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共倫理研究》

《海洋公共倫理研究》

《海洋公共倫理研究》是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浙江海洋資源環境經濟系統最佳化研究”中的一個部分成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人類詩意地棲息於地球,並對自然過程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人生存於大地,依賴於大地,從屬於大地,這是人的生存之所在,人的存在之所在,人的根本之所在。因此,大地是萬物之母,也是人類的母親,是人的立足之地,是人的持久根基。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應是自然和大地的維護者。“棲息”主要不是居住下來,而是要看護並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空間,在這樣的場所,其他事物能夠自己展現並健康成長。“棲息”首先是拯救,是使其他存在物成為它們自己,完全展現它們自己。因此,人應該接受大地的恩典,讓所有事物“存在著”。只有讓事物存在,不毀壞和毀滅自然物,人才能從事物的存在中獲得自己的存在,並與萬物同在,建立人在大地上的詩意般的居住。也就是說,除非大家都獲救,否則誰也不能得救。故此,人類應該理性地擺正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人在大自然中所占據的並不是最重要的位置;大自然啟示給人類的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只有適應地球,才能分享地球上的一切。只有最適應地球的人,才能其樂融融地生存於其環境中。人類詩意地棲息是精神的產物,它將把人類帶向希望之鄉
《海洋公共倫理研究》《海洋公共倫理研究》

海洋公共倫理研究》是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浙江海洋資源環境經濟系統最佳化研究”中的一個部分成果。

