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

大武

我國著名的周樂《大武》,是武王伐紂勝利後由周公創編的,內容就是表現武王克商的豐功偉業。另外作地名“大武”和金庸武俠小說人物“大武”。

基本信息

位於山西呂梁方山境內!是離石、臨縣、方山三縣(市)的交通要道,是方山縣大鎮之一,距呂梁市16公里。總面積157.3平方公里,轄31個行政村,59個自然村,駐鎮機關42個,總人口32800人,其中農業人口29000人,非農業人口3800人,勞力9035人,其中男勞力5738人,女勞力3837人,耕地面積63411畝,其中水澆地10170畝。退耕還林面積13861畝。

大武鎮處於交叉要道,交通便利,自然條件較好,圍繞有利條件緊緊抓住一條川,開發兩座山,實施農業穩鎮,企業興鎮兩大戰略,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

《周禮 春官》所說周代六樂中的周樂。又稱武。用以作為宗廟之樂,祭祀祖先。在六樂中是一種武舞,歌頌武王伐紂的武功。據《禮記 樂記 賓牟賈》載,共六段(六成)。第一段:表現戰前的準備,有擊鼓、舞蹈、造型、歌唱;第二段:戰爭和勝利,有隊舞和獨舞;第三段:滅商以後又向南方進軍;第四段:在南方取得勝利;第五段:周公、召公協助紂王進行通知;第六段:對周天子的尊崇。歌詞在《詩經 周頌》中。《通典 樂》:“秦始皇平天下,六代廟樂,唯《韶》、《武》存焉。二十六年(前221)改周《大武》曰《五行》。”可知秦時猶存。

周樂《大武》,是武王伐紂勝利後由周公創編的,內容就是表現武王克商的豐功偉業。據春秋時孔子所見,這個樂舞開始先有一段長長的鼓聲作引子,舞者(戰士)持兵器屹立待命。接著是六段舞蹈:第一段舞隊由北邊上場,這是描寫出兵的情形,第二段表現滅了商朝,第三段繼續向南進軍,第四段表現平定南部邊疆,第五段舞隊分列,表示周公、召公的分疆治理,第六段舞隊重新集合,列隊向武王致敬。舞蹈雖然是用的象徵性手法,並不象舞劇那樣描繪人物和矛盾過程,但無疑這是一部表現當時重大事件的敘事性舞蹈作品。

周公將這六部樂舞加以集中、整理、規範成一個整體,作為國家的禮制,用於祭祀、慶典等活動。並對它們的演出儀制、祭祀對象、服飾道具、樂歌宮調和舞者身份、演出場合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舞曲簡介

《大武》是周代編創的歌頌武王伐紂獲得勝利的樂舞作品,屬《六舞》之一。共分為六段:(一)在一段擊鼓聲後,舞隊從北面上場,舞者都手執武器,列隊而立,以歌唱表現了武王伐紂的決心。(二)舞隊兩面有人振鐸傳達軍令,舞隊隨即分兩行,作激烈的擊刺動作,邊舞邊進,表示已有滅商。(三)滅商後再向南進軍。(四)表示南方的疆域已穩定。(五)舞隊再分兩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協助周王統治。接著有條不紊地變化各種複雜的隊形,形成整齊的隊式後,舞者皆坐,作低勢的靜止場面,表示國家得到了很好治理。(六)舞隊重新集合,排列整齊,表示對周王的崇敬。全舞結束。

背景介紹

《大武》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影響的舞蹈。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一、武王伐紂是為了推翻商紂王的統治而進行的戰爭。二、《大武》是手持武器的戰舞,這種舞蹈形式在原始舞蹈中已經存在,從原始時代“刑天氏之樂”等,到歷代歌頌戰功的“武舞”,而《大武》則發展了這種舞蹈形式,並有所創新。它的結構比較複雜,舞段安排得體,概括而真實的表現了周人滅商的過程,以及滅商後班師回鎬京(今西安);次年,武王病死,年少的成王即位,由周公召公輔佐統治。商紂兒子武庚乘機聯合管轄,陝之東歸周公管轄,於是天下大定。

介紹

《大武》內容是由六成(段)樂舞來表現的。根據孔子對《大武》的述評及其他有關記載,可以構想出《大武》的表演情況: 第一段:開始是一長段鼓聲,大概是舞蹈的前奏。舞隊已集合,準備上場,接著,舞者手持武器,從北面出來,巍然屹立,徐緩悠長地歌唱,表現了武王伐紂的決心並等待諸侯到來。(大意是:啊!強大的王師,本來遵照文王的遺命,處於隱晦狀態;現在時代已大放光明,於是披甲持戈而戰。我恭敬的繼承了這一功業,英勇的文王的將士們,於是又都效力於後繼人,惟有你的功業確實足以取法。)

第二段:舞蹈轉入熾熱的戰鬥氣氛,“發揚蹈厲”,表現周軍由姜太公率領的前鋒部隊,直指商都朝歌,這時舞隊兩面有人以示傳達軍令。舞隊隨即分成兩行,作激烈的擊刺動作,邊舞邊進,表示已滅商。(大意是:啊!偉大的武王,他的功勳無與倫比。文德卓著的文王,為後代開創了業績,戰勝了殷商,結束了戰禍,完成了你的大業。)

第三段:表示凱鏇後南歸。舞隊可能只作“過場”式的回還移動。(大意是:文王經營過這一功業,我繼承下來,發揚光大,使它延續無窮。我去討伐殷商,只是為了求得安定。這個周國所受的天命延續無窮。)

第四段:表示南方各小國成服於周,南疆已穩定。舞隊可能以宏大、對稱、穩定的構圖,來顯示萬邦來朝的氣勢。(大意是:啊!偉大的周國。登上高山四望,大山小山羅列,從山間流出的溪川都匯合到大河。普天之下,萬邦來朝,報答頌祝周國所受的天命。)

第五段:舞隊再分成兩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協助周王統治。接著有條不紊地變化各種繁難複雜的隊勢。舞者皆坐,作低姿的靜止場面。表示國家已得到很好的治理,國泰民安。

第六段:舞隊重新集合,排列整齊,莊嚴肅穆的表示對周王的崇敬。全舞結束。(大意是:綏靖萬邦,屢次得到豐年,上天對於周國,永遠不會厭棄。英勇的武王統率著將士,征服了四方,安定了國家。啊!他的威德也照耀到上天,偉大的周國,代表上天主宰人間。)

藝術成就

《大武》從內容上看,反映了武王伐紂的征戰生活。從藝術處理上看,這個認輸眾多的男子群舞,結構比較嚴謹,隊形、動作、情緒有變化,有起伏,以表現激烈戰鬥場面的刺擊動作和複雜的隊形變化,把舞蹈推向高潮。以整齊、規範、平穩的隊勢表示取得完全的勝利,國家得到統一、安定。音樂有鼓聲作為前奏,物段伴隨歌唱以烘托雄渾的氣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