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爵夫人》

《侯爵夫人》

喬治·桑(1804-1876),本名奧羅爾·杜品,被譽為法國小說家中最偉大的女性,或法國女性中最偉大的小說家。代表作有《印第安娜》、《雷莉亞》、《康素愛羅》、《小法岱特》、《棄兒弗朗索瓦》、《魔沼》等。喬治·桑的創作具有色彩濃厚的浪漫主義傾向,她強調情感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她極富同情心,以現實主義的態度在作品中表現了對農民及窮苦人民的關心。這些特質貫穿了她一生的小說創作。《侯爵夫人》是喬治·桑早期的作品,刻畫了一個不願同現實社會同流合污而追求純潔愛情的貴族女性。現實生活中缺乏愛情,她在悲劇中找到了,於是一起真正的愛情悲劇發生了。她愛上一個悲劇演員,然而,事實上她愛上的是他扮演的角色而不是他本人;此外,階級差異也是這起愛情悲劇的根源。儘管如此,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真摯情感和情操卻令人感慨。

故事簡介

《侯爵夫人》《侯爵夫人》
簡介:故事發生在18世紀的義大利俄國軍隊正在攻打一座德國貴族的城堡,侯爵夫人是一個年輕的寡婦,當她即將遭人強暴時被一個俄國軍官所救,後來她發現自己懷孕,便要求軍官跟她結婚,但婚禮後立刻分居……影片簡潔、優雅、低調,是一部溫柔敦厚的古裝劇。
19世紀是法國浪漫派文學大潮席捲文壇的時代。這一時期,法國湧現出雨果巴爾扎克大小仲馬福樓拜等一批在文學史上光照千秋文豪,喬治·桑和大師們比肩而立,是那片文學星空中一顆璀璨的星。和巴爾扎克、大仲馬一樣,她有自發而澎湃的寫作熱情,一個晚上能寫好幾十頁,寫成後很少修改,常常是凌晨完成了一部小說,當夜就開始寫下一部。寫作於她是一種“摧毀不了的激情”,她一生寫了110卷作品。巴爾扎克被稱為“寫作的苦役犯”,喬治·桑則被喻為多產的“寫作奶牛”。
在19世紀的法國,保守的人們認為女人寫作不是一件正經事,何況喬治·桑是離開丈夫到巴黎後發表小說的。作家托克維爾曾明確說:“我非常討厭喬治·桑,因為我反對女人寫作。”他認為女人的任務就是生兒育女

原著節選

《侯爵夫人》《侯爵夫人》
R侯爵夫人可不是才智橫溢的,儘管文學作品裡,凡是上年級的婦女無不被寫成談吐妙趣橫生。她對樣樣事都無知透頂,涉足上流社會對她也於事無補。據說飽經世故的婦女所特有的吐屬有致、洞察入微和分寸得當,她也一概沒有。恰好相反,她冒冒失失唐突莽撞,直腸直肚,有時甚至厚皮涎臉。對於一個享樂時代的侯爵夫人,我能有的種種構想,她都統統給破壞了。但她卻是個地道的侯爵夫人,她見過路易十五的宮廷;正由於她這種情況始終不過是例外,我懇請您不要在她的故事裡尋找時代風俗的認真描繪。在我看來,社會很難認識清楚,從來就很難繪寫得維妙維肖,所以我決不想這樣做。我僅僅給您敘述一些怪事,一切時代,一切社會人們之間不容置疑的感應關係,正是這些怪事促成的。
在這個侯爵夫人的圈子裡,我從未找到過有巨大魅力的東西。我覺得她不同凡響的,僅在於她對自己的青年時代有驚人的記憶力,同時她的回憶表達得清晰有力。況且她像老年人那樣,昨日的事過後即忘,對自己的命運毫無直接影響的事情反應十分淡漠。

相關評價

《侯爵夫人》《侯爵夫人》
喬治·桑研究在20世紀一度被冷落,但最近十幾年,在歐美出現了“喬治·桑熱”,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洛杉磯西方學院的一批學者出了專著,開設網站,帶動起了研究熱潮,反過來影響法國。學界普遍感到她的思想具有超前性現代性,那驚世駭俗的言行,包含著女權主義思想的萌芽,她稱得上女權運動的先驅。20世紀中期寫出了《第二性》的法國女作家、薩特的伴侶波伏瓦只不過是她的小師妹。
法國的紀念是全方位的,主題詞是“平等”。人們把她作為作家記者旅行家來紀念,作為一個兩性平等倡導者、共和主義者和民主主義者來紀念,甚至還作為園藝家來紀念。貫穿全年的紀念活動由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農業部、國家兩性平等委員會、國民議會參議院共同承辦,活動內容分成不同層次,專家和學生都有參與的空間。如同2002年的“雨果年”,法國把文化名人的紀念活動搞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達到了在紀念中發揚民族文化傳統,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作者風采

