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阿泰德篇》

《泰阿泰德篇》

《泰阿泰德篇》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關於認識論問題的一篇重要對話。有嚴群的中譯本《泰阿泰德智術之師》,196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泰阿泰德篇》

正文

 
蘇格拉底和泰阿泰德討論“什麼是知識”的問題。蘇格拉底說他自己並沒有知識,他不過是個“接生婆”,幫助別人“生育”知識,檢查所產生的是不是真知識。他反駁了泰阿泰德給知識下的 3個定義:①知識就是感覺。蘇格拉底將這個定義和普羅泰戈拉的學說聯繫起來,說明普羅泰戈拉就是從知識就是感覺的觀點出發,得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的結論,並且用赫拉克利特的“萬物皆在流動中”的學說來解釋感覺的產生、感覺主體和對象之間的關係。蘇格拉底駁斥了這種感覺論,指出動物也有感覺,它們卻不能作為萬物的尺度;每個人的感覺對自己都是正確的,這樣,就很難區別智慧的人和愚蠢的人。所以,“知識就是感覺”的定義是錯誤的。②知識是真判斷(意見)。蘇格拉底認為,人作出假判斷是可能的:或者把當前的感覺對象與記憶中的對象等同起來,或者把不同的對象互易位置,因而判斷的真假有時是不明了的。另一方面,如果知識是指和實際相符合的感覺,即真判斷。而要成為判斷,除了一個感覺外,還必須有“是”、“同”、“異”等概念將它們串聯起來,這些概念不是感覺所能得到的,只有心才能認識。所以,“知識是真判斷“也是錯誤的。③知識是附有說明或解釋的真判斷。蘇格拉底認為,說明是指用言詞來表述思想,對真判斷並未增加什麼內容。因此,這個定義和上一個定義是同樣的,不能說明什麼是知識。這篇對話對“什麼是知識”的問題沒有作出正面的答覆。
柏拉圖在《斐多篇》《國家篇》的理念論中,將感覺(意見)和知識對立起來,認為只有能認識理念的知識才是真理,感覺只能認識假象,他的認識論是“回憶說”。在《泰阿泰德篇》中,他雖然否認感覺就是知識的說法,卻沒有簡單地否認感覺,只是認為單是感覺還不能成為知識。這種認識論和他原來的認識論有所不同。
《泰阿泰德篇》《泰阿泰德篇》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