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小說選》

《契訶夫小說選》

世界級文學大師契訶夫在四分之一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中,為後世留下了大量風格獨特、結構嚴密、語言簡練、諷刺尖刻的短篇小說。

基本信息

《契訶夫小說選》契訶夫小說選
世界級文學大師契訶夫在四分之一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中,為後世留下了大量風格獨特、結構嚴密、語言簡練、諷刺尖刻的短篇小說。本書收入《變色龍》、《萬卡》、《套中人》、《第六病室》等25個短篇小說。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以十九世紀俄國社會中所習見的凡人小事為素材,以高超的藝術手法,從獨特的角度,對腐朽沒落的社會制度作了有力的揭露鞭撻,對小市民的庸俗、貪慾、投機鑽營進行辛辣的諷刺,對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寄予深切的同情。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促人深思,發人深省,既讓你感到酣暢淋漓的痛快,又讓你發出會心的微笑。這些短篇小說確有永恆的魅力,永遠值得閱讀。

作者簡介

《契訶夫小說選》契訶夫
契訶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Чехов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在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反動的書刊檢查制度空前嚴格,庸俗無聊的幽默刊物風靡一時。契訶夫開始創作時常以安東沙·契洪特等筆名向這類雜誌(如《蜻蜓》、《斷片》)投稿。短篇小說《一封給有學問的友鄰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長篇、中篇等小說中最常見的是什麼?》(1880)是他初期發表的作品。80年代中葉前,他寫下大量詼諧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說,很多是無甚價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繼承俄羅斯文學的民主主義優良傳統,針砭當時社會的醜惡現象,如寫卑欺強節的小官吏(《在釘子上》、《一個官員的死》、《勝利者的勝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紳和老爺(《英國女子》1883),見風使舵的奴才骨(《變色龍》,1884),專制制度的衛道士(《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但他迫於生計和缺乏經驗,在當時主要只求速成和多產。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羅維奇寫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華,他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對待創作。寫於1886年的《萬卡》、《苦惱》和1888年的《渴睡》,表現了作家對窮苦勞動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問世的著名中篇小說《草原》描繪和歌頌了祖國的大自然,思考農民的命運,表達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偽善、愛慕虛榮和庸俗等習氣。這些作品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都有明顯進展。但受小資產階級環境影響的契訶夫在這時不問政治,只“想做一個自由的藝術家”,要有“最最絕對的自由”。他從1886年起為反動文人蘇沃林發行的《新時報》撰稿,雖經批評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勸告,仍同它保持關係。1888年10月,契訶夫獲“普希金獎金”半數。這時他已是5部短篇小說集的作者(《梅爾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顏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話》,1887;《短篇小說集》,1888)。聲譽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強烈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作家的社會責任感,認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創作的意義。他說:“自覺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確的世界觀,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種負擔,一種可怕的事情。”這種思想形象地表現在中篇小說《沒意思的故事》(1889)里。

從這個時期起,契訶夫開始創作戲劇。獨幕劇《結婚》(1890)和《論菸草的危害》(1886)、《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紀念日》(1891~1892)等輕鬆喜劇在思想內容和喜劇性上接近於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劇本《伊凡諾夫》(1887~1889)批判缺乏堅定信念、經不起生活考驗的80年代的“多餘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體弱的契訶夫不辭長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庫頁島遊歷,對那裡的所有居民、“將近一萬個囚徒和移民”逐一進行調查。庫頁島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覺悟和創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說:“……如果我是文學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我至少需要一點點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點點也好。”他開始覺察到,為《新時報》撰稿所帶給他的只是“禍害”,終於在1893年同這家刊物斷絕關係。他對俄國的專制制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寫出了《庫頁島》(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則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這部中篇小說控訴監獄一般的沙皇俄國的陰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列寧讀它後受到強烈的感染,說自己“覺得可怕極了”,以致“在房間裡待不住”,“覺得自己好象也被關在‘第六病室’里了”。

