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飄流記》

《魯濱孫飄流記》

在海島的另一邊,他發現了一片風光秀麗的坡地。 生活到第十五年,魯濱孫在海邊地上發現了一個野人的足印。 幾年後,魯濱孫的妻子死了,他的冒險心理又活躍起來。

作品背景

《魯濱孫飄流記》英文版《魯濱孫飄流記》

魯濱孫因乘船遭遇暴風失事,漂流到荒島,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了種種困難,生活了二十多年。

作品內容簡介

魯濱孫生於英國約克城的一個“體面人家”。父親要他過“安定和富裕”的中產階級生活,但他從幼年起,腦子裡便充滿遨遊四海的願望。一六五一年,他私自離開了家庭,經過一番海上的歷險到了倫敦,他從那兒購買了一些廉價的貨物,假珠子、玩具、刀子、剪子、玻璃器皿等到非洲經商,和當地土人交換金沙、象牙等貴重物資,獲得盈利幾十倍。

當他第二次再度往非洲經商時,他遇上了海盜,成了摩爾人的俘虜。他被帶到摩洛哥西岸薩利城,充當一名海盜頭子的奴隸。但他儘量

《魯濱孫飄流記》《魯濱孫飄流記》
博得主人的歡心和信任。在一次奉命出海捕魚時,他駕小艇逃跑了,還帶走了海盜的小奴僕佐立。

魯濱孫在海上航行了十天。遇到了一艘開往巴西的販賣黑人的葡萄牙船。他要求搭乘這艘船,並把小奴隸佐立賣給了船主。抵達巴西後,他買了一塊土地,經營起菸草和甘蔗的種植業來。這樣,他過了四年平穩的生活。後來,他為了擴展種植園,又和人合夥到非洲去販賣黑人。

他們的船航行在南美洲洋面,突然颳起一陣大風暴,海船被打翻了。他和海員乘小艇逃生,又被風浪吞沒。海員們都葬身海底了,他隻身被潮水推向岸邊,流落到一個荒無人煙的海島上。上岸後,他身上除了一把小刀,一支菸斗,一小盒菸葉外,別無長物了。這時,天已下來了,他怕遭到野獸的襲擊,便爬上一棵大樹,度過了艱難的一夜。

第二天,他看見那隻他乘坐的殘破的大船,夜裡已被潮水托起水面。他便打算到船上去,把有用的東西搬下來。他泅水過去,在船上找到了糧食、火藥和木匠箱子。他又把船上的木板拆下來搭了個木排,把有用的東西一一運回島上。這樣他來回運了十一趟。

魯濱孫登上島上的山頭,察看海島四周的地勢。他發現這是個孤島,四周是茫茫的大海。除了在島上生存下去,要找到別的出路是不可能的了。他在山坡下選擇了一個優良的地勢,作為自己居住的地點。在這兒,既符合衛生條件,又可以防止烈日曝曬;還可以看到海,觀察有否過往的船隻。他把船帆當作帳篷支了起來。在一塊凹進去的岩石下挖了個洞。為了防備野獸,他還砌了堵牆,外加木柵欄,用一架短梯搭在牆上出入,他把自己的住家叫做“城堡”。接著,他做了桌子和椅子,埋藏了火藥。為了怕忘了年、月、日,他用刀子在一根木樁上刻上記號。然後他又細細比較了流落到荒島來的壞處和好處。認為自己能在死裡逃生,而且在破船上找到這么多有用的東西便是最大的幸運。他開始寫起日記來。

荒島上有不少的野山羊。魯濱孫除捕食外,還飼養了一些,以便將來彈藥用完後有牲畜可吃。一次,他把船上裝飼料的布袋抖乾淨。雨季時,竟在石縫中長出了嫩綠的稻苗和麥苗。魯濱孫歡喜欲狂,認為這是老天爺賜給他的保命之物。到收成時,他把種子一顆顆保存起來,以便明年擴大種植。

在海島的另一邊,他發現了一片風光秀麗的坡地。那兒有許多椰子樹、桔子樹、檸檬樹和橙子樹。還有結實纍纍的葡萄。他懷著喜悅的心情眺望著,心想:“這一切現在都是屬於我的,我是這地方的無可爭辯的君主,對這地方具有所有權。我還可以把它傳給子孫,象一個英國的領主一樣。”他把檸檬採摘回家,把葡萄掛在樹上曬乾,以作為雨季的食糧。他還在這裡搭了個茅屋,四周同樣圍上木籬笆。他把這地方稱作自己的“別墅”。

在荒島的海灘上,魯濱孫還發現了許多鱉和飛禽。他捕捉它們,以改善自己的食物。他又捉到了一隻鸚鵡,教會它說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波兒”。