目錄

第1章海洋公共倫理的時代意蘊
1.1海洋世紀的倫理要求
1.1.1海洋價值的時代凸顯
1.1.2海洋世紀的倫理隱憂
1.1.3海洋時代的倫理蘊涵
1.2海洋倫理的邏輯起點
1.2.1海洋
1.2.2倫理
1.2.3公共倫理
1.3人海和諧的公共倫理
1.3.1人與海洋和諧共處
1.3.2公平分享海洋利益
1.3.3永續利用海洋資源
1.3.4合理維護海洋權益
第2章海洋公共倫理的理論溯源
2.1海洋倫理的歷史考察
2.1.1海洋與生命起源
2.1.2海洋與人類起源
2.1.3海洋與人類生存
2.1.4海洋與人類發展
2.1.5海洋與人類未來
2.2海洋倫理的理論基礎
2.2.1倫理學
2.2.2海洋科學
2.2.3海洋管理學
2.3海洋倫理的實踐探索
2.3.1海洋實踐歷程
2.3.2當代海洋實踐
2.3.3可持續發展探索
第3章海洋公共倫理的價值考量
3.1生態倫理的哲學分析
3.1.1人理與物理的理論障礙
3.1.2類與群體的價值觀衝突
3.1.3綠色崇拜與生態主義矛盾
3.1.4生態文明與市場文明碰撞
3.2海洋倫理的價值追思
3.2.1自然海洋的生命價值
3.2.2海洋生命的人文價值
3.2.3海洋倫理的價值基礎
3.3海洋倫理的價值視野
3.3.1海洋倫理的價值依據
3.3.2海洋倫理的價值抉擇
3.3.3海洋倫理的價值實現
第4章海洋公共倫理的文化解讀
4.1海洋意識的歷史演進
4.1.1海洋意識的意義特點
4.1.2海洋意識的發展歷程
4.1.3海洋意識的具體內涵
4.2海洋倫理的法律拷問
4.2.1價值理念
4.2.2倫理責任
4.2.3道德前提
4.3海洋倫理的文化自覺
4.3.1同類相親
4.3.2照料自然
4.3.3和而不同
第5章海洋公共倫理的理論架構
5.1海洋倫理的理論內涵
5.1.1理論提出
5.1.2學理依據
5.1.3內涵界定
5.2海洋倫理的研究視角
5.2.1性質地位
5.2.2途徑方法
5.2.3研究目標
5.3海洋倫理的現實指向
5.3.1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
5.3.2海洋環境和生態保護
5.3.3海洋經濟的統籌協調
第6章海洋資源利用的倫理尺度
6.1海洋資源的生態價值
6.1.1海洋資源的價值構成
6.1.2海洋資源的耦合價值
6.1.3海洋資源的保值增值
6.2海洋資源的道德屬性
6.2.1海洋資源的產權道德
6.2.2海洋資源的整體道德
6.2.3海洋資源的公共道德
6.3海洋資源的倫理利用
6.3.1資源利用的倫理目的
6.3.2持續利用的資源倫理
6.3.3資源利用的倫理要求
第7章海洋環境的倫理呵護
7.1海洋環境的倫理內涵
7.1.1人類文明的自然根基
7.1.2海洋環境的生態瓶
7.1.3現代海洋的環境意識
7.2海洋環境的倫理保護
7.2.1海洋保護的倫理原則
7.2.2海洋保護的倫理規範
7.2.3海洋保護的倫理觀念
7.3人類詩意地棲息地球
7.3.1珍愛共同的家園
7.3.2對子孫後代負責
7.3.3維護可持續發展
第8章海洋經濟統籌的倫理協調
8.1海洋經濟的倫理基礎
8.1.1海洋經濟的倫理要求
8.1.2海洋經濟的發展道德
8.1.3海洋生態的經濟倫理
8.2藍色文明的發展模式
8.2.1藍色文明的深情呼喚
8.2.2藍色文明的具體內涵
8.2.3藍色文明的倫理標準
8.3海洋經濟的統籌協調
8.3.1海洋經濟的藍色崛起
8.3.2海洋倫理的理念提升
8.3.3海洋倫理的文明傳承
第9章海洋公共倫理的著力建設
9.1海洋倫理的建設難題
9.1.1基礎性難題
9.1.2結構性難題
9.1.3操作性難題
9.2海洋事務的倫理合作
9.2.1經濟生活的合作來由
9.2.2合作進化與社會發展
9.2.3走近合作的理論提升
9.3海洋倫理的教育推廣
9.3.1海洋倫理的教育課題
9.3.2海洋倫理的推行平台
9.3.3海洋倫理的教育回應
第10章海洋公共倫理的和諧導航
10.1人海和諧的倫理建構
10.1.1和諧倫理的分析框架
10.1.2和諧倫理的精神解讀
10.1.3人與自然的倫理建構
10.2和諧海洋的倫理導航
10.2.1和諧海洋的理論內涵
10.2.2和諧海洋的當前態勢
10.2.3和諧海洋的發展路徑
10.3海洋倫理的文明傳承
10.3.1海洋倫理的生態文明
10.3.2海洋倫理的社會文明
10.3.3海洋倫理的發展文明

前言

中華民族曾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明,也有過木秀於林的強盛時代,然而,自古以來,我國都不能被稱之為海洋強國。在我國歷史上,也曾有許多思想家和戰略家認識到海洋之於中華民族的重要性。成書於公元前8世紀的《易經》就有“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的記載;《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了齊國卿相管仲提出的“惟官山海為可耳”的政策主張;戰國時的韓非子在總結治國經驗時亦強調海洋管理的重要性,他提出“歷心山海而國家富”的著名論斷。孫中山先生曾指出:“世界大勢變遷,國力之盛衰強弱,常在海而不在陸,其海上權力優勝者,其國力常占優勢。”歷史經驗有力地證明了先人的預言。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一個明顯的軌跡就是由內陸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強盛。當今世界的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大都是依靠發展海洋走上發達之路,海洋特別是港口都為其成功發展和繁榮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果人類的祖先早知道地球近3/4的面積是被海洋覆蓋著,在茫茫星河中,我們棲居的行星是一個蔚藍色的“水球”,“地球”或許就不是我們棲居之所的名稱了。科考數據表明,覆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積為3.62億平方千米,約占地球總面積的71%;體積約為13.7億立方千米,平均深度3800米,最深處超過10000米。海洋深廣若此,它為地球上99.5%的生物提供了陸地和淡水水域所能提供的300餘倍的生存空間。近代科學的發展使人類獲得了地球實為“水球”的證據,但至今我們的目光仍然更多關注著腳下的土地,思想里仍然缺乏一種理應建立的“水球”理念。做《水經注》的中國古人酈道元早用前人之言概括出了“水球宣言”:“天一生水”,“天下之多者水也”,“水之為德者大也”。生命是水之“大德”。“水球”上的海洋賦予星球以生命,撫育滋潤它們,並幫助其中的一部分登上陸地環境。也正是依靠“水球”之水創造的良好的水、氣循環,人類這樣的需氧生物才能得以生存。

