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爐》

《古爐》

《古爐》,賈平凹長篇長篇小說之一,也是賈平凹的一部重要作品,字數達64萬,而其作品的時代背景則是文革,作品中的村莊原型是陝西省銅川市的陳爐古鎮。《古爐》故事發生在陝西一個叫"古爐"的村子裡。這是一個偏遠、封閉、保持著傳統風韻的地方,但是這份寧靜卻從1965年冬天開始動盪了。古爐村裡的幾乎所有人,在各種因素的催化下,被迫捲入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之中。時間一直發展到1967年春天,一個山水清明的寧靜村落,在"政治"虛幻又具體的利益中,演變成一個充滿了猜忌、對抗、大打出手的人文精神的廢墟。作者用真實的生活細節和渾然一體的陝西風情,把當時中國基層"文革"的歷史軌跡展示在我們面前,是作家對那個時代中國農村的生動寫照。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賈平凹賈平凹

《古爐》是在《浮躁》《廢都》《秦腔》《高興》等長篇之後,著名作家賈平凹的第十三部長篇小說

從2007年《高興》完稿之後,賈平凹就開始了新長篇《古爐》的創作。在長達四年的寫作過程中,他於2010年5月完成了64萬字的新作,並且修改三稿,每一稿均是一字一句執筆重寫一遍,寫作字數近200萬字,新作在規模上讓賈平凹的創作達到了一個頂峰。

“我感激著那三百多支簽名筆,它們的血是黑水,流盡了,靜靜地死去在那個大筐里。”這是賈平凹在《古爐》寫作後記中的最後一句話。

2010年8月,該長篇小說的書稿已經交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將在《當代》雜誌全文連載,預計將於2011年1月份面世,《古爐》後記的紀錄片將隨書附贈。

主要內容

《古爐》這部作品的內容主要是賈平凹少年時代的經歷,帶有回憶性質,但故事的背景是在陳爐古鎮,它位於陝西省銅川市,是宋元以後耀州窯唯一尚在制瓷的舊址,其燒造陶瓷的爐火1000多年來灼灼不息,形成“爐山不夜”的獨特美景,是古同官八景之一。

現在的陳爐鎮,還有用燒爐廢料建成的“罐罐牆”、“瓷片路”等特殊景致。賈平凹為創作小說,曾經多次到過陳爐。之所以選擇這個村子作為故事發生地,也取了“熔煉”之意。

燒制瓷器的那個古爐村子,是偏僻的,那裡的山水清明,樹木種類繁多,野獸活躍,六畜興旺,而人雖然勤勞又擅長於技工,卻極度地貧窮。把小說定在古爐上的時候,就想起賈平凹小時候經歷的好多事情,因為這本書大部分是他的回憶。

雖然寫的是少年時代的記憶,但賈平凹稱這部作品不是回憶錄,也不是自傳,體裁是小說,但他採取的是寫實的方法,極力讓古爐那個自古以來就燒陶瓷的村子有聲有色、有氣味、有溫度,有韻味,有個性。

書評

“賈平凹的《古爐》是一部最廣闊、最深刻、最能表達他對中國社會的認識的作品。看完這部小說讓我又一次體會到多年前讀完《白鹿原》後的那種亢奮。”著名評論家李星

作者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原名賈平娃,陝西丹鳳人,中國著名作家。1975年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任陝西人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1982年後從事專業創作。任中國作家協理事、作協陝西分會副主席等職。

賈平凹小說描寫新時期西北農村,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變革,視野開,具有豐富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內蘊,富於地域風土特色,格調清新雋永,明自然。國外人士均譽他為中國大陸文壇的“獨行俠”。

