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創作法》

《木刻創作法》

《木刻創作法》,白危編譯的關於木刻的入門書,一九三七年一月上海讀書生 活出版社出版。

介紹

《木刻創作法》《木刻創作法》

地不問東西,凡木刻的圖版,向來是畫管畫,刻管刻,印管印的。中國用得最
早,而照例也久經衰退;清光緒中,英人傅蘭雅氏編印《格致彙編》,〔2〕插圖
就已非中國刻工所能刻,精細的必需由英國運了圖版來。那就是所謂“木口木刻”
〔3〕,也即“複製木刻”,和用在編給印度人讀的英文書,後來也就移給中國人
讀的英文書上的插畫,是同類的。那時我還是一個兒童,見了這些圖,便震驚於它
的精工活潑,當作寶貝看。到近幾年,才知道西洋還有一種由畫家一手造成的版畫,
也就是原畫,倘用木版,便叫作“創作木刻”,是藝術家直接的創作品,毫不假手
於刻者和印者的。現在我們所要紹介的,便是這一種。
為什麼要紹介呢?據我個人的私見,第一是因為好玩。說到玩,自然好像有些
不正經,但我們鈔書寫字太久了,誰也不免要息息眼,平常是看一會窗外的天。假
如有一幅掛在牆壁上的畫,那豈不是更其好?倘有得到名畫的力量的人物,自然是
無須乎此的,否則,一張什麼複製縮小的東西,實在遠不如原版的木刻,既不失真,
又省耗費。自然,也許有人要指為“要以‘今雅’立國”〔4〕的,但比起“古雅”
來,不是已有“古”“今”之別了么?
第二,是因為簡便。現在的金價很貴了,一個青年藝術學徒想畫一幅畫,畫布
顏料,就得化一大批錢;畫成了,倘使沒法展覽,就只好請自己看。木刻是無需多
化錢的,只用幾把刀在木頭上划來划去——這也許未免說得太容易了——就如印人
的刻印一樣,可以成為創作,作者也由此得到創作的歡喜。印了出來,就能將同樣
的作品,分給別人,使許多人一樣的受到創作的歡喜。總之,是比別種作法的作品,
普遍性大得遠了。
第三,是因為有用。這和“好玩”似乎有些衝突,但其實也不盡然的,要看所
玩的是什麼。打馬將恐怕是終於沒有出息的了;用火藥做花炮玩,推廣起來卻就可
以造槍炮。大炮,總算是實用不過的罷,而安特萊夫一有錢,卻將它裝在自己的庭
園裡當玩藝。木刻原是小富家兒藝術,然而一用在刊物的裝飾,文學或科學書的插
畫上,也就成了大家的東西,是用不著多說的。
這實在是正合於現代中國的一種藝術。
但是至今沒有一本講說木刻的書,這才是第一本。雖然稍簡略,卻已經給了讀
者一個大意。由此發展下去,路是廣大得很。題材會豐富起來的,技藝也會精煉起
來的,採取新法,加以中國舊日之所長,還有開出一條新的路徑來的希望。那時作
者各將自己的本領和心得,貢獻出來,中國的木刻界就會發生光焰。這書雖然因此
要成為不過一粒星星之火,但也夠有歷史上的意義了。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九日,魯迅記。

.BB
〔1〕本篇在收入本書前未在報刊上發表過。
《木刻創作法》,白危編譯的關於木刻的入門書,一九三七年一月上海讀書生
活出版社出版。
〔2〕傅蘭雅(JAFryer,1839—1928)英國教士。一八六一模
*清鹹豐十一年)來我國傳教,一八七五年(清光緒元年)在上海與人合辦“格致書
院”,次年出版專刊西方自然科學論著摘要和科學情報資料的《格致彙編》(季刊),
時斷時續,至一八九二年共出二十八本。該刊附有大量刻工精細的插圖。
〔3〕“木口木刻”即在木頭橫斷面上進行的雕刻。〔4〕這是施蟄存在《
“莊子”與“文選”》一文中攻擊魯迅的話:“新文學家中,也有玩木刻,考究版
本,收羅藏書票,以駢體文為白話書信作序,甚至寫字檯上陳列了小擺設的,照豐
先生的意見說來,難道他們是要以‘今雅’立足於天地之間嗎?”魯迅曾將該文錄
入《準風月談“感舊”以後(上)》的“備考”。

中國版畫簡目(二)

版畫 (print) 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息影軒畫譜》
《法華經普門品》
《長春宗師慶會圖》
《居家必用》
《義勇武安王位》
《圓悟禪師語錄》
《六經圖》
《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
《小字法華經》
《太平山圖畫》
《達磨宗六祖師像》
《應現觀世音菩薩立像》
《一切如來心秘全身舍利寶篋印》
《沙門天像》
《觀世音菩薩像》
《地藏菩薩像》
《菩薩像》
《如來形坐像》
《文殊菩薩騎獅像》
《離騷圖》
《新木刻》
《木刻藝術》
《中國新興版畫運動五十年》
《明刊名山圖》
《木刻創作法》
《新波版畫集》
《張漾兮木刻選集》
《李樺木刻選集》
《羅清楨木刻作品選集》
《阿詩瑪插圖》
《燕子箋插圖》
《古元木刻選集》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屆美術作品展覽會版畫選集》
《中國現代木刻》
《魯迅收藏中國現代木刻選集》
《解放區木刻》
《十年來版畫選集》
《新中國版畫集》
《中國版畫集》
《北方木刻》
《木刻紀程》
《套版簡帖》
《中國版畫選》
《鴛鴦冢嬌紅記插圖》
《北平箋譜》
《彩筆情辭插圖》
《百華詩箋譜》
《西廂記插圖》
《劍俠像傳》
《於越先賢傳》
《列仙酒牌》
《古聖賢像》
《五百名賢圖》
《蘿軒箋譜》
《紅樓夢插圖》
《南巡盛典圖》
《圓明園圖詠》
《晚笑堂畫傳》
《三不朽圖》
《集雅齋畫譜》
《萬壽盛典圖》
《萬壑清音插圖》
《避暑山莊圖》
《彥涵木刻選集》
《魯迅與木刻》
《孔子聖跡圖》
《十竹齋書畫譜》
《皇清職貢圖》
《紅樓夢版畫集》
《十竹齋箋譜》
《妙法蓮華經》
《版畫》
《耕織圖》
《紅樓夢圖詠》
《西湖十景圖》
《凌煙閣功臣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