魯濱孫進行農業耕種。但他沒有犁翻地,也沒有鋤頭。他便用木頭劈成鏟子模樣進行掘地。麥子長出後,遭到山羊和鳥兒的糟蹋。他花了三星期的時間,把麥地圍上籬笆,並把船上帶來的一隻狗,拴在木樁上嚇山羊。第一年,他打下了兩斗大米、兩斗大麥。他又把這些糧食碾成麵粉。還燒制了瓦罐作炊器,使自己吃上了麵包。另外,魯濱孫還用羊皮做了一把傘以便雨天出入。他認為:“世界上一切好東西對於我們,除了拿來使用之外,沒有別的好處。”

生活到第六年,魯濱孫造了一隻獨木船,又挖了一條六尺寬的運河,以便把船放取半英里外的小河裡去。他說:“雖然我在這件事上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我卻從來沒有吝惜過我的勞力”。他駕著這隻獨木船,繞著海島划行,以視察他的“島國”。後來,他儲存的火藥漸漸減少了。他便挖掘陷阱捕羊,把捕到的山羊象十七世紀英國人圈地那樣,用木柵欄把它們圈起來。在圈地內讓它們自由覓食和繁殖。幾年後,他的羊群發展到四十三隻,不僅有羊肉吃,還有羊奶喝。他又給自己縫製了山羊皮帽子和短外衣,編制了籃框。他靠自力更生,生活中的必需品應有盡有了。

生活到第十五年,魯濱孫在海邊地上發現了一個野人的足印。他嚇壞了。幾天之內都沒睡好,也不敢貿然外出。他害怕被野人吃掉。不久,他又在海灘上發現一堆被吃剩的人骨頭,這使他更加憂慮說明野人曾成群結隊來過這荒島上。

一天清晨,他看見海岸上有一片火光。在火光中,一群裸體的野人正圍成一圈在跳舞,當他們跳累後,便開始宰食俘虜。幸好,這批野人沒有深入到島的內地來。當潮水退時,他們便駕著獨木舟走了。魯濱孫的生活不那么平靜了。雖然他在一隻失事的西班牙船上,得到一些生活補給,但他心裡老是忐忑不安。一方面,他害怕野人;另一方面,他又想捕到一個野人來做他的助手

有一回,海上來了五隻獨木船。大約有二、三十個野人登了岸。這批野人又到島上來舉行人肉筵席。魯濱孫自知不敵,躲在他的“城堡”里。但他作了充分的準備,給每把槍都上好了彈藥,十分警惕的注視著。忽然,他看到一個被俘的野人掙脫了捆綁,向他所在的方向跑來。另一群野人在後面追趕。逃跑的野人游過了一條小河。這時,追趕的野人只有兩人過了河,其餘的都返回去了。魯濱孫看到這是個好機會,他出其不意地迎了上去,掩護了逃跑的野人,把兩個追來的野人打死了。

這位被營救的野人是個“眉目清秀、修短合度的漢子,四肢長的又直又結實”。他對魯濱孫感恩戴德。魯濱孫給他起了個名字叫“星期五”,以紀念在星期五這天,搭救了他。魯濱孫教他學英語,並差使他乾農活,極力把他培養成一個對自己“有用的助手”。魯濱孫還將宗教意識灌輸給他,教他讀《聖經》。三年後,星期五便成了“一個很好的基督徒”了。

星期五告訴魯濱孫說,他家鄉有十五個西班牙人。他們是在一次海船失事後,逃上岸的;他們和當地居民相處得很好。於是,魯濱孫準備到星期五居住的大陸去,他們一同挖制了一條大的獨木船。正當這時候,海上又來了一批野人,要在島上宰食俘虜,其中有一位是歐洲人。魯濱孫見到自己的同胞被俘,怒火中燒,便和星期五一同前去營救。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魯濱孫等用火藥槍等武器殺傷、打死二十一名野人。在野人慾宰食的俘虜中,沒料到竟有一名是星期五的父親(他是在一次野人部族的戰鬥中被俘的)。現在經魯濱孫營救,使星期五父子重逢,他們高興得手舞足起來。

島上有了新的居民。除星期五的父親外,還有那位被營救的西班牙人。魯濱孫感到:“我不斷地帶著一種高興的心情想到我多么象一個國王。第一,全島都是我個人的財產,因此我具有一種毫無疑義領土權。第二,我的百姓完全服從我;我是他們的全權統治者;他們的性命都是我救出來的。”他擴大了穀物種植面積。由於考慮到去星期五的家鄉有危險,他便派星期五的父親和那位西班牙人回去聯絡,準備把其餘的西班牙人接到島上來。然後,他們可以共同造一條大船,開往巴西去。

