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本刊是中華醫學會教育技術分會會刊,為中國醫學領域關於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研究及開發套用的唯一雜誌。

基本信息

期刊簡介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雜誌創刊於1987年,原名《醫學視聽教育》,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正式科技學術刊物,雜誌由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學主辦,是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核心期刊)。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雜誌立足於醫學教育技術學術研究,帶動其在醫學教育、教學領域的實踐探索以促進醫學教育技術的發展,推動醫學教育的現代化。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雜誌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學主辦,是中華醫學會教育技術分會會刊,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該雜誌是中國醫學領域關於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研究及開發套用的核心雜誌,以醫學教育技術套用研究為切入點,面向全國醫學院校教師及教育技術專業人員,刊登教育技術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新套用,特別是刊登醫學領域中教學、醫療、科研及管理方面的技術與研究成果,在教育技術及醫學教育領域內的影響逐漸擴大,推動了醫學教育的現代化、醫學信息化的發展。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曾用刊名:醫學視聽教育
創刊時間:1987

辦刊方針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雜誌是醫學領域關於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研究及開發套用的惟一一份雜誌,也是中華醫學會教育技術學會的會刊。雜誌立足於醫學教育技術學術研究,帶動其在醫學教育、教學領域的實踐探索以促進醫學教育技術的發展,推動醫學教育的現代化。

主要欄目

評論、編導論壇、課件製作、成果交流、海外視點、醫學攝影、醫學美術、技術保障、科學管理、信息窗等。

客群範圍

近幾年,雜誌的質量和影響逐年提高,其覆蓋範圍不僅包括醫學院校及各級醫院,而且也包括師範類和理工類院校。

學術委員會

本刊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鍾南山教授為雜誌學術委員會主任,南國農教授、何克抗教授、王珠珠教授、謝百治教授、嚴繼昌教授、丁新教授、黎加厚教授為雜誌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收錄情況

本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碟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等多種資料庫全文收錄。本刊優先刊登在本領域有創新的新技術、新方法的論文及各類基金資助課題論文、研究生畢業論文。

投稿須知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1、為了和刊名一致,除專有名詞如“中央電教館”、《電化教育》雜誌等外,一律採用“教育技術”這個名詞。

2、文稿要求具有科學性,論著不超過4000字,綜述不超過5000字,文稿不超過1000字。

3、文稿要求抄寫或列印在16開單面方格紙上,字跡清楚,標點符號占一格,簡化字以國務院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簡化總表》為準,數字按《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1987.1.1公布)書寫,計量用法定計量單位。譯文應附原文,外文需打字或用印刷體書寫,並註明文種,大小寫和正斜體。

4、圖表力求少而精,表格用白紙繪製,兩端不封口,表身不用線或僅留一橫線,表頭不用斜線,表格及插圖應有表或圖題及序號,線條圖繪在硫酸紙上,黑白清晰、反差適度,黑白及彩色圖片請寄樣片。

5、標題下署全部作者姓名並註明單位、郵編(如系多單位作者請在第二作者及以後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序號,在當頁下方按序號標明單位名稱),文內標題層次序號分別用1、1.1、1.1.1表示,大段落可不用序號;參考文獻,在文中引用處右上角用方括弧按引出次序以數字標註,論著的參考文獻不超過10條,綜述不超過17條,其書寫格式如下: “期刊”序號作者姓名(不超過3人)。文題.期刊名.年.卷(期):起頁。

“書籍”序號作者姓名(不超過3人)書名.卷(冊)次.版次.出版地出版單位.年起頁。

6、論著需附約200字的摘要及關鍵字,關鍵字不超過5個。

7、來稿文責自負,刊用時有刪改權,自留底稿,勿一稿兩投。概不退稿,若8個月未收到刊用通知單或修稿意見單,可另投他刊,一經刊用略付稿酬,並送樣刊1~2冊。

8、該刊為國家級學術性期刊,根據上級指示,收取稿件處理費(20元)及版面費。稿件處理費及版面費請寄西安醫科大學《中國醫學教育技術》雜誌編輯部林紅同志收,郵編:710061。

9、優先刊登在本領域有創新的新技術、新方法的論文及各類基金資助課題論文、研究生畢業論文。

大事記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1987年6月,《醫學視聽教育》雜誌創刊。由原西安醫科大學電化教育中心編輯、原北京醫科大學印刷廠印刷、原北京醫科大學電教中心內部發行,為半年刊。

1987年12月,成立了以朱全義為主編,李德霖、彭子京為副主編的《 醫學視聽教育》雜誌第一屆編委會。

1988年6月,雜誌改由原西安醫科大學印刷廠印刷,原西安醫科大學電化教育中心內部發行,並成立了以朱全義為主編,李德霖、彭子京為副主編的第二屆編委會。

1990年6月雜誌由半年刊變為季刊。

1990年9月,雜誌從第2期由原西安醫科大學主辦,增加徐桂珍為副主編。

1992年第1期,被批准為公開發行刊物,國內統一刊號:CN61-1317/G4,國際刊號:ISSN1004-5287,64個頁碼;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西安醫科大學主辦,同時是中華醫學會視聽教育學會會刊。

