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先烈路,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

基本信息

簡介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先烈路,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1911年4月27日(農曆辛亥年3月29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後,同盟會骨幹會員犧牲了百餘人,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死收殮烈士遺骸72具,其中華僑29人,安葬於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黃花即菊花,象徵節烈),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內部景觀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黃花崗墓園始建於1912年,至1912年烈士墓和紀功坊先後落成。孫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四字鐫於墓坊。七十二烈士陵墓位於崗頂,以麻石成方形墓基,四周繞以鐵鏈欄桿,上有四柱方形鐘頂碑亭,豎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墓後是一座麻石建成的紀功坊。上半部以72塊矩形石塊,砌疊成金字塔形坊頂,頂上矗立一高舉火炬的自由神像,造型別致,頗為壯觀,坊額鐫有章太炎所題篆文。坊後還立有詳細紀錄武裝起義經過的石碑。南墓道為碑林,鐫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重千鈞。兩條3米多高的連州青石透雕龍柱,夾道相對。

墓道兩旁蒼松翠柏,烘托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莊嚴肅穆氣氛。南墓道為碑林,鐫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兩條3米多高的連州青石透雕龍柱,夾道相對。園內還建有黃花井、黃花亭、默池、黃花園、八角亭、四方池、石橋等。

建築特色

陵園布局莊嚴雄偉,既有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又具西方古典建築風格。現在面積已擴大到16萬平方米,園內栽有各種開放黃花的草木和木本植物,如黃素馨、黃穗冠、黃芍藥、黃菊黃梅桂花以及黃花、夾竹桃等。四季黃花不斷,象徵烈士精神不朽。

陵園門口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2009年聯考古體長詩,被評為“最牛滿分作文”)
清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廣州起義暴發。起義之軍百二十人持槍械攻入廣州督府衙門,兩廣總督張鳴歧聞風而逃。然義軍終因寡不敵眾,數百清軍圍之,起義軍多戰死。鏇革命黨人潘達微見而憐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於白雲山麓之黃花崗。九十七年之後,時值臘月,會天大雪,余滯於廣州,遂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於其門,百感並至,賦詩一首,詩曰:
赤焰難明赤縣天,百年群魔舞翩躚。國土已破何人見,金甌早缺有誰憐?
皇祚不復天威去,天朝迷夢化為煙。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
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里無君顏。水師已覆巨艦沉,黃海之水腥且鹹。
春帆樓上條約訂,馬關之約逆臣簽。大沽台上炮聲隆,將士陳屍國門前。
新鬼啾啾舊鬼哭,京窪難日見炊煙。宣戰詔書何處尋?言說帝後西秋獮。
辛丑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六十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空向長河咒逝川,不盡國愁在斯年。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民窮國敝割土地,償銀賠款年復年。可憐越女夜夜哭,半國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義士,興中會中復青天。烈火已燃錘與鐮,今將炮火滅清廷。
槍聲驚破五羊城,英雄無懼揮寶劍。提攜玉泉為國死,何得英名在人間。
悲歌一曲從天落,壯士不再歌易水。曉見江山有炊煙,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幾何,荒草斜陽土坯間。白雲片片魂悠悠,黃花遍野使人愁。
義軍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載史書。黃花崗上土一抔,埋沒荒煙蔓草間。
起事何知一死難,的盧青驄勞鞍韉。青天白日滿地紅,鑲開碑上覆墓間。
行人往往悲舊事,含憤長憶孫逸仙。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換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見人間少帝制。百越之人總不忘,秋風秋雨濕黃花。
愁看長江東逝去,卻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憤鉤沉,但看祖國煥新顏。
滄桑浮沉憶浮生,吾輩發奮應向前。歲月如潮歌似夢,百年彈指一揮間。
紅塵夢裡憶壯舉,烈士陵前有愧顏。吾儕不曾歷戰火,無復見此漫硝煙。
和平歲月憶往事,史海滄茫不親見。今春南嶺雪滿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橫飛四塞驚,草木含情風雲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換新天。
英雄何只黃花崗,無數忠魂紅旗間。百兆國子懷先輩,萬里江山動後人。
召公甘為社稷死,感君總能多奉獻。至今天下傳英名,不使君沒蔓草間。
今之河山多錦繡,不復沉淪如從前。工廠遍地多鐵馬,資訊時代在眼前。
民眾康樂少悲苦,難以再見愁容顏。吾今立於陵門口,思緒紛飛感萬千。
聊謅一詩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見。

後記:今日之生活,皆先輩流血而成,今中國多烈士之陵,何止黃花崗耶?然吾平生只至黃花崗,愧矣。今年之秋,料黃花崗之黃花,應於秋風之中透香中華乎?

