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崗

黃花崗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始建於1912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紀功坊先後落成。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於墓坊。它位於廣州市區北面的白雲山南麓,面積12.9萬平方米,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建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陵園建設,築起圍牆,加強整治保護。1961年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和1986年政府兩次撥款維修,使浩氣重現,1986年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名“黃花浩氣”。

歷史由來

1921年為紀念1911年廣州“三二九”起義而犧牲的72位烈士所建,早期墓圓為著名設計師楊錫宗設計,孫中山親手栽植了青松,後經多次增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紀功坊上自由神像高擎火炬,象徵烈士們為追求自由解放的獻身精神。此外,烈士陵園內還有馮如(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師)墓、潘達微墓等。 l911年4月27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後,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著生命危險將散落街頭的72具烈士遺骸收殮,購買黃花崗(為一小山崗,時名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一地安葬之。“黃花崗”一名來源於“黃花”,黃花即菊花,其傲霜節操,於秋同賞,喻為英烈,十分恰當。黃花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新羊城八景之一,名曰“黃花浩月”;其與中山紀念堂一道(同為主紀念孫中山先生)於1997年被評為廣州市十大旅遊美景,題為“辛亥之光”。

景區介紹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位於市區北面的白雲山南麓,面積16萬平方米,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
1911年4月27日(農曆3月29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廣州舉行起義,結果失敗,喻培倫等36人英勇犧牲,其中華僑29人。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著生命危險把散落的七十二烈士遺

黃花崗黃花崗
骸收殮安葬於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黃花即菊花,比喻節烈),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黃花崗墓園始建於1912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紀功坊先後落成。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於墓坊。入門是寬敞的墓道,長200米。烈士墓構築在崗陵之上,居於墓台當中,紀功坊峙立墓後。墓道兩旁蒼松翠柏,烘托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莊嚴肅穆氣氛。南墓道為碑林,鐫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語重千鈞。兩條3米多高的連州青石透雕龍柱,夾道相對。園內還建有黃花卉、八角亭四方池石橋等。
建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陵園建設,築起圍牆,加強整治保護。1961年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和1986年政府兩次撥款維修,使浩氣重現,1986年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名“黃花浩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