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朽圖》

簡介

三不朽圖三不朽圖

作者:吳昌碩

年代:1918年作

尺寸:136.5×57cm

類別:藝術品

作者簡介

吳昌碩吳昌碩

吳昌碩,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八月初一生於浙江省孝豐縣(今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鄣吳村一個讀書人家,原名俊、俊卿;字昌碩,又字倉石;多別號,常見者有缶盧、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七十歲後以字行。吳昌碩生活的時代,中國正處在一個大變革的關頭。文化科學、文學藝術也跟著社會變化發生重大的變化,其時任伯年畫人物明顯有西畫痕跡,虛谷用筆又太尖峭不合藏鋒之道,惟吳昌碩卻悠然自得於其間,吟詩作賦,潑墨書畫乃至操刀治石。
吳昌碩的形象很符合士大夫們的理想,竹布長衫,謙謙一醇儒。有時還有點大智若愚,在封建社會行將衰亡之際,他還保持著古君子之風。同治四年(1865)吳昌碩中秀才,曾任江蘇省安東縣(今漣水縣)知縣,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東令”印記之。吳氏先後問業於俞樾、楊峴,研訓詁辭章、詩書篆刻,並曾在蘇州潘祖蔭、吳雲、吳大澄處獲見古代彝器及名人書畫。雖自稱“三十學詩,五十學畫”,其習畫當在三十餘歲與任伯年論交之時。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他常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用色上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強烈鮮艷。名重當時的畫家任伯年對吳昌碩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畫拍案叫絕,並預言其必將成為畫壇的中流砥柱。吳氏詩、書、畫、篆刻皆精。書法中篆書最為著名,所臨石鼓文,參以兩周金文及秦代石刻,融合篆刻用筆。筆法凝鍊遒勁,貌拙氣酣,極富金石氣息。篆刻方面吳昌碩上取鼎彝,下挹秦漢,創造性地以“出鋒鈍角”的刻刀,將錢松、吳攘之切、沖兩種刀法相結合治印。所以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麗處顯蒼勁,流暢處見厚朴,往往在不經意中見功力。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吳昌碩被推為首任社長,藝名益揚,有《缶盧集》、《缶盧詩存》、《缶盧印存》及書畫集多種刊行。最終,吳昌碩以書、畫、印三絕稱譽於世,領袖群倫,成為“後海派”藝術的開山代表、近代中國藝壇承前啟後的一代巨匠。
1927年11月,吳昌碩突患中風,在上海謝世,享年84歲。1933年11月,遷葬於浙江原餘杭縣塘棲附近超山報慈寺西側山麓,墓地坐落於宋梅亭畔。

代表作

大壽圖
桃實圖
富貴神仙
篆書
花卉
篆書立軸
信札
梅花
篆書
篆書
荷花
篆書對聯
花卉成扇
花卉

葡萄

中國版畫簡目(二)

版畫 (print) 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息影軒畫譜》
《法華經普門品》
《長春宗師慶會圖》
《居家必用》
《義勇武安王位》
《圓悟禪師語錄》
《六經圖》
《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
《小字法華經》
《太平山圖畫》
《達磨宗六祖師像》
《應現觀世音菩薩立像》
《一切如來心秘全身舍利寶篋印》
《沙門天像》
《觀世音菩薩像》
《地藏菩薩像》
《菩薩像》
《如來形坐像》
《文殊菩薩騎獅像》
《離騷圖》
《新木刻》
《木刻藝術》
《中國新興版畫運動五十年》
《明刊名山圖》
《木刻創作法》
《新波版畫集》
《張漾兮木刻選集》
《李樺木刻選集》
《羅清楨木刻作品選集》
《阿詩瑪插圖》
《燕子箋插圖》
《古元木刻選集》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屆美術作品展覽會版畫選集》
《中國現代木刻》
《魯迅收藏中國現代木刻選集》
《解放區木刻》
《十年來版畫選集》
《新中國版畫集》
《中國版畫集》
《北方木刻》
《木刻紀程》
《套版簡帖》
《中國版畫選》
《鴛鴦冢嬌紅記插圖》
《北平箋譜》
《彩筆情辭插圖》
《百華詩箋譜》
《西廂記插圖》
《劍俠像傳》
《於越先賢傳》
《列仙酒牌》
《古聖賢像》
《五百名賢圖》
《蘿軒箋譜》
《紅樓夢插圖》
《南巡盛典圖》
《圓明園圖詠》
《晚笑堂畫傳》
《三不朽圖》
《集雅齋畫譜》
《萬壽盛典圖》
《萬壑清音插圖》
《避暑山莊圖》
《彥涵木刻選集》
《魯迅與木刻》
《孔子聖跡圖》
《十竹齋書畫譜》
《皇清職貢圖》
《紅樓夢版畫集》
《十竹齋箋譜》
《妙法蓮華經》
《版畫》
《耕織圖》
《紅樓夢圖詠》
《西湖十景圖》
《凌煙閣功臣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