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評論》

《千秋評論》

《千秋評論》是由李敖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5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

基本信息

李敖三尺微命,一介書生,以一支禿筆衝決羅網,揭露真相,抨擊時政,八面威風,樹敵復樹敵,坐牢再坐

《千秋評論》《千秋評論》

牢,把一個死氣沉沉、一黨獨霸的台灣島攪動得天昏地暗,成為朝野上下注目和爭議的焦點人物,也贏得了全台灣幾代讀者的青睞,在華語世界形成了一股強勁不衰的“李敖鏇風”。

李敖是一個極有社會責任感社會意識的人。對一切有悖於人性,有害於公眾,有損於民族的種種社會現象與政體弊端,他都予以一針見血地抨擊。他不顧別人怎樣褒貶,不斷大談人生、女人、心境、坐牢、愛情、貓狗、佛道、風月、夢囈……李敖的可愛之處就是毫不遮掩,無所不談,敢於挑戰禁忌,拒絕一切媚俗。這樣,在一個不健全的社會體制里,成為思想犯兩次身陷囹圄是必然中的事。可每次出獄後復出江湖,人們還是看到了依然口誅筆伐“再戰江湖”的李敖,乃至是愈戰愈勇,愈戰愈充滿智慧。他創辦的《千秋評論》在台灣不斷擊起層層大浪,他也因此被公認為“文化頑童”。

以《千秋評論》為書名的李敖雜文集收集了李敖先生的100多篇文章。這當然不是李先生的全部著作,充其量也不過上他平生著述篇什的十幾分之一吧。但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深感李熬先生的學識、才氣、膽略和性格。
在這部雜文選里,大多篇什都是揭露和抨擊國民黨統治當局的。文章的辛辣、老到、堪於魯迅的筆法相媲。

《千秋評論》讓人感到李熬先生是一個知識淵博、學習勤奮的人。他幾乎每篇里都是有一些引證古今中外的實例,好象信手拈來,其實這種恰當貼切的例子的引用,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積累作後盾是難以“隨請隨到”的。從這點上可以窺到李敖先生不但學識淵博,也可據此看出他是一個非常勤奮、善於研究學問,並經常將所學到的知識,所掌握的各種素材不失時機地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的。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書號】7505720570
【出版日期】2005年1月【開本】32開【版次】1-1

編輯推薦

台灣“愛書人”票選十大作家,李敖不但獨得第一名,且得票還超出其他作家;《中國時報》票選風雲十年的文化十人,十年中李敖九年半都在封嘴狀態,但復出半年,就達到“風雲”的結果。——李敖的“硬里子”由此可見一斑。

目錄信息

警棍下的失樂園
從認賊到被賊認
“好為婦人出脫”
腿上功夫
將相怎樣才能和?
——答孫觀漢先生
你不能只做一半
比祖宗
為中國人信命尋根
——對王充宿命思想的一個觀察
招了再說
中國式談判
此非彼輩所能知也!
擾者酷吏非庸人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豹死留了什麼皮?
留個假的給你
——真假保密局的故事

書摘

從認賊到被賊認

國民黨中常委余紀忠的《中國時報》,四月八日刊出了一篇《里根、辜振甫相見歡》 ,對另一名中常委辜振甫大展媚功。文中最後兩段是這樣的:

辜氏出身世家,中國近代英文怪傑辜鴻銘就是辜氏的伯父。大概家學淵源吧,辜氏也說一口標準典雅的英語,成為他與國際重要人士交往的利器。這次在華府出席會議期間,辜氏和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有同席之雅,據了解辜氏為了美國基於政治理由不肯賣高性能戰機給台灣,而中共現已發展出比台灣F-5E性能較住的F-8戰鬥機,還和布氏舌戰一番呢。

辜氏長得一表人才,富而好禮,風度優雅,故中外人士多樂與交接。這次在華府開會,辜氏不僅在會上見了包括主管經濟事務的國務次卿華理斯、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伍夫維茲、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主管亞洲事務的席格爾博士等重要官員,會外也接觸了許多有影響力的美國朝野人士,可說做了一場成功的“國民”外交。而辜氏謙謙君子,功成不居,不欲人知,越發叫人尊敬。可是辜氏究競接近望七之年了,為“國”效勞之日苦短,這又不得不叫人憂心是否後繼有人的問題了。

