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

《元素》

本詞條針對大學一年紀《元素》內容章節,採用“問題解決教學”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明確,按照“引入--概念講解--課堂練習――交流評價--作業”的流程完成教學過程的設計。

【說明】:此教學設計任務由南京曉莊學院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老師yqiong參與教師-維基星光計畫進行wiki教學而發布。此詞條為範例詞條,由yqiong選定主題並負責、參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所有同學協作共同完成!

基本信息:

科目:化學教學對象:高中一年級
課時: 2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

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文在普遍學習心理及化學學科理論的指導下,對新時期高一學生的化學學習心理做出探究、分析並歸納出各類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獨特心理。學校教學是一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文第二章,從認知和非認知方面對各種特徵進行歸納分析,總結的出有利於提高化學學習成績的學習心理和不利於提高化學學習成績的學習心理特徵。有利的心理特徵在認知方面主要表現為:思維敏捷、觀察力敏銳、實驗能力強、富有獨立性和創造性、注意力集中、記憶理解能力強等,在非認知方面主要表現在:動機明確、目標遠大、好奇心強、性格獨立、興趣廣泛、有毅力、能夠克服性別偏見等;不利的學習心理主要有思維能力差、注意力差,學習方法不當、意志力差、缺乏自制力、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興趣不明確、沒有學習責任感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理論結合實踐對影響高一學生化學學習的不良認知遷移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化學學習動機、學習情緒、意志力與師生關係等方面進行了討論研究。結合高一新的教材、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及課外時間等方面指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認知遷移能力的形成;從形成知識網路、拓...

學習內容分析: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體系主要研究的是物質的以下內容,同時這些內容也是我們學習時所應該掌握的。
(1)結構:電子式、結構式、分子構型、晶體類型、化學鍵類型等
(2)物理性質: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熔點、沸點、硬度、溶解性、毒性等
(3)化學性質:
從物質分類角度看物質具有的化學通性;
從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價態上看具有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物質的特殊性質。
(4)實驗室製法:藥品、原理、裝置、淨化、乾燥、收集、檢驗、尾氣處理
(5)存在形式、保存
(6)用途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能用自己的話描述馮•諾依曼的原理;掌握硬體與軟體的分類方法;理解進制的概念並熟練掌握各進制間的轉換方法;記住特殊字元ASCII碼的十進制表示;了解位元組的概念及其單位的換算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討論、查閱資料、練習等方式,改正原有的錯誤觀念,並逐漸形成對計算機深入的理解,能根據自己需求配置電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形成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慾,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
通過對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學習,提高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生在本節內容學習之前,學生在知識水平方面已經能夠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是核外電子的規律排布,基本上能夠從原子半徑,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最高化合價中總結出相應的規律;在技能水平上已經具有獨立操作實驗能力和初步網路檢索的技能;在情感體驗性方面已初步具有感受討論、合作交流學習方式對於個體發展認同,對身邊的化學知識和現象有一定的關注。

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本節內容對學生而言,在知識的難度上要求要認識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教學策略上主要是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引發學習興趣;通過資料補充提高學生閱讀和信息提取能力;通過學生討論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方法。

