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做女孩》

《一輩子做女孩》

《一輩子做女孩》講述的是一個已婚女子在結束自己痛苦的婚姻之後,踏上了一段長達一年的自我發現之旅。在美食、旅遊、異地戀情中會如何來發現自我,找到她心中的天堂。(美)吉爾伯特著,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年5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一輩子做女孩》-作品簡介

這是一本你可以隨意當作什麼去讀的書,勵志、心靈雞湯、靈修、瑜伽筆記、旅行遊記,甚至哲學小品文。作者離婚後放下一切出國旅行,在義大利盡情品嘗美食,享受欲望為感官帶來的滿足;在印度修行,每天靜坐與冥想,追隨著虔誠的信仰,淨化了身與心;最後在巴厘島再次遇到愛情、找回自我,獲得身心的平衡。
《一輩子做女孩》《一輩子做女孩》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伊莉莎白•吉爾伯特,美國著名小說家、散文作家、新聞記者,兩度獲得NationalMagazineAward深度報導獎。故事集《Pilgrims》獲得ParisReview最佳新人小說等獎項。曾為知名雜誌《GQ》《Bazaar》《TheNewYorkMagazine》撰稿。憑藉《一輩子做女孩》入選2007年TIME官方網站10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譯者簡介:

何佩樺,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曾任大學教師,現旅居北美,專事翻譯。譯有《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另類的出口》《西班牙星光之路》《遊牧女之歌》《慢船到中國》《夜航西飛》等書。

《一輩子做女孩》-作品成就

全球30多種譯本暢銷千萬冊
啟迪女人找尋心靈幸福的完美故事
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奧斯卡影后茱莉亞•羅伯茨、美國脫口秀女皇奧普拉、……聯合推薦
根據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另譯為《美食、祈禱和戀愛》),由茱莉亞•羅伯茨主演,作為奧斯卡獻禮片引發全球觀影熱潮。首映周末票房即達到2370萬美元。
出版6年,至今在美國亞馬遜的排名仍名列前茅,旅行探索類第5名,靈性修行類第7名。

《一輩子做女孩》-書評

我的一位朋友推薦我讀這本書,我非常喜歡。
 ——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希拉蕊•柯林頓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拍案叫絕,甚至潸然淚下。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
這本書我非常喜歡,並在我的讀書俱樂部里推薦大家閱讀。
——美國脫口秀女皇奧普拉
書中的小莉簡直就是這個世界上另一個我,我強烈地希望每一個我愛的人也能同時分享它,所以立即送了一本給我最好的朋友。
——好萊塢女星茱莉亞•羅伯茨
每個時尚的、渴求幸福的女人都應該讀的一本書。
 ——《ELLE》
聰明、極具娛樂的回憶,作者在印度的回憶相當美麗,充滿了香料的氣味。
 ——《時代》
食物、語言、各式各樣的情感,都是愛的各種形式,而作者毫無保留的坦率,成為本書閱讀上的最大樂趣。
 ——《洛杉磯時報》
經過一場婚姻,作者才知道她既不想要孩子也不想要丈夫。她踏上探索之旅,豐富與自我嘲諷的幽默文字使得這次旅途活潑了起來。
 ——《紐約客》
作者的文字充滿了機智、聰慧與無法抗拒的豐富情感。
 ——《紐約時報》
這部由才華橫溢的吉爾伯特寫成的極具娛樂性的書,絕不是專屬於女人的讀物。  ——《GQ》

《一輩子做女孩》-目錄

序言
第一○九顆珠子
義大利
——“像吃東西那樣說出來”
三十六則追求享樂的故事
印度
——“恭喜認識你”
三十六則追求享樂的故事
印尼
——“就連內褲裡頭也覺得不同”
三十六則追求平衡的故事
後記
最後的感謝與確信

《一輩子做女孩》-作品賞析

序言“第一〇九顆珠子”