1993年第1期,雜誌由西安市郵政局總發行,郵發代號:52。118。

1998年9月,雜誌更名為《中國醫學教育技術》,並與《日本醫學寫真》雜誌正式建立友好關係,兩刊互登稿件,交流信息。

1999年9月,雜誌組成以朱宏亮為主編,馮鋼為常務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陳金寶、謝百治、李德霖為副主編的第三屆編委會。

2000年4月,原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醫科大學、陝西財經學院三校合併為新的西安交通大學,雜誌改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學主辦,仍為中華醫學會教育技術分會會刊。

2001年11月,雜誌組成以朱宏亮為主編,馮鋼為常務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陳金寶、謝百治為副主編的第四屆編委會,雜誌改為大16國際開本。

2002年2月,雜誌變更為雙月刊。

2003年2月,雜誌增加了英文摘要及關鍵字。

★2004年2月,雜誌添加了期刊基本參數,其影響因子達到0.8157,位居全國同類36種期刊的第2位。

2005年2月,雜誌頁碼由64變更為80。12月,成立了以朱宏亮為主編,馮鋼為常務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李冰為副主編的第五屆編委會,其影響因子是0.623,位居全國同類39種期刊的第4位。

2006年2月,雜誌更換封面,特邀鍾南山院士為本刊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南國農教授、何克抗教授、王珠珠教授、謝百治教授、嚴繼昌教授、丁新教授、黎加厚教授、任伯江教授為雜誌學術委員會委員,其影響因子是0.669,位居全國同類48種期刊的第6位。

2006年2月,雜誌被國家科技部評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核心期刊)。

2007年6月,《中國醫學教育技術》雜誌迎來創刊20周年,有關領導、專家及書畫界知名人士慶賀。(摘自歷年雜誌及記錄) 。

相關新聞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2011年5月19日,《中國醫學教育技術》編/寫座談會在徐州醫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會議室召開。《中國醫學教育技術》雜誌社社長、主編,西安交通大學遠程教育學院院長馮鋼教授、編輯部主任原寶華教授參加座談會,徐州醫學院鄭葵陽副院長以及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醫學信息學院、學報編輯部、圖書館相關領導參加交流會。

鄭葵陽副院長致歡迎辭,向各位領導和專家介紹了徐州醫學院的歷史、醫學教育現狀、未來發展趨勢,重點介紹了麻醉專業的情況,同時就新建立的醫學信息學院的具體情況、建設方向、未來規劃做了總體闡述。他希望與各位領導、專家建立密切聯繫、搭建長期的交流平台。

雜誌編輯部原寶華主任介紹了《中國醫學教育技術》雜誌的概況以及作者投稿中的常見問題分析及期刊投稿要求。王素萍責任編輯具體介紹了雜誌各欄目的內容要求和新開欄目的內容範圍。會上,參與座談會的各位領導、教師還就自己關心的問題與各位專家進行了交流和討論。最後,馮鋼主編首先就醫學教育技術的發展前沿動態、雜誌目前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做了闡述,並誠摯聘請趙強教授擔任《中國醫學教育技術》雜誌的編委。

本次會議為工作在醫學教育技術和醫學信息學領域的一線工作者,搭建了一個聯繫學術期刊和高層次科學研究之間一次面對面的交流平台。開拓了大家的視野,為構建合理、完善的教育技術和醫學信息化團隊,培養新生力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進一步明確醫學信息學專業的定位和發展規劃。

教科文藝期刊大全(二十一)

教科文藝期刊雜誌涵蓋了各國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際文化、藝術,且對其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國油畫》
《中學生數學》
《中華文學選刊》
《中學生理科月刊》
《中學生理科應試》
《中國現代文學》
《中華文化畫報》
《中國音像》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中華詩詞》
《中學科技》
《中學教育》
《中華少年》
《中學俄語》
《中國小作文教學》
《中國文化》
《中華健身術》
《中華家教》
《中國小校長》
《中華活頁文選》
《中國小圖書情報世界》
《中國戲劇年鑑》
《中華傳奇·大歷史》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中國研究生》
《中國文藝家》
《中文自學指導》
《中國文學研究前沿》
《中外文化交流》
《中國韻文學刊》
《中外軍事影視》
《中外交流》
《中外故事》
《中外電視》
《中國信息年鑑》
《中流砥柱》
《中國文房四寶》
《中國小音樂教育》
《中華手工》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學報》
《中國校外教育》
《中華傳奇》
《中國信息化》
《中學歷史教學》
《中國音樂教育》
《中國信息導報》
《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誌》
《中國職工教育》
《中國小實驗與裝備》
《中國遠程教育》
《中國文學研究》
《中學生數理化》
《中學生讀寫》
《中國文學》
《中華散文》
《中國新聞》
《中國小英語教學與研究》
《中國校園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中國文化研究》
《中國銀幕》
《中國音樂學》
《中國音樂》
《中文自修》
《中外童話畫刊》
《中國戲劇》
《中國學校體育》
《中學生博覽》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中學教學參考》
《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
《中國小外語教學》
《中國小教學研究》
《中國小教師培訓》
《中國小教材教學》
《中國小管理》
《中國小電教》
《中篇小說選刊》
《中華武術》
《中華文化論壇》
《中國新聞年鑑》
《中國作家》
《中國中國小美術》
《中國語文》
《中學生天地》
《中學生》
《中華魂》
《中國新聞周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