教學過程與媒體資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由教材設定的欄目“聯想質疑”引入本節課
[閱讀]教材門捷列夫關於元素鎵的預言
[猜想]門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準確的預言
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過渡】在認識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結構後。要想深入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結構與元素周期性之間的內在聯繫,我們需要搞清楚同一周期元素和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本節課我們首先來共同探討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
提出本節課研究的主要內容,給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探討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板書】一、認識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
【過渡】為了要解決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我們可以一個一個周期的去研究元素的得失電子的能力,但為了方便,我們先以第三周期的元素為例來研究同周期元素得失電子能力的遞變規律。
[練習]寫出第三周期的元素符號並畫出原子結構示意圖,[總結]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結構的相同點和遞變性。
鞏固舊知識,為新課教學的展開做知識上的鋪墊。
【提問】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結構存在哪些相同點和遞變性?
思考討論
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及歸納總結能力。
【歸納】1、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結構的相同點和遞變性
(1)結構相同點:
電子層數相同。
(2)遞變性:
核電荷數依次增多;
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多;
原子半徑依次減小。
學生交流發言
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設疑】從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結構的遞變怎樣來推測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電子能力的遞變?
分組討論
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整理討論】(1)對Na、Mg、Al失電子能力的比較,(2)對Si、P、S、Cl的得電子能力比較。
[預測]1、Na、Mg、Al的失電子的能力是減弱的
2、Si、P、S、Cl的得電子的能力是增強的
理論推測需用實驗來進行驗證,強調本節課重點內容是設計實驗方案。
【投影】方法導引
1:元素原子失電子能力強弱的間接判斷依據:
(1)比較元素的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程度.,越容易發生,元素原子的失電子能力越強。
(2)比較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鹼性強弱,鹼性越強,元素原子失電子能力越強。
閱[讀]教材方法導引1,掌握判斷金屬元素失電子能力強弱的方法。
獲得信息,為將要進行的實驗設計做好知識準備。
【解釋】元素原子失電子能力的判斷方法
使學生理解理方法指導,並知道從實驗現象將可能得到什麼樣的結論。
【組織討論】依據獲得的Na、Mg、Al性質的相關信息,以及我們所提供的實驗藥品和儀器,請同學們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對Na、Mg、Al失電子能力的預測。
交流討論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交流中提高認識。
【評價】實驗方案的可行性,並對實驗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加以強調。
學生交流發言:
(1)依據方法(1)可以設計,Na、Mg、Al分別與水(或酸)反應,看它們分別與水反應的難易程度
(2)依據方法(2)設計,在與水反應後的溶液中用PH試紙分別測它們的PH值
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整和概括的思維能力,並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板書】2、設計實驗方案
【組織學生實驗】根據學生自己所設計的實驗,分別進行實驗驗證,實驗中遇到問題組內同學討論解決。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分組實驗驗證
鍛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引導學生】匯報實驗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交流實驗結果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綜合歸納能力。
【提問】根據實驗現象,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結論,與我們的事先預測是否一致的?
[歸納整理]: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
1、Na可以與冷水劇烈反應
2、Mg可以與熱水反應
3、Al不能與熱水反應
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從實驗現象中歸納總結的能力。
【板書】3、結論:Na、Mg、Al失電子能力依次減弱。
【設疑】通過設計實驗和實驗驗證,我們認識了Na、Mg、Al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那么,Si、P、S、Cl的得電子能力是否如我們所預測的一樣依次增強?
【投影】理論指導:元素原子得電子能力的強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間接地判斷:
1、比較元素的單質與氫氣化合的難易程度以及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一般說來,反應越容易進行,生成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元素原子得電子的能力越強。
2、比較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一般說來,酸性越強,元素原子得電子的能力越強。
[閱讀]:教材方法導引2掌握非金屬元素得電子能力強弱的強弱判斷方法。
培養學生由材料獲得信息的能力。
【解釋】:非金屬元素得電子能力的判斷方法。
使學生充分理解理論指導的內容,能在歸納整理閱讀材料時有一個準確的把握。
【投影】教材“閱讀探究”
[整理]附表1,
【組織討論】閱讀資料,歸納整理可以驗證對Si、P、S、Cl得電子能力強弱的判斷依據。
分組討論,歸納整理,驗證Si、P、S、Cl得電子能力強弱的判斷材料。
培養學生分析材料、歸納整理的能力。
【提問】從我們剛才閱讀到的材料,從中獲得哪些信息可以用來判斷Si、P、S、Cl得電子能力強弱。
學生交流回答
鍛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投影】歸納整理:
(1)酸性
H4SiO4<H3PO4<H2SO4<HClO4
(2)單質與氫氣反應
高溫
Si+2H2==SiH4(很不穩定)

2P(蒸氣)+3H2=2PH3(不穩定)
點燃或光照
S+H2==H2S(較穩定)
Cl2+H2=======2HCl(穩定)
對學生交流的內容進行重點的總結
【提問】由我們共同歸納的資料,同學們從中可以得到怎樣的結論?
[思考回答]認識了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得失電子能力遞變。
使學生對本節課掌握的重要知識和方法進行必要的歸納。
【課堂小結】本節課,同學們通過討論交流和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並親自驗證了實驗方案,探索出Na、Mg、Al失電子能力的強弱;通過對教材提供資料的閱讀整理出了Si、P、S、Cl得電子能力的強弱。由此,我們總結出第三周期元素,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其他周期的元素的變化情況同第三周期。
[記憶]第三周期元素得失電子能力的遞變
鞏固本堂課所學的重要內容
【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在知識上、方法上都獲得了哪些收穫?
學生交流發言。
讓學生通過對所學知識的總結鞏固本節知識要點;
通過對本節課研究元素得失電子能力判斷方法的總結,讓學生掌握不同的研究方法,為今後學習打下好的方法基礎。
【課堂練習】略
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內容的理解。

教學流程圖:

本課主要教法:問題啟發式、討論法、實驗法
難點的突破:以學生自學、查找整理第三周期元素的失電子或得電子能力,突破難點驗證對第三周期元素得失電能力的推測。

教學評價

根據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本節課在教材內容上進行適當的處理:1、充分利用教材中設定的活動探究,以學生活動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根據得失電子的能力推測所列的第三周期元素可能存在的性質遞變,再通過學生實驗去驗證自己的推測。2、重視對教材中金屬或非金屬失電子或得電子能力判斷方法的指引,以便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判斷方法。

備註與反思

本節包括元素與元素符號、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與人體健康三部分知識。重點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書寫與意義。本節內容較難較抽象,元素的概念難理解,在實際套用中還容易與原子相混淆,搞不清在分析物質巨觀組成使用“元素”,在研究物質微觀結構使用“原子”。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突破:(1)注意與前面所學知識(原子)進行區別和對比: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將元素與原子進行對比,尤其強調元素只講種類,且套用於巨觀組成,而原子既講種類又講個數,套用於微觀構成,再以水為例舉幾種說法讓學生進行判斷,把對物質的巨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關於元素符號的意義,在課堂上多舉例,多練習,在第二課時的前五分鐘可進行默寫,以隨時掌握學生的掌握情況。

桌遊大盤點(策略類一)

桌上遊戲發源於德國,在歐美地區已經風行了幾十年。大家以遊戲會友、交友。是家庭休閒、朋友聚會、甚至商務閒暇等多種場合的最佳溝通方式。本世紀初它也登入到國內,風靡白領群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