年後相繼導演《第二次握手》1980、 《明姑娘》1984、《相思女子客店》1985等影片。其中《明姑娘》獲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獎。《相思女子客店》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5年優秀影片獎。《黃土坡的婆姨們》獲1988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