精彩書摘

第1章 海洋公共倫理的時代意蘊
海洋是孕育人類文明的搖籃,也是人類生存的最後家園。這原本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事實,而人類卻是在經歷了慘痛的教訓以後才開始認識到,並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生存還是毀滅?”這確實是個問題。倘若我們打算繼續生存下去,那就必須喚醒潛藏在內心深層的自我意識,構建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的生活方式,並用倫理、道德與法律的力量來維護這種和諧。
1.1 海洋世紀的倫理要求
海洋是21世紀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和最後空間,海洋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必然會越來越多地依賴海洋。海洋能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開發利用海洋是解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難題的一個重要途徑,人類重返海洋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
1.1.1 海洋價值的時代凸顯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風雨的故鄉、五洲的通道、資源的寶庫。海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國家的興衰。古今中外的史實說明,凡大力發展海洋的國家,皆可國勢走強,反之,則有可能淪落到被動挨打的地步。綜觀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開放、向海的朝代則興旺發達,閉關、內收則衰落挨打,海洋與中華民族的統一、穩定、繁榮和昌盛休戚相關。

盤點海洋出版社出版書籍(三)

海洋出版社的任務是出好海洋專業書、刊,介紹和推廣國內外海洋科學技術新成就,普及海洋知識,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和推動海洋事業發展。
《穿越金色時光》
《海岸和陸架沉積物搬運》
《對蝦健康養殖學》
《鮑健康養殖實用新技術》
《海洋——神秘而富饒的藍色世界》
《中國環境年鑑環境監察分冊2008》
《海陸環境資源一體化開發利用法律制度研究——以浙江省為例進行考察》
《西方人眼中的浙江》
《黃鱔高效養殖技術圖解與實例》
《泥鰍養殖致富新技術與實例》
《海岸帶地貌環境及其演化》
《江海客——毛澤東》
《數學模型在生態學的套用及研究(7)》
《海灣生態學(上下冊)》
《海洋噪聲與哺乳動物》
《對蝦健康養殖實用新技術》
《2009中國海洋年鑑》
《浙江海洋文化與經濟(三)》
《中國濱海濕地米草鹽沼生態系統與管理》
《百年流變》
《海洋生物》
《海洋公共倫理研究》
《探幽考古的歲月——中科院古脊椎所80周年所慶紀念文集》
《金鯧魚(卵形鯧鰺)工廠化育苗與規模化快速養殖技術》
《中國水產生物種質資源與利用(第1卷)補遺》
《化學海洋學》
《基於區域經濟發展的渤海環境立法研究》
《浙江南部外海漁業資源利用與海洋捕撈作業管理研究》
《Office2007五合一套用技能培訓教程》
《滸苔生態學研究》
《藍色經濟研究》
《海洋技術》
《象山港營養鹽和泥沙輸運》
《從產量到質量——海水養殖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渤海警示錄》
《海域使用權屬管理與執法對策》
《南澎列島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
《東南孔道——明清浙江海洋貿易與商品經濟研究》
《中華鱉健康養殖實用新技術》
《浙東史學研究述評》
《刺參健康增養殖實用新技術》
《鮭鱒、鱘魚健康養殖實用新技術》
《海洋社會學與海洋社會建設研究》
《天問驚世——中國古代海洋文學》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三沙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