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經濟學》

《歐巴馬經濟學》

《歐巴馬經濟學》是一本由美國作家塔伯特所著,夏愉和羅雷譯的於2008年9月1日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是關於國際經濟的書籍。

基本信息

作者: (美)塔伯特 著,夏愉羅雷 譯
《歐巴馬經濟學》歐巴馬經濟學

出 版 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1
字數: 113000
版次: 1
頁數: 191
印刷時間: 2008/09/0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1965786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國際經濟

編輯推薦

暢銷書作家約翰·塔伯特,被廣泛認為是最早預測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對世界經濟影響的人之一,本書中他將注意力轉到巴拉克·歐巴馬當選總統情況下的美國及世界經濟可能性。本書預計8月出版,7月份在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書店開始預售後即引起世界範圍內的極大關注,目前該書的原版已在英語系國家及西班牙、日本法國韓國中國大陸台灣等許多國家地區預售,西班牙、日、韓等國 已先期獲得本國語言的翻譯授權。
以下是華爾街日報的一篇評論選摘:
……早在1978年,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就打破平均主義,開啟了全球最大的涓滴式經濟學試驗。他知名的言論之一就是,中國要脫離貧困,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中國的經濟奇蹟使數億人脫離貧困,並吸引了全球對它的未來發展展開想像。但是一些不良的跡象顯示中國最貧困的人群正在進一步滑向貧困的深淵。
很多年來,中國特色經濟改革的成功使中國政府能夠對諸多關於改革負面影響的指責置之不理,這些問題包括環境不斷惡化以及社會醫療保健體系不完善等。只要經濟成長最終能夠讓每個人都受益,改革就是利大於弊。
但現在,在中國政府對社會穩定以及對經濟飛速增長所帶來的社會成本日感擔憂之際,新數據顯示中國最貧困的人群正在變得更加貧困。
前高盛投資銀行家、暢銷書作家約翰·R.塔伯特對經濟的超強領悟使他在本書中構想了巴拉克·歐巴馬的以正義與合作為基礎的執政情形,並將美國的經濟不平等與人民期盼改革的需求聯繫在一起。

內容簡介

《歐巴馬經濟學》是一本很可能被斥為異端的書,因為它直接攻擊華盛頓特殊利益集團,將其視為造成近乎全部社會問題的根源
《歐巴馬經濟學》又是了解細微經濟學方法的初級讀本,這種經濟方法現在仍然在發展。
總統競選使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逐步成為焦點人物,在強調個人自由平等、經濟公平正義的前提下,歐巴馬著力描繪出未來自己制下一個對所有人都是均等的經濟社會。歐巴馬認為一個健康的經濟應該是倒金字塔(自下而上)的模式而不是依賴涓滴式經濟的正金字塔模式。在自下而上模式的經濟體系中,對政府和行業的法規都是公正的和一視同仁的。
歐巴馬就如何在這個國家取得經濟公正有許多的想法。歐巴馬認為,大多數美國人分得的蛋糕應該比他們自里根時代以來得到的蛋糕都要大。
簡單地說,大多數美國人相信歐巴馬了解階級壓迫,以及美國右翼政變背後的真正內幕:國家的貨幣的重新分配使富人得到的錢越來越多——社會不公的現狀。
現在,大多數美國人都在期待他一定要逆轉這個局面。

作者簡介

約翰·塔伯特(JOHN R. TALBOTT),前高盛投資銀行家、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訪問學者,撰寫了5本有關經濟和政治學方面的書籍,包括2003年的《即將到來的住房市場危機》和2006年的新書《現在就賣!住房泡沫即將終結》。他曾為《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和《波士頓環球報》撰稿,也曾做過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福克斯新聞(Fox News)、美國財經新聞頻道(CNBC)、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等節目的評論員。
塔伯特對經濟的超強領悟使他在本書中構想了巴拉克·歐巴馬的以正義與合作為基礎的執政情形,並將美國的經濟不平等與人民期盼改革的需求聯繫在一起。

