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到曇華林》

《春天來到曇華林》

作家方方的小說集《春天來到曇華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該小說集共收入《春天來到曇華林》《出門尋死》《武昌城》《中北路空無一人》四部最新創作的中篇小說。《春天來到曇華林》講述的是主人公華林卑微的一生。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作家出版社推出方方的中篇小說集《春天來到曇華林》,這部作品又給熟悉她的讀者一種新的感受。這部作品隱隱地涉及了同性戀。其實小說中所謂的同性戀,只是主人公一個人內心深

《春天來到曇華林》《春天來到曇華林》

處一點點的感覺而已。方方說:“我很想寫一個沒什麼用的庸常之輩尋找一種強大的過程。他對強壯的事物和人有興趣,便也很自然。其實並非有意去關心某個領域,而是小說寫到那裡,覺得人物只能如此。”

作者簡介

方方,原名汪芳。1955年生於南京。1957年隨父母遷至武漢。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配到湖北電視台,1989年調入湖北作家協會,現為湖北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湖北省作
作家方方作家方方
家協會副主席。已出版小說、散文集約60多部,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隨筆集《到廬山看老別墅》、《漢口的滄桑往事》、中篇小說《風景》、《祖父在父親心中》、《桃花燦爛》、《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等。

關注同性戀

在方方的新書里,《春天來到曇華林》這箇中篇小說最引人關注的是觸及了同性戀的情感。主人公華林,一個柔弱的攝影師,為了拍攝跳喪場景,在絢爛的清江邊上邂逅那個和他名字發音一樣的男子“華霖”,被他的健美所吸引,並最終用生命實現了“想跟你過一輩子”的願望。
小說寫到華林死後,葬在了華霖家的墳地,華霖常去那裡清理雜草。然後靜靜地坐在那裡,聽清江水流的聲音。這樣的情節,令人想起《斷臂山》里的經典細節……同樣的不動聲色地鋪陳,使得高潮到來時,有一種瞬間打動人心的力量。

創作談

從個人的創作來講,每篇小說的題材都會有所不同,這不算是什麼突破。其實這部小說沒什麼同性戀的東西,只是一個人的一點點感覺而已。
曇華林是老武昌城內的一個街區,很有歷史。有一陣,為保護曇華林老建築,我經常去那裡。同時也閱讀了一些相關歷史資料。過去和現狀,都很能引起人的感慨。我一直想寫一個壓抑的人想為自己尋找一種強大的力量的故事。去過曇華林後,偶然間見到了一些人,於是這種想法就更加強烈。覺得這個壓抑的人就是生活在這樣雜亂陳舊的街巷裡。如果硬要強說深意,這個深意就在於,許多壓抑的人都生活在它之中。一個人的生活背景和他的天性合在一起,常常塑造成他的現時狀態。但是生活在日日更新,像街區要突破一樣,生活在那裡的人,也時時想要突破的。這個人就是在試圖尋找一種破空,尋找一種可以讓自己強大起來的力量。於是就有了他的這些經歷。與同性戀無關。

作品特點

作家方方又出書了,和以往她的許許多多書一樣,《春天來到曇華林》是打著武漢這座城市的深深烙印的,書中收入的她最近創作的四個中篇《春天來到曇華林》、《出門尋死》、《武昌城》、《中北路空無一人》中,有三個標題直接用了武漢的地名:曇華林、武昌城、中北路。而小說集裡的所有人物都生活在武漢這個城市裡,所有的故事都在這裡發生。
可以想見,方方與武漢這座她生活了半個世紀的城市的關係。在書的後記中,她曾非常感慨地說,“從有記憶起,這座城市就在我的腦子裡成長,它從一個小小的角落,生長成龐大的武漢三鎮,我對它的了解也仿佛從一片樹葉,逐漸到一棵樹,再到整個樹林。”
這種感情注定了她對武漢百寫不厭,沒有審美疲勞。事實上,你可以從她不疾不徐“勻速”推出的每一篇小說里,看到武漢點點滴滴的變化。而方方也在變,她慢慢地在題材上開拓疆域,觸碰到同性戀的複雜情感,並把時間的軸從當下往前推進了幾百年,寫下了她的第一部有關武漢的歷史小說。
你不得不佩服她的耐心,執著與堅守,畢竟,在這個浮躁文字盛行的年代,能夠安靜地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並深耕細作的人,不多了。

