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隆老爹》

《米隆老爹》

《米隆老爹》莫泊桑經典作品之一,講述的是普法戰爭期間,米隆老爹的父親和兒子被普魯士的士兵殺死了,因此他要殺16個士兵為他們報仇。他先想辦法殺死一個後,穿著他的軍服,裝作重傷的樣子攔截過路的落單的騎兵,最後報了仇時,他也被發現了,結果死了。

基本信息

簡介

(圖)莫泊桑莫泊桑
《米隆老爹》莫泊桑經典作品之一,講述的是普法戰爭期間,米隆老爹的父親和兒子被普魯士的士兵殺死了,因此他要殺16個士兵為他們報仇。他先想辦法殺死一個後,穿著他的軍服,裝作重傷的樣子攔截過路的落單的騎兵,最後報了仇時,他也被發現了,結果死了。

小說主要寫了米隆老爹曾有的一點財產在普法戰爭時被普魯士的士兵奪走了,最重要的是普魯士兵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和小兒子,為此他要殺16個魯士兵為他們報仇,他穿著死了的士兵的軍裝,攔截過路的落單的士兵,使他們一個一個死在自己的手中,但最後被人舉報,把真相告訴了普魯士兵的團長,最後在查明時,米隆老爹自己很爽快地回答了團長的問題,並且爽快地承認了是自己殺的普魯士兵,這使他的家人以及那團長目瞪口呆,最後他被槍決在自家的葡萄藤下。

文中的米隆老爹是一個愛國之情很強的人,最後他是在微笑下被槍決的,我想只是因為他自己的心愿完成了,家中畢竟還有長子,他沒有了其他的心愿,是自己甘願死去的。米隆老爹有著屬於自己的靈魂,因為他沒有投靠殺自己親人,破壞自己的國家的人,也許他在那時是偉大的。

文學常識

莫泊桑是法國十九世紀後期批判現實主義大師。莫泊桑的作品,常常通過選取日常生活中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故事來揭示深刻的社會。他善於掘取滔天巨浪中的一朵普通的小浪花,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從地稅中窺見太陽的光芒。

莫泊桑的三百五十多中短篇小說從題材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反映普法戰爭的:在這類題材的作品裡,莫泊桑揭露了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法國軍隊的無能,歌頌了法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者的愛國精神如《羊脂球》(1880)、《米隆老爹》(1883)(必讀)、《兩個朋友》(1883)等。《羊脂球》是寫被敵軍占領的里昂城裡十幾位居民同乘一輛馬車出逃的故事。一輛馬車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作者通過乘客們出逃的不同原因,一路上的表現,特別是對羊脂球前後不同態度的變化,表現了他們不同的社會身份和性格特徵。

2.描寫資產階級世俗生活,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如《項鍊》(1884)、《戴家樓》(1881),表現世人貪圖錢財而不注重親情的《我的叔叔于勒》(1883),描寫小市民吝嗇的《雨傘》(1884)等。

3.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貧困痛苦以及優秀品質的,如《西蒙的爸爸》(1881)、《一個女長工的故事》(1881)等。

原文

一個月來,大太陽一直朝著田野噴下灼人的火焰。在這火雨的澆灌下,生命的花朵盛開,欣欣向榮。綠油油的大地一眼望不到邊。藍湛湛的天空上沒有一絲雲。諾曼第人的農莊分散在平原上,被又高又細的山毛櫸圍著,遠遠望去,好似一片一片的小樹林。走到跟前,推開蟲蛀的柵欄門,卻又叫人以為是一座大花園,因為那些像農民一樣瘦骨嶙峋的老蘋果樹都開了花。黑黝黝的老樹幹,歪歪扭扭,成行地排列在院子裡,向著晴空撐開它們的圓頂,白的白,紅的紅,光彩奪目。蘋果花的清香,敞開的牲口棚里散發出的濃烈氣味,還有廝肥堆發酵冒出來的熱氣摻混在一起。廄肥堆上歇滿了母雞。

中午,這一家子:父親、母親、四個孩子、兩個女僱工和三個男僱工,正在門前那棵梨樹蔭下吃飯。他們很少說話,喝過濃湯以後,又揭開了盛滿肥肉燒土豆的盆子。

不時有一個女僱工站起來,拎著罐子到地窖里去裝蘋果酒。

男主人四十來歲,高個兒,他打量著屋邊一株還沒有長出葉子的葡萄。葡萄藤像蛇一樣沿著百葉窗下的牆壁,蜿蜒伸展。

最後他說:“爹爹的這株葡萄今年發芽發得早。說不定要結了。”