在印度旅遊的時候——尤其在聖地和道場遊覽之時——你會看見許多人脖子上戴著念珠。而你也能看見許多老照片裡的赤裸、削瘦、令人望而生畏的瑜伽士(或有時甚至是肥胖、和藹可親、容光煥發的瑜伽士)也戴著念珠。這些珠串稱為“念誦謦”(JapaMala)。數個世紀以來,這些珠串在印度被用來協助印度教徒與佛教徒禪坐默禱時保持心神集中。一手握著念珠,以手指一圈圈捻弄——每復誦一次咒語,即觸摸一顆珠子。中世紀的十字軍朝東方推進、進行聖戰時,目睹朝聖者手持這些“念誦謦”祈禱,頗為讚賞,於是把這個構想帶回歐洲,成為玫瑰念珠
傳統的“念誦謦”串有一0八顆珠子。在東方哲學家的秘教圈子裡,認為“一0八”是最吉祥的數字;這三位數是三的完美倍數,其組成部分加起來等於九,而九又是三的三倍。而“三”這個數字,自然代表了至高平衡,只要研讀過三位一體或審視過高腳凳的人,都深明其理。由於本書寫的是我為追求平衡所做的種種努力,因此我決定賦予它以“念誦謦”的結構,將我的告白分為一0八個故事,或珠子。串連而成的這一0八則故事,又分成三個段落:義大利、印度與印尼——即我在這一年自我追尋期間所造訪的三個國家。這樣的劃分,意味著每個段落有三十六個故事,就個人層面而言很得我心,因為我正是在三十六歲時寫下了這些文字。
趁我還未深入討論數字學這個主題,容我下個總結:將這些故事以“念誦謦”的結構串連起來,這個想法也頗讓我開心,因為這很……結構化。真正的心靈探索,往往致力於建立系統化的原則。追求“真理”,並非某種在場人士皆可參加的愚蠢競賽,甚至在這種人人皆可參加什麼的偉大時代亦不是。身為追求者與寫作者,我發現儘可能抓穩珠子不無助益,讓我的注意力得以更為集中於我想達成的目標。
每一串“念誦謦”都有一顆特殊、額外的珠子——第一0九顆珠子——懸盪在一0八顆珠子串成的平衡圓圈外頭,有如綴飾。我以為這第一0九顆珠子是為了應急備用,就像漂亮毛衣的附加鈕扣,或是皇家幼子,但它顯然是為了一種更為崇高的目的。當你的手指在祈禱時接觸這個標記,你應當暫停專注凝神的禪坐,而感謝你的老師們。因此,在本書開始之前,我在自己的第一0九顆珠子這兒暫停一會兒。我向我所有的老師致謝,他們以各種奇特的類型出現在我這一年的生命之中。
我特別感謝我的印度導師,她是慈悲的化身,寬大地容許我在她的印度道場中學習。我也要藉此機會說明,我所描述的印度經驗,純粹出自個人觀點,而非以理論學家或者任何人士的官方發言人的身份發言。因此我在本書中將不提及導師的名字——因為我無法為她代言。其實來自她的教誨言語,本身即是最佳代言。我亦不透露她的道場名稱與地點,這是為了讓這所學校免於它不感興趣、亦無力掌控的機構宣傳事宜。
最後我要感謝的是,本書從頭到尾零散出現的那些人物,因為種種原因,都非以原名示人。而我也決定更改我在道場遇見的每一個人——印度人與西方人——的名字。這是為了尊重多數人之所以從事心靈朝聖,並不是為了往後成為書中人物之故(當然,除非他們是我)。關於這項自訂的匿名政策,只有一個例外。來自德州的理查的確名叫理查,也的確來自德州。我想要採用他的真名,因為他是我在印度生活期間的重要人物。
最後,當我詢問理查能否讓我在書中提及他從前吸毒、酗酒的往事……他說有何不可。
他說:“反正,我一直在想方設法如何告訴大家這件事。”
不過,首先讓我們從義大利開始吧……