契訶夫是一位傑出的作家,但他一貫十分熱心於公益事業。例如,由於他的努力,在塔列日、諾伏肖爾基和梅里霍沃三個村子裡造起了三所相當好的學校。又如,契訶夫不斷給一些地方圖書館贈送書籍,收到他的贈書的有薩哈林、彼爾姆、謝爾普霍夫和塔乾羅格等地的圖書館。眾所周知,契訶夫是學醫的,他本人曾以戲謔的口氣說過,醫學是他的“髮妻”,而文學則是他的“情婦”。契訶夫醫生在梅里霍沃和雅爾達等地常為窮苦農民免費診病和撮藥,而在一八九二年霍亂流行期間,他主持梅里霍沃醫療站的工作,控制二十五個村莊、四個工廠和一個修道院的病情,在短短三個月內經他診治的病員達一千人左右。熱心於公益事業的契訶夫畢生實踐了他的一個崇高信念:“為公共福利盡力的願望應當不可或缺地成為心靈的需要和個人幸福的條件。”

在1890至1900年間,契訶夫曾去米蘭、威尼斯、維也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遊覽。從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購置的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的梅里霍沃莊園。1898年,身患嚴重肺結核病的契訶夫遷居雅爾達。1901年他同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奧爾迦·克尼碧爾結婚。在雅爾達他常與列·托爾斯泰高爾基布寧庫普林列維坦等人會見。

《契訶夫小說選》契訶夫

世間評價

在世界文壇上,契訶夫是一位罕見的藝術家。無論是小說,還是劇本,他都獨辟溪徑,其藝術成就是高超的,舉世公認的。關於契訶夫的小說,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他“創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絲毫不假作謙遜地肯定說,在技術方面契訶大遠比我為高明!……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藝術家。”托馬斯·曼認為,“毫無疑問,契訶夫的藝術在歐洲文學中是屬於最有力、最優秀的一類的。”海明威同樣高度評價了小說家契訶夫的藝術:“人們對我說,卡特琳·曼斯菲爾德寫了一些好的短篇小說,甚至是一些很好的短篇小說,但是在讀了契訶夫之後看她的作品,就好像在聽了一個聰明、博學的醫生講的故事後再聽一個尚年輕的老處女竭力編造出來
的故事一樣。”而被譽為“英國的契訶夫”的卡特琳·曼斯菲爾德本人對安東·已甫洛維奇卻敬佩得五體投地,她在寫給丈夫的一封信中說:“我願意將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換取契訶夫的一個短篇小說。”而在一九二一年寫的一篇札記中她寫道:“如果法國的全部短篇小說都毀於一炬,而這個短篇小說(《苦惱》)留存下來的話,我也不會感到可惜。”我國的一代文學宗師茅盾生前也曾號召作家們學習契訶夫在短篇小說中表現的“敏銳的觀察力”,“高度集中概括的藝術表現能力和語言的精煉”。時間是公正的評判員,契訶夫的小說經受了近百年的時間檢驗,它們依然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彩。