作者眼中的曇華林

曇華林
方方

我在武漢生活了四十多年,常聽人說起武昌的曇華林,但卻從來也沒有去過。道聽途說的曇華林被描繪得十分令人神往。說它曾經是一個如何的富貴繁華之地,又是如何的富有東西方文化的特色,且說那裡還有著如何令人拍案稱絕的傳奇和軼事。有一回,我去那邊辦事,順道就繞去看了一下。去罷大失所望。只覺得一條小小的窄窄的破街,怎么可能會產生人們說過的那些繁華往事呢?心裡立即生出看景不如聽景的想法。
只過了幾個月,我便知道了我的這個想法是多么的無知。
不久前,幾個熟知曇華林的朋友帶著我走通了曇華林這條街。走到裡面方知道,現在的曇華林不能只從表面上看。因為表面上的老房屋早已被拆得所剩無幾。現在的曇華林必須深入到街的背後。雖然那裡也正在被拆著,雖然那裡也被建築垃圾們填塞得滿滿,雖然曾經光彩照人的老建築現已是破敗不堪,但是,傳說中曇華林的風采仍然可以從街後的縫隙中透射出它的光芒來。
曇華林位處於武昌的花園山和螃蟹岬之間,是一條街的名稱,它的街路順山而行。因其地處舊武昌城內,又在兩山腳下,故十分適宜居住。尤其近代以來,洋人和豪門都看中了這樣一個地方。於是各式的建築風格的房子,便形成了曇華林與別處全然不同的風光,也構成了曇華林對這個世界特別的記憶。
一百年的時光,風雲變幻,人間波瀾,自然和人都在不斷地改造著曇華林,試圖消除它曾經有過的歷史和記憶。說來一百年的時間也算漫長,但曇華林卻始終頑強地保存著它曾經有過的記憶,頑強地把紀錄往事的痕跡留在世上。所以當我們走近它時,當一些陳舊的房屋落入我們眼界時,我們仍然能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走進已去的歷史之中。
尚存的徐源泉公館和正在拆掉的夏斗寅的公館讓我們感受到當年的政治風雲;被改造成小工廠的陳時故居讓我們能回想起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的創立;中醫學院中仍然美麗的聖誕堂和翟雅各建身所以及相應的教學樓,讓我們不僅清晰地看到西式風格強烈的建築,更讓我們了解到近代教育中,教會學校是如何一步一步進入中國的過程;著名的傳教士楊格非來武漢後建造的第一座基督教崇真堂和深藏在民房間的義大利小教堂則讓我們恍然能看到傳教士昔日的身影;最令人感嘆不已的是當年基督教英國倫敦會所創辦的仁濟醫院的一組建築,它們站在這裡已有一百零八年的歷史,一座完整的具有現代醫院意味的醫院模式竟歷歷在目;瑞典教區富有北歐風格的高聳的屋頂,浪漫而華麗;江夏民居純樸的牆面和門樓以及最具傳統的堂屋,簡單而實用。還有拆了一半的湖北名人石瑛的故居,還有主人不詳的外形保持完好的西式洋樓,如此等等。走一道曇華林,不知覺間就溫習了一遍中國近代史。
只是這部有形有色的近代史正在被一些看不見的手一次一次無情地抹去。一遍曇華林看下來,我們都快被自己的嘆息聲弄斷了氣。

這條老街,記憶著太多東西。如果它能夠一條街地完整地保存下來,那可真是件幸事。把那些尚存的老房子變成活教材,讓它們繼續留在曇華林的街上,那么這條老街就會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它能把我們這座城市曾經有過的往事,我們這座城市的居民們曾經有過的生活狀態,以及在這裡曾經演繹過一遍的歷史一直記憶到永遠,成為我們這座城市厚重歷史的一個部分。這對於城市和它的居民,該是何等的具有意義。
其實說到底,記憶就是文化。

湖北作家方方作品

方方(女,1955—)原名汪芳。原籍江西彭澤縣,生於南京。作家方方的照片1957年隨父母遷至武漢。1974年高中畢業,曾做過四年裝卸工。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到湖北電視台任編輯,1989年調作協湖北分會從事專業創作。曾任《今日名流》雜誌總編輯,在2007年9月22日下午閉幕的湖北省作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省作協主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