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之約》

《千秋之約》

《千秋之約》是由胡亞捷,陳銳,何晴,金莉莉,李晨濤,王建國主演,劉慶梅導演的一部中國劇情片。

基本信息

片名:
  • 千秋之約
  • 主演:
  • 胡亞捷
  • 陳銳
  • 何晴
  • 金莉莉
  • 李晨濤
  • 王建國
  • 集數: 20 集(電視連續劇)
    類型: 劇情片 愛情片
    地區: 中國
    導演: 劉慶梅
    年份: 1999年1月1日
    語言: 國語
    《千秋之約》
    電影海報
    影片簡介:

    1977年深秋,知青代課老師鄭亦銘(胡亞捷飾)與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知青田志傑(陳銳飾)同在荔枝灣工作。為了解救因校舍倒塌而被埋在廢墟中的陳東生老師和女兒,鄭亦銘身負重傷,在住院期間,聰明美麗的高三女學生艾雨(何晴飾)每天來和他一起複習功課,備戰剛剛恢復的高考。4年後,大學畢業的鄭亦銘和田志傑都被分配到了南洲市德正中學當老師。鄭亦銘的戀人艾雨也在北關中學開始了她的教師生涯。忙碌中的鄭亦銘經常無暇顧及艾雨的情緒變化,相比之下,田志傑似乎更善解人意。然而,當田志傑認識了市教育局局長甘紹武的女兒、晚報記者甘玫後,向她發起攻勢並很快與之結婚,艾雨為此輕生。

    歲月推移,鄭亦銘成為德正中學的新任校長,田志傑也順利地當上了北關中學的校長,因校長的位置又使他結識了這個城市裡最有能力的女人——市開發銀行行長關雅妮,並很快取得了她的好感。年華似水,鄭亦銘和艾雨都已經進入中年,兩人似乎比以前更容易溝通了……

    本劇通過這樣一群中學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和情感,展現了一幅宏闊的新時期中學教育的畫卷。作品以學校該不該收自費生,學生是否應該見義勇為,他們又是怎樣看待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等一系列具體事例,對教育在當代中國的戰略地位,對基礎教育的改革進程,進行了嚴肅的表現和認真的思考。 該劇獲1999年中宣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第十九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獎,作者系《和平年代》等長篇電視劇編劇,他們的作品曾多次獲得各種國家級和全軍級大獎,此為他們近年來的又一力作。

    相關評價

    該劇是一部全景式反映自77年高考以來,新時期中學教育改革和發展歷程的長篇劇。以20年改革開放的時代風云為背景,以三代教育工作者波瀾起伏的人生命運,勾勒出一幅恢宏的時代畫卷。
    該劇劇本由和平年代的編劇主筆,劉慶梅執導,由摒棄了以往同類題材說教色彩過濃的創作手法,走進以鄭亦銘、田志傑、艾雨等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千姿百態的生活中,通過他們並不完美卻更顯真實的價值觀和愛情觀,還有他們面對職稱、住房、收入以及校園外的多重誘惑時的諸多苦惱,真實凸現出幾代教育工作者各自不同的命運。在拍攝過程中,對每一個鏡頭、細節、場景都嚴格要求。從目前完成的樣片來看,大家給予較高評價。認為這是一部按照精品標準來創作的長篇劇。
    《千秋之約》評論在近年來出現的反映教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20集電視連續劇《千秋之約》(中央電視台影視部、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教委和廣州電視台聯合攝製)無論是就內容的豐富性而言,還是就思想內涵
    的深刻性和審美品位的獨特性而言,都稱得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它的問世,把以校園生活為表現內容的電視劇在審美領域裡提高到一個新的檔次。
    《千秋之約》的成功首先在於它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劇中故事發生在“文革”結束後大學第一次招生前後,情節一直發展延續到20世紀末的今天,在20多年的時間跨度里,觀眾既真實地看到了以南州市德正中學為縮影的中國教育事業從恢復到發展的全過程,又形象地看到了辛勤地耕耘在教育戰線上的三代教育工作者們前赴後繼的奉獻精神和他們那豐富的內心世界。劇中提出的對於基礎教育的性質和作用的思考,圍繞著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爭論而顯示出來的教育改革的必然性,以及對於教育工作者自身人格和價值的反思等問題,既有現實的針對性和鮮明的時代感,又發人深思和給人以啟迪。
    《千秋之約》的審美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它的切入視角和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它將鏡頭直接對準教育工作者自身,劇中圍繞著青年教師鄭亦銘、田志傑和艾雨的感情糾葛與他們走過的從成長到成熟的生命歷程,成功地塑造了三個既具有鮮明個性特徵又很有代表性的新時代教師的形象。不但如此,編導者還超越了從教師的職業特點寫教師為人的層面,上升到從人性的層面來揭示這些人物的靈魂和人性的複雜內涵,於是這三個形象就不僅顯示出教師形象的特有價值,而且具有了普遍性的審美意蘊。劇中的敘事方式也很別致,編導者並不刻意追求矛盾衝突的戲劇性,而是常常採用抒情的手法,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為這部作品蒙上一層理想的色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