談論契訶夫的小說藝術,我們不該忽視他的笑,他的幽默和諷刺。契訶夫天賦有很強的幽默感。這種天賦的幽默感只有在同生活現象碰撞並展示其本質時才能夠產生具有審美價值的笑。契訶夫在創作早期寫下了大量令人捧腹的笑話和趣事,如《外科手術》等都是一些有趣的小品,都顯示了當時尚年輕的作家的詼諧才華。隨著時日的推移,作家對人生的認識深化起來,他的笑聲中已隱含著一層苦意。《預謀犯》中的丹尼斯令人既好笑又難受;《胖子和瘦子》中的笑包含著輕微的蔑視;《變色龍》、《普里希別耶夫中士》等作品則表明,作家在以笑為武器,辛辣地嘲諷那壓迫普通百姓的勢力;而在《牡蠣》、《哀傷》、《苦惱》和《萬卡》等描寫勞動者厄運的作品則表明,這裡的笑會引起讀者對人物的同情和愛憐。而成熟了的契訶夫對生活的觀察越來越深,在他銳利的目光下,任何裝飾有漂亮外衣的瑣碎、卑微、庸俗、渺小、骯髒或反動的東西都無法隱遁,他總能示它們的現象與本質之間的不一致和矛盾,暴露其醜惡的一面,加以嘲笑或諷刺。《第六病室》、《醋栗》和《套中人》等作品裡辛辣的諷刺常常和淡淡的幽默交織在一起。列夫·托爾斯泰很喜歡短篇小說《跳來跳去的女人》,據說,他在讀這個作品時,“笑得很厲害,並且讚美說:‘多么細膩幽默!’”。《跳來跳去的女人》、《寶貝兒》和
脖子上的安娜》中的幽默都是很細膩的,它的表現手段是極為普通的:抓準人物性格和言行中的內在不一致性,以正常的語言手段加以敘述和描繪。但在塑造“套中人”這個形象時,契訶夫卻使用了誇張手法。一系列的細節:從雨傘、雨鞋、虎皮手套、黑眼鏡、帳子直到棺材都誇張地強調著別利科夫的套子性。不過,這種誇張還是有別於薩爾蒂科夫·謝德林的諷刺所具有的那種怪誕和離奇。值得注意的是,契訶夫的笑再次證明了他的創作的民主主義性:他對勞動大眾的笑總是善意的同情的笑,而他一向譏嘲和諷刺的則是形形色色的醜惡勢力

在談論契訶夫作品的簡練時,我們不可忽視藝術家契訶夫的另一巨大貢獻。那就是他在短篇小說中勾勒生活背景的本領。在篇幅有限的短篇小說中,有了一個生活背景,作品就擴大了容量,可以更加深廣地反映社會生活。契訶夫在這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經驗是豐富的。他的結論是:在作品中,“除了人物以外”,要使讀者“還可以感到引出人物的那個人群、氣氛和背景”。以短篇小說《出差》為例,它的主人公魯仁在農村看到了貧富懸殊的兩個世界和兩種生活,這種農村見聞促進了魯仁的覺醒,同時,作家巧妙勾勒的農村生活畫面也使小說的內容更加豐厚、結構更加緊湊,使讀者深感“內容比文字多得多”。自然,限於短篇小說體裁的特點,作家不可能在篇幅有限的作品中詳細描繪生活背景,他只能作畫龍點睛式的勾勒,而這又使作品顯得更加簡練和緊湊。在有些作品中,契訶夫不圍繞中心人物勾勒生活背景,而是只插敘一兩個與小說情節和中心人物並無直接關聯的故事。例
如,在《醋栗》中他插敘了兩個故事,故事之一講一個商人在臨終前將自己的全部彩票和錢鈔用蜜糖拌和,一古腦兒地吃下肚去;故事之二講一個牲口販子急於找回一條斷腿,因為在一隻穿在斷腿上的皮靴里藏著二十個盧布。這兩則故事雖然與作品的中心人物沒有直接關聯,但它們也構成了一種背景,使《醋栗》得以更深更廣地反映生活,更筒潔和鮮明地揭示一個道理:銅臭已經侵蝕了許多人的靈魂,地主奇木沙·希瑪拉雅斯基絕非個別現象。我們再看《姚內奇》,庸俗的圖爾金一家的無聊生活以及許多常在他們家湊熱鬧、“酒醉飯飽、心滿意足”的客人也構成一種生活背景,它生動和具體地陪襯著姚內奇的精神墮落。在短篇小說中契訶夫勾勒這類生活背景堪稱匠心獨用。契訶夫的全部創作表明,他是一個獨特的藝術家。他離開人世將近百年,他的中短篇小說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成為世界文庫中的無尚瑰寶和珍貴遺產。