義大利

——“像吃東西那樣說出來”
三十六則追求享樂的故事
1
但願喬凡尼可以吻我。
喔,不過有太多原因表明,這是個恐怖的念頭。首先,喬凡尼比我小十歲,而且,和大多數二十來歲的義大利男人一樣,他仍和媽媽住在一起。單憑這些事情,他就不是個恰當的戀人人選。尤其因為我是一位三十歲過半的美國職業女性,在剛剛經歷失敗的婚姻和沒完沒了的慘烈離婚過程後,緊接著又來了一場以心碎告終的熾熱戀情。這雙重耗損使我感到悲傷脆弱,覺得自己有七千歲。純粹出於原則問題,我不想把自己這樣一團糟的可憐老女人,強加於清白可愛的喬凡尼身上。更甭說我這種年紀的女人已經會開始質疑,失去了一個褐眼年輕美男子,最明智的遺忘方式是否就是馬上邀請另一個上床呢?這就是我已獨處數月的理由。事實上,這正是我決定這一整年都過獨身生活的原因。
機敏的觀察者或許要問:“那你幹嗎來義大利?”
我只能回答——尤其隔著桌子注視著俊俏的喬凡尼——“問得好”。
喬凡尼是我的“串聯交流夥伴”。這詞聽來頗具影射意味,可惜不然。它真正的意思是,我們每個禮拜在羅馬此地見幾個晚上的面,練習對方的語言。我們先以義大利語交談,他寬容我;而後我們以英語交談,我寬容他。我在抵達羅馬幾個禮拜後找到喬凡尼,多虧皮亞扎-巴巴里尼廣場的一家大網咖,就在吹海螺的性感男人魚雕像噴泉對街。他(這指的是喬凡尼,而不是男人魚)在布告板上貼了張傳單,說有個操義大利母語的人想找以英文為母語的人練習語言會話。在他的啟事旁邊有另一張傳單,上面是相同的尋人請求,逐字逐句、連列印字型都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聯絡資料。一張傳單列出某某喬凡尼的電郵地址,而另一張則介紹了某個叫達里奧的人。不過兩人的住家電話則都一樣。
運用敏銳的直覺力,我同時寄給兩人一封電子郵件,用義大利文問道:“敢情你們是兄弟?”
喬凡尼回復了一句相當挑逗的話:“更好咧。是雙胞胎。”是啊,好得多。結果我見到的是兩位身材高大、膚色淺黑、相貌英俊的二十五歲同卵雙胞胎,他們水汪汪的義大利褐眼使我全身癱軟。親眼見到兩名大男孩後,我開始盤算是否應該調整一下今年過獨身生活的規定。比方說,或許我該全然保持獨身,除了留著一對帥氣的二十五歲義大利雙胞胎當情人。這有點像我一個吃素的朋友只吃醃肉。然而……
我已經開始給《閣樓》雜誌寫起信來:
在羅馬咖啡館搖曳的燭影下,無法分辨誰的手在撫摸——
但是,不行。
不行,不行。
我截斷自己的幻想。這可不是我追求浪漫的時刻,這會讓已然紛亂不堪的生活更加複雜(會像白日跟著黑夜而來一般)。此刻我要尋找的治療與平靜只來自於孤獨。
反正,十一月中旬的此時,害羞向學的喬凡尼已和我成為好友。至於達里奧——在兩兄弟中較為狂野新潮的那一個——已被我介紹給我那迷人的瑞典女友蘇菲,至於他們倆如何共享他們的羅馬之夜,可完全是另一種“串聯交流”了。但喬凡尼和我,我們僅止於說話而已。好吧,我們除了說話,還吃東西。我們吃吃說說,已度過好幾個愉快的星期,共同分享比薩餅以及友善的文法糾正。而今天也不例外,這是一個由新成語和新鮮乳酪所構成的愉快夜晚。
午夜此時,霧氣瀰漫,喬凡尼陪我走回我住的公寓。我們穿過羅馬的僻靜街巷,這些小巷迂迴繞過古老的建築,猶如小溪流蜿蜒繞過幽暗的柏樹叢。此刻我們來到我的住處門口。我們面對面,他溫暖地擁抱我一下。這有改進,頭幾個禮拜,他只跟我握手。我想我如果在義大利再多待三年,他可能真有吻我的動力。另一方面,他大可現在吻我,今晚,就在門口這兒……還有機會……我是說,我們在這般的月光下貼近彼此的身體……當然,那會是個可怕的錯誤……但他現在仍大有可能這么做……他也許會低下頭來……然後……接著……啥也沒發生。
他從擁抱中分開來。
“晚安,親愛的小莉。”他說。
“晚安,親愛的1。”我回道。
我獨自走上四樓公寓。我獨自走進我的小斗室,關上身後的門。又一個孤零零的就寢時間,又一個羅馬的漫漫長夜,床上除了一疊義大利成語手冊和詞典之外,沒有別人,也沒有別的東西。
我獨自一人,孤孤單單,孤獨無偶。
領會到這個事實的我放下提包,跪下來,額頭磕在地板上。我熱忱地對上蒼獻上感謝的禱告。
先念英語禱告。
再念義大利語禱告。
接著——為使人信服起見——念梵語。

