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藻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升任貴州巡撫。 1900年3月13日,病歿於任上。 1900年3月13日王毓藻病歿於貴州巡撫任上。

人物簡介

王毓藻(1837-1900年)字采其,號魯薌,湖北省黃崗縣陽邏毛集王海橖灣人。清同治癸亥年(1863年)中進士,歷任禮部主事、州員外郎、州郎中。光緒丁丑年(1877)截取知府。光緒已卯年(1879年)京察一等,記名當道府用。鏇奉特旨作道員用。同年秋簡放江蘇蘇松糧儲道。
光緒丁亥年(1887年)升任廣東按察使。廣東盜匪甚多,民不聊生。王請求督撫設立緝務總局,捉拿盜匪,懲治不稍寬恕。盜匪不敢再現,百姓乃得安寧。
光緒戊子年(1888年)任山東布政使。光緒癸巳年(1893年)服闋奉旨補授四川布政使,恢復州、縣輪委之法,查營伍虛冒之弊,使軍餉免於侵蝕,以清仕途。同時裁減平庸官員,緊縮不必要的開支。光緒十八年(1893年)擔任粵運使時,受張之洞命刊印《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集文士20餘名,耗時八年成書,世稱“王刻本”。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升任貴州巡撫。剛到貴州,游匪猖亂,奉旨飭令3省(廣西、雲南、貴州)會剿,務必根除。以廣西為正兵,雲南、貴州為應兵。慎選將吏嚴防邊圍,各清其界,以防圍剿。選獲勝利,軍威大振。游匪無敢竄擾。《清史稿·兵志三》載:“王毓藻練貴州軍隊,先就省防三營改習洋操,次第推及各營。”
貴州山多田少,水旱災連年發生,王積穀共儲48.4萬餘石,以備百姓度荒,又清理獄訟,使囹圄無不白之冤,變正風俗,使地方無遊手好閒之民,組織開墾荒地,使瘠壤變成良田。
1897年,在任上改革貴州學古書院,設立貴州經世學堂,為貴州近代第一所高等學堂;1899年創辦貴州武備學堂
1900年3月13日,病歿於任上。

人物著作

著有《宦海紀游》古近體詩共六卷,《抗希堂古文》四卷。

創立學堂

王毓藻於1897年3月7日(光緒二十三年二月五日)由四川布政使調任貴州巡撫。14天后,嚴修即開始為改革貴陽學古書院考試各屬保送之高才生。又過9天,即3月30日(二月二十八日)嚴修所改學古書院正式開學。直至嚴修任滿離黔後,王毓藻仍然在任。按理說,王毓藻作為嚴修改革貴陽學古書院全時段的貴州一號守土官長,也應該是有功勞的。更何況,在嚴修離黔後,王毓藻還“因勢利導”,將貴陽學古書院的改革繼續推進了一大步,正式設立為“貴州經世學堂”。但卻不知什麼緣故,迄今為止,人們卻把創辦貴州經學堂的功勞完全歸在嚴修名下,而不歸在王毓藻名下?這是貴州近代教育史應該弄清的一個問題。
王毓藻任貴州巡撫期間,1899年還效法他省創辦了貴州武備學堂,延聘天津人李蔭桂、劉玉琦為教習,從而積累了更多的近代辦學經驗。這對貴州大學堂的創建,也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1900年3月13日王毓藻病歿於貴州巡撫任上。翌日,上諭鄧華熙繼任貴州巡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