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是由哈爾濱醫科大學編著的醫學教材。該音像於2003年出版。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為“十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規劃品種、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影片介紹了心包的解剖與生理、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的病理和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和治療,在治療方面重點演示手術操作過程,並說明術後處理及預後。《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由哈爾濱醫科大學製作,片長42分鐘,適用於醫學院校師生及外科醫師學習使用。

基本信息

作者:哈爾濱醫科大學
出版日期:2003年6月
編碼:ISRCCN-M22-03-0072-0/V.R
語言:中文簡體
讀者對象:醫學院校師生、臨床醫師
定價:¥48.00

內容介紹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是由於心包慢性炎症所導致心包增厚、粘連甚至鈣化,使心臟舒張、收縮受限,心功能減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環障礙的疾病。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多數由結核性心包炎所致。急性化膿性心包炎遷延不愈而成者約占10%,其他亦可由風濕創傷、縱隔放療等引起,占極少數。

普遍增厚的心包束縛心臟,全身各臟器淤血,出現頸靜脈怒張、肝大、腹水、胸水等徵象。結核性心包炎可在急性期後3-6個月出現症狀。常見的有疲乏、氣短、尿少、腹脹、食慾減退、腹水、肝大乃致全身水腫者,呼吸困難加重。心電圖,超聲心動圖,X線右心導管檢查可診斷。慢性縮窄性心包炎一旦確定診斷,應儘早手術治療。術前應根據病人情況作好準備工作。如限制鈉鹽、適當套用利尿劑(速尿,雙氫克尿塞),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加強營養,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小量輸血或血漿、結核性病人抗癆治療,以及適量排除胸水腹水等。

病理:急性心包炎後,隨著積液逐漸吸收可有纖維組織增生、心包增厚粘連、壁層與髒層融合鈣化,使心臟及大血管根部受限。心包增厚可為全面的,也可僅限於心包的局部。心臟大小仍正常,偶可較小;長期縮窄,心肌可萎縮。心包病理顯示為透明樣變性組織,為非特異性;如有結核性肉芽組織或乾酪樣病變,提示為結核性病因。

病理生理:心包縮窄使心室舒張期擴張受阻,心室舒張期充盈減少,使心搏量下降。為維持心排血量,心率必然增快;同時上、下腔靜脈回流也因心包縮而受阻,出現靜脈壓升高、頸靜脈怒張、肝炎九大、腹水、下肢浮腫等。吸氣時周圍靜脈回流增多而已縮窄的心包使心室失去適應性擴張的能力,因此靜脈壓反而增高,形成了吸氣時頸靜脈更明顯擴張的現象,稱kussmaul征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http://www.toopoo.com/book/tushu/CN-M22-03-0072.html
2、http://www.pmph.com/product/videoDetail.aspx?articleId=15006&columnId=25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