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

《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

下崗女工瑤琴,自10年前男友楊景國死於車禍之後,整整10年,不言婚嫁。陰差陽錯,通過介紹,瑤琴認識了因同一場車禍服侍癱瘓的妻子整整10年,終於得到解脫的高中教師陳福民,日思夜想的卻仍然是前男友楊景國,整天抱著楊景國的照片流淚,經常到楊景國的墓前訴說苦衷求得心理平衡,甚至認為日子是為楊景國過的,婚也是為楊景國結的。正當瑤琴即將擺脫楊景國的陰影步入婚姻殿堂之際,忍無可忍的陳福民憤然摔碎了裝有楊景國遺照的鏡框,失去理智的瑤琴一擀麵杖將陳福民打成了植物人。結果是瑤琴被判了三年緩刑三年。好在陳福民醒了過來,瑤琴才大夢初醒,徹底了斷了與楊景國的情緣。

基本信息

簡介

有情無情,都鑄就人生;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
本書講述了一個痛徹肺腑的情感故事——瑤琴姑娘死心塌地愛上了她的“白馬王子”——楊景國,兩人纏綿繾綣。在步入結婚禮堂的前夕,突如其來的車禍奪去了他的性命。與愛人同時遇難的有另一個女人。從此,災難的陰影如鬼魂纏身,瑤琴心如枯井,墓地成為她的精神家園。直到中年,她結識了一個男人,無論戀人如何呵護,都難以讓她重新開始。陷入情感泥淖的瑤琴明明知道:年華流逝,倘若不重新擁抱生活,人生便只剩一具空殼!她最後一次去到墓地,告別舊情。然而,她失手落下的擀麵杖又奪去了第二個男人的性命——這一刻,她才知道:當年,男人的妻子與景國死於同一場車禍!而同樣心中滴血的男人,彌留時只有一句話:“你要是實在忘不掉那就不忘吧!”

小說看點

本書講述了一個痛徹肺腑的情感故事——
瑤琴姑娘死心塌地愛上了她的“白馬王子”——楊景國,兩人纏綿繾綣。在步入結婚禮堂的前夕,突如其來的車禍奪去了他的性命。與愛人同時遇難的有另一個女子。從此,災難的陰影如鬼魂纏身,瑤琴心如枯井,墓地成了她的精神家園。
直到中年,她結識了又一個男人,無論戀人如何呵護,都難以讓她重新開始。陷入情感泥淖的瑤琴明明知道:年華流逝,倘若不重新擁抱生活,人生便只剩一具空殼!
她最後一次去到墓地,告別舊情。然而,她失手落下的擀麵權又奪去了第二個男人的性命——這一刻,她才知道:當年,男人的妻子與景國死於同一場車禍!
而同樣心中滴血的男人,彌留時只有一句話:“你要是實在忘不掉那就不忘吧!”

特點

大部分描寫愛情的文字是一場颳得昏天黑地的鏇風,也許是事實也許只是一種期望。方方的文學個性則在於,她相信語言的力度並不在於辭彙的色彩如何強烈,而人內心的風暴也常常如同深海的咆哮,表面上依然波瀾不興。所以儘管四個故事都因情感力量的難以駕馭而跌宕起伏,作者卻沒有使用激烈的語言刻意營造氛圍的戲劇性。相反,方方從小說的第一句話就努力以最平靜的方式描述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里人的不平靜。“一隻鳥從頭上飛過。”(《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在這句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句子後面,是女主人公瑤琴得知自己下崗,以及對正在籌備婚事時突然失去未婚夫的追述。再以後男主人公陳福民出現了,他們都經歷了生離死別,都需要新的開始,他們都應該懂得愛與不愛,但他們還是迷茫了,無法不互相傷害。終於,她“舉起了擀麵棍……全身的力氣都凝聚在兩隻手臂上”朝他的背揮了過去。即使在最該驚心動魄的時候,方方依然處亂不驚地儘可能不使用與全文基調不符的任何形容詞。
對語言精心把握,直接表露出的是作者的美學意圖。而這又都建立在對世界的感知和理解中。在方方的筆下,沒有一個人是沒有缺陷的,沒有一段愛情是完美的,沒有一片風景是可以完全陶醉的。因為這就是一個不完美,甚至醜陋的世界。在方方的不動聲色背後,是對現實的拒絕認同和不願輕易言表的希冀。她為小說選擇一些不尋常的情境,一方面出於對人性的好奇心———奇特的境遇往往能把人性的複雜多面展示得更準確細膩;另一方面也為方方描述她眼中的世界提供了充裕的空間。

