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天后宮

南沙天后宮

南沙天后宮,緊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於大角山東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築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在天后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后聖像,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築特點是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天后聖像高達14.5米,屹立在天后宮廣場正中。整座天后宮四周綠樹婆娑,殿中香菸裊裊,置身其間令人頓生超凡脫俗的感覺。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天后簡介

南沙天后宮南沙天后宮

天后林默,(公元960年—987年)民間稱之媽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她是宋代福建湄洲嶼的一個奇女子,短暫的生命留下了許多行善濟世,救助海難的動人傳說。歷來備受治國者的褒封。人們逐漸把她奉之為神,頂禮膜拜。據資料顯示,現今世界上約有一億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天后宮,足見其影響的深遠。

明代,南沙鹿頸村曾建有天妃廟一座,為南沙天后宮的前身。清乾隆年間,經重修定名為“元君古廟”,後被日夷炸毀。一九九四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倡議並捐資重建南沙天后宮,於一九九六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辰)舉行了隆重的落成慶典。

文獻記載

南沙天后宮南沙天后宮

根據《湄洲志》和台灣《林氏太宗譜》的記載,天后姓林,名默,世居福建莆田賢良港。父惟愨(一說名願),宋初宮都巡檢;母王氏,生一男(名洪毅)五女。宋建隆無年(960年)庚辰三月廿三日生第六女,彌月不聞啼聲,異之,因名曰默,甚鍾愛之。七歲教之學,悉解文義。10歲喜靜坐一室。12歲,有老道士玄通者來其家,授以玄微秘法。十五歲能為常人治病,常渡海至湄洲救助海上遇險船舶。其秋9月,父與兄浮海而北,時西風正急,狂濤震盪,女在機織,忽閉睫,神色有異,手持梭,足踏機軸,狀如有所挾,母怪其假寐,撫之醒而梭墜地,曰:“阿父無恙,兄歿矣!”俄而父歸,言於怒濤中幾溺者屢,似有主其舵令二舟相近者,終於父舟脫險,兄舟舵折而沉。次日,女與母、嫂駕舟入海,尋得兄屍。鄉人神之,稱之為神姑。28歲九月九日,別諸姐日:“今日欲遠遊以暢懷,恨不得同行。”家人漫笑之。逐渡海上湄峰最高處,聞隱隱有鼓樂聲,彩雲布合,逐不相見。時雍熙四年(987年)丁亥,里人建廟於其處祀之。

天后宮介紹

重建的南沙天后宮坐落於廣州市南沙大角山東南麓,面對煙波浩淼的伶仃洋。1.5公頃的廣場上,矗立著美麗善良的巨型天后聖像。建築的特點則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這裡草木蔥蘢,繁花吐艷,還有楊柳依依的池塘,高聳的南嶺塔,雅致的小山亭。曖日晴煙,涼風習習。樹上的鳥兒自由歌唱,花間的彩蝶翩翩起舞。一派祥和景象,令遊客流連忘返。

景區內更有大角山炮台多座,與東莞的沙角炮台相守望。當年鴉片戰爭,硝洇滾滾,寫下了中國人民抗擊英帝國主義可歌可泣悲壯的一頁。現今炮台內彈痕殘壁,依稀可尋。國家已將其列為重點保護文物。逐漸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值得青少年參觀學習和緬懷的好地方。

南沙天后宮南沙天后宮

南沙天后宮是參照福建莆田湄洲媽祖廟建成的(該廟是媽祖廟的祖廟),占地 100 公頃 。其整體建築是清代宮殿式的建築風格,莊嚴肅穆,極具宮廷的氣派。天后聖像高達 14.5 米 ,屹立在占地 1.5 公頃 的天后宮廣場上。整座天后宮四周綠樹婆娑,殿中香菸裊裊,置身其間令人頓生超凡脫俗的感覺。 宮殿建築群按照清式倚山營造,對稱的布局中高低錯落地排列著,牌坊,山門,釧鼓樓,碑亭,獻殿,靈惠樓,嘉應閣,正殿,寢殿等建築,後山上還高聳著一座寶塔--南嶺塔。踏上寬闊的入口石階,牌坊上由趙朴初先生親筆書寫的[南沙天后宮]大字和對聯,醒目耀眼。

