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作

偽作

偽作,漢語辭彙。 拼音:wěi zuò 釋義:1、假造。2、指託名假造的作品。 是指造假的文章、書籍、作品、新聞、報告、檔案、數據等。

基本信息

詞目

偽作

拼音

wěi zuò

引證解釋

1、假造。

《後漢書·隗囂傳》:“﹝ 王莽 ﹞矯托天命,偽作符書,欺惑眾庶,震怒上帝。”

2、指託名假造的作品。

宋 陳振孫 《直齋書錄解題·易類》“ 關子明 《易傳》”:“ 隋 唐 《志》皆不録,或雲 阮逸 偽作也。”

明 梅鷟 《尚書考異》:“出 孔 壁中者,盡後儒偽作,大抵依約諸經《論》《孟》中語,並竊其字句而緣飾之。”

清 方苞 《辨》:“ 歆 既偽作《明堂記》,獨不能增竄 太史公 荀子 之文哉!”

瞿蛻園 朱金城 《校注·凡例》:“集中所收偽作,凡歷來名家均有定論者,如卷七之《笑歌行》、《悲歌行》等,今仍依 王 本編次,存詩校而不加注。”

偽作範圍定義及範圍擴展

1.假造的不存在的書籍、文章。

2.偽托他人名義出版或發布的書籍、文章。

3.使用他人著名作品名字出版或發布,造成混淆的文章、書籍。

4.使用與某人名字相似,且容易引起歧義的作者名字的作品。

5.使用與某人作品名字相似,且容易引起歧義的作品名字的作品。

6.使用與其他同類著名作品相似或相同的獨特裝幀設計,以達到混淆目的的作品。

7.增減篡改他人著作,再重新發行造成混淆的文章或書籍。

8.使用他人作品主要情節,並在作品中或明了或隱晦的表達出致敬之情的。

9.使用別人作品中的人物線索,發揮想像創作的,與原作相關的,或正統或惡搞的同人作品。

10.假託古人名義,所做詩、文。

11.對他人寫作特點或標誌性文學風格進行解構、誇張,重構的作品。

12.偽稱翻譯自國外作品,實際上是國人自己寫的。

13.青出於藍或反之的跟風作品。

14.完全或部分由槍手代筆的作品。

15.假冒書號的作品。

16.沒有取得授權卻在國內合法出版的翻譯作品或翻譯整理作品。

17.使用真實存在的人物,情節卻為明顯虛構的作品。

18.明顯以娛樂目的杜撰的新聞、報告、檔案、數據等。

19.自稱作者或FANS所發表的,表面讚揚實為諷刺的無間作品。

20.出版社故意將推薦人的名字寫得比作者名字還明顯的作品。

21.出版社故意將無關作品作為某名作續集或所謂姊妹篇出版。

22.本定義與擴展可作為討論內容增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