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遊縣

麟遊縣

麟遊縣,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位於寶雞市東北部,為隋唐官員閒時避暑遊玩之地—宮井,因隋義寧元年有麒麟遊觀得名,地處渭北旱塬丘陵溝壑區,東鄰永壽、乾縣,西接千陽、鳳翔,南俯扶風、岐山,北依彬縣及甘肅靈台縣。介於東經107°19′—108°2′,北緯34°33′—34°58′之間,總面積1740平方千米。麟遊縣地處黃土高原,千山余脈從西南入境後在兩亭附近分支,北支稱頁嶺,南支稱鳳山和岐山。主要河流有漆水河、酒房河、兩亭河、普化河等。年降水量640.4毫米,年均氣溫9.2℃。省道鳳(翔)靈(台)、新西(安)蘭(州)、鳳(翔)崔(木)公路過境。 截至2016年,麟遊縣下轄7個鎮,常住總人口9.2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1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1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5.4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54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77268元。三次產業的結構比為10:78:12。城鎮化率34.93%。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9月26日,榮獲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麟遊歷史悠久,麟遊秦漢時即設縣制,相傳隋義寧元年,境內仁壽宮中出現白麒麟,四處祥游,更名為麟遊,沿用至今。

據古遺址及出土文物考證,舊石器時代,先民已在境內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已有氏族部落聚居。

麟遊縣麟遊縣
:夏禹“治漆及岐”,疏通漆水,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建立後,麟遊地屬雍州。
:周代祖先從邰沿漆水進入今麟遊地,建杜林邑故稱杜地。歷經二代,公劉時遷都邑於豳(今彬縣)。古公亶父時,受狄侵,又由豳退出,集結於岐北高山(今麟遊)地帶,休養生息,始南遷周原,定都岐陽。
:西周時,麟遊地屬西周轄。周平王東遷洛邑時,將岐山以西地賜給秦襄公,麟遊歸秦轄。
:統一中國後,始置郡縣,麟遊東部置漆縣,西部置杜陽縣(縣址在今麟遊縣招賢鎮),均屬內史地。
西漢:沿秦治,杜陽縣、漆縣均屬右扶風。
東漢:中平元年(184)後,將杜陽縣劃歸漢安郡
三國:杜陽縣、漆縣(屬魏)歸扶風郡轄。
:初年,撤銷杜陽縣,其地西南歸雍縣,東北歸漆縣。均屬右扶風轄。
北魏:皇興二年(468),今麟遊北部屬白土縣,歸新平郡轄。南屬雍縣,歸秦平郡轄。
西魏:今麟遊南屬雍縣,歸岐山郡轄,北部屬鶉觚縣,麟遊郡領上宜、麟遊、普閏三縣。
唐初,改麟遊郡為西麟州。貞觀元年(627)廢州。麟遊地東有麟遊縣、西有普潤縣。屬岐州。
五代:麟遊縣、普潤縣均歸鳳翔府轄。
北宋:設麟遊、普潤二縣,屬秦鳳路鳳翔府轄。
南宋:初麟遊縣、普潤縣屬秦鳳路。後屬金。改秦鳳路為熙鳳路。1187年,分設鳳翔路轄鳳翔府。麟遊、普潤屬之。
元:大德九年(1305)撤銷普潤縣,其地併入麟遊縣,歸鳳翔府轄。
麟遊縣麟遊縣

明、清麟遊縣均歸鳳翔府轄。
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後,麟遊縣屬關內道。民國二十四年,屬陝西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七年,麟遊第一次解放,建立麟遊縣人民政府。7月,國民黨縣政府復辟。
1949年5月21日,麟遊第二次解放,麟遊縣歸彬縣專區轄。1950年,撤銷彬縣專區,麟遊劃歸寶雞專區。1956年10月1日,寶雞專區撤銷,麟遊縣直屬陝西省。1958年12月10日,麟遊、岐山、鳳翔三縣合併為鳳翔縣。1961年10月9日,寶雞專區恢復。同時恢復麟遊縣,歸寶雞專區轄。1971年12月8日,寶雞專區撤銷,設寶雞市。麟遊歸寶雞市轄。1979年3月10日,寶雞地區恢復後,麟遊縣屬之。1980年8月1日,寶雞地區與寶雞市合併,恢復省轄市領導縣、區體制,麟遊縣仍歸寶雞市轄。