眾家評說

繼《秦腔》、《高興》之後,賈平凹歷時近四年,寫壞300支筆創作的長篇小說《古爐》近日完稿。這本長達64萬字,作者迄今為止最長的作品,在三易其稿後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於明年年初出版。出版前,《當代》雜誌將在今年第六期和明年第一期分兩期刊發。
儘管作者低調,不願接受採訪,但他近日和著名文字評論家韓魯華的一番對話和已經公開的《後記》,卻向公眾敞開了通往他精神世界的大門,讓讀者得以近距離感知這個作家文字背後的內心世界。
創作出於歷史使命感
記得四年前,賈平凹剛當選陝西省作協主席時就說,他的下一步作品準備寫文革題材。之所以要涉足這個敏感題材,賈平凹解釋說,自己小時經歷過的生活,基本上在自己的創作中都涉及過了,但唯獨經歷過的“文化大革命”這個事情,自己的作品從來沒有涉及過。“隨著年齡增長,小時候那個記憶,越來越清晰,這是我寫作這段歷史記憶的根本原因”。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有一種 “歷史使命感”。儘管那時他剛剛上國中二年級,“人家刷大字報,咱給人家拿個笤帚提個漿糊,辯論還沒我的份”,但作為一個“觀察者”,對整個事情的過程卻“從頭到尾都了解”。他說寫這類題材他有天然的優勢,年齡比他大的人,寫“文革”但基本上流於程式化的怨恨、批判,年齡小的人,又不太了解。“所以我覺得再不寫,就沒人寫了。中國的這一段歷史,以後人寫就沒有感情這些東西了。不管寫的好賴嘛,總得有個人把這寫出來”。作家內心存著這樣的使命感,在一次回村經歷的促動下,最終寫成了這部作品。
古爐暗喻中國
《古爐》講述的是一個燒制瓷器的叫古爐的村子,偏僻卻又山水清明,村人擅長技工,卻又極度貧窮。在“文革”中,他們使強用恨,爭吵不休。
將新書起名為《古爐》,賈平凹自有其深意。“在我的意思里,古爐就是中國的內涵在裡頭。中國這個英語詞,以前在外國人眼裡叫做瓷,與其說寫這個古爐的村子,實際上想的是中國的事情,寫中國的事情,因為瓷暗示的就是中國。而且把那個山叫做中山,也都是從中國這個角度整體出發進行思考的。寫的是古爐,其實眼光想的都是整箇中國的情況,寫“文化革命”這一段,實際寫中國人的生活狀態。”
書中人物有母親影子
8月17日,賈平凹在媒體上首度發表悼念母親的文字,距離賈母去世三年,這位文壇大家以最平實的語言在文章中回憶起了有關母親的點滴。
在本書中,作者則以母親為原型塑造了小說人物蠶婆。在賈平凹的筆下,蠶婆是個飽經世故的老婦,誰也不知道她活多大年齡,“蠶婆,我當時按照我母親的很多東西來寫這個人物,心眼好得很,平時啥都不管,只管這個娃(狗尿苔)。在生存經驗上她肯定是有的,平時她啥事都不管,應酬批判,其實她人很善良”。
荒誕中敘寫真實
和此前 “賈平凹三部曲”(《秦腔》、《廢都》、《高興》)不同,本次《古爐》將不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而是改嫁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文學》總編和責任編輯看了《古爐》書稿後,評價這是“有荒誕意味的一部大作”。
賈平凹說,“文化大革命”現在回想起來還是一個荒唐的事情”。但他常常想:在中國,以後還會不會再出現類似“文革”那樣的事呢?說這樣的話別人會以為矯情了吧,可這是真的,如我受過了“5·12”地震波及的恐懼後,至今午休時不時就覺得床動,立即驚醒,心跳不已。
至於書中的荒誕,他認為則是“涉及的人和動物、植物之間的對話這些東西。”特別是“狗尿苔”這個少年主人公,他是婆婆蠶婆撿來的棄兒,從小被抱養,生活在古爐村,因人境逼仄,只得與動物、植物交流。“按我的想法,狗尿苔都不應該是地球上的人,因為他整個了解這個東西,是星外來的,所以他能聞到好多氣味,他一聞到氣味,就會要發生些大事情,就是這樣定的。用這個來貫穿整個小說的故事,統籌這個故事,它裡面是一些技巧方面的,也可以說這個人對整個社會的洞察,他的一切東西就是作者的一切東西”。
而在《古爐》“後記”中,他則表達在寫作的時候,常有一種幻覺:“狗尿苔會不會就是我呢?我喜歡著這個人物,他實在是太醜陋、太精怪、太委屈,他前無來處,後無落腳,如星外之客”。

發行

2011年1月,著名作家賈平凹最新長篇小說《古爐》全本電子版,由網易讀書頻道獨家首發。此次首發的《古爐》為未刪節足本,全書字數逾六十萬,其中三分之一可供網友免費試讀,其餘三分之二收費。
對於試水網路收費閱讀,賈平凹表示:“一是看重這個平台的影響力,二是也想由此看看年輕的網民是如何看待我的作品的。”

該書紙質版也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月推出。

榮獲獎項

2011年8月,《古爐》入選新浪中國好書榜2011年上半年“十大好書”之一。

2011年10月,《古爐》獲得了首屆惠生·施耐庵文學獎

2011上半年好書推薦

新浪網評選了2011年上半年好書榜單,一起看看吧。做本任務詞條,需梳理、完善詞條內容,完善詞條同義詞及信息模組。

2011世界暢銷書排行榜

在一個時代,或者說時間段,非常受歡迎的書,就是暢銷書。“暢銷書”(Bestseller)一詞最初起源於美國。暢銷書的特點是符合當時人的閱讀口味,暢銷書不一定就是好書,但也有可能成為名著。這就要看它的實際價值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