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做女孩[伊莉莎白·吉爾伯特著作書籍]

一輩子做女孩[伊莉莎白·吉爾伯特著作書籍]

一輩子做女孩這本書是作者的親身實錄。作品裡的108個短篇象徵了靈魂探索、自我發現的旅程。作者伊莉莎白·吉爾伯特30歲以後發現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在令人疲憊的婚姻結束之後,她在義大利、印度、印尼三個不同國度之間尋找自己——到義大利品嘗美食,盡享感官的滿足,在世上最好的比薩與美酒的陪伴下,靈魂就此再生。在印度,與瑜伽士的接觸,洗滌了她混亂的身心。巴厘島上,她尋得了身心的平衡。在這一整年的追尋快樂與虔誠之間的平衡中,她終於發現:拯救我的人,並非王子,而是我自己操控我,拯救我。這本書出版後成為紅透全球的女性心靈勵志作品,在2007年全美年度暢銷排行榜名列第三。

基本信息

作品信息

一輩子做女孩(全球30多種譯本,暢銷千萬冊,女性成長必讀書,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奧斯卡影后茱莉亞·羅伯茨、美國脫口秀女皇奧普拉、……聯合推薦)。

內容簡介

一輩子做女孩一輩子做女孩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相由心生”。還有人說,30歲之前的容貌是父母給的,30歲之後的容貌是自己給的。無情的歲月終將把紅顏消退,這是誰也抗拒不了的自然規律,但如果女人善養心,又會是另一種境況了。
女人養顏,養的就是氣血。所謂養氣血,就是把體內那盞燈點亮,柔和光芒透膚而出,不施粉黛,仍然晶瑩剔透。相信中醫的強大能量吧,你真的能看到肌膚由內而外的蓬勃生機!
女人往往執著於暴露在人眼前部位的美麗,而對自己的身體疏於關注。殊不知,我們的美麗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溫暖的容顏,因此,我們要學會寵愛自己的身體,要學會和身體談一場與美麗有關的戀愛。
奧黛麗·赫本的美麗建議:如果你想紅唇誘人,請說善意的話;如果你想明眸善睞,請看別人的優點;如果你想身材苗條,請與人分享食物;如果你想秀髮飄飄,請讓孩子每天用手指梳理一次;如果你想儀態優雅,走路時要想著:你不是一個人,有一群朋友在關心著你。

圖書目錄

自序下輩子還要做女孩
第一章氣血、五臟如何主宰女人容顏
第二章和身體談一場與美麗有關的戀愛
第三章找對你的養生花
第四章女人是水養出的最美的生命
第五章寸寸不同,來自肌膚的喝彩
第六章那些讓我們瘋狂的小細節
第七章魔鬼身材,女人就要做妖精

作品序言

“第一0九顆珠子”
在印度旅遊的時候——尤其在聖地和道場遊覽之時——你會看見許多人脖子上戴著念珠。而你也能看見許多老照片裡的赤裸削瘦、令人望而生畏的瑜伽士(或有時甚至是肥胖、和藹可親、容光煥發的瑜伽士)也戴著念珠。這些珠串稱為“念誦謦”(JapaMala)。數個世紀以來,這些珠串在印度被用來協助印度教徒與佛教徒禪坐默禱時保持心神集中。一手握著念珠,以手指一圈圈捻弄——每復誦一次咒語,即觸摸一顆珠子。中世紀的十字軍朝東方推進、進行聖戰時,目睹朝聖者手持這些“念誦謦”祈禱,頗為讚賞,於是把這個構想帶回歐洲,成為玫瑰念珠。
傳統的“念誦謦”串有一0八顆珠子。在東方哲學家的秘教圈子裡,認為“一0八”是最吉祥的數字;這三位數是三的完美倍數,其組成部分加起來等於九,而九又是三的三倍。而“三”這個數字,自然代表了至高平衡,只要研讀過三位一體或審視過高腳凳的人,都深明其理。由於本書寫的是我為追求平衡所做的種種努力,因此我決定賦予它以“念誦謦”的結構,將我的告白分為一0八個故事,或珠子。串連而成的這一0八則故事,又分成三個段落:義大利、印度與印尼——即我在這一年自我追尋期間所造訪的三個國家。這樣的劃分,意味著每個段落有三十六個故事,就個人層面而言很得我心,因為我正是在三十六歲時寫下了這些文字。
趁我還未深入討論數字學這個主題,容我下個總結:將這些故事以“念誦謦”的結構串連起來,這個想法也頗讓我開心,因為這很……結構化。真正的心靈探索,往往致力於建立系統化的原則。追求“真理”,並非某種在場人士皆可參加的愚蠢競賽,甚至在這種人人皆可參加什麼的偉大時代亦不是。身為追求者與寫作者,我發現儘可能抓穩珠子不無助益,讓我的注意力得以更為集中於我想達成的目標。
每一串“念誦謦”都有一顆特殊、額外的珠子——第一0九顆珠子——懸盪在一0八顆珠子串成的平衡圓圈外頭,有如綴飾。我以為這第一0九顆珠子是為了應急備用,就像漂亮毛衣的附加鈕扣,或是皇家幼子,但它顯然是為了一種更為崇高的目的。當你的手指在祈禱時接觸這個標記,你應當暫停專注凝神的禪坐,而感謝你的老師們。因此,在本書開始之前,我在自己的第一0九顆珠子這兒暫停一會兒。我向我所有的老師致謝,他們以各種奇特的類型出現在我這一年的生命之中。
我特別感謝我的印度導師,她是慈悲的化身,寬大地容許我在她的印度道場中學習。我也要藉此機會說明,我所描述的印度經驗,純粹出自個人觀點,而非以理論學家或者任何人士的官方發言人的身份發言。因此我在本書中將不提及導師的名字——因為我無法為她代言。其實來自她的教誨言語,本身即是最佳代言。我亦不透露她的道場名稱與地點,這是為了讓這所學校免於它不感興趣、亦無力掌控的機構宣傳事宜。
最後我要感謝的是,本書從頭到尾零散出現的那些人物,因為種種原因,都非以原名示人。而我也決定更改我在道場遇見的每一個人——印度人西方人——的名字。這是為了尊重多數人之所以從事心靈朝聖,並不是為了往後成為書中人物之故(當然,除非他們是我)。關於這項自訂的匿名政策,只有一個例外。來自德州的理查的確名叫理查,也的確來自德州。我想要採用他的真名,因為他是我在印度生活期間的重要人物。
最後,當我詢問理查能否讓我在書中提及他從前吸毒、酗酒的往事……他說有何不可。
他說:“反正,我一直在想方設法如何告訴大家這件事。”
不過,首先讓我們從義大利開始吧……