行政區劃

區域沿革

麟遊縣麟遊縣
明代以前無考。明末,全縣為4鄉17里。因千水為患,將雪白里(今千陽縣東)析入千陽,存16里。
清初因兵燹災荒,加之役多賦重,民死徙甚重,至順治六年(1649),將原16里攢為7里,當時全縣人數不及原一里之數。
民國初,區劃沿清制。民國十年(1921)廢里實行保甲制。全縣劃為13個保。旋即改為9個保。即敦厚(今縣城一帶),永泰(今招賢一帶),福順(今天堂一帶),恆泰(今河西一帶),長順(今崔木一帶),安阜(今豐塬一帶),豐盛(今廟灣一帶),全泰(今兩亭一帶),慶順(今閣頭寺一帶)。民國十七年(1928),改為區、村制。全縣共劃5個區,32個村,村下設甲。一區駐地縣城,轄5個村;二區駐地崔木,轄6個村;三區駐地招賢,轄8個村;四區駐地兩亭,轄8個村;五區駐地丈八,轄5個村。
麟遊縣麟遊縣
民國二十三年(1934),改區村制為聯保制。全縣劃為10個聯保,下設保,保下設甲。10聯保是:永泰、福順、恆泰、慶順、長順、豐恆(今鎮頭一帶)、豐盛、玉泰、全泰、敦厚。民國二十九年(1940),改聯保制為鄉保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民主建政,廢原鄉保制為區鄉制。麟遊全縣設四個區,22個鄉,1019個村。
1952年9月,重新調整為6個區,下轄32個鄉,153個行政村,484個自然村。
1956年3月15日,全縣劃為三個區,兩個直屬鄉,212個自然村。
1957年11月,撤銷招賢區,所屬四個鄉均為直屬鄉,其它區、鄉未變。
1958年9月,撤銷區、鄉制,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全縣設興國、崔木、招賢、兩亭四個人民公社。60個大隊201個生產隊。同年12月10日,麟遊、岐山、鳳翔合為鳳翔縣。原麟遊轄區設崔木、麟遊、兩亭三個公社。社以下設13個管理區,即崔木公社轄崔木、河西、常豐、廟灣四個管區;麟遊公社轄鎮頭、良舍、桑樹塬、招賢、閣頭寺5個管區;兩亭公社轄兩亭、天堂、酒房、丈八4個管區。管區轄生產大隊72個,生產隊265個。
1961年9月,恢復麟遊縣置,原13個管區設人民公社,全縣共101個大隊,365個生產隊。
1962年5月,增設花花廟公社,駐地花花廟,轄5個大隊,21個生產隊。
1963年8月,增設洪泉公社(社址洪泉),轄4個大隊,16個生產隊。
1984年,改公社制為鄉村制。原桑樹塬鄉劃出7個村,設澄銘窯鄉,將鎮頭公社改設九成宮鎮,至此,全縣15個鄉,一個鎮。108個村民委員會,438個村民小組。城區有一個居委會。
1996年,麟遊縣面積1740.5平方千米,人口8.4萬人。轄1鎮15鄉:九成宮鎮、丈八鄉、天堂鄉、良舍鄉、兩亭鄉、花花廟鄉、廟灣鄉、河西鄉、招賢鄉、洪泉鄉、閣頭寺鄉、桑樹塬鄉、酒房鄉、常豐鄉、崔木鄉、澄銘窯鄉。縣政府駐九成宮鎮。
1997年,崔木鄉改為崔木鎮,兩亭鄉改為兩亭鎮,招賢鄉改為招賢鎮,天堂鄉改為天堂鎮。調整後,全縣轄5個鎮、11個鄉。
2001年,撤銷良舍鄉、澄銘窯鄉併入九成宮鎮,撤銷洪泉鄉併入崔木鎮,撤銷閣頭寺鄉併入招賢鎮,撤銷廟灣鄉併入常豐鎮,撤銷花花廟鄉併入酒房鄉。調整後,麟遊縣轄5個鎮、5個鄉:九成宮鎮、崔木鎮、招賢鎮、兩亭鎮、天堂鎮、常豐鄉、河西鄉、丈八鄉、桑樹塬鄉、酒房鄉。
2011年,撤銷河西鄉併入崔木鎮和丈八鄉,撤銷桑樹塬鄉併入崔木鎮和九成宮鎮,撤銷天堂鎮併入兩亭鎮,撤銷常豐鄉設立常豐鎮,撤銷丈八鄉設立丈八鎮,撤銷酒房鄉設立酒房鎮。調整後,麟遊縣轄7個鎮:九成宮鎮、崔木鎮、招賢鎮、兩亭鎮、常豐鎮、丈八鎮、酒房鎮。

