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

《中外交流》

《中外交流》月刊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重慶基金會主辦,重慶市政府辦公廳、重慶市委辦公廳主管的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大型期刊。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外交流》中外交流

國內刊號:CN50—1016/G0

國際刊號:ISSN1005—2623
國內郵發代號:78—106
國外發行代號:M5485

主要業績

自1992年創刊以來,《中外交流》月刊在對外宣傳報導中做出過突出貢獻,先後刊發過黨和國家主要領導同志的文稿和外國元首的專稿;對外宣傳報導成績卓越、成效顯著,先後採訪過上百位外國駐華大使及其商政要人;並組織採訪了國務院各部委、各省區領導同志和世界大中型企業;同社會各界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受到海內外讀者的讚譽,部份文稿被相關媒體轉載。同時,《中外交流》曾經獲得國家前總書記江澤民、國家前總理李鵬,以及國家相關領導人、部委領導、省、市、自治區領導如吳儀、回良玉薄熙來、章啟月等的簽名、題詞、指導等支持,其中,一些黨政要人受本刊邀請,已在本刊擔任顧問、編委,全面指導本刊工作。

《中外交流》《中外交流》

報導對象

《中外交流》以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軍事等領域重大時事為主要報導對象,以新視角、新思維分析國內外的時政焦點,給讀者一個全新的視角與思維的享受。通過本刊,讀者可以認識了解當前國際國內的重大敏感問題發生、發展及背景,重大歷史時間的原由以及影響,政治、經濟決策者的風範,名家名流的情懷以及工商企業成功業績及其領導的經營策略。所報導的事件、探討的問題以及獨到的見解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各界的關注與重視,是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及國內外形勢的大寫真。

《中外交流》《中外交流》

主要欄目

本刊現有本刊特稿、環球聚焦、海峽兩岸、部委動態、商協動態、環球會客室、省部長訪談、大使訪談、人物、國際經貿、財經縱橫、區域經濟、品牌視點、東方藝術長廊等欄目。另外,本刊每期均向國務院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區領導及聯合國有關機構、外國駐華大使館、外國駐華商務機構、歐洲華商總會、海外知名機構贈閱。

期刊定位

《中外交流》月刊傳遞黨和國家的政策信息,服務於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為企事業單位提高知名度,加強形象宣傳,拓展商務活動,提供商務信息,進行宣傳、策劃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政府機構在公眾活動中樹立良好形象,為企事業單位的全面發展提供獨特的媒體作用。

《中外交流》《中外交流》

發展歷程

1、1992年,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重慶宋慶齡基金會、重慶市國家某機關聯合主辦,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主管的《中外交流》正式創刊。
2、1993年5月,國家新聞出版署新出期(1993)592號檔案“批准同意創辦《中外交流》月刊”。
3、1993年7月重慶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發渝委辦(1993)23號檔案,明確《中外交流》月刊的管理由重慶市委、市府兩個辦公廳管理,以市府辦公廳為主。
4、1993年10月和1994年4月,重慶市機構編制委員會以(1993)117號文和重編(1994)33號文分別確定了《中外交流》月刊社編制為25名,刊社定為處級事業機構,領導職數3名。
5、1995年,重慶市府辦公廳以重辦人(1995)39號檔案任命王泰來同志為總編輯(正處級)。
6、2000年,《中外交流》舉行大型“西部大開發”專題活動,真實報導中國西部開發情況,廣受社會好評。
7、2001年,就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的新變化,本刊創辦“五洲焦點”欄目,在關注世界政治經濟動向方面取得一定主動性。
8、2003年,本刊與時俱進,關注創新與發展,在科技版塊推出“IT前沿”和“科技新知”欄目。
9、2004年,本刊在文化藝術版塊推出“東方藝術長廊”,對文化藝術界名人、名事進行報導。
10、2006年——2007年,本刊主辦“50強企業與政府交流會”,取得良好效果,受到政府各級和眾多企業的一致好評。
11、2008年,對國內外發生的各大事件都做出客觀報導。從雪災、5.12大地震到奧運會、神七飛天。

榮譽資質

1、《中外交流》自創刊以來得到國家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國家相關領導支持創辦,重慶市政府多次下發檔案給予支持。
2、1997年12月,在重慶市首屆期刊社評選中,《中外交流》榮獲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3、《中外交流》得到國外媒體的關注和厚愛,多國政府領導及駐華大使多次通過雜誌向中國人民表達友好之情。
4、《中外交流》刊發江總書記總書記川鄂行等文章,受到江總書記辦公室的電話感謝,且此文榮獲期刊評比一等獎。
5、《中外交流》月刊先後發表過江總書記、李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文章,廣泛地發表過政治局委員、副總理、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領導同志的文章,先後採訪過幾十位省、部長,約請過外國國家元首和政要人物為本刊饌稿。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二十一)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油畫》
《中學生數學》
《中華文學選刊》
《中學生理科月刊》
《中學生理科應試》
《中國現代文學》
《中華文化畫報》
《中國音像》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中華詩詞》
《中學科技》
《中學教育》
《中華少年》
《中學俄語》
《中國小作文教學》
《中國文化》
《中華健身術》
《中華家教》
《中國小校長》
《中華活頁文選》
《中國小圖書情報世界》
《中國戲劇年鑑》
《中華傳奇·大歷史》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中國研究生》
《中國文藝家》
《中文自學指導》
《中國文學研究前沿》
《中外文化交流》
《中國韻文學刊》
《中外軍事影視》
《中外交流》
《中外故事》
《中外電視》
《中國信息年鑑》
《中流砥柱》
《中國文房四寶》
《中國小音樂教育》
《中華手工》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學報》
《中國校外教育》
《中華傳奇》
《中國信息化》
《中學歷史教學》
《中國音樂教育》
《中國信息導報》
《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誌》
《中國職工教育》
《中國小實驗與裝備》
《中國遠程教育》
《中國文學研究》
《中學生數理化》
《中學生讀寫》
《中國文學》
《中華散文》
《中國新聞》
《中國小英語教學與研究》
《中國校園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中國文化研究》
《中國銀幕》
《中國音樂學》
《中國音樂》
《中文自修》
《中外童話畫刊》
《中國戲劇》
《中國學校體育》
《中學生博覽》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中學教學參考》
《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
《中國小外語教學》
《中國小教學研究》
《中國小教師培訓》
《中國小教材教學》
《中國小管理》
《中國小電教》
《中篇小說選刊》
《中華武術》
《中華文化論壇》
《中國新聞年鑑》
《中國作家》
《中國中國小美術》
《中國語文》
《中學生天地》
《中學生》
《中華魂》
《中國新聞周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