女主人也轉過頭來看看,不過沒有開口。

這株葡萄栽的地方正好是老爹被槍殺的地方。

事情發生在一八七○年的戰爭中。普魯士人占領了整個地區。費德爾布將軍率領著北方部隊還在抵抗。

普軍的參謀部當時就設在這個農莊裡。農莊主人米隆老爹,名字叫皮埃爾,是個上了年紀的老農。他接待他們,並且盡力把他們安置好。

一個月來,德軍的先頭部隊一直留在村里偵察情況。法國軍隊離著有十法裡,不見有一點動靜。可是,每天夜裡都有普魯士騎兵失蹤。

派出去執行巡邏任務的偵察兵,只要是兩三人一組出去,就從來沒有回來過。

到了早上,在田野里、院子旁邊或者溝里找到他們的屍體。他們的馬也被割斷喉嚨,倒在大路上。

這些暗殺事件看來像是同一夥人幹的,但是兇手始終沒法查出。

普魯士人在當地實行了恐怖的報復政策,許多農民僅僅根據簡單的告發就被槍殺;許多婦女被監禁。他們還想用恐嚇手段從孩子嘴裡套出話來。結果還是什麼情況也沒有發現。

誰知一天早上,有人看見米隆老爹躺在他的馬廄里,臉上有一道刀傷。

在離農莊三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兩個肚子被戳穿的騎兵。其中一個手上還握著沾滿血跡的武器,可見他曾經搏鬥過,進行過自衛。

軍事法庭立刻在農莊門口的露天地里開庭。老頭兒被帶上來。

他那年六十八歲,個子瘦小,背略微有點駝,兩隻大手好像一對蟹鉗。失去光澤的頭髮,稀稀落落,而且軟得像小鴨的絨毛,到處露出頭皮。脖子上的皮膚是褐色的,布滿皺紋,露出一根根粗筋;這些粗筋從顎骨底下鑽進去,然後又在兩鬢現出來。他在當地被認為是一個吝嗇而又難弄的人。

他們叫他立在一張從廚房裡搬出來的桌子前面,四個士兵圍著他。五位軍官和上校坐在他的對面。

上校用法國話問:

“米隆老爹,自從我們來到這裡,一直是對你非常滿意。你一向對我們很殷勤,甚至可以說,非常關切。但是,今天有一樁重大的案件牽連到你,因此必須弄弄清楚。你臉上的傷是怎么來的?”

這個農民一句也沒有回答。

上校又說:

“米隆老爹,你不說話就證明你有罪。不過,我要你回答我,聽見了嗎?今天早上在十字架附近找到的那兩個騎兵,你知道是誰殺的嗎?”

老人毫不含糊地回答:

“是我殺的。”

上校吃了一驚,他盯著犯人看,沉默了一會兒。米隆老爹一直保持著平靜的態度,仿佛是在跟本堂神父說話,低垂著眼帘,臉上帶著莊稼人的那股子傻氣。僅僅從一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他內心的慌亂,那就是他在一下一下顯然很使勁地咽口水,就像他的嗓子完全被卡住了似的。

老頭的全家:他的兒子讓,兒媳婦,還有兩個孫子,驚慌失措地站在他背後十步以外。

上校又問:

“一個月來,每天早上在野外找到的我們軍隊里的那些偵察兵,你也知道是誰殺的嗎?”

老人仍舊呆頭呆腦,毫無表情地回答:

“是我殺的。”

“全都是你殺的嗎?”

“不錯,全都是我殺的。”

“你一個人殺的?”

“我一個人殺的。”

“告訴我,你是怎樣乾的?”

這一下,他有點緊張了;要他講很多的話,顯然使他感到為難。他吭吭哧哧地說:

“我怎么知道呢?我怎么碰上就怎么乾。”

上校說:

“我通知你,你非把一切經過告訴我不可。所以你最好還是趕快拿定主意。你是怎樣開的頭?”

老人朝他的家裡人不安地看了一眼,他們在他背後注意地聽著。他又遲疑了一會兒,這才突然下了決心。

“有天晚上我回家,大約就是你們來的第二天,十點左右。你,還有你那些當兵的,你們拿走了我值五十多埃居的草料,還有一頭母牛和兩隻綿羊。我對自己說:‘好,讓他們拿吧,我都得叫他們賠出來。’我心裡另外還有別的委屈,等一會我再告訴你。先說那天晚上,我看見你手下的一個騎兵在我糧倉後面的溝沿上抽菸斗。我連忙去把我的鐮刀摘下來,悄悄摸到他背後,他一點也沒有聽見。我就像割麥子似的,一鐮刀,就這么一鐮刀,把他的腦袋削下來了。他甚至連喊一聲哎喲都沒來得及。你只要到池塘里去尋一尋,就可以發現他跟一塊頂柵欄門用的石頭一起裝在一隻煤口袋裡。

“我有我的主意。我把他全身的衣物,從靴子一直到便帽都扒下來。我把這些東西藏在院子後面,馬丹家那片樹林中的石灰窯里。”

