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的滄桑往事

漢口的滄桑往事

方方作品。民國里的漢口往事,老漢口的閱讀指南。只有懂得漢口,才懂得武漢,懂得一座城市的成長。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有關漢口舊事的書。
漢口留有許多老建築,它們帶著異鄉情調屹立在揚子江畔。漢口有許多老故事,故事裡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在漫漫的時光中,老建築和老故事都朝著歷史的深處走去。這些零星散落的老建築,就像漢口這篇大文章中的關鍵字。扣住了它們,就仿佛扣住了漢口的經脈,仿佛聽到了漢口久遠的呼吸和脈動,仿佛看到了漢口是怎樣走到了今天。認識了它們,你才能懂得漢口,只有懂得了漢口,你才能懂得武漢,懂得一座城市的成長。
書中紀錄片式呈現“漢口的滄桑”,行文走筆常懷憂戚:為後人常忘前人之開拓而“悵然若失”;為南洋公司和新市場“相互競爭,搶奪地盤”的內斗而悲傷;為民眾樂園“60年間,八易其名”,“城頭變幻大王旗”“哀民生之多艱”;為南洋兄弟公司這樣“早期的民族工業”在外資的傾壓下艱難發展,在形形色色強勢政權巧取豪奪下“成為短命公司”憂憤不已;為“鐵蹄下的民眾”而哀傷;為偌大一個城市連一個像樣的花園也找不到而遺恨……凡此種種,多少往事俱成愁。方方以人物命運為經,以漢口變遷歷史事件為緯,以與漢口歷史有關的突出意象為精神核心結構篇目,為歷史古城漢口描繪出一幅獨具精神氣質的人文畫像。

目錄

故紙中浮出漢口(代序)
一個人和一座城市
紅樓前的革命
北岸的桅桿
最早的都市樂園
南洋兄弟大樓
漢口第一路
漢上花園
巴公房子等等
跑馬溜溜的漢口
燦爛漢協盛
江漢關
大智門火車站
詹天佑故居
滙豐大樓
渣甸與怡和
西風烈
濱湖的大學
跋​

作者簡介

方方,當代作家,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1976年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水在時間之下》《武昌城》,中短篇小說集《風景》《桃花燦爛》《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萬箭穿心》《塗自強的個人悲傷》等。現已出版小說、散文集80餘部,多部小說被譯為英、法、日、意、葡、韓等文字在國外出版。

編輯推薦

◇18篇專題散文,方方為漢口這座她生長於斯的城市,構築了一道“永恆的風景”。
◇近300幅珍貴歷史圖片,獨家增補檔案館文獻照片。
◇問世10年後作者新增後記,首次述說本書寫作歷程。
◇我寫《漢口的滄桑往事》,在圖書和檔案中翻查,也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行。我開始閱讀這座城市的過往和它的舊事。詫異、驚奇、震撼、感動,各種情緒時時在這樣的閱讀中交替。讀著讀著,恍然就把自己讀成了其中一員。在我對這座城市有了認知和理解之後,所有的漂泊感便在這樣的閱讀中,漸行漸遠,愈來愈淡。我情不自禁地去寫這城市過去和現在的一切。而我筆下的人物,也在這座城市裡越來越多,越來越活躍。他們告訴我這城市的生活,將我視為他們的親人。然後,由他們引領著我在這座城市四處觀察和行走。向縱深處走,也向開闊處走。我隨時隨地都能遇到我書中的人物。這些人物的命運已然同我的命運交織在了一起。就這樣走著走著,突然在某天,我覺得自己仿佛已然被植入進了這座城市。我的家園從此就是它了。不僅是居住的,也是心靈的。這就是武漢。
——第十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11年度傑出作家方方獲獎感言

作品評論

方方的散文集《當代名家散文隨筆系列——雅興》、《閱讀武漢》、《到廬山看老別墅》、《漢口的滄桑往事》、《我在德勒斯登》等,注重歷史感和哲思性,力求在歷史散文中找尋史與文的統一。
——梁艷萍等《世紀轉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讀方方的隨筆集《漢口的滄桑往事》,是一紙發黃的老武漢浮在心頭。
——李佳《武漢晚報》
“宏大敘事”與“小品筆法”兩相吻合,敘述的凝重而不僵硬,輕盈而不漂浮,全書既不失史之真鑿和厚重,又不乏詩的溫情與浪漫。當作者進入歷史與文學的邊緣地帶,在詩與史之間行雲流水時,讀者便也在史與詩之中蕩漾遐思,一同漫步和感受悠悠百年百感交集的旅程。
——何永生《湖北社會科學學報》
歷史散文往往是,要么有歷史可沒散文,要么有散文卻沒歷史。看了《漢口的滄桑往事》,我有些驚奇。該書將歷史與散文、文獻與藝術作品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了。
——李漫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