重點文物保護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陵園建設,築起圍牆,加強整治保護。1961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和1986年政府兩次撥款維修,使浩氣重現,1968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名“黃花浩氣”。2001年6月建成黃花崗網站,通過網際網路介紹黃花崗起義歷史及遺蹟。
現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既是革命紀念地,也是供人們瞻仰的名勝。廣東省、廣州市各界人士及黃花崗72烈士親屬代表每年都會來到這裡舉行紀念活動。

紀念抗戰訪問團

2005年7月7日,新黨主席郁慕明率領的“新黨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大陸訪問團”將祭掃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發動第十次武裝起義,黃興率革命黨人進攻兩廣總督署,終因實力懸殊而失敗。事後收殮在戰鬥中犧牲的72位烈士的遺體,合葬在黃花崗。這次起義稱“黃花崗之役”。它在政治上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動員和鼓舞了廣大人民民眾。

門票·開放時間

8元;6:30-20:30開放。

歷史記載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黃花崗起義戰役
1910年11月,孫中山在馬來亞檳榔嶼召開秘密會議,商量捲土重來的計畫。參加會議的有同盟會的重要骨幹黃興、趙聲、胡漢民等人。會議決定再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廣州起義。他們計畫以廣州新軍為主幹,另選革命黨人500(後增至800) 組成“選鋒”(敢死隊),首先占領廣州,然後由黃興率領一軍入湖南,趙聲率領 一軍出江西,譚人鳳、焦達峰在長江流域舉兵回響,然後會師南京,舉行北伐,直搗北京。

同盟會接受歷次起義失敗的教訓,在起義發動前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準備,籌款購械、 組織聯絡都有專人負責。為了更好地領導起義,1911年1月,同盟會在香港成立統籌部, 以黃興、趙聲為正副部長,下設調度處、儲備課、交通課、秘書課、編輯課、出納課、總務課、調查課,具體領導這次起義,並陸續在廣州設立秘密據點,作為辦事和儲藏軍 械的地點。革命黨決心把這次起義組織好。

統籌部成立後,各課分別派人進入廣州開始活動。4月8日,省城內外及各省革命力 量大體聯絡就緒。統籌部決定發難日期定在4月13日,分10路進攻,趙聲為總司令,黃 興為副。“選鋒”之外,加設放火委員,預備臨時放火,擾亂清軍軍心。

但是,就在統籌部開會這一天,發生了同盟會員溫生才刺殺署理廣州將軍孚琦事件,廣州戒嚴。加上美洲的款項和由日本購買的軍械也未到,因此,發難日期不得不推遲。

4月23日,黃興由香港潛入廣州,在兩廣總督衙門附近的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指揮部。當時,廣州革命黨人已決定於26日(三月二十八日)舉義。因日本、安南方面的槍械稍遲方能運到,而準備回響起義的新軍第二標又有5月3日(四月初五)即將退伍的訊息,這就使起義陷於既不能速發,又不能拖延的困難境地。黃興等人臨時決定起義延緩一日,定在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將原定十路進軍計畫改為四路:黃興率一路攻總督衙門;姚雨平率軍攻小北門,占飛來廟,迎接新軍和防營入城;陳炯明帶隊攻巡警教練所;胡毅生帶隊守南大門。但胡毅生、陳炯明等認為清軍已有防犯,提議改期。姚雨平反對改期,但要求發槍500枝以上。黃興在喻培倫、林文(即林時爽)等人激勵下,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按期發難。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帶領“選鋒”120餘人,臂纏白巾,手執槍械炸彈,吹響海螺,直撲督署。督署衛兵進行頑抗,革命軍槍彈齊發,擊斃衛隊管帶,沖入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逃往水師提督衙門。黃興等找不到張鳴歧,便放火焚燒督署衙門,然後衝殺出來,正碰上水師提督李準的親兵大隊。林文聽說李部內有同志,便上前高呼: “我等皆漢人,當同心戮力,共除異族,恢復漢疆,不用打!不用打!”話未講完,被敵人一槍擊中,當場犧牲。劉元棟、林尹發等5人也相繼中彈。黃興被打斷右手中食二指第一節,便以斷指繼續射擊。隨後,黃興將所部分為三路:川、閩及南洋黨人往攻督練公所;徐維揚率花縣黨人40人攻小北門;黃興自率方聲洞、朱執信等出南大門,接應防營。

攻督練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繞路攻龍王廟。喻培倫胸前掛著滿滿一筐炸彈,左手執號筒,右手拿手槍,奮勇當先,投擲炸彈。戰至半夜,終因眾寡不敵,全身多處受傷, 率眾退至高陽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壘,向敵射擊。後因敵放火,他們才被迫突圍,喻培倫被俘遇害。

