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形坐像》

管理單位:榮州市廳
住所:慶尚北道榮州市浮石面北枝里

說明

這兩座佛像是從浮石寺東邊山坡遷至浮石寺慈忍堂的石佛坐像,左邊佛像高99.5厘米,右邊佛像高103厘米。
慈忍堂東邊的佛像頭部形似螺發,肉髻不明確,圓臉端正。雖然眼睛不清晰,卻有面帶微笑的痕跡。肩膀過於往後翻開,胸部和腹部太平坦,身體曲線幾乎沒有。沒有雙手,不過雙臂往胸上舉起,由此可知,它是毗盧遮那佛。
法衣遮蓋雙肩,台階式平行形衣紋在雙臂、腹部、雙腿等部位顯現。較寬的膝蓋與身體相配合,展現出穩重端嚴的姿態。光背是舟形拳身光背,頭光是圓形兩條線,兩條線中間有蓮花紋,其兩側刻有寶相花紋。頭光上邊和身光兩邊刻著衣角遠遠飄起的三尊化佛
在身光兩邊的三尊化佛底部上凹雕著較粗的兩條線把內外分開來,內部刻出花紋,外部垂檐周圍刻出火焰文。塔座是三重八角形塔座,方形地台石上置八角形伏蓮石,還刻出復辨蓮花紋8葉,並且其底部每個面雕出眼象,正面置香爐,其他面鋪作獅子等動物。中台石呈八角形,每個角有柱形,各面眼象里雕出天部。上台石呈半球形,刻出重辨仰蓮。
位於西邊的如來像基本樣式與位於東邊的如來像相似,但身體更加豐滿,其曲線更加柔和。這座佛像的光背與西邊的不盡相同。頭光雙重圓,其中央雕成八辨蓮花紋,其中央兩側刻著荷葉紋。身光也雕出兩條線,裡面沒有任何花紋,為了更加美麗地點綴基座,雕刻寶相花紋。
頭光上置三尊化佛,外部垂檐周圍的三軀和台座正如東邊的台座一模一樣。它代表9世紀後期流行的毗盧遮那佛,並且反映當時佛家思想的特徵和佛像的形制與雕飾,是受高度評價的作品。

中國版畫簡目(二)

版畫 (print) 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息影軒畫譜》
《法華經普門品》
《長春宗師慶會圖》
《居家必用》
《義勇武安王位》
《圓悟禪師語錄》
《六經圖》
《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
《小字法華經》
《太平山圖畫》
《達磨宗六祖師像》
《應現觀世音菩薩立像》
《一切如來心秘全身舍利寶篋印》
《沙門天像》
《觀世音菩薩像》
《地藏菩薩像》
《菩薩像》
《如來形坐像》
《文殊菩薩騎獅像》
《離騷圖》
《新木刻》
《木刻藝術》
《中國新興版畫運動五十年》
《明刊名山圖》
《木刻創作法》
《新波版畫集》
《張漾兮木刻選集》
《李樺木刻選集》
《羅清楨木刻作品選集》
《阿詩瑪插圖》
《燕子箋插圖》
《古元木刻選集》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屆美術作品展覽會版畫選集》
《中國現代木刻》
《魯迅收藏中國現代木刻選集》
《解放區木刻》
《十年來版畫選集》
《新中國版畫集》
《中國版畫集》
《北方木刻》
《木刻紀程》
《套版簡帖》
《中國版畫選》
《鴛鴦冢嬌紅記插圖》
《北平箋譜》
《彩筆情辭插圖》
《百華詩箋譜》
《西廂記插圖》
《劍俠像傳》
《於越先賢傳》
《列仙酒牌》
《古聖賢像》
《五百名賢圖》
《蘿軒箋譜》
《紅樓夢插圖》
《南巡盛典圖》
《圓明園圖詠》
《晚笑堂畫傳》
《三不朽圖》
《集雅齋畫譜》
《萬壽盛典圖》
《萬壑清音插圖》
《避暑山莊圖》
《彥涵木刻選集》
《魯迅與木刻》
《孔子聖跡圖》
《十竹齋書畫譜》
《皇清職貢圖》
《紅樓夢版畫集》
《十竹齋箋譜》
《妙法蓮華經》
《版畫》
《耕織圖》
《紅樓夢圖詠》
《西湖十景圖》
《凌煙閣功臣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