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名文賞析

基本信息

國學通俗讀本系列《六朝名文賞析(上)》,作者志在編寫一本通俗、完善的六朝名文選本,展現國學的一些基礎知識。故對所選古文的底本詳加審查,力求以最佳善本為底本,展現古文的原始面貌,又幾乎每篇都有校勘,以求最善。在注釋中參考引用了許多古文,對詞句作詳細注釋,力求以所選古文為經,折射出更多的樸學、美學、史學知識。作者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資料,詳加對比斟酌,隨時提出自己的見解,一些觀點新穎值得探討。本書注釋所引用的材料儘量查閱原始出處,力求齊全新穎,附帶理順一些文學信息,改變一些讀者的固有觀點。

基本信息

所謂“六朝”(本書指魏晉南北朝),因唐人許嵩在《建康實錄》中記載了歷史上在建康建都的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而得名,也稱“南朝六朝”。三國魏、西晉、北魏、北齊、北周、隋,都建都於北方,史稱“北朝六朝”。又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等指晉、宋、齊、梁、陳、北朝、隋,近代孫德謙《六朝麗指》認為指宋、齊、梁、陳、北朝、隋。本書指魏晉南北朝,因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鑑》以具有繼承關係的魏、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作為正統編年紀事,後人將此六個朝代並稱六朝。後來人們研究古代文學史,常用“六朝”這一稱呼兼括三國及北朝。由於代表曹魏時代的重要作家大多在曹丕建立魏國(220)之前去世,因此在文學史上,六朝文學一般是指從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時期(196)開始,到隋文帝滅陳統一中國(589)結束。隋代因為時間短促,又是六朝文學的自然延伸,有時也被附於六朝中,一些文集如《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六朝文絜》也收隋文。這個時期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處於重大變革的階段,社會長期分裂,政治風浪險惡,文壇上則呈現出嶄新特異的面貌,是“文學的自覺時代”(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又根據習慣稱呼,本書不名為“魏晉南北朝名文賞析”,而名為“六朝名文賞析”。所謂“古文”,狹義是指秦漢使用的散體文,後泛指以文言所寫的散體文章;廣義則指古代以文言所寫的文章,包括以駢體寫成的辭賦。本書所指即以廣義而言,即指除詩歌以外的文學創作,主要包括散文、駢文和辭賦。本書的主要特點、選錄原則是:
1. 時間跨度短,選文數量精少,把六朝古文名篇盡入吾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
2. 注重作品的文學價值,著力選擇那些篇幅短小、語言精美,以情動人、藝術形式與思想內容達到“圓神方智”頂點的文章。
3. 對文學的研究應根植於對文學史、歷史的研究。“蓋文學史者,文學作業之記載也;所重者,在綜貫百家,博通古今文學之嬗變,洞流索源,而不在姝姝一先生之說;在記載文學作業,而不在鋪敘文學家之履歷。
4. 本書所收古文儘量採用善本為底本,並說明採用的原因。
5. 考慮到古文自身的特點和普及性,對詞句作詳盡解釋,並對文章作全文翻譯,對有爭議的地方以“多歧為貴,不敢苟同”的原則提出看法
6. 注釋典故時儘量查閱原始出處,且較為完整地引用原文,力求展示古文經典及華美的言辭。
7. 注重賞析部分。對古文主要從寫作背景、文章結構、藝術特色等方面進行分析,力求簡明扼要。
8. 對作者、作品增加集評,從中可看出後代的評價及在文學史上的影響。

出版信息

書名:六朝名文賞析(上)
作者:李宗亮
出版社:鍾書國際文化出版社
頁碼:490頁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ISBN:9781936273041
開本:16開
定價:48元

作者簡介

李宗亮,筆名宗蔚,一九七九年生,山東省日照市人,現從事外貿工作。自幼愛好文學、歷史,尤喜古典文學,正如杜預《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序雲“在官則觀於吏治,在家則滋味典籍。”又愛軍事,喜論兵。最敬重的文化人是司馬遷、張元濟,最推崇的軍事家是徐向前、粟裕。惜乎未之逮也,誠如太史公曰:“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出版《六朝名文賞析(下)》和《劉琨集校注》是未來的最大心愿。

圖書目錄

序言:百戰歸來再讀書
效果圖
前言:丹青難寫是精神
王粲 《登樓賦》 《洛神賦》
諸葛亮 《前出師表》《後出師表》
李密《陳情事》
陳壽 《隆中對》
王羲之 《蘭亭集序》
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並序》《桃花源記並詩》
謝慧連 《雪賦》
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蕪城賦》
謝莊《月賦》
孔稚珪 《北山移文》
江淹《恨賦》《別賦》
丘遲《與陳伯之書》
吳均《與朱元思書》
陶弘景 《答謝中書書》
酈道元 《江水》
庾信 《枯樹賦》《哀江南賦序》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一
後記二
後記三
後記四
後序 露壓煙啼千萬枝

六朝名句選錄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浮瓜沈李
清塵濁水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青蠅弔客
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窮途之哭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山陽聞笛
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
鳥鳴於柏,烏號於荊;徘徊躑躅,立聞其聲。相彼羽族,矧伊人情;叩心長叫,痛我同生。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
柳谷未開,翻逢紫鷰。陵源猶遠,忽見桃花。流電爭光,浮雲連影。
鳳不去而恆飛,花雖寒而不落。
雖有門而長閉,實無水而恆沉。……草無忘憂之意,花無長樂之心。鳥何事而逐酒,魚何情而聽琴?
山沓水匝,樹雜雲合。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春日遲遲,秋風颯颯。情往似贈,興來如答。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尺牘書疏,千裡面目。
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