區劃現狀

截至2016年,麟遊縣轄7個鎮:九成宮鎮、崔木鎮、招賢鎮、兩亭鎮、常豐鎮、丈八鎮、酒房鎮,66個行政村,410個村民小組。麟遊縣政府駐九成宮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麟遊縣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東北部,渭河支流漆水河上游,東臨鹹陽永壽、乾縣,西接千陽,南與扶風、岐山、鳳翔毗鄰,北與彬縣及甘肅靈台縣接壤,介於東經107°19′—108°2′,北緯34°33′—34°58′之間,總面積174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麟遊縣屬渭北旱塬丘陵溝壑區,全縣平均海拔1271米,最高海拔1664米,最低海拔740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西長65.28千米,南北寬46.35千米。境內溝壑縱橫、坡緩川狹、少有台塬。可分為低中山、黃土丘陵、黃土殘塬、河谷川道四種地貌單元。

氣候特徵

麟遊縣屬溫帶半濕潤—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的特點是熱量不足,春旱、夏涼、秋澇、冬寒,且春夏季節不明顯,日照分布不均,全年日照時數2200小時左右,無霜期為180天,平均氣溫9.1℃。東部塬區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9-10℃,北部年平均氣溫為8.1℃。年平均降水量為680毫米,多集中在7、8、9三個月,占年降水量的50%以上。

自然災害

麟遊縣自然災害有乾旱、連陰雨、冰雹、霜凍、大風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16年,麟遊縣地表水總徑流量14539萬立方米,地下水總蘊藏量6332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670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麟遊縣常年農業耕地面積為40萬畝左右,分布於梁、塬、山、河谷,由坡旱地、川地、塬地、旱平地、梯(台)田構成。全縣土壤共有8個土類,26個土種,黃土性土是主要土壤,分布普遍,占總面積的75%左右,性綿易蝕,土層深厚,透水性強,易耕作,其次是紅土及粘黑壚土、紫色土、褐土等。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1%,全氮0.073%,鹼解氮48ppm,速效鉀139ppm。

動物資源

有獸類20多種:狼、狐狸、獾、野豬、豹、黃鼠狼、豺狗、鼠類、野兔、野鹿、香子、刺蝟等。
有鳥類40多種:喜鵲、老鷹、花鴇、貓頭鷹、啄木鳥、鴉、鴿子、斑鳩、雉(野雞)、鷂子、候鳥等。
昆蟲甚多,常見者有:螟蟲、玉米螟、豆英螟、紅蜘蛛、蚜蟲、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蚱蜢等均對農作物有害。瓢蟲、金小蜂、李鉀為益蟲。另外,還有金花蟲、松毛蟲、蚊、蠅等亦有害。
魚類:自生之草魚為多,近年養有鰱魚、鱅魚、魴魚、鯉魚等多種。

植物資源

麟遊縣境內有野生植物660多種,其中中草藥270種。全縣傳統性的農作物以冬小麥、春玉米為主,兼有大豆、蕎麥、高梁、糜子、穀子、扁豆、豌豆。經濟作物產量較高的有油菜、馬鈴薯、烤菸等。

礦產資源

麟遊有煤炭、陶土、天然氣、石油等礦產資源。尤其是距麟遊縣城20千米,距隴海鐵路70千米處的麟北煤田藏量在40億噸左右,平均厚度12.8米,煤層傾角為近水平煤層。煤層賦存穩定、構造簡單,屬低灰硫、特低磷、高揮發份、特高熱值的長焰煤,是良好的動力用煤和化工用煤,規劃建設現代化煤礦5個、年生產能力2090萬噸。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全縣戶籍人口86875人(其中男46015人,占52.9%;女40860人,占47.1%),比2016年末87357人減少482人,下降0.55%。
其中,0-17歲14510人,比2016年17245人減少2735人,占總人數的16.7%;18歲—34歲為23909人,比2016年29578人減少5669人,占總人數的27.5%;35歲-59歲為34492人,比2016年29788人增加4704410人,占總人數的39.7%;60歲以上為13964人,比2016年10746人增加3218人,占總人數的16.1%。
據1%全國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全縣常住人口為9.23萬人,城鎮化率36.73%。
全縣人口出生率為8.7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民族