這兩段話,如果問題出在就正確事實發動錯誤解釋,其肉麻猶可原諒;但出在就錯誤事實發動錯誤解釋,其肉麻就不可原諒了。不幸的是, 《中國時報》的肉麻,卻正屬後者。

《中國時報》所說“中國近代英文怪傑辜鴻銘”,生於一八五七,死在一九二八,鴻銘是他的字,本名湯生,別署漢濱讀易者,福建同安人。他是英屬馬來西亞擯榔嶼的華僑,早年留學英國、德國,得到文學、工學學位。一八八○年後,在新加坡英國殖民政府任職。後來跟馬建忠一夕談,深感當為祖國效命,第二天就辭職了,然後蓄辮易服,回祖國了。辜鴻銘從二十八歲(一八八五)起,入張之洞幕府,為張之洞主持英文譯述,歷時二十多年。他說張之洞對他“雖未敢雲以國士相待,然始終禮遇不少衰”。張之洞死後,他以二十多年間見聞所及,寫成《張文襄幕府紀聞》 ,對晚清掌故禮俗,多有生動的記述。另以英文寫《中國的牛津運動》(TheStoryofaChineseOxfordMovement)一書。德國漢學家衛禮賢(RichardWilhelm)把它譯為德文,名叫《中國反對歐洲觀念之理由》,指定為哥廷根大學哲學系學生必讀參考書。民國以後,辜湯生又用英文寫成《原華》(TheSpiritoftheChinesePeople)一書,一名《春秋大義》 。宣傳“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他晚年在北京大學教書,憤世玩世罵世,被人看作“老怪物”。但他的特立獨行,卻是一個榜樣。

作者簡介

李敖:(1935—)台灣當代學者,著名作家評論家歷史學家。祖籍吉林省扶餘縣,1935年生於哈爾濱,後遷居北京、上海等地。1949年舉家赴台,定居台中。1954年考入台灣大學法律系,未滿一年自動退學,鏇再考入歷史系。1957年在《自由中國》發表《從讀說起》,引起胡適注意,後任蒙元史專家姚從吾助手,並考入台大歷史研究所。1961年11月於《文星》雜誌發表《老年人和棒子》 ,揭開六十年代台灣“中西文化論戰”的序幕。此後出任《文星》總主筆。陸續發表《播種者胡適》《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

《千秋評論》《千秋評論》

1965年《文星》被迫停刊,遂靠經營舊電器維持生計。1970年因彭明敏出逃案而被軟禁,翌年被捕,判以10年徒刑,1976年減刑獲釋,擔任土木包工。1979年復出文壇,出版《獨白下的傳統》《李敖文存》等。同年與台灣影星胡茵夢結婚,3個月後離婚。

1981年因蕭孟能控告其侵占案再度下獄。1982年出獄後陸續創辦《時代》系列雜誌,出版《千秋評論》、《萬歲評論》《朝代評論》叢書,宣稱絕對反國民黨,絕不妥協。曾在1982—1983年間參與發起“批康(寧祥)”風潮,但並未參與黨外政治運動。

1991年創辦求是報,1993—1996年任東吳大學歷史系兼任特聘教師;1995—2000年擔任真相新聞網“李敖笑傲江湖”主持人;1997年舉辦義助慰安婦百件珍藏義賣會;1999—2000年,台灣第10任“總統”選舉期間被推選為新黨“總統”候選人;2000年擔任環球電視“挑戰李敖”主持人和台視“李敖脫口秀”主持人;2001年至今任中天新聞台“李敖大哥大”主持人;2000年,憑藉長篇歷史小說《北京法源寺》曾被提名角逐諾貝爾文學獎;2004年當選台北“立委”。

李敖是台灣知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黨外政論家”。因數度入獄而必然造成一種“給國民黨難堪的心度”。依此,1983年5月,台灣一批持有政見的知識分子投書《民主人》 ,支持李敖出任“黨外黨魁”,並競選第七任“總統”,稱他有足夠的影響及威望。他仗義執言,打抱不平的正義精神,深受各界人們的敬佩,甚至把他捧為崇拜的偶像。

李敖生平以嬉笑怒罵為己任,而且確有深厚學問護身,自譽為百年來中國人寫白話文翹楚。著作甚多,主要以散文和評論文章為主,有《傳統下的獨白》《胡適評傳》《閩變研究與文星訟案》《上下古今談》《李敖文存》 等;近年出版的有《李敖的情話》《蔣介石研究文集》 《李敖回憶錄》《李敖大全集》 等100多本著作,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經他抨擊罵過的形形色色的人超過3000餘人,在古今中外“罵史”上無人能望其項背。李敖前後共有九十六本書被禁,創下歷史記錄。

李敖主張以一國兩制方式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反對“台獨”,反對“公投制憲”,反對軍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