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學史》

《先秦名學史》是胡適留學美國時用英文寫成的博士論文,於1922年本書曾由上海亞東圖書館用英文出版。

基本信息

《先秦名學史》

正文

胡適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時撰寫的博士論文。發表於1917年,原名為《中國古代邏輯方法的發展》。1922年由上海東方圖書公司按英文原本出版發行,封面英文書名下列中文譯名《先秦名學史》;1983年由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了中譯本。該書是中國學者自著的第一本中國邏輯史專著。它把先秦名學史看作是中國古代哲學方法的發展史。全書除《導言》及《歷史背景》外,分為三部分,即《孔子的邏輯》,《墨翟和後期墨家的邏輯》(包括惠施、公孫龍和辯者),《進化論和邏輯》(即莊子、荀子和韓非的邏輯)。作者以墨家為全書的重點,著重論述了三表法(見三表)和名、說等問題,認為墨翟是中國空前的最偉大人物,後期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偉大的科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
作者在評介其他諸子邏輯學說時提出了若干有啟發性的觀點。該書對孔子的正名思想既有肯定又有批判,對長期受到斥責的名家也作了較高的評價,稱惠施公孫龍為“偉大的辯者”。書中還要求對史料的選擇持慎重態度,主張吸收西方現代文化,使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協調,並以此為基礎建立和發展中國的科學和哲學。這些都體現了該書在學術上的獨特之見和某些合理價值。
書中的某些地方,已經反映出作者後來極力推崇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實用主義的方法,並把墨子學說生硬地解釋為“實用主義”,其中將名家列為別墨等論斷為大多數學者所否定。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