目錄

序言
導讀
第一章 經濟正義
第二章 經濟機會
第三章 當今的金融危機
第四章 最大的問題:政府集體疏通行為
第五章 全球化與就業
第六章 氣候變暖與能源政策
第七章 可負擔的健康保障
第八章 人口老齡化
第九章 協作是關鍵
第十章 倫理學與經濟學:我兄弟的監護人
結語
注釋

媒體評論

這本書極好評述了歐巴馬“自下而上”的經濟政策,作者解釋了現在經濟政策怎樣傷害美國的經濟,尤其傷害了勤勞的中產階級。塔伯特以普通百姓能理解的方式闡述了歐巴馬的經濟政策,所涉內容包括目前的經濟危機,全球化如何影響美國工人,全球變暖的作用,需要為美國公民提供支付得起的醫療保障。塔伯特的書詳細介紹了歐巴馬解決這些問題計畫將採取的措施,也指出了美國許多主要社會問題的主要原因。
讀完了這本直截了當、沒有任何廢話的、關於歐巴馬刺激經濟的計畫的書之後,任何人都將有同一種感覺,那就是:作為一個國家,如果我們願意做必要的改變,經濟問題就能夠解決。
這本書讀起來很快,值得花時間一讀。
——洛杉磯時報
由於缺乏規章,掠奪性借貸的整個行業發展壯大。他們對這個國家住房擁有率的提高並不感興趣,只關注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會考慮他們的做法是如何缺乏慎重。
特殊利益集團想讓我們真正相信他們的涓滴理論——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財富終將平均分配給民眾。但實際上普通人能從社會項目得到的利益卻非常少。
在這本書中,塔伯特認為歐巴馬相信自下而上理論,即在民眾中分配的財富將促使經濟的發展。他解釋說,規則只是我們大家用以提防違法貪婪的保險:規則就是確保自由經濟下的契約得到尊重。
這次的次貸危機警醒每個人面對這個事實:自由市場不能自我調節。
 ——金融時報
這就是歐巴馬經濟計畫的簡短概述,這是一個給美國人提供均等機會,使美國人有必要的教育技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在公正、公平基礎上,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從而解決美國目前貧富差異過大,增強美國經濟的計畫。
——美國財經新聞