老頭兒不說下去了。軍官們驚訝地互相望著。審問接著又重新開始;以下就是他們問出來的。

他一旦動手殺了那個騎兵以後,就念念不忘,一直想著:“殺普魯士人!”他恨他們,他對他們懷著一個既貪財而又愛國的農民才會有的那種陰狠的、強烈的仇恨。正像他自己說的,他有他的主意。他等了幾天。

他對戰勝者是那么謙恭,既殷勤而又馴服,所以他們讓他自由來去,隨意進出。每天晚上他都看見有傳令兵出發。他跟士兵們經常接觸,學會了幾句必要的德國話。一天夜裡,他聽到騎兵們前往的那個村莊的名字以後,就出去了。

他走出院子,溜進樹林,到了石灰窯就連忙鑽進那條長坑道。他在地上找到那個死人的衣服,穿在身上。

然後,他在田野里轉來轉去,一會兒爬,一會兒躲躲閃閃地沿著斜坡走,只要有一點響聲就注意聽,像違禁偷獵的人那樣緊張不安。

他認為時間到了,就來到大路邊上,藏在荊棘叢里,繼續等著。將近半夜十二點,硬土路面上終於響起了嗒嗒的馬蹄聲。他把耳朵貼在地面上,聽準了只有一個騎兵過來,就做好準備。

那個騎兵帶著緊急公文,騎著馬疾馳而來。一路上他耳目並用,小心提防。米隆老爹等他來到十步遠的地方,連忙爬到路當中,叫喊:“Hilfe!Hilfe!(救命!救命!)”騎兵勒住馬一看,認出是一個落馬的德國人,以為他受了傷,於是跳下馬,毫不懷疑地走過來。正當他朝陌生人俯下身子的時候,那柄彎彎的長馬刀就戳進了他的腹部。他倒下去,僅僅抖動了幾下,就立刻斷氣了。

接著,這個諾曼第人懷著老農民才有的那種不動聲色的快活心情站起來。為了取樂,他又把死人的喉嚨割斷,然後才拖到溝邊扔下去。

馬靜靜地等候著它的主人。米隆老爹跨上馬鞍,一溜煙地朝平原上奔去。

一個鐘頭以後,他又看見兩個並排返回營地去的騎兵。他筆直地朝他們跑去,嘴裡又叫著:“Hilfe!Hilfe!”普魯士人認出了軍服,讓他過來,絲毫沒有起疑心。老頭兒像顆炮彈在他們中間一穿而過,用馬刀和手槍同時把他們倆都撂倒了。

他把兩匹馬也宰了,因為那是德國人的馬!然後悄悄回到石灰窯,把一匹馬藏到陰暗的坑道里。他脫掉軍服,換上自己的破衣裳,回到床上,一覺睡到天亮。

他等候偵查結束,一連四天沒有出門。但是到第五天,他又出去了,用同樣的計策殺死了兩個士兵。從此以後他一直沒有歇過手。每天夜裡,他這個幽靈般的騎兵,這個專以殺人為目標的獵人,都要披星戴月在荒涼的田野里賓士。他忽東忽西,到處尋找機會,有時在這兒撂倒幾個普魯士人,有時在那兒撂倒幾個。任務完成以後,這個老騎兵就撇下倒在大路上的屍體,回到石灰窯里把馬和軍服藏好。

到了中午,他從容不迫地拎著燕麥和水去餵留在坑道里的坐騎。他把它餵得飽飽的,因為他需要它乾的是一樁很重的活兒呢。

但是,頭天晚上,遭到這個老農民襲擊的人中間,有一個有了防備,在他臉上砍了一刀。

不過,他還是把那兩個人都殺死了。他還能夠回到石灰窯,把馬藏好,換上破舊的衣裳,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感到身子發軟,勉勉強強走到馬廄,就再沒有氣力往家裡走了。

他被人發現時,正躺在乾草上,渾身是血……

他講完以後,突然抬起頭,自豪地望著普魯士軍官。

上校捻著小鬍子,問他:

“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沒有了。帳已經算清,不多不少,我一共殺了十六個。”

“你知道你有死罪嗎?”

“我又沒有向你討饒。”

“你當過兵嗎?”