麟遊縣人口以漢族為主。

經濟概況

綜述

2017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06.5億元,同比增長1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3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89.57億元,增長16.0%;第三產業增加值9.67億元,增長9.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15423元,增長49.4%。按2017年12月31日外匯牌價(匯率為1美元對6.5063元人民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7740美元,增長59.4%。
2017年,第一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0.5%,比上年下降5.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96.4%,比上年提高16.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1%,比上年下降11.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的結構比由2016年10:78:12變化為6.9:84:9.1。
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44.09億元,增長40.84%;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縣經濟總量(GDP)的比重為41.38%。

第一產業

麟遊縣酒房鎮蔬菜產業園區麟遊縣酒房鎮蔬菜產業園區
2017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1億元,增長5.0%。完成農業增加值7.75億元,增長4.8%。
種植業總產值4.8億元,增長7.6%。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3.73萬畝,比上年減少0.98%,糧食總產量達到7.38萬噸。其中夏糧面積11.43萬畝,總產量為1.85萬噸;秋糧面積22.3萬畝,總產量為5.52萬噸。蔬菜種植面積3.52萬畝,增長3.75%。烤菸種植面積1.22萬畝,總產量為1805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71萬畝,總產量2633噸。

畜牧業總產值5.51億元,增長3.1%。全年肉類總產量8554噸,增長4.16%。主要畜牧產品產量增加,存欄保持穩定。
林業產值1.08億元,增長5.9%。全年核桃產量5280噸,比上年增長1.54%。
農林牧服務業0.689億元,增長4.4%。化肥折純14785噸,增長0.02%。農膜使用量175.1噸,農藥使用量42.36噸。農村用電量968萬度。

第二產業

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7.44億元,增長61.1%;工業增加值89.57億元,增長16.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85.97億元,增長17.1%;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增加值1.3億元,增長5.1%;建築業增加值2.3億元,增長6.7%。
生產中成藥193噸,增長10.3%;自來水供應100萬噸,增長3.1%;生產鮮冷藏肉592噸,增長8.6%;生產原煤983萬噸,增加41.2%。

第三產業

麟遊九成宮麟遊九成宮
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18229萬元,增長24.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17114萬元,增長24.8%;全年民間投資完成1059031萬元,增長21.2%,占全社會投資總額比重47.8%。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5000萬以上項目完成投資1824493萬元,占投資總額比重82.3%。新增固定資產1448636萬元,增長21.8%。全年施工項目286個,下降15.6%,其中,竣工投產項目220個,下降23.8%,占施工項目總數的76.9%。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70747萬元,增長154.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747039萬元,增長31.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899328萬元,下降8.6%。建築工程完成投資1298169萬元,占投資總額的58.5%;安裝工程完成投資170729萬元,占7.7%;設備工器具購置完成投資495855萬元,占22.4%;其他費用252361萬元,占11.4%。
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757.8萬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城鎮完成消費品零售額53659萬元,增長13.3%,鄉村完成消費品零售額22098.8萬元,增長13.0%。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按行業劃分來看,批發業完成9062.2萬元,增長12.0%;零售業完成45125.8萬元,增長12.3%;住宿業完成1198.6萬元,增長12.7%;餐飲業完成20371.2萬元,增長16.0%。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按規模劃分來看,限額以上單位完成11806.3萬元,增長21.3%;限額以下單位完成63951.5萬元,增長11.8%。
總稅收收入8.74億元,增長76.8%,地方財政收入3.3億元,增長47.3%。財政支出11.75億元,增長16.1%。其中,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和農林水事務八項支出73653萬元,增長14.27%。
全縣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餘額達到39.17億元,增長33%;各項貸款餘額18.38億元,增長63%,存貸比為46.9%。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麟遊縣中學麟遊縣中學
截至2017年末,全縣共有各類學校29所,其中,國小16所,普通國中3所,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幼稚園8所。
各類學校在校學生9361人,減少3.5%。其中,國小3810人,減少3.0%;國中2146人,減少4.4%;高中1259人,減少7.4%;職高246人,增加4.6%;幼稚園1900人,減少1.9%。
各類學校教職工人數為980人,其中,國小371人,國中273人,高中124人,職高46人,幼稚園166人。
各類學校畢業人數為1893人。減少22.8%。其中,國小畢業生人數717人,減少10.2%;普通中學畢業人數1176人,減少28.8%。
2017年高考二本上線37.81%,較去年提高0.84個百分點;中考成績持續提升,今年高中錄取線416分,居全市第2位,寶中正錄2人,定向5人;小升初持續向好,7名學生考入西安五大名校和寶一中。