書摘插圖

第一章 經濟正義
……我們聚集在一起,共認我們國家之偉大——並非基於我們摩天大樓之高度,我們軍事力量之強盛,或是我們經濟規模之宏大。我們的驕傲僅僅依據一個簡單的前提。200年前的一個宣言,依然可以囊括其要義:“我們確信並堅守這樣一個信念: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每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有生存的權利、自由的權利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
這是美國真正的遺產和信念——基於樸素夢想的信念,是對一些微小奇蹟的感恩和執著:夜晚我們輕拍著孩子入睡時,可以確信他們明天醒來時有飯吃、有衣穿,不會受到傷害:我們可以直陳所思所想,可以秉筆直書胸中所願,而不會顧慮突然有不速之客敲門: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理想,開創自己的事業而不必付出賄賂的代價;我們可以參政議政而不必擔心報復:我們的選票張張算數——至少在絕大多數時候。
巴拉克·歐巴馬的這段話出自2008年2月13日他在威斯康星州的通用汽車裝配廠對其主要經濟主張所做的宣講。較之我們慣常聽到的來自總統競選人的演說,他的經濟演講屬於異類。它與我們經常聽到的來自華盛頓有關總量經濟學爭論的焦點完全不同。歐巴馬不提政府赤字,或是我們的對華貿易,或是國債的迅速膨脹,或是股票市場的走向,或對經濟聯合體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或是給富人減稅的舉措。相反,他把議論的焦點集中在——以他所見——美國近日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即:對經濟正義的亟需。他沒有把經濟正義狹隘地定義為把財富交給窮人那么簡單。他試圖讓我們意識到現存的體制何等有悖於公平正義。如同我們即將看到的,公平和正義的原則對保持經濟繁榮和增長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沒有這個原則,就休想保持經濟活動參與者,特別是勞工和投資者的創造動力。以下是摘取歐巴馬當日演講中的一段話:
現今這個華盛頓政府,坐鎮其中的布希年復一年揮灑數十億美元用來給最大的經濟聯合體以及最富裕的人群減稅,而他們中間鮮有亟需那點錢的人,甚至沒人要求過它們——減稅實際上是在原本堆積如山的負債基礎上用孩子們的未來所作的抵押;這筆錢原本應當進入最迫切需要它們的廣大勞工的家庭。
這個華盛頓政府,幾十年簽署的對北美貿易自由區以及中國的貿易協定中都包含了大量保護經濟聯合體及其利潤的內容。然而,我們的環境沒有受到保護,我們的工人也沒有受到保護,他們只見到自己的工廠關了門,自己的工作沒了著落;他們只見到,過去8年間他們組織集會或建立工會的權利不斷遭到剝奪……
這個華盛頓,早就被幕後遊說者和特殊獲益者擠開了大門,那些人鑽我們稅法的漏洞,千方百計使經濟聯合體逃稅,而我們支付的卻越來越多:他們獲準編寫能源政策,使我們對石油的依賴日益加深,而許多家庭在汽油與食品的選擇上進退兩難:他們利用金錢和影響扼殺醫療系統改革,而同時,近乎一半的銀行是被醫療費的賬單壓垮的,而同時他們又在銀行倒閉法上做手腳,使之不易超出債務界限……自昔日大蕭條出現至今我們從未見過比當今更大的收入差異,哪知華府此間卻發生了這許多內情……也正是在此間,八分之一的美國人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度過上了一貧如洗的日子。
這本書,以及,在很大程度上,巴拉克·歐巴馬就美國問題的攻擂焦點,主要就是一個議題:經濟正義。“經濟”這個字眼被寬泛地定義為包括那些影響人們安身立命、成為生產型社會成員以及為家庭未來籌謀的能力的所有事情。而關鍵字是“正義”。
如果我們能夠從單純的“儘可能達到正義”的角度去審視各種試圖解決美國面臨的主要問題的構想和方案,就不難明辨“正確的”方向所在。
為什麼追求正義——而不是更直接更傳統的一些目標,諸如最大程度上增加個人或國家的財富、國家實力、經濟優勢及軍事力量,等等——才更應是我們國家的組織原則,這是一個深刻的哲學命題。我們先行對亞理士多德、柏拉圖以及無數先賢花了數千年對哲學研究的殫精竭慮表示歉意,於此我們僅用兩三頁文字做一個過於簡單而且無疑會不很完善的解釋,以便更清楚地理解上述命題
正義最主要關係到公平。人人都希望受到平等的對待。無論是上學的還是工作的人,如果要求他們進行比賽,他們一定希望那比賽在一個平坦的賽場上舉行,以求人人有均等的機會展示自己的實力。正義,對於成功的社會、政府和經濟體系而言,就是這樣一項最起碼的組織原則。因為,首先,我們都希望被公平地對待,並且被一視同仁地根據我們的德行進行評判:其次。事實證明,正義的社會比非正義的社會顯然遠為成功。