作品後記

最後的感謝與確信
在我離開印尼幾個月後,我再度返回,來探訪親愛的朋友們,並慶祝聖誕與新年假期東南亞慘遭海嘯侵襲才過兩個鐘頭,我的班機已在巴厘島降落。全球各地的朋友們立即與我聯絡,關心我的印尼朋友們是否安然無恙。大家似乎尤其擔心的是:“大姐和圖蒂還好嗎?”答案是,海嘯並未衝擊巴厘島(情感上除外,當然),我看見大伙兒平安無事。斐利貝在機場等候我(未來許多次,我們將在各大機場相會,而這是第一次)。老四賴爺坐在他的陽台上,一如往常,調製醫藥與禪修。尤弟最近在當地某大度假村接了彈奏吉他的工作,幹得不錯。大姐一家人在她們漂亮的新屋裡過著快樂的生活,房子遠離危險的海岸線,高高坐落於烏布的梯田間。
帶著最大的感激(也謹代表大姐),我要謝謝捐款建屋的每一個人:
SakshiAndreozzi、SavitriAxelrod、Linda&ReneeBarrera、LisaBoone、SusanBowen、GaryBrenner、MonicaBurke&KarenKudej、SandieCarpenter、DavidCashion、AnneConnel(她,連同JanaEisenberg,還很擅長於最後關頭的救援行動)、Mike&MimideGruy、ArmeniadeOliveira、RayyaElias&GigiMadl、SusanFreddie、DevinFriedman、DwightGarner&CreeLeFavour、John&CaroleGilbert、MamieHealey、AnnieHubbard與幾乎難以置信的HarveySchwartz、BobHughes、SusanKittenplan、Michael&JillKnight、Brian&LindaKnopp、DeborahLopez、DeborahLuepnitz、CraigMarks&ReneSteinke、AdamMcKay&ShiraPiven、Jonny&CatMiles、SherylMoller、JohnMorse&RossPetersen、James&CaterineMurdock(連同Nick與Mimi的祝福)、JosNunes、AnnePagliarulo、CharleyPatton、LauraPlatter、PeterRichmond、Toby&BeverlyRobinson、NinaBernsteinSimmons、StefaniaSomare、NatalieStandiford、StaceySteers、DarceySteinke、Thoreson姐妹(Nancy、Laura與Rebecca小姐)、DaphneUviller、RichardVogt、Peter&JeanWarrington、KristenWeiner、ScottWesterfeld&JustineLarbalestier、BillYee&KarenZimet。
最後一提的是,我想感謝我鍾愛的泰瑞伯父和黛比伯母在這一年的旅行期間幫助我的一切,僅僅說是“技術援助”,等於貶低了他們的重要貢獻。他們在我走的鋼絲底下編織一張網,少了這張網,我絕對寫不成這本書。我不知如何報答他們。
然而最後,或許我們不該嘗試回報在這世上維護我們生命的人們。或許最後,更為明智的做法,是臣服於人類神奇無邊的慷慨大度,只需持續道謝,永久不斷、真心誠意,只要我們還有聲音。

編輯推薦

1.奧普拉讀書俱樂部特別推薦,身心靈作家張德芬最愛讀的書之一。
2.被譯成30多種語言,全球累計銷售逾千萬冊。《紐約時報》圖書榜單連續200周最暢銷圖書,囊括美國六大主流媒體圖書排行榜銷售冠軍
3.根據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另譯為《美食、祈禱和戀愛》),由茱莉亞·羅伯茨主演,作為奧斯卡獻禮片引發全球觀影熱潮。首映周末票房即達到2370萬美元。
4.出版6年,至今在美國亞馬遜的排名仍名列前茅,旅行探索類第5名,靈性修行類第7名。
5.2013年全新包裝、定位,深刻而充滿靈性,女性能從本書中照出自己的生活,獲得自我改變的勇氣。

作者介紹

作者

伊莉莎白·吉爾伯特,美國著名小說家、散文作家、新聞記者,兩度獲得NationalMagazineAward深度報導獎。故事集《Pilgrims》獲得ParisReview最佳新人小說等獎項。曾為知名雜誌《GQ》《Bazaar》《TheNewYorkMagazine》撰稿。憑藉《一輩子做女孩》入選2007年TIME官方網站10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譯者

何佩樺,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曾任大學教師,現旅居北美,專事翻譯。譯有《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另類的出口》、《西班牙星光之路》、《遊牧女之歌》、《慢船到中國》、《夜航西飛》等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