體育事業

2017年,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競技體育取得新突破,組隊參加了全市第十一屆運動會、奧運爭光選材運動會和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共獲金牌23枚、銀牌20枚、銅牌30枚,獲團體獎12個。協辦了“白麟踏春·萬民健步”5公里健步行、“絲路槐花飄香季”登山賞花比賽、“農商銀行杯”廣場舞大賽和全縣第六屆老年人桌球比賽等活動,民眾健身活動豐富多彩。

醫療衛生

麟遊縣醫院麟遊縣醫院
截至2017年末,全縣共有衛生醫療機構111個,其中醫療機構103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58名;在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214人,註冊護士242人。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45張;其中醫院床位數為513張。全縣村級衛生室84個,擁有技術人員105名。全縣各類醫療機構共診療病人45.2萬人次;健康檢查1.59萬人次;病床周轉次數為21.58次;病床使用率為68.82%,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5天。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新農合參合人數72627人,參合率99.97%。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620元(中、省、市、縣各級配套470元、個人繳納150元),新農合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到83%以上。
2017年脫貧1266戶4664人,退出貧困村11個,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0.11%。

人民生活

全體居民人均收入15199元,增長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96元,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5元,增長9.5%。

環境保護

2017年,空氣品質綜合指數4.2%;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89.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7%。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3.4%。
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25.4%;綠化覆蓋率38.0%。

郵電通訊業

2017年,全縣年末電話用戶85235戶,增長33.8%。其中,固定電話1557戶,增長0.5%;行動電話83678戶,增長34.6%。在固定電話用戶中,城區電話1294戶,增長2.8%;農村電話263戶,下降9.6%。在行動電話用戶中,移動公司用戶49103戶,增長1.9%;聯通公司用戶28000戶,增長28%;電信公司用戶5678戶,增長3.6%。全縣寬頻用戶11546戶,其中,電信公司寬頻用戶3600戶;移動公司寬頻用戶4200戶;聯通公司寬頻用戶1500戶;廣電網路公司寬頻用戶2246戶。全縣郵政業務總量713萬元,增長32%。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7年末,麟蒲二級公路全線建成通車,實現了多年來半小時出山的目標;縣城過境線工程建成通車,該項目全長9.722公里,新修橋樑9座/1042.04米,隧道4座/2087米,橋隧比達到32.2%,創我縣公路建設多項之最,開闢了我縣公路建設的新高度。崔木至河西公路改建工程、兩花路至酒房麻夫至鳳翔漢豐公路改建工程建成通車;G244國道陝甘界至鳳翔(麟遊段)公路改建工程、崔木至麟永界公路改建工程、縣城至安舒莊公路均已開工建設,正在有序推進,隨著這些主要公路開工建設和建成通車,我縣的公路主骨架將基本形成,交通瓶頸得到破解。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322.53公里,增長0.9%。