歐巴馬說:“……在個人利益與社會群體、市場與民主、財富和權利的集中與機會的平等開放等等事物之間,我們始終處於不斷的平衡過程中。可是我認為,在華盛頓,我們已經失去了這種平衡。”
歐巴馬撰文建議說要著意強調源於我們共同信仰(即人人精神聖潔與人人生而平等)的社會正義。他寫道:“……美國經驗的核心是一種不斷激勵我們的集體意識:是一套使差異巨大的人們聚攏來的普世價值;是一脈連綿不斷的、護佑我們看似不可能的民主實驗走向成功的希望的傳承。”
我們相信,人人都應擁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去追尋自己的生活目標;因為這些目標和渴望比任何其他東西都更適合定義人之為人的價值。歐巴馬認定,所有個人都應獲得均等的機會去接近自己的目的地。這種平等對待所有個人的理念才是構建正義社會的基石。
用歐巴馬的話說:“就其最基本的層面而論,我們是從負面的意義上理解自由的。作為一條普遍的準則,我們自認為擁有不受干預的自由,而且對那些意欲攙和我們自家事務的人們——無論是‘老大哥’,還是吵鬧不休的鄰居——持有懷疑的態度。但是我們更多地是從正面意義上理解自由的,即以一種有助於理解機會的關於機會與附加價值的概念——所有那些以班傑明,富蘭克林最先推崇的樸素的道德操守為出發點的理解……這種理解也表達了更寬泛的信念——只要每個獨立的男人和女人都能有自由去追求各自的利益,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就會繁榮。
當然,假如我們認定人與人及其所選擇的生活道路原本就是有差異的,我們就不會選取一個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的公正制度了。在那樣一個世界裡,更有效益的做法是讓那些社會認定價值更高(可以說,他們彼此之間倒是更平等的)的人受寵獲益。假如我們對富家子弟前程的估價遠遠高於對貧困子女前程的估價,那我們就不會公正,就會去建立一種制度,對富家子弟給予過度的優惠,盡最大可能成全他們的生活夢想,而不管貧困家庭的孩子。假如我們對白人孩子較之於黑人孩子的未來寄予更多的厚望,那我們就不會公正,因為公正會讓我們冒風險——‘不夠格’的黑人孩子沒準兒哪一天超水平發揮,超越了‘夠格的’白人後代。假如我們對男孩子生活的預期遠遠高於對女孩子的,那我們就不會公正,因為我們從未考慮過把成功的機會給予女性。”
但是,如歐巴馬所見,如果我們對每個孩子寄予同等的期望值,如果我們對每個生命予以珍視,如果我們堅持聆聽每一個美國人的故事,並且希望把勝出的機會給予每一個人。那我們就會把正義看得高於一切。當然,我們都聽到過歐巴馬關於希望的言論。以此為題他還寫了整整一本書。什麼是希望?希望不過是使每個人都達到或努力接近其生活目標,而社會達到或努力接近公平和正義,從而確保所有人都有上述機會。如歐巴馬所說:“如果有什麼事情能夠觸動我,那就是最卑微者的希望所在,以及那希望中有多少成分是他們相信可以超越種族、地界、宗教以及社會等級的。他們中大多數人相信,任何願意工作的人都能夠找到一份可以付給他生活費的職業。他們估計,即使生了病,也用不著申請破產。他們相信每個孩子都能獲得貨真價實的良好教育……他們想得到安全,遠離犯罪和恐怖主義的威脅;他們想得到潔淨的空氣和清澈的水,想得到足夠陪伴孩子玩耍的時間,以及衰老後能夠體面地、受尊重地退休。”
這就是歐巴馬關於用自下而上型經濟的力量對抗涓滴式經濟理論的說法。涓滴式經濟理論是說,我們應當給予那些身居高位者更多的利益,那樣他們就能開創和擴大實業,從而向所有人提供就業機會和收入。其實這不能算是一種理論;而只能算是由富人控制的國會推出的一種宣傳綱領,試圖使“把布希減稅效益的足足1/3給予最拔尖的1%人口”這一措施合法化。那筆錢並沒有跑去開創實業或者製造就業機會,卻跑到富人的儲蓄賬戶里去了。即便他們想要開創或擴大實業,其實也並不需要我們那點錢。美國就業人口中掙錢最多的1%早就控制了40%的國家金融資產。在這個資本一秒鐘就能夠在網際網路上繞地球流動一圈的世界上,好笑的是:不知何故,我們必須給最富的公民們額外一筆小小的橫財才能讓他們找到更好的生意來給我們做。
按照歐巴馬的說法,自下而上式經濟的力量在於,它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經濟體系,鼓勵每一個人努力工作和自我完善,發揮最大的生產性能力,因為該經濟體系公正地獎勵這樣去做的每一個人。一名白人、或黑人、或女人、或阿拉伯人、或猶太人、或穆斯林,還有,甚至一名窮人,總之,人人都有相同的機會,因而人人都有做到最好的動力,因為他們知道這種制度會一視同仁地對待他們,會對他們的辛勤工作和付出的努力予以回報。
歐巴馬寫道:“只要給他們機會,普通民眾也可以把事情做得出類拔萃,這一點教育了我。變化不是自上而下發生的,只能從最底層促發,因為美國人民時刻準備著產生變化……正像我們需要自下而上的政策,我們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經濟學。我們需要替勞工大眾考慮。”