《侯爵夫人》《侯爵夫人》
喬治·桑原名奧洛爾·迪潘,出生在一個舊貴族家庭,父親是拿破崙軍隊的一名軍官,曾遠征西班牙。4歲時,她的父親從馬背上摔下身亡,此後,聰明能幹的祖母將她撫養成人。她生於巴黎,長在諾昂,14歲時被送到巴黎一所英國女修道院辦的寄宿學校,在那裡呆了兩年。這段經歷並沒有改變她活潑、開朗、熱情的天性。她和農民的孩子一起玩耍,活蹦亂跳。喬治·桑有著俊秀的臉龐,長著一頭黑色秀髮,一雙黑絲絨般明亮的眼睛,這個面容姣好的少女有一股豪氣,透著“男子氣概”。她喜歡穿布衫長褲、戴鴨舌帽在田野上策馬賓士,在林間追逐野兔,或練手槍射擊。成年後,又愛抽雪茄。少年喬治·桑對盧梭的作品著了迷,完全認同盧梭對自然的理解,贊成他平等自由的觀念。她一生都是盧梭的忠誠信徒。愛情和鄉村生活是她作品的兩大主題,她早年寫愛情,中年後既寫愛情又寫田園,創作了一批讚美鄉村風光和底層民眾的作品,如《魔沼》《小法岱特》《安吉堡的磨工》等。喬治·桑文筆清麗,筆端充滿溫馨,把她所愛的人物理想化,甚至寫得好過頭了。她後來解釋說:“也許因為我在生活中遇到了太多心地善良的人,所以我相信正直、友誼和無私。”喬治·桑對窮人抱著親切的同情,晚年歸隱田園後,她周濟農民,教農民的孩子識字,還組織鄉村木偶劇團,當地人稱她為“諾昂的好夫人”。

銀幕再現

《侯爵夫人》《侯爵夫人》

1997年,由維拉·貝蒙導演的影片《路易十四的情婦》(又被譯為《侯爵夫人》)上映,蘇菲·瑪索搖身一變成為傾國傾城的戲劇名伶。她的演技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該片也成為她表現最為出色的古裝影片。

17世紀,在路易十四年代,小鎮上的少女瑪奇絲的一次艷舞,打動了著名劇作家莫里哀和他的劇團,他們把熱愛戲劇的瑪奇絲帶到巴黎。

瑪奇絲一心想融入劇團,但首場演出她怯場了,人們不再讓她登台。為贏得再次演出的機會,她不惜付出身體和心靈。

她與詩人拉辛結識並相戀,周鏇在拉辛與莫里哀劇團之間。最終,她主演了拉辛的悲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還獲得了國王路易十四的青睞。

瑪奇絲抱病演出,在台上昏倒,跟她學過藝的侍女代她出場,卻博得了滿堂喝彩。瑪奇絲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因為她與拉辛曾經約定,絕不讓第二個人來演這個角色。現在,她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她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舞台生涯。

在《路易十四的情婦》里,蘇菲·瑪索捨棄了慣常的優雅文弱,以野性的風格刻畫了一個醉心於戲劇的歌舞女郎形象。她舉手投足的吉卜賽氣質,無時無刻不放射出年輕的活力。

她一出場,便在一片色迷迷的目光中旁若無人地跳舞,她的身體像林間小鹿般輕盈,她的袖子像行雲流水般翻轉,她撩起衣裙時,一雙交錯的玉腿帶著無盡的誘惑。忽然天降大雨,她揚起雙臂任雨水打濕全身,她鏇轉著舞步,甩起長發,讓水珠飛濺。此刻張揚的是她不羈的青春、無雙的美貌、性感的身段。

當她功成名就,俏然站在舞台上時,那些王公顯貴情不自禁起立鼓掌。她坐在馬車上,周圍人潮洶湧夾道歡呼,一束束鮮花向她拋來——整個巴黎為之傾倒。在她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之間,誰還能想起當年那個賣弄風情的女孩呢?然而,人生沉浮在轉瞬之間,當繁華落盡、寵幸不再時,這個放浪形骸的女子只有聲淚俱下,痛苦掙扎。帷幕終將落下,她無法逃過這人生的絕唱。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