矗立在天后宮廣場巨大的天后石雕聖像,用365塊花崗岩石砌成,象徵著天后娘娘在一年365天中都保佑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廣場中央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條中軸線,南沙天后宮的建築物都是依據這條中軸線而建造的牌坊原全國宗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生前為牌坊題詞。穿過牌坊便到達山門。山門是天后宮的正門,室內供奉是“千里眼”和“順風耳”這兩尊像神。

南嶺塔塔高45米、共8層。山門是南沙天后宮的正門,門內殿堂左右兩側分別站立著千里眼和順風耳的塑像,傳說他們被天后收服,成為給魚民預報海浪風濤信息的神靈。與鐘鼓樓相比粼的是碑亭,明成祖[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碑]及鄭和[天妃靈應之記]碑,分立其中,兩碑文記述了明三寶太監鄭和屢受天妃庇佑.完成七下西洋壯舉的經歷.獻殿在山門的正上方,殿中供奉官服天后立像,但見四海龍王執圭在兩旁站班,顯示出天后作為海上女神的領導地位.使用宋代對天后褒封封號命名的靈惠樓,嘉應閣,位於正殿與獻殿之間的兩側,這是天后文化的交流處所。山門兩側有鐘樓和鼓樓。鐘鼓樓內的鐘和鼓都按時敲擊。每逢節慶期間,這裡更是鐘鼓齊鳴,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

正殿是南沙天后宮的中心在木雕神龕中,供奉著香樟木雕,貼金的官服天后坐像:最珍貴的是,正殿還供奉了從天后故里--湄洲祖廟分靈而來的軟身天后像.在大殿中抬頭仰望,清代雍正,乾隆,光緒御筆提匾高懸殿內.再環視四周,但見宋.元.明.清四朝中與天后傳說密切相關的八尊文臣武將,陪侍兩旁.整個殿堂威嚴,莊重,置身殿中,使人們對天后肅然起敬。寢展是南沙天后宮最後一座殿堂,這是天后起居,休息之所:這裡供奉素

裝天后坐像,兩側布置著象徵天后日常生活的器物和擺設,氣氛祥和而恬靜.瞻仰之後,令人頗有親切感:今日的神,追溯到千年前,原本是位品德高,樂於助人,勇於犧牲的普通人.建於後山上的南嶺塔,八層高45米.遊人登上塔頂,俯視四面八方,珠江口和三角注入上的水光山色,盡收眼底.,這寶塔又成為日夜為過往船隻指路尊航的標誌了。細細地欣賞南沙天后宮建築,無論是結構,木作,石作和鑄銅件等,也都經過精心設計,精心雕刻.到過媽祖故里湄洲祖廟的人,還會發現,原來南沙天后宮和祖廟規模相若,其構造布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主要景點

南嶺塔

天后媽祖天后媽祖

塔高45米、共8層。據傳,修塔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此塔可平衡右側較高的大角山的主峰;二是應了所謂“左青龍”的說法;三是天后既為海神,就必應有指路導航的建築物在此;四是該塔作為人們登高眺望的建築,它同時亦是一座標識物。與此同時,這塔的層數是8層,之所以是雙數,與其它塔單數的不同,是因為民間傳說中有這么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男神仙的代碼是單數,女神仙的代碼是雙數。天后是女神,因此天后宮內,無論是階梯、瓦楞還是對聯的單聯(上聯或者下聯)字數,都是呈雙數的。

大角山炮台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鴉片戰爭抗日戰爭時期,英勇的中國軍民在此與外國侵略者殊死拚鬥,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烈詩篇。炮台在 1982 年被國務院正式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大角山炮台這一文物古蹟十分重視,專門撥出巨款重修,並於 1997 年香港主權回歸前夕對廣大遊客開放。現在對遊客開放的七座炮台分別是:振威台、振定台、安平台、安勝台、安威台、安定台、安盛台(後改名為流星台)等,以及火藥局即洋彈藥庫一座。

歷史發展

天后娘娘天后娘娘

南沙天后宮始建於明朝,前身是天妃廟,清朝乾隆年間復修後定名為

元君古廟,膜拜天后娘娘。在1940年代日本侵華時曾遭破壞。1995年由香港著名實業家霍英東捐款重建天后宮。

建築組成

整個天后宮可分為天后宮廣場和宮殿建築群兩個部份。

建塔原因

南沙天后宮南沙天后宮

大致上有四個:

1建塔可在視覺上平衡西側較高的大角山主峰。

2高塔可起“左青龍”的風水效果。3作為天后宮,屹立高處的南嶺塔可起導航的作用。

4令遊人可以居高臨下,和成為該建築群中其中一個標誌性的建築。

天后宮廣場

廣大的天后宮廣場占地1.5公頃,猶如天安門廣場般宏偉,廣場中央屹立了一尊面向汪洋大海的天后像,以保佑出海捕魚的漁民順風順水。這座石雕天后像高14.5米,由365塊精雕細琢的花崗石組成,象徵天后娘娘一年365日都保佑著國家和人民。

宮殿建築群

南沙天后宮南沙天后宮

在天后宮廣場的後方,清式建築對稱布局、高低錯落地依山而建。廣場後方正是建築群的正門牌坊,穿過牌坊到達山門,即是天后宮的正門,室內供奉的是“千里眼”和“順風耳”兩尊神像。

繼續拾級而上,山門的兩側有鐘樓和鼓樓,鐘鼓樓內的鐘鼓都會按時敲擊。在山門的上方為獻殿,殿內供奉“蹈海天后”,四海龍王則持玉圭在兩旁站立。再上方的正殿是整個天后宮的中心,有木雕神龕,供奉3.8米高、香梓木雕、貼金的天后像。正殿中除了天后像外,還首創以歷史人物作陪神,別具一格。寢殿則在正殿之內,相傳是象徵天后娘娘起居之所,在這個寢殿中特別安置了一台織布機,以表示傳說中天后娘娘曾在15歲時,於一次織布途中從海上救父脫險。另外,寢殿中還擺放床、梳妝檯及鏡子。

整個建築群最高點是位於最後方的南嶺塔。塔高45米,采樓閣式建築,共8層(塔的層數有別於一般塔的單數層數,是因為民間傳說中的不成文規定:男神仙代碼為單數,女神仙如天后娘娘則使用雙數,而8是雙數中最高的數目,故建8層塔;另外,在這個天后宮內,無論是階梯、瓦楞還是對聯的單聯,即上聯或下聯,都會用上雙數)。在南嶺塔可遠眺整個南沙天后宮範圍。

交通路線

南沙天后宮南沙天后宮

乘車路線:①可坐(廣州)捷運8號線到終點站萬勝圍,轉乘4號線,到黃閣汽車城站下,轉乘360路公車;或者坐到金洲站然後轉乘公交4路、5路直達天后宮;或者到蕉門站下,轉乘3、4、5號線南沙公交直達天后宮(建議搭3號公交,經過的站台比較少,可節省近一半時間)

②乘市橋至南沙班車在南北台站下可達。

廣州旅遊景點

白雲山 | 陳家祠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光孝寺 | 南越王墓博物館 | 上下九步行街 | 越秀公園 | 寶墨園 | 廣州北京路 | 長隆歡樂世界 | 從化溫泉風景區 | 廣東奧林匹克中心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 黃埔軍校舊址 | 蓮花山 | 沙面 | 石室聖心大教堂 |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 鎮海樓 | 廣州博物館 | 中山大學 | 中山紀念堂 | 北回歸線廣州標誌塔 | 長隆水上樂園 | 鄧世昌紀念館 | 雕塑公園 | 芙蓉嶂風景區 | 廣東省博物館 | 廣州動物園 |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 國民黨“一大”舊址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植物園 | 暨南大學 | 蘭圃 | 流花湖公園 | 六榕寺 | 西關大屋區 | 南沙天后宮 | 仁威廟 | 三元里抗英鬥爭舊址 | 天河體育中心 | 七星崗古海岸遺址 | 百萬葵園 | 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 | 純陽觀 | 丹水坑風景區 | 東郊公園 | 鱷魚公園 | 光明大戲院 | 廣州海洋館 | 廣州藝術博物院 | 海幢寺 | 華林寺 | 懷聖寺 | 黃花崗劇院 | 火爐山 | 麗江明珠歌劇院 |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 魯迅紀念館 | 麓湖公園 | 蘿崗風景區 | 南海神廟 | 南沙天后宮 | 廣州盤古王 | 蒲洲花園 | 三元宮 |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 | 餘蔭山房 | 白水寨風景名勝區 | 大江埔古村 | 大角山炮台 | 鳳台攬勝 | 廣東科學中心 | 廣州老街 | 廣州文化公園 | 客家圍壟屋 | 荔灣湖公園 | 美森歡樂營 | 平安大戲院 | 曉港公園 | 海珠 | 漱珠崗 | 天河公園 | 天湖旅遊風景區 | 五仙觀 | 小樓仙源 | 廣州正果寺 |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