鱔血法

鱔血法是用鱔魚血塗敷患部或滴入耳、鼻內,以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

概述

鱔血法早在唐代陳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遺》中就已記載,鱔血“主癬及瘺、斷取血塗之。”以後本法套用範圍又有擴大,使用方法也有所發展。元代危亦林在《世醫得效方》中載有治口眼喁斜,取“大鱔魚一條,以針刺頭上血,左斜塗右,右斜塗左,以平即洗去”;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鱔魚血,治耳痛,滴數點入耳。治鼻衄滴數點入鼻。治疹後生翳,點少許入目。治赤疵,同蒜汁、墨汁頻塗之,又塗赤游風。”現代有人沿用本法治療面神經麻痹、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亦取得較好療效。

【操作方法】

一、局部塗敷法

主要用於口眼喁斜(面神經麻痹),癬、瘺