後記最後的感謝與確信

在我離開印尼幾個月後,我再度返回,來探訪親愛的朋友們,並慶祝聖誕與新年假期。東南亞慘遭海嘯侵襲才過兩個鐘頭,我的班機已在巴厘島降落。全球各地的朋友們立即與我聯絡,關心我的印尼朋友們是否安然無恙。大家似乎尤其擔心的是:“大姐和圖蒂還好嗎?”答案是,海嘯並未衝擊巴厘島(情感上除外,當然),我看見大伙兒平安無事。斐利貝在機場等候我(未來許多次,我們將在各大機場相會,而這是第一次)。老四賴爺坐在他的陽台上,一如往常,調製醫藥與禪修。尤弟最近在當地某大度假村接了彈奏吉他的工作,幹得不錯。大姐一家人在她們漂亮的新屋裡過著快樂的生活,房子遠離危險的海岸線,高高坐落於烏布的梯田間。
帶著最大的感激(也謹代表大姐),我要謝謝捐款建屋的每一個人:
SakshiAndreozzi、SavitriAxelrod、Linda&ReneeBarrera、LisaBoone、SusanBowen、GaryBrenner、MonicaBurke&KarenKudej、SandieCarpenter、DavidCashion、AnneConnel(她,連同JanaEisenberg,還很擅長於最後關頭的救援行動)、Mike&MimideGruy、ArmeniadeOliveira、RayyaElias&GigiMadl、SusanFreddie、DevinFriedman、DwightGarner&CreeLeFavour、John&CaroleGilbert、MamieHealey、AnnieHubbard與幾乎難以置信的HarveySchwartz、BobHughes、SusanKittenplan、Michael&JillKnight、Brian&LindaKnopp、DeborahLopez、DeborahLuepnitz、CraigMarks&ReneSteinke、AdamMcKay&ShiraPiven、Jonny&CatMiles、SherylMoller、JohnMorse&RossPetersen、James&CaterineMurdock(連同Nick與Mimi的祝福)、JosNunes、AnnePagliarulo、CharleyPatton、Lauraplatter、PeterRichmond、Toby&BeverlyRobinson、NinaBernsteinSimmons、StefaniaSomare、NatalieStandiford、StaceySteers、DarceySteinke、Thoreson姐妹(Nancy、Laura與Rebecca小姐)、DaphneUviller、RichardVogt、Peter&JeanWarrington、KristenWeiner、ScottWesterfeld&JustineLarbalestier、BillYee&KarenZimet。
最後一提的是,我想感謝我鍾愛的泰瑞伯父和黛比伯母在這一年的旅行期間幫助我的一切,僅僅說是“技術援助”,等於貶低了他們的重要貢獻。他們在我走的鋼絲底下編織一張網,少了這張網,我絕對寫不成這本書。我不知如何報答他們。
然而最後,或許我們不該嘗試回報在這世上維護我們生命的人們。或許最後,更為明智的做法,是臣服於人類神奇無邊的慷慨大度,只需持續道謝,永久不斷、真心誠意,只要我們還有聲音。

電影作品

基本資料

片名: 一輩子做女孩
《Eat Play Love》《Eat Play Love》

英文片名: Eat Pray Love
更多片名:
食色性也
美食、祈禱和愛
吃飯,祈禱,戀愛
再單身遊記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導演: 瑞恩·墨菲 Ryan Murphy
製片: Dede Gardner
編劇:
Elizabeth Gilbert ....memoir
瑞恩·墨菲 Ryan Murphy ....screenplay
Jennifer Salt ....screenplay
主演:
朱莉婭·羅伯茨 Julia Robert....Elizabeth Gilbert
賈維爾·巴登Javier Bardem ....Felipe
詹姆斯·弗蘭科 James Franco ....David
比利·克魯德普 Billy Crudup ....Steven
理查·詹金斯 Richard Jenkins ....Richard
維奧拉·戴維斯 Viola Davis ....Delia
圖娃·諾沃妮 Tuva Novotny
類型: 劇情
地域: 歐美
國家: 美國
發行公司: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出品年份: 2010 年
上映日期:
美國2010年8月13日
芬蘭 Finland 2010年9月17日
日本 Japan 2010年9月17日
德國 Germany 2010年9月23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10年10月7日
義大利Italy 2010年10月29日
官方網站: http://www.letyourselfgo.com/