至於那些爭辯說財富最大化對個人和國家都是美好目標的人們,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記住:幾乎所有做如此構想的人都不會情願以犧牲正義去換取財富。幾乎沒有人會以盜竊鄰居財產的手段使自己的財富最大化。即便他們確信自己不會被抓住。當有人說他們希望最大化自己的財富抑或是自己國家的財富,眾所周知,這就事關公平與正義的基本原則了。對大多數人來說,以非正義的手段獲得的財富和勢力毫無價值。
為什麼我們對正義的價值期許如此之高?如歐巴馬所說,我們明白我們所有人都賴此生存在一起。我們是我們弟兄們的守護者,是我們姐妹們的守護者。沒有人是座孤島。況且,在決定社會和政府的管理法規如何約束我們涉及他人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得出了一個簡單的公式,即: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就是我們希望被他人對待的方式——這是在正義前提之下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行為準則。
歐巴馬還認為,生活還應有一個更高的道德目的,經濟生活也不例外。他不滿意那種建立在純粹個人財富最大化基礎上的經濟和社會體系。他懂得亞當,斯密提出的所謂“看不見的手”的規則,即,我們每一個人追求個人目標都是通過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環境,而這種市場經濟環境會增益於整個社會。但他也承認,有些更基礎性的問題和麻煩僅靠自由市場經濟活動的個體參與是無法解決的,但是作為社會,尤其是政府,對此就責無旁貸。他寫道:“我選擇民主黨的眾多理由之一。我想是——關於我們共有的價值觀、我們對彼此的責任以及對社會穩定的認識,等等。這些見解不應只是在教堂或清真寺或猶太教會堂里表達,也不應僅僅在我們居住的社區或街區或家庭內部表達:它們也應當通過我們的政府來表達。”
歐巴馬認為,經濟正義是所有那些理念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一個沒有經濟正義的未來將是何種景象,歐巴馬描述了他的想像:“那將意味著一個經濟和社會範疇內等級差別較現有狀態更甚的國家形態:一群越來越富有的知識精英,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優越社區,他們有能力在市場上想要什麼就買什麼——私立學校教育、私人醫療保健、私人安全保護乃至私人飛機——而與此同時,人數與日俱增的普通民眾則承接那些收入微薄的服務性工作,在社會變動中弱不禁風,不得不長時間工作,生存在資金不足、負擔過重以及公共醫療、退休及子女教育質量低劣的社會環境中。”
對自由市場說什麼都可以,但就是不可以說它是道德的。這倒不是說它一定是不道德的;形容其“與道德無關”倒是更貼切一點。管理良好的自由市場最終會獎勵勞動者的勤奮工作、努力、奉獻、智慧、學識以及為社會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的熱誠。一如先賢鮑比,甘迺迪,歐巴馬也意識到:自由市場不像人那樣可以在行動中停下來自省其身,看看是否造成了對社會機理自然環境以及國家與世界之間關係等方面的損害;自由市場也不會自動判斷和評價其嚴酷的利潤先決的底線對普通家庭和貧困者是否公正。唯有人類才能超越自由市場的局限,審視和評價它是否可以滿足更廣義的社會目的。不過,我們並不是唯一擁有複雜價值取向的動物。其他動物也並非只滿足於吃飽即可的生存狀態,它們也有家庭和種族的聯繫,也有對合作的鼓勵方式,也有自己的社會法則。
當今我們國家遇到的主要經濟問題是那些被定義為自由市場自主運作而無法自動解決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能夠被一個由利潤驅動的自由市場解決,那恐怕早就有人捷足先登而且一夜暴富了。例如,歐巴馬指出,市場經常忽視因窮人沒有足夠的資金使市場了解他們的需要而造成的貧困。歐巴馬說,對諸如社會保險與醫療方面問題的解決方案會使市場發生混亂,因為,一代又一代較為年老的受益者與較為年輕的保險費支付者被分離開來,造成兩代之間的諸多爭議,而這是自由市場所難以解決的。歐巴馬對自由市場的作用是這樣描述的:“假如我們解除僱主對所僱工人的所有義務並且廢除‘新政’的遺產,也就是政府經營的社會保險系統,那樣,市場的魔力就會起作用,自動去照顧另外一些人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插圖

《歐巴馬經濟學》插圖

相關詞條

書籍 小說 雜誌 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