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

西周《大武》樂章曾經過武王、成王、康王三代的演變和逐步增益。《大武》所奏六詩均保存於今《詩經·周頌》中。《武》即武王時之《大武》;成王時把武王克商後所作四首頌詩全部配用於《大武》;康王時“定樂歌”又增益成王時所作二詩入《大武》,《左傳》、《禮記》等所言六成《大武》即定型於此時。《大武》樂章的發展演變,既符合古樂發展演變的實情,亦符合古人用詩的實情和規律。

舞曲簡介

周武王周武王

《大武》是周代編創的歌頌武王伐紂獲得勝利的樂舞作品,屬《六舞》之一。共分為六段:(一)在一段擊鼓聲後,舞隊從北面上場,舞者都手執武器,列隊而立,以歌唱表現了武王伐紂的決心。(二)舞隊兩面有人振鐸傳達軍令,舞隊隨即分兩行,作激烈的擊刺動作,邊舞邊進,表示已有滅商。(三)滅商後再向南進軍。(四)表示南方的疆域已穩定。(五)舞隊再分兩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協助周王統治。接著有條不紊地變化各種複雜的隊形,形成整齊的隊式後,舞者皆坐,作低勢的靜止場面,表示國家得到了很好治理。(六)舞隊重新集合,排列整齊,表示對周王的崇敬。全舞結束。

背景介紹

《大武》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影響的舞蹈。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一、武王伐紂是為了推翻商紂王的統治而進行的戰爭。二、《大武》是手持武器的戰舞,這種舞蹈形式在原始舞蹈中已經存在,從原始時代“刑天氏之樂”等,到歷代歌頌戰功的“武舞”,而《大武》則發展了這種舞蹈形式,並有所創新。它的結構比較複雜,舞段安排得體,概括而真實的表現了周人滅商的過程,以及滅商後班師回鎬京(今西安);次年,武王病死,年少的成王即位,由周公召公輔佐統治。商紂兒子武庚乘機聯合管轄,陝之東歸周公管轄,於是天下大定。

內容介紹

《大武》內容是由六成(段)樂舞來表現的。根據孔子對《大武》的述評及其他有關記載,可以構想出《大武》的表演情況:

第一段:開始是一長段鼓聲,大概是舞蹈的前奏。舞隊已集合,準備上場,接著,舞者手持武器,從北面出來,巍然屹立,徐緩悠長地歌唱,表現了武王伐紂的決心並等待諸侯到來。(大意是:啊!強大的王師,本來遵照文王的遺命,處於隱晦狀態;現在時代已大放光明,於是披甲持戈而戰。我恭敬的繼承了這一功業,英勇的文王的將士們,於是又都效力於後繼人,惟有你的功業確實足以取法。)
第二段:舞蹈轉入熾熱的戰鬥氣氛,“發揚蹈厲”,表現周軍由姜太公率領的前鋒部隊,直指商都朝歌,這時舞隊兩面有人以示傳達軍令。舞隊隨即分成兩行,作激烈的擊刺動作,邊舞邊進,表示已滅商。(大意是:啊!偉大的武王,他的功勳無與倫比。文德卓著的文王,為後代開創了業績,戰勝了殷商,結束了戰禍,完成了你的大業。)
第三段:表示凱鏇後南歸。舞隊可能只作“過場”式的回還移動。(大意是:文王經營過這一功業,我繼承下來,發揚光大,使它延續無窮。我去討伐殷商,只是為了求得安定。這個周國所受的天命延續無窮。)
第四段:表示南方各小國成服於周,南疆已穩定。舞隊可能以宏大、對稱、穩定的構圖,來顯示萬邦來朝的氣勢。(大意是:啊!偉大的周國。登上高山四望,大山小山羅列,從山間流出的溪川都匯合到大河。普天之下,萬邦來朝,報答頌祝周國所受的天命。)
第五段:舞隊再分成兩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協助周王統治。接著有條不紊地變化各種繁難複雜的隊勢。舞者皆坐,作低姿的靜止場面。表示國家已得到很好的治理,國泰民安。
第六段:舞隊重新集合,排列整齊,莊嚴肅穆的表示對周王的崇敬。全舞結束。(大意是:綏靖萬邦,屢次得到豐年,上天對於周國,永遠不會厭棄。英勇的武王統率著將士,征服了四方,安定了國家。啊!他的威德也照耀到上天,偉大的周國,代表上天主宰人間。)

藝術成就

《大武》從內容上看,反映了武王伐紂的征戰生活。從藝術處理上看,這個認輸眾多的男子群舞,結構比較嚴謹,隊形、動作、情緒有變化,有起伏,以表現激烈戰鬥場面的刺擊動作和複雜的隊形變化,把舞蹈推向高潮。以整齊、規範、平穩的隊勢表示取得完全的勝利,國家得到統一、安定。音樂有鼓聲作為前奏,物段伴隨歌唱以烘托雄渾的氣勢。

歷史地位

周代宮廷雅樂雖然名目不少,但影響最為深遠的有兩部:一部是被孔子評價為“盡善盡美”的《大韶》,另一部就是孔子從提倡仁政出發對其持保留態度,從而被他評價為“盡美未盡善”的《大武》。
但是,舞史學家們經過對歷史文獻的分析考察後卻認為,《大武》不僅形式完美,結構完整,而那讚頌武王伐紂功績的內容也是積極的,它不僅亦稱得上“盡美盡善”,而且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一部恢宏壯麗,具有音樂舞蹈史詩氣魄的樂舞作品!
從內容上看,《大武》表現了推動歷史前進的英雄人物周武王的不可磨滅的功績。形式上,整部樂舞採用了多段體組舞方式,融歌、樂、舞、詩為一體。僅舞蹈就運用了獨舞、對舞、群舞、快速的穿插過場等手法,隊形變化多樣,場面調度靈活。
根據《樂記》的記載,《大武》共有六段(場),可見結構也是十分宏大的,幾乎表現了武王伐紂戰鬥的完整過程:有士兵出征前如山嶽峰巒般的陣勢,有滅商的激烈戰鬥場景,有周、召二公親自出場的領舞,也有士兵們劍擊槍刺、斧砍盾擋的搏殺表演,最後還有凱鏇之後諸侯尊崇武王的儀式。在《詩經》中還保存了幾乎全部的《大武》歌詩呢。
如果說《大韶》是歷史上文舞的經典,那么《大武》就是武舞最傑出的代表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