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是上古至隋的文的總集。輯校者清代嚴可均。輯校者態度嚴肅,用力至勤,舉凡別集、總集、史書、類書乃至小說、金石拓片,莫不儘可能廣搜博採,鉤隱抉微。即使是片語單辭,也力求不遺漏。此書的問世,使研究者能在一部書中看到唐以前所有存世的單篇文章和子書佚文。全書以朝代先後為序,同一朝代之中,又依據作家的身份,按帝後、貴族、百官、士庶、婦女、釋道、闕名等次序排列。每一作家都有小傳,其作品則按文體分類編次,每篇下均註明出處。從不止一處輯錄的同一篇文章,凡原出處所錄不全,都加以合併拼接。這種編纂的體例固然有不足之處,但總的來說,使用比較方便,也便於查檢出處。

基本信息

正文

上古至隋的文的總集。輯校者清代嚴可均(1762~1843),字景文,號鐵橋,浙江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嘉慶間舉人。著有《說文校議》、《說文聲類》、《鐵橋漫稿》等。此書共 746卷,收作者3400多人。據嚴氏在《總敘》中說,嘉慶十三年(1808)開“全唐文館”,他沒有參與編纂,因而就在這一年的秋天,獨立草創,編纂此書。這一工作從開始到定稿,歷時27年。
輯校者態度嚴肅,用力至勤,舉凡別集、總集、史書、類書乃至小說、金石拓片,莫不儘可能廣搜博採,鉤隱抉微。即使是片語單辭,也力求不遺漏。此書的問世,使研究者能在一部書中看到唐以前所有存世的單篇文章和子書佚文。
此書的收錄範圍與《全唐文》大體相同,即以“文”為標準。全書以朝代先後為序,同一朝代之中,又依據作家的身份,按帝後、貴族百官士庶婦女釋道、闕名等次序排列。每一作家都有小傳,其作品則按文體分類編次,每篇下均註明出處。從不止一處輯錄的同一篇文章,凡原出處所錄不全,都加以合併拼接。這種編纂的體例固然有不足之處,但總的來說,使用比較方便,也便於查檢出處。
近人陳垣的《中國佛教史籍概論》、今人錢鍾書《管錐編》等著作,都指出此書的不少問題,大致有:①疏於考辨,所收文章有的屬於偽作,有的則張冠李戴;②有遺漏也有重出;③殘篇拼接有誤或者不當;④誤讀原書而致誤收,等等。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在校輯者去世後,清光緒年間始刊刻行世。中華書局曾據原書重加斷句縮印

缺點

此書亦有不少錯誤與重複之處。錢鍾書在《管錐編》第四冊即指出:“李崇《請減佛寺功材以修學校表》。按《全北齊文》卷二楊情《奏請置學及修立明堂》,卷三邢邵《奏立明堂太學》與此文全同,惟無末‘誠知佛理淵妙’云云三十七字,是一文具三主名而三見,嚴氏末無按語,楊、邢之奏載《北齊書·邢邵傳》,錢大昕《廿二史考異》卷三十九謂:‘此奏實出於崇,與楊情、魏收、邢邵諸人初不相涉。”。

誤植

例如《全三國文》卷五十六引《太平御覽》,有〈疏勒王致魏文帝書〉佚文:“金胡餅歐登於明堂,周鼎潛乎深泉”,嚴氏稱此文義不可通,今查原文:“西城記曰:疏勒王致魏文帝金胡餅二枚,銀胡餅二枚”,此為嚴氏漏抄且錯抄之誤。《全陳文》卷十七錄〈楊輦著奏流拘那羅陀〉一文,把“楊輦”兩字作為人名,並注云“輦未詳”,今查《續高僧傳·拘那羅陀傳》:“會楊輦碩望,恐奪時榮……”,楊輦是指建業,非人名。全後漢文卷四十二,應瑒奕勢中有“寇動北疊,備在南尾”二句,後面的正文中又見“寇動北疊,備在南麾”二語。《全晉文》卷一百十九〈晉桓玄答會稽王道子箋〉文中,將《晉書》的“雖逼嫌謗”和《太平御覽》的“逼於同異”兩處文字合成“雖逼於同異嫌謗”之句。

重出

《全梁文》卷七十三,有釋慧皎的〈高僧傳序〉和〈高僧傳序錄〉兩文,是同一篇文章,文字完全相同。《全梁文》卷七十四釋法雲的〈上昭明太子啟請開講〉和〈與王公朝貴書〉兩文,亦同時被收入。《全後魏文》卷五十四慕容紹宗有〈檄梁文〉,《北齊文》卷五杜弼也有〈檄梁文〉,內容都一樣。《全晉文》據《藝文類聚》收〈懷香賦序〉,又據《太平御覽》收〈《槐香賦》並序〉於嵇含文中,二序實為一篇。

漏收

本書亦有漏收之文。如《全晉文》不見謝鯤之文,《全三國文》未收《列子·天瑞篇》注引〈何晏道論〉之文,蒙恬的〈臨死諫二世書〉和蒙毅的〈獄中對御史曲宮〉亦未收入《全先秦文》。《廣弘明集》中有〈齊虞義廬山景法師行狀〉一文亦未收。《全北齊文》亦漏收《廣弘明集》卷二十四樊孝謙〈答沙汰釋李詔表〉一文。

誤考

本書還有殘篇拼接錯誤與張冠李戴之嫌。《全北齊文》卷二“武成帝高湛文”中有《養生論》。此篇屬誤收,本篇作者是高湛但並非武成帝。《全後周文》卷七“王褒文”有〈服要記序〉,此文作者是王肅,據《北堂書鈔》卷八十應輯入《全三國文》。《全北齊文》“釋氏類”有惠可〈命筆回示向居士〉文,但慧可卒於開皇十三年,應收入《全隋文》中。《全後周文》卷四“宇文繹文”有宇文繹〈奏諫度僧法藏〉,本文作者應為唐怡、元行恭[3]。《全北齊文》“高延宗文”收安德王商延宗〈與任城王湝啟〉,今查《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亦收錄本文,明言高延宗“遣使修啟”,故本文作者是劉子昂。

刊行

該書編成之後,因卷帳浩繁,又有不少謬誤,一直未能刊行。清人蔣壑編有本書篇名目錄一○三卷,並抄錄每篇出處,還編有作者索引,又正式將書名改為《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晉南北朝文》。張之洞主持粵政,設廣雅書局,命王毓藻主持刊刻事誼,經過八年八次校讎,光緒十八年(1893年)初刊於廣州。1929年丁福保影印出版。1958年中華書局據廣雅書局本影印出版4冊,並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篇名目錄及作者索引》。錢鍾書的《管錐編》第三、四冊專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共277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