星期五的父親走後,島上發生了另一件事。一條在附近海面經過的英國商船起了內哄。船上的暴徒劫了船長和大副,駕了一隻小艇,朝魯濱孫的小島開來。他們準備把船長和大副扔到荒島上,然後把商船開走。魯濱孫便和星期五一同打死和打散了暴徒,營救了船長和大副,幫他們奪回了商船。這樣他便沒有再等星期五父親和西班牙人回來,決定乘英國商船歸國。臨行前,他把島上的產業交給了兩個被他俘虜的暴徒。因為他們犯了劫持商船的罪,回英國要被吊死的,他們已無法回去了。魯濱孫告訴他們如何在島上生活,並要他們和將要來到的西班牙人共同合作,把島嶼經營好。

一六八六年十二月十九日,魯濱孫離開了他苦心經營的海島。剛好這天和他從摩爾人那裡逃出的日子相同。前後他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次年七月,他回到英國。

魯濱孫回國後,父親已去世了。人們以為他已死在外面,沒有給他留下任何財產。後來他到里斯本,去打聽他在巴西經營的種植園的情況。結果是他的種植園十分興旺發達。每年有一千鎊的收入。合股人也很公正,知道他還活著,便給他寄了一筆錢來,並歡迎他到巴西去接收產業

魯濱孫從里斯本歸國。因走旱路,在法國邊境山地遇到了狼群,他和星期五及嚮導擊斃了六十多條狼。回到英國,他結了婚,生了三個孩子,並賣掉了巴西的產業,成為巨富。

幾年後,魯濱孫的妻子死了,他的冒險心理又活躍起來。於是在一六九四年,他搭船外出航海,並回到了他開墾過的海島。這裡已有了新的發展,被星期五的父親接來的西班牙人成了島上居民的主體。他們幾度和加勒比部族的野人作戰,俘虜了一批男人和女人作為奴隸。現在島上已有二十來個孩子了。魯濱孫給他們留下了一批日用品,又把土地均分給每人一份,而他自己則保留了財產所有權。後來,他又給他們送去一條帆船、七個婦女和五頭母牛。

作者簡介

姓名:丹尼爾·笛福
英文名:Daniel Defoe
出生於:1660年-1731年4月24日
職業: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小冊子作者
生於:倫敦
家庭成員及工作:父親經營屠宰業
教育經歷:笛福只受過中等教育
信奉:不屬於英國國教的長老會教派

作品賞析

笛福是英國18世紀啟蒙文學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魯濱孫飄流記》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後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並沒有作出什麼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濱孫卻完全是個新人,成了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形象。
魯濱孫出身於中產階級,他父親常用知足常樂的哲學教育他,要他滿足現狀,不要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誘惑著他,他雄心勃勃,決心捨棄安逸舒適的平庸生活出海遠航。第一次出海他幾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盜擄去,逃出後在巴西發了財。但他仍不死心,經別人提議,再次出航,結果滯留海島。28年的孤島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繼續冒險。這種勇於進取的冒險精神,表現了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足於現狀,要開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故事中關於魯濱孫在荒島上經歷的描寫是全書的精華。作者把魯濱孫描繪成充滿勞動熱情的人。他憑著自己頑強不息的勞動與大自然作鬥爭,表現出驚人的毅力。魯濱孫一到荒島,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絕望情緒後,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鬥爭,他從擱淺的破船上取走了幾乎所有可以取走的東西。他靠著自己的雙手,靠著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簡單工具,克服無數困難,為自己的生存創造了條件。他又挖鑿山洞,修築柵欄,馴養山羊,種植穀物,製造獨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麵粉,烘烤麵包等,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富裕”。最後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種植園、牧場、兩處住所、許多家具,甚至還建立了一個包括狗、貓、羊、鸚鵡在內的熱鬧家庭。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費很大的勞力和很長的時間,但他失敗了再乾,從不氣餒。他用近半年的時間造了一隻能坐24人的獨木舟,但要把它放進海里卻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條小河,他只好放棄這條船,又用了一年時間另造一隻。這種征服自然的無限勇氣堅韌不拔實幹精使魯濱孫的形象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作者藉此歌頌了資產階級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強調了個人的聰明毅力
魯濱孫是個勞動者同時又是資產者殖民者,因此具有剝削掠奪的本性。他幾次出海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到非洲販賣奴隸。他用火槍和《聖經》懾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願地做了他的忠實奴僕。火槍和《聖經》就是歐洲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人民所慣用的雙重武器。魯濱孫頑強不息地與自然作鬥爭,既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占有財富和土地。在島上還沒有其他人出現的時候,魯濱孫就躊躇滿志地說:“這裡的一切都是我的。”如果有可能,他要傳給他的子孫。當島上有了“星期五”的父親和那個西班牙人後,他為自己“像個國王”、“我的百姓完全服從我”而滿心高興。即使回到英國後,他又去“視察”他的“領地”,把島上的土地分租給新去的居民。魯濱孫身上的兩重性,充分體現了作者自身的時代與階級的局限性。
《魯濱孫飄流記》是一部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說。作者用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作品語言樸素生動,文字明白易懂,雖然藝術上並不十分成熟,但它對英國小說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小說主人公魯濱孫也因此成為歐洲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形象。

