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海洋學》

《化學海洋學》

《化學海洋學》是由陳敏編寫,海洋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的圖書。本書較為系統地闡述了海水化學組成、海水中的溶解氣體、主要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海洋有機地球化學和同位素海洋化學等方面的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化學海洋學》化學海洋學

《化學海洋學》較為系統地闡述了海水化學組成、海水中的溶解氣體、海水中二氧化碳一碳酸鹽體系、主要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海洋中的痕量金屬、海洋有機地球化學同位素海洋化學等方面的內容,其主要特色有三點:其一是在化學海洋學經典理論基礎上,融入學科發展的新內容;其二是強化了與物理海洋學、生物海洋學、海洋地質學相關的內容,充分體現學科交叉的特點;其三是在相關章節以知識連結的方式給出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原理、歷史等的解釋或描述,以利於讀者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及知識面的拓展。《化學海洋學》可作為海洋科學本科生的基礎教材,同時可供從事海洋科學、環境科學、地球科學等領域的科教工作者及有關高等院校研究生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
1.1化學海洋學研究範疇
1.1.1化學海洋學研究內容
1.1.2化學海洋學與海洋化學
1.2化學海洋學發展簡史
1.2.1化學海洋學的孕育階段
1.2.2早期探索與分析階段
1.2.3海洋營養鹽的調查與研究
1.2.4海水分析化學的發展
1.2.5海洋物理化學的發展
1.2.6深海大洋的探索,成果疊現
1.2.7海洋對全球變化的回響與反饋
1.3化學海洋學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
1.3.1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
1.3.2海洋環境問題
本章小結
第2章海水的化學組成
2.1引言
2.2海洋的形成
2.2.1宇宙的形成
2.2.2太陽的形成
2.2.3地球的形成
2.2.4月球的形成
2.2.5海洋的形成
2.3海水的化學組成
2.3.1水的性質及其意義
2.3.2原始海水的化學組成
2.3.3海水化學組成的變遷
2.3.4現代海水的化學組成
2.4鹽度和氯度
2.4.1克紐森鹽度公式
2.4.21969年電導鹽度定義
2.4.31978年實用鹽度(psu)
2.4.4海水密度
2.4.5海洋鹽度的分布
2.5海水化學組分的物理輸送
2.5.1水團運動
2.5.2物質輸送的平流~擴散方程
本章小結
第3章海水中的溶解氣體
3.1引言
3.2大氣的氣體組成
3.2.1大氣層的結構
3.2.2大氣氣體組成的歷史演化
3.2.3現代大氣的氣體組成
3.2.4道爾頓氣體分壓定律
3.3氣體的溶解度
3.3.1氣體溶解度的定義
3.3.2氣體溶解度的計算
3.3.3氣體飽和度
3.3.4氣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
3.4海-氣界面氣體交換
3.4.1海-氣界面氣體交換的薄膜模型
3.4.2海-氣界面氣體交換的影響因素
3.5海洋中的非活性氣體
3.5.1非活性氣體偏離飽和的影響因素
3.5.2物理過程影響程度的定量計算
3.6溶解氧
3.6.1溶解氧的來源與消耗
3.6.2溶解氧的分布特徵
3.6.3表觀耗氧量(AOU)
3.6.4AOU的空間分布
3.6.5氧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3.7微量活性氣體
3.7.1一氧化二氮(N2O)
3.7.2甲烷(CH4)
3.7.3一氧化碳(CO)
3.7.4氫氣(H2)
本章小結
第4章海水中二氧化碳一碳酸鹽體系
4.1引言
4.1.1海洋碳體系的重要性
4.1.2海洋碳儲庫
4.1.3人類來源CO2
4.2海水的pH值
4.2.1海水酸化
4.2.2pH定義
4.2.3海水的pH值及其影響因素
4.2.4海水pH值的空間變化
4.3海水的總鹼度
4.3.1海水的總鹼度
4.3.2影響總鹼度的海洋學過程
4.3.3海洋總鹼度的分布
4.4海水的總二氧化碳
4.4.1總二氧化碳
4.4.2影響總二氧化碳的海洋學過程
4.4.3海洋總二氧化碳的分布
4.5海水二氧化碳分壓
4.5.1海水二氧化碳分壓的表達方式
4.5.2海水二氧化碳分壓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4.6海水中二氧化碳體系的化學平衡
4.6.1海水中二氧化碳體系的化學平衡關係
4.6.2碳酸表觀電離平衡常數pK值的含義
4.6.3溫度、鹽度和壓力對pK值的影響
4.7海水中二氧化碳體系各分量的計算
4.7.1觀測量為pH值和TC02
4.7.2觀測量為pH值和TA(忽略HBO3的影響)
4.7.3觀測量為pH值和pCO3
4.7.4觀測量為TA和pCO2
4.7.5觀測量為TC02和pCO2
4.7.6觀測量為TA和TCO2
4.7.7海水中二氧化碳各分量計算的誤差
4.8海水中碳酸鈣的沉澱與溶解平衡
4.8.1海水中CaCO3的表觀溶度積
4.8.2海水中CaCO3的飽和度
4.8.3海水中CaCO3的飽和深度
4.8.4海水中CaCO3的溶解過程
4.9海洋對人類來源CO2的吸收
4.9.1大氣中人類來源CO2的增加
4.9.2二氧化碳一碳酸鹽體系的緩衝因子(Revelle因子)
4.9.3海洋吸收人類來源CO2潛力的評估
4.9.4海洋中人類來源CO2含量的確定
4.9.5海水中人類來源CO2含量的分布
4.9.6冰期一間冰期大氣CO2濃度的變化
4.9.7人類來源CO2對海洋無機碳體系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5章主要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5.1引言
5.1.1營養鹽的構成
5.1.2營養鹽循環概述
5.2海洋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5.2.1海洋氮循環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5.2.2氮的存在形態與儲庫
5.2.3海洋氮循環路徑
5.2.4海洋氮循環的關鍵過程
5.2.5海洋中氮營養鹽的分布
5.2.6人類活動對海洋氮循環的影響
5.3海洋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5.3.1海洋磷循環的重要性
5.3.2磷的存在形態與儲庫
5.3.3海洋磷的收支狀況
5.3.4海洋中磷的停留時間
5.3.5海洋磷循環
……
第6章海洋中的痕量金屬
第7章海洋有機地球化學
第8章同位素海洋化學
主要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化學海洋學》是海洋化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肩負著提供給人們認識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管理海洋的海洋化學方面的重要知識。
《化學海洋學》的編著者陳敏教授近20年來主持與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國家“973”計畫、國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計畫、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畫等總計33項課題的研究,通過解讀海洋中固有的或外加的同位素信號,揭示各種海洋學過程及其對全球變化的回響與反饋,在海洋顆粒有機碳輸出通量、海洋生物固氮作用、極地海域碳循環、膠體態鐵的生物可利用性、水團組成的同位素表征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海洋化學研究經驗,並對海洋化學的學科前沿有比較深切的了解。近幾年來,他負責講授《化學海洋學》課程,在使用郭錦寶老師主編的《化學海洋學》教材進行講授的過程中,他努力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與途徑,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講授的內容,並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反映。在科研與教學兩方面的深入實踐和積累,為他編撰新的《化學海洋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在《化學海洋學》備課的過程中,廣泛參考了國內外相關的出版物,為其博採眾長提供了重要的借鑑。經過幾年的摸索、積累和反覆修改,新的《化學海洋學》終於與讀者見面了,這是廈門大學海洋化學教材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

