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立對話》

《舒立對話》

通過閱讀全書,我們能夠深刻地體會到舒立對於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的嚮往,以及作為當代知識分子的道德情懷和專業財經媒體人的職業精神。她的採訪有親和力,但也很尖銳,且時具殺傷力,當然這也是她的魅力所在。從這些對話中我們可以讀出舒立的追求,豐富的財經專業知識,以及在經濟問題上卓越的洞察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舒立對話》是一部有關過去10年(主要為2008~2010年)國內外重大熱點事件和話題的採訪合集。胡舒立女士現任財新傳媒集團總發行人兼總編輯、《新世紀》周刊總編輯和《中國改革》雜誌執行總編輯,她不僅是中國財經傳媒領域的超重量級人物,在國際上同樣享有盛譽,被美國的《紐約時報》評為中國最強有力的財經媒體主編。

《舒立對話》中的採訪對象既有各國政府要員,也有世界知名的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所涉及的國家和地區有: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德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中國香港等,?些國家和地區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力量和最活躍的經濟體。這種權威媒體與各領域的權威人士的高端對話,對讀者而言,是難得的思想盛宴,是了解世界發展趨勢、培養大局觀和掌控個人財富的高端智囊書。

作者簡介

胡舒立,現任財新傳媒總編輯,《新世紀》周刊總編輯,《中國改革》雜誌執行總編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被美國《商業周刊》選為當年的五十名“亞洲之星”之一。2003年,被《世界新聞評論》授予“年度國際編輯”的稱號。2006年,英國《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分別將她列入“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專欄作家”和“亞洲最值得關注的十位女性”之一。2007年,獲得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頒發的年度劉易斯•李仰士獎。2009年11月,被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為世界年度100名思想者之一。

媒體評論

在這中國經濟乍暖還寒的時節,閱讀這部訪談集,對於正在思考中國未來的讀者將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這部訪談集收集了胡舒立和她的團隊1998—2010年,特別是2008—2010年期間對許多位“攜帶重要思想的”高層人士的訪談記錄。採訪人在這些訪談中表現出作為媒體人勇於提出挑戰性問題和善於捕捉重要信息的高度職業素養,與受訪人縱論家事、國事、天下事。雖然這些受訪人看問題的角度和對問題的答案各各不同,但他們與採訪人之間的對話所提供的大量信息,無疑會對讀者獨立做出自己的判斷大有裨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 吳敬璉

稱舒立為中國記者第一人,我以為百分之七十的理由基於她的人物專訪。她總能在每個重大的經濟事件或者?策變動的時刻,採訪到最權威的知情者或者解釋者。翻開這本書,舒立強大的氣場撲面而來。提問的敏銳、鋒利、刨根問底;文字的理性、清新、力透紙背。無論何時讀到這些對話都不過時。新聞專業主義的追求,讓易碎的新聞,在舒立的筆下,獲得了歷史性的生命。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徐泓

寫作背景

許多年後,人們一定會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在2007/2008這個時間刻度上,有一條極其重要的歷史分界線。正進入改革深水區的中國人,在這個時刻遭遇逆風和惡浪。在《保爾森答案》一文中舒立和她的同事評述:許多致力於改革的人士認為,此次金融危機,中國在經濟上受創有限,但改革開放之路受挫,影響更為深遠。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內部以經濟自由化為主,外部以對外開放融入國際體系為主。在金融危機之後,兩者都有所失速。國家干預主義不僅大占上風,還隱有固化可能。對外開放特別是金融對外開放的聲音在金融動盪之下失聲。中國30年來固然走所謂自己的道路,但自己的道路是不變數,變數基本來自“以美為師”。

在這個意義上說,“我的老師有麻煩了”,有麻煩的還有學生。這正是舒立最深的憂慮——“許多人有一種錯覺,以為中國幸虧沒改那么快,如果真改了,說不定更像歐美,更容易出問題。金融危機好像不但沒有成為改革的推動力,而且簡直變成了不必要改革的一個根據”。就在2010年再訪保爾森的4天前,舒立團隊與經濟學家吳敬璉、汪丁丁、高尚全座談。《推進整體改革議程》一文,第一句話便是“中國正站在十字路口”。在這篇對話中,舒立團隊和三位學者更深入地探討了當今中國的困局和出路,他們的對話擲地有聲。

高尚全說:“中國30年改革開放的成就舉世矚目。近年來,中央政府在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改革上有所進展,但從總體上看,改革進展並不平衡,主要有四大不協調:首先,改革滯後於開放;其次,巨觀改革滯後於微觀改革;三是政府改革滯後於企業改革;四是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於經濟改革。這種不協調,累積了諸多深層矛盾。”

吳敬璉說:“2000年至今,十年過去了,中國前途的兩種趨向、兩種力量在賽跑。即基於法治的市場經濟道路跟‘權貴資本主義’或稱‘官僚資本主義’,正在賽跑。目前,賽跑的態勢怎樣呢?應該說,兩方面都有所斬獲,現在還勝負難分。”

汪丁丁說:“對抗或抑制官僚資本主義傾向的更具體的步驟,我認為最值得優先嘗試的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民主化實驗。預算民主和預算透明很重要,這其實是抑制官僚資本主義的最可行的辦法。……記住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是什麼,我常常警告周圍的朋友們,是稅收和預算的專斷權力。如果未來中國經濟衝突轉化為政治危機,它很可能是導火索。”

這是本書中提綱挈領的文字。座談結束時,舒立說:“其實,30多年改革的經驗,概括言之,無非12個字: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社會。未來十年,中國何去何從,不但攸關13.3億中國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對世界的穩定和繁榮有直接影響。”

“未來十年,中國何去何從?”舒立的發問,道出無數有識者心頭的關切。這正是本書的主旨。《未來十年,世界是誰的遊戲?》這個書名,看似舉重若輕,卻無法讓人輕鬆。我是舒立的同行。書中諸篇對話,把我的視線引向世界和中國的變局,也引向舒立團隊本身。未來十年,中國傳媒何去何從?作為中國傳媒的領跑者,這個團隊的理念、品質和未來路向,值得同行矚目。

2011上半年好書推薦

新浪網評選了2011年上半年好書榜單,一起看看吧。做本任務詞條,需梳理、完善詞條內容,完善詞條同義詞及信息模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