作品人物介紹

主人公:魯濱孫

性格:熱衷於航海,性格堅毅

作品影響

《魯濱孫漂流記》是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的一部冒險小說。這部小說一問世即風靡全球又歷久不衰,在世界各地擁有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小說從初版至今,已出了幾百版,幾乎譯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種文字。據說,除了《聖經》之外,《魯濱孫漂流記》是再版最多的一本書。該書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成了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部不朽的名著。該書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敘事語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好作品 。

作品成就

 《魯濱孫飄流記》是一部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說。作者用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作品語言樸素生動,文字明白易懂,雖然藝術上並不十分成熟,但它對英國小說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小說主人公魯濱孫也因此成為歐洲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形象,丹尼爾·笛福在西方文學發展史上占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被稱為“現代小說之父”,據說笛福曾與26家雜誌有聯繫,有人稱他為“現代新聞報導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論冊子,共達250種,無一不是投合資產階級發展的需要,寫城市中產階級感興趣和關心的問題。

作品榮譽

《魯濱孫飄流記》是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發展初期的作品,所以在藝術上還不是很精煉的。魯濱孫的前三次航海很少有吸引人的地方,從葡萄牙到法國山中遇狼一段既落俗套也不精彩。在荒島生活那一部分敘述有重複之處,刻畫人物一般也比較粗糙,結構也比較簡單,只是平鋪直敘。在出場的人物方面,像臨時借用的工具一樣,用過就扔掉了,這個缺點在《魯濱孫飄流記》中還不太明顯,在笛福其他的小說中就很突出了。笛福在英國文學發展中是有一定作用的。他開闢了現實主義小說的道路。他寫的人物是現實中的中下層的人物,魯濱孫和摩爾·弗蘭德斯都是以前沒人刻畫過的人物。對一般讀者來說,笛福最大的功績是創作了《魯濱孫飄流記》。這部文學名著一出版就受到人們熱烈的歡迎。它是在一七一九年四月出版的,到八月已經重印了四次。到十九世紀末各種不同的版本,翻譯、甚至份作已經出了不下七百版。

作品現實意義

  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懂得個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離不開周圍的環境;懂得社會環境對個人也有影響,而且有好壞之分;教育學生利用優離的社會環境,客觀地、發展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承擔的角色,正確地看待自己,使自己成為受社會和別人歡迎的人。

出現在此文章中妙語佳句

◎世界上一切好東西對於我們,除了拿來使用之外,沒有別的好處。
◎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個絕對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來。
◎一個人在明白事理以後,就會覺得,被上帝從罪惡中救出來,比被上帝從患難中救出來,幸福更大。

其它代表作品

1719年第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發表,大受歡迎。同年又出版了續篇。
1720年又寫了《魯濱孫的沉思集》
此後,他寫了4部小說:《辛格爾頓船長》(1720)、《摩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均1722)
《羅克薩娜》(1724)
此外他還寫了若干部傳記,如《聾啞卜人坎貝爾傳》(1720)
《彼得大帝紀》(1723);幾部國內外遊記,如《新環球遊記》(1724)
《羅伯茨船長四次旅行記》(1726)
《不列顛全島紀游》(1724~1727,3卷,導遊性質
他還有幾部關於經商的書,如《經商全書》(1726)
《英國商業方略》(1728)
《使倫敦成為世界最繁榮都市之道》(1728)
他的《英國紳士全書》則在他死後於1890年刊印
《維爾夫人顯靈紀實》(1706)對一個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真的報導
《瘟疫年紀事》(1722)寫1665年倫敦大瘟疫,把這場鼠疫的發生、傳播,它引起的恐怖和人心惶惶,以及死亡數字、逃疫的景況寫得如身臨其境。當時法國馬賽鼠疫流行,引起了人們的特別關注,笛福的作品滿足了市民對鼠疫的好奇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