盤點海洋出版社出版書籍(三)

海洋出版社的任務是出好海洋專業書、刊,介紹和推廣國內外海洋科學技術新成就,普及海洋知識,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和推動海洋事業發展。
《穿越金色時光》
《海岸和陸架沉積物搬運》
《對蝦健康養殖學》
《鮑健康養殖實用新技術》
《海洋——神秘而富饒的藍色世界》
《中國環境年鑑環境監察分冊2008》
《海陸環境資源一體化開發利用法律制度研究——以浙江省為例進行考察》
《西方人眼中的浙江》
《黃鱔高效養殖技術圖解與實例》
《泥鰍養殖致富新技術與實例》
《海岸帶地貌環境及其演化》
《江海客——毛澤東》
《數學模型在生態學的套用及研究(7)》
《海灣生態學(上下冊)》
《海洋噪聲與哺乳動物》
《對蝦健康養殖實用新技術》
《2009中國海洋年鑑》
《浙江海洋文化與經濟(三)》
《中國濱海濕地米草鹽沼生態系統與管理》
《百年流變》
《海洋生物》
《海洋公共倫理研究》
《探幽考古的歲月——中科院古脊椎所80周年所慶紀念文集》
《金鯧魚(卵形鯧鰺)工廠化育苗與規模化快速養殖技術》
《中國水產生物種質資源與利用(第1卷)補遺》
《化學海洋學》
《基於區域經濟發展的渤海環境立法研究》
《浙江南部外海漁業資源利用與海洋捕撈作業管理研究》
《Office2007五合一套用技能培訓教程》
《滸苔生態學研究》
《藍色經濟研究》
《海洋技術》
《象山港營養鹽和泥沙輸運》
《從產量到質量——海水養殖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渤海警示錄》
《海域使用權屬管理與執法對策》
《南澎列島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
《東南孔道——明清浙江海洋貿易與商品經濟研究》
《中華鱉健康養殖實用新技術》
《浙東史學研究述評》
《刺參健康增養殖實用新技術》
《鮭鱒、鱘魚健康養殖實用新技術》
《海洋社會學與海洋社會建設研究》
《天問驚世——中國古代海洋文學》
《福建省海灣數模與環境研究——三沙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