走出愛情的偏執

下崗女工瑤琴,自10年前男友楊景國死於車禍之後,整整10年,不言婚嫁。陰差陽錯,通過介紹,瑤琴認識了因同一場車禍服侍癱瘓的妻子整整10年,終於得到解脫的高中教師陳福民,日思夜想的卻仍然是前男友楊景國,整天抱著楊景國的照片流淚,經常到楊景國的墓前訴說苦衷求得心理平衡,甚至認為日子是為楊景國過的,婚也是為楊景國結的。正當瑤琴即將擺脫楊景國的陰影步入婚姻殿堂之際,忍無可忍的陳福民憤然摔碎了裝有楊景國遺照的鏡框,失去理智的瑤琴一擀麵杖將陳福民打成了植物人。結果是瑤琴被判了三年緩刑三年。好在陳福民醒了過來,瑤琴才大夢初醒,徹底了斷了與楊景國的情緣。
《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

從《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原載《小說界》2002年第6期,《中華文學選刊》2003年第1期轉載)這個故事梗概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個帶有偏執情結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因為深陷在過去的感情中難以自拔,以至於影響了她此後的個人生活,無法重新開始新的感情交往和建立新的家庭生活。最後,對已逝的愛情的執著和痴迷及其與世俗常態生活需要的衝突,終於導致了她精神瀕臨崩潰,而這種崩潰又恰似一記當頭棒喝,使她以贖罪式的姿態走出偏執,走向正常的生活,正所謂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愛和生活,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情感代價,這似乎是一種人生哲理。
愛,是不能忘記的,但偏執的愛情卻是不可取的。生活中,像瑤琴這樣為別人活著的人大有人在。因此,這篇小說對愛和生活的探討,具有警世意義。
小說說到底是表現衝突的。優秀的既能透視現實又心存高遠的小說家,展現給讀者的是現實與夢想的衝突,屈服與超越的衝突,平庸與傑出的衝突。它們的魅力既是語言的魅力,形式的魅力,同時也是心靈的魅力,思想的魅力。這篇小說在表現衝突方面,完全具備這些特點。瑤琴和陳福民,自從認識那一天起就衝突不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且步步升級,直至走向極端。兩個人生活方式、價值信念和道德理想差別很大,卻誰都想影響誰,結果是誰都難影響誰,怎能不激烈碰撞,火花四濺?這些大大小小的衝突,作者全都寫的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因此,這篇小說非常好看。
方方,因“新寫實”而著稱於小說界。這篇小說仍然具有“新寫實”的特徵,但由於寫的是底層人的生活,也可以稱之為底層小說。可貴的是,作者面對底層不是居高的傲視,也不是站在“邊緣”的觀賞與把玩,而是以平民意識和人道精神對於灰暗、複雜的生存境況發出質疑和批判,展示底層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價值信念和道德理想,揭示底層人的悲喜人生與人性之光。在方方的小說中,這篇小說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已被收入《2002年中國最佳中篇小說選》,值得一讀。

作者介紹

女(1955—)原名汪芳。原籍江西彭澤縣,生於南京。1957年隨父母遷至武漢。1974年高中畢業,做了四年裝卸工。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到湖北電視台任編輯,1989年調作協湖北分會從事專業創作。曾任《今日名流》雜誌總編輯,在2007年9月22日下午閉幕的湖北省作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省作協主席。1975年開始寫詩。1982年發表小說處女作《大篷車上》。出版作品集有《大篷車上》、《十八歲進行曲》、《江那一岸》、《一唱三嘆》、《行雲流水》等。早先的作品以反映青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為主。1987年發表《風景》(《當代作家》1989年3期),獲1987—198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被批評界認為“拉開‘新寫實主義’序幕”。自此發表的《祖父在父親心中》、《行雲流水》、《桃花燦爛》、《烏泥湖年譜》等一系列作品,均受好評。已出版小說、散文集約60多部,新近出版有小說集《春天來到曇華林》。她著重描寫底層人物的生存景狀,善於刻畫卑瑣醜陋的病態人生,以冷峻的眼光剖析人性的弱點,探索生命的本真意義。語氣中常透露著一種冷嘲和尖刻,在簡潔明快、舒暢淋漓的敘述中蘊含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深逮的人生思考。主要代表作:《大篷車上》、《十八歲進行曲》、《江那一岸》、《一唱三嘆》、《行雲流水》、《祖父在父親心中》、《桃花燦爛》、《春天來到曇華林》等。

作品目錄

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
桃花燦爛
暗示
隨意表白
船的沉沒
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

歷屆百花獎獲獎小說

歷屆獲獎作品代表了中國當代小說的創作水準,在這些獲獎作家中,無論是雄風猶在的老作家,還是實力出眾的中年作家,以及出手不凡的後起之秀,他們的精心力作,更加緊扣時代與社會的脈搏,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更加直面人生的靈魂深處。他們通過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時代的精神以及社會生活的變遷,進一步拓展了讀者的視野,給人以啟迪,並獲得審美藝術享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