契訶夫在《札記》中寫下了兩句話:“我們都是人民。我們所做的一切最好的工作都是人民的事業。”用這兩句話來評價這位傑出的俄羅斯作家是再恰當不過的。

藝術特色

《契訶夫小說選》《契訶夫小說選》
作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中的一位,契訶夫一生共寫了700餘部短篇小說,廣泛地反映了俄國社會生活,富有鮮明的現實主義風格。其短篇小說創作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樸素、自然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掘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在平淡無奇的故事中透視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瑣事的描繪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會問題,使得其作品樸素得跟現實生活一樣真實而自然。如《苦惱》中寫一位馬夫姚納,在兒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幾次想跟別人訴說一下內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懷心事的乘客的冷遇,萬般無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馬傾訴自己的不幸與悲哀。作者藉助這一平淡無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會中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無告的悲慘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訶夫從不輕易在小說中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傾向和主觀議論,而把這種主觀傾向寓含於客觀冷靜的藝術描寫之中,讓生活本身來說話,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尋味。如《瞌睡》寫13歲的小女孩瓦爾卡白天不停地為主人幹活,晚上還得整夜地給主人的小孩搖搖籃。她因極了,可小孩總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無法入睡。最後她捏死了搖籃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著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繪中,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意義:瓦爾卡的命運究竟將會如何?對此作者留給了讀者自己去思考。

(三)簡潔、凝練

契訶夫主張“簡潔是才能的姊妹”、“寫作的藝術就是提煉的藝術”,其小說大多是速寫式的,既沒有冗長的景物描寫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離奇的情節和急劇變化的緊張場面;而是情節簡單、發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語言精練明快,善於運用白描式的個性化語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比如《變色龍》中僅僅寫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斷案一個場面,四個人物,故事情節發展極其簡單,作者僅僅抓住了警官奧楚蔑洛夫在審案過程中的五次“變色”加以描繪、便收到極其強烈的諷刺效果。

小說目錄

《契訶夫小說選》套中人
《胖子和瘦子》、《小公務員之死》、《苦惱》、《萬卡》、《代表》

《在催眠術表演會上》、《壞孩子》、《變色龍》、《我的“她”》

《撥蘿蔔》、《牡蠣》、《必要的前奏》、《未婚夫和爸爸》

《小人物》、《預謀犯》、《相識的男人》、《普里希別耶夫中士》

《哀傷》、《苦惱》、《美妙的結局》、《卡什坦卡的故事》、

《歌女》、《在釘子上》、《跳來跳去的女人》、《演說家》、

《脖子上的安娜》、《乞丐》、《彩票》、《名貴的狗》

《出事》、《打賭》、《在流放地》、《夜鶯演唱會》、《農民》、

《套中人》、《第六病室》、《醋栗》《姚內奇》《窩囊》

《契訶夫小說選》《契訶夫小說選》

經典對白

“波爾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聲喊道,“是你嗎?我親愛的!多少個冬天,
多少個夏天沒見面啦!”

“我的老天爺!”瘦子驚呼道,“這是米沙,小時候的朋友!你打從哪兒
來?”

兩位朋友互相擁抱,一連吻了三次,然後彼此看著對方淚汪汪的眼睛。兩人都
感到又驚又喜。

“我親愛的!”接吻後瘦子開始道,“真沒有料到!簡直喜出望外!哎,你倒
是仔細瞧瞧我!你呢,還是那么一個美男子,跟從前一樣!還是那樣氣派,喜歡打
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樣?發財了吧?結婚了吧?我已經成家了,你看
……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萬岑巴赫……她是新教徒……這是我的兒子,納
法奈爾,中學三年級學生。納法尼亞③,這位是我小時候的朋友!中學同班同
學!”

納法奈爾猶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學同班同學!”瘦子接著說,“你可記得,同學們當時怎么拿你開心的?
給你起了一個外號,叫赫洛斯特拉特④,因為你用香菸把公家的一本圖書燒了一個
洞。我的外號叫厄菲阿爾特⑤,因為我喜歡告密。

注釋

①莫斯科至彼得堡的鐵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
②一種烈性白葡萄酒。
③納法奈爾的愛稱。
④古代希臘人,他為了揚名於世,在公元前三五六年焚燒了世界七大奇觀之
一的阿泰密斯神廟
⑤古代希臘人,曾引波蘭軍隊入境。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