劇情介紹

伊莉莎白·吉爾伯特(朱莉婭·羅伯茨 飾演)是一名32歲的成功女性,她擁有這個年齡女人夢想的一切:帥氣多金的丈夫史蒂芬(比利·克魯德普 飾演)、寬大舒適的房子、前途無量的寫作事業。然而,她過得並不快樂。一開始,她以為自己需要尋找一段新戀情,可是卻事與願違,仍舊擺脫不了困境。她發現自己從15歲開始,不是談戀愛就是在分手,從沒有什麼時間好好去探尋自己的內心。這一次,她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放下工作,離職一年,開始一段旅程,尋找一份心靈的悸動,找回對於生活的熱情。她的行程從義大利開始,途徑印度,最後是巴厘島。一路上,她欣賞不同的風景、不同的面孔,品嘗各國的美食,找尋心靈的平靜,邂逅一段異國戀情……
《一輩子做女孩》《一輩子做女孩》

幕後花絮

自從2000年,如願拿回奧斯卡小金人之後,大嘴美女就保持著平均每年兩部銀幕作品的產量。若說收穫,這幾年她最大的成就就是搞定了終身大事,生了三個孩子,開心的相夫教子。但是,說到亮眼的作品,還真沒有幾部令人印象深刻的。觀眾最愛看的,依舊是大嘴美女的浪漫愛情喜劇。這部《美食、祈禱和戀愛》幾乎集合了所有觀眾想看到的元素,美景、美食、愛情、生活中的快樂與哀傷。已然為人母的朱莉婭,不可能還像十幾年前那樣,在好萊塢街頭等待王子來拯救她,或者披著婚紗當落跑新娘,成熟的女人會有不同的感情生活與人生體驗。所以說,這部電影簡直為她量身定做一般。
影片的同名原作小說,是作者伊莉莎白·吉爾伯特根據自己親身的旅行經歷,創作的一本傳記性小說。當時她正處於人生的一個低潮期。為了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她花了一年的時間遊歷義大利、印度和印尼等地,探尋生活的真諦。在小說中,吉爾伯特曾寫道自己在印度停留了四個月,試圖尋找她的靈性。她說,在那裡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如何讓自己獲得心靈上的平靜。不過,劇組並沒有去吉爾伯特書中描繪的那個廟宇取景,而是去新德里齋普爾第8國道邊的一個廟宇拍攝,那裡靠近德里國際機場。朱莉婭·羅伯茨在拍攝期間,就住在機場附近的一家酒店,因為那裡更靠近拍攝地,讓她可以更好的投入工作。據劇組人員透露,她每天都要非常敬業的工作12個小時。
無論是哪個女人,如果能由朱莉婭·羅伯茨來在銀幕上出演自己,絕對是讓人分外開心的事情。而銀幕下的吉爾伯特和羅伯茨,在性格上也確有幾分相似。她們都有令人難忘的笑容,很容易就為一件小事樂個不停。隨著著作的暢銷,吉爾伯特的感情生活也備受矚目。她在印尼旅行的時候,遇到了自己的親密愛人——生於巴西的菲利佩。他也成為了小說中“戀愛”部分的男主角。兩人在現實中的境遇也如電影般充滿波折。在2006年春天,菲利佩在達拉斯的機場被移民局扣押。這對戀人被告知,除非他們能結婚,否則菲利佩將不被允許進入美國境內。為此,吉爾伯特和菲利佩又花了一年的時間,遊歷整個東南亞,一方面研究婚姻這個複雜的課題,另一方面等待移民局審批他們的移民申請。菲利佩在電影中將由西班牙著名影星賈維爾·巴登出演。這是他繼《午夜巴塞隆納》後的又一部在好萊塢拍攝的愛情電影。相信他和大嘴美女的奧斯卡級表演,會讓影迷和書迷們都能滿意而歸。

2011世界暢銷書排行榜

在一個時代,或者說時間段,非常受歡迎的書,就是暢銷書。“暢銷書”(Bestseller)一詞最初起源於美國。暢銷書的特點是符合當時人的閱讀口味,暢銷書不一定就是好書,但也有可能成為名著。這就要看它的實際價值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