往小北門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軍。經過一夜作戰,打死打傷敵人多名。最後,張鳴岐放火燒街,徐維揚率部突圍,被敵逮捕。黃興所率一部行至雙門底後,與溫帶雄所率計畫進攻水師行合的巡防營相遇。溫部 為入城方便,沒有纏帶白巾,方聲洞見無記號,便開槍射擊,溫帶雄應聲倒下。對方立 即發槍還擊,方聲洞犧牲。戰至最後,只剩黃興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裝出城。4月 30日回到香港。起義前夕,曾通知惠州等地會黨於4月28日回響。屆時,順德會黨數百人豎旗回響, 奪占樂同團練分局。4月30日,在李準進逼下,會黨解散。

這次起義,除黃興一部及順德會黨按期發難外,其餘各路均未行動。新軍子彈被收, 沒有作戰能力;胡毅生、陳炯明事先逃出了廣州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難,未能及時領到槍械,起義爆發後藏匿不出。這樣,起義成為黃興一路的孤軍作戰。

起義失敗後,廣州革命志士潘達微收殮犧牲的革命黨人遺骸72具,葬於廣州郊外的紅花崗,並將紅花崗改為黃花崗,史稱“黃花崗72烈士”。這次起義因而也稱為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集中了同盟會所有的人力、財力,作了長期的準備,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黃花崗起義指揮部舊址位於越華路小東營5號,是一座頗具嶺南民居特色的青磚大屋建築。它座北向南,占地五百餘平方米,在清代這裡是一官員的住宅,稱"朝議第"。1911年4月,黃興由香港抵穗,將起義指揮部設在當時距清兩廣總督署(現省民政廳所在地)最近的小東營這處民宅。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黃興親率"選鋒隊"(敢死隊)一百多人由此出發攻打兩廣督署。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卻揭開了辛亥革命序幕。

此幢大屋至建國後成為曾任廣東省政府副主席、愛國民主人士李章達先生的產業。1956年李章達之子李誦剛遵照其生父的生前願望,將房屋獻給國家。1958年被闢為紀念館。

陵園交通

乘6、11、16、65、85、122、223、72、192路公交車黃花崗站下。還可以在下白雲山後去黃花崗。

國內主要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是後人為紀念中國革命先賢們所建的紀念性建築的統稱。又到清明時節,我們在此盤點一批國內著名的烈士陵園。大家在逐漸關注傳統節日的民俗傳統的時候同時還能記住這些逝去的烈士們。

廣州旅遊景點

白雲山 | 陳家祠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光孝寺 | 南越王墓博物館 | 上下九步行街 | 越秀公園 | 寶墨園 | 廣州北京路 | 長隆歡樂世界 | 從化溫泉風景區 | 廣東奧林匹克中心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 黃埔軍校舊址 | 蓮花山 | 沙面 | 石室聖心大教堂 |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 鎮海樓 | 廣州博物館 | 中山大學 | 中山紀念堂 | 北回歸線廣州標誌塔 | 長隆水上樂園 | 鄧世昌紀念館 | 雕塑公園 | 芙蓉嶂風景區 | 廣東省博物館 | 廣州動物園 |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 國民黨“一大”舊址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植物園 | 暨南大學 | 蘭圃 | 流花湖公園 | 六榕寺 | 西關大屋區 | 南沙天后宮 | 仁威廟 | 三元里抗英鬥爭舊址 | 天河體育中心 | 七星崗古海岸遺址 | 百萬葵園 | 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 | 純陽觀 | 丹水坑風景區 | 東郊公園 | 鱷魚公園 | 光明大戲院 | 廣州海洋館 | 廣州藝術博物院 | 海幢寺 | 華林寺 | 懷聖寺 | 黃花崗劇院 | 火爐山 | 麗江明珠歌劇院 |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 魯迅紀念館 | 麓湖公園 | 蘿崗風景區 | 南海神廟 | 南沙天后宮 | 廣州盤古王 | 蒲洲花園 | 三元宮 |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 | 餘蔭山房 | 白水寨風景名勝區 | 大江埔古村 | 大角山炮台 | 鳳台攬勝 | 廣東科學中心 | 廣州老街 | 廣州文化公園 | 客家圍壟屋 | 荔灣湖公園 | 美森歡樂營 | 平安大戲院 | 曉港公園 | 海珠 | 漱珠崗 | 天河公園 | 天湖旅遊風景區 | 五仙觀 | 小樓仙源 | 廣州正果寺 |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