運輸

2017年,麟遊縣完成貨物周轉量9990萬噸/公里,增長1.3%;客運周轉量44620萬人/公里,下降11.5%。

歷史文化

麟遊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秦漢時即設縣制。隋唐時期,封建帝王曾在今縣城所在地修築了舉世聞名的避暑離宮——仁壽宮、九成宮,兩朝四帝曾二十次駕幸麟遊避暑消夏。史載唐太宗杖導出醴泉、楊素殘民、楊廣弒父、魏徵上書、長樂公主下嫁、大宴群臣、薜仁貴救駕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裡。
麟遊文物古蹟眾多,著名的有唐名臣魏徵撰文、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書丹的《九成宮醴泉銘碑》(國寶級文物);唐高宗李治率當朝四品以上文武百官御筆書丹的《萬年宮銘碑》(國家一級文物);皇家佛教寺院慈善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麟遊文化積澱深厚,歷史上曾有不少文人墨客來此訪古憑弔,吟詩作畫。唐代詩人杜甫、王維、李商隱、王勃,宋代大文豪蘇軾,明清的區充、劉鏡等都留下了歌詠麟遊山水的不朽名篇。唐代畫家李思訓的《九成宮紈扇圖》,清初畫家劉侖的《麟山十二景圖》都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精品。

風景名勝

1
​織女浣絹響石潭
仙女潭在麟遊縣東7公里之新莊塬,漆水流此,巨石為床,出現兩處約7米高之接差,河水奔騰而下,如輕飄白絹,下注清潭二處,水面白珠翻滾,水沫浮動,舊志謂織女在此浣絹。尤以炎陽夏日臨其境,如六花飛舞,粉沫清潭,沁人心脾,故又稱“寒潭飛雪”。東數武有董孝子永會意墓,旁有織女祠,乾隆時畢沅為書孝子碑,今碑祠具圯,其景尤佳。
1
​五龍朝宮七峰參
天台山位於麟遊縣西端。東有童山、東台諸峰,南有青蓮山,西有鳳台、屏山,摺疊如屏;北有碧城,又有北馬坊、杜水、清水、麟溪、澄水五水交匯,中間形成空曠平郊,天台突兀川中,一峰獨秀,乃隋、唐離宮之舊墟。宮城內以天台山為中心,四向輻射。山頂有九龍殿,殿前兩冢,營闕相對,類似長安大明宮含元殿之貌;沿山頂東側而下,分岩疏闕,修築長廊與山坳大殿相通。山東有御容殿,今人呼為梳妝檯,為隋、唐貯妃處。再東,則為隨從文武官署行轅。山南丹霄樓,紫雲殿遙遙相對,前即為宮城之南門永光門。
1
​青蓮煙雲朝九成
青蓮山在縣南十公里處,與九成宮遙遙相對,如蓮半開。春夏之晨,山上雲霧繚繞,如輕舞白綾,面九成宮而來,每於陰雨,煙雲深鎖,山峰忽隱忽現,變幻無窮,及至雲推霧移,青翠如畫,故曰青蓮,乃九成宮之南屏。
1
綠杏黃葉染青天
童山(舊縣城)有珍稀古樹銀杏兩株。一株在城隍廟院,挺拔而上,高29米,胸徑周長2.74米,胸直徑0.93米。一株在興國寺,粗大而曲,高23米,胸徑周長5.65米,胸直徑1.8米。據考,蓋千年之物,今仍枝葉茂密,尚抽新枝,葉如扇形,繁而無隙,深秋果實纍纍,葉色轉黃,直托碧霄,慎觀之,如景泰蘭之繪金花,燦燦閃光。當地民眾有“麟遊兩株銀杏樹,把天摩的咯吱吱”之說,傳為景觀。
2
​石臼雲上覽秦川
石臼山位於縣東南7.5公里,海拔1350米,一峰高聳,兩腋拱起,自腹至巔,樹木蔽天。山上景觀多處,有搗藥臼,臥臍石,靈湫池等。搗藥臼在山峰最高處,中有水,人稱“雨澇不溢,天旱不涸”,傳為仙人練丹搗藥之處。石臼之側有臥臍石,傳為仙人踩石之足跡,四旁隆起,層層剝落,渾若指紋,冬季積雪滿山,此處卻消融無存。半山有殘碑,刻“茂公營記”四字,蓋唐太宗幸九成宮時,李勣屯兵於此所留之營跡。山腰平坳,舊有廟宇,祀觀音,座下池水,揭蓋則水自中出,飛流縈委,聲若敲金,狀如散珠,驚蛇匹練,不足喻奇,山之絕頂,石壁峭立,攀登而上,南觀渭水如帶,秦嶺高峻,東望乾醴瀝瀝入目,所以人稱石臼山巔“立看北京,臥看長安”。俯瞰渭川如繪,誠遠眺之佳境。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