“當過。我從前打過仗。再說,我那個跟拿破崙一世皇帝當兵的爸爸,就是你們打死的。上個月你們又在埃夫勒附近打死了我的小兒子弗朗索瓦。我欠你們的債已經還清。現在咱們是誰也不欠誰的。”

軍官們面面相覷。

老人接著說下去:

“八個是為我爸爸還的,八個是為我兒子還的。咱們誰也不欠誰的了。我呀,我可不是成心要跟你們過不去!我根本不認識你們!就連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我也不知道。可是你們來到我的家裡,就跟在你們自己家裡一樣發號施令,作威作福。我已經在那些人身上報了仇。我沒有什麼好後悔的。”

老人挺直僵硬的腰板,像一位謙遜的英雄那樣把雙手交叉在胸前。

普魯士人低聲交談了很久。有一個上尉也是上個月才失掉自己的孩子,他為這個行為高尚的窮苦人辯護。

後來上校站起來,走到米隆老爹跟前,壓低嗓音說:

“聽我說,老頭兒,也許還有一個辦法救你的性命,只要……”

可是老人家根本不聽。微風吹拂著他腦袋上絨毛般的稀發,他兩眼逼視著打勝仗的軍官,眉頭一皺,那張帶著刀傷的瘦臉扭歪了,表情十分可怕。接著他挺起胸膛,使出全身力氣朝普魯士人臉上吐了一口唾沫。

上校氣瘋了,他剛舉起手,老人又朝他臉上吐了一口。

軍官們都立了起來,同時大聲地發布命令。

不到一分鐘,這個仍舊十分平靜的老人就被推到牆根處決了。他的兒子讓、兒媳婦和兩個孫子驚慌失措地望著,他在臨死前還朝著他們微笑呢。

作者介紹

(圖)莫泊桑小說選莫泊桑小說選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緻,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他以《羊脂球》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 《溫泉》 (1886)、 《皮埃爾和若望》 、《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幕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團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的荒淫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的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鍊》《我的叔叔于勒》 ;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讚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第三是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說布局結構的精巧。典型細節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後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屠格涅夫認為他是19世紀末法國文壇上“最卓越的天才”。托爾斯泰認為他的小說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鮮明的愛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樣子而是照事物本來的樣子來看事物”,因而“就能揭發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們愛那值得愛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左拉:他的作品“無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恩格斯:“應該向莫泊桑脫帽致敬。”

他雖然只活了43歲,卻留下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說與6部長篇小說,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是帶病之驅進行寫作的,這已經是可令人驚嘆的了;何況,一兩個世紀以來,他的小說創作一直保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他在短篇小說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他贏得了“短篇小說之王”的美名,他的長篇小說也擁有億萬讀者,並不斷被改編成電影,風靡全球。

讀後感

他高昂著頭,接受審判。不要求憐憫,不需要寬容,法國一個普通鄉村的普通農民——米隆老爹,展現出了他的血性、剛強,以及殘忍。

戰爭,對於像他一樣的普通人來說,起初並沒有刻骨銘心的概念。作為一個淪陷區的農民,他不願、也不能憑個人之力,改變戰爭的結果。他同所有普通人一樣,擔憂的只是個人的利益,而非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只是,與別人不同的是,他的心中的某一個角落,懷著對占領他們村莊的敵人——普魯士人的刻骨仇恨。因為,他的兒子和他的父親,就死於這場即將被載入史冊的普法戰爭。

一天晚上,或許是命運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上天給了他一個復仇的機會。他抓住了——也抓住了死神。

他將意想不到的夢魘帶給了12個普魯士士兵。這12個可憐的人啊,才以為自己逃脫了戰爭與死亡的陰霾,卻不料折翼於一個農民之手。若說無辜,他們豈不也遭了飛來遭禍?他們替整個民族、甚至是替這場戰爭負罪。這不是他們能夠承擔的。於是,他們死了。

“兩個對十二個。我們兩清了。”這是米隆老爹死前的話。相信很多人讀到這裡,內心會情不自禁地叫起好來吧?畢竟,在戰爭中的居民,又有幾個能像他一樣,依舊挺直了脊樑,去倡導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不禁開始佩服莫泊桑了。他營造了一個美好的、引誘讀者沉迷的假象。

讀者心中都希望著,米隆老爹的確是一個肩負民族大義的普通的英雄。

可惜,他不是。

他只是一個痛失老父和愛子的普通人,選擇了一種極端的發泄和復仇方式,他不幸與戰爭糾纏在了一起。如此這般,他成了“英雄”。試想,如果米隆老爹不是法國人,而是普魯士農村的農民,因為血海深仇而殺害了12個法國士兵,這整篇小說也全部換一個視角——完全站在普魯士士兵的立場,那么,我們讀者會站在哪一邊呢?

這就是作者的高妙之處了。

總之,看完《米隆老爹》,心中緩緩浮上的,除了對作者的敬佩,還有一絲隱隱然的同情和憐憫。只不過,一部分賦與了米隆老爹,另一半卻給了那12個士兵。

可再細細一想,作者想要引導我們去思考,莫非正是這樣一種矛盾與莫名——這世上沒有對和錯,受害者一轉眼間就成了殺人犯,而侵略者也會成為死去的普通人。

這,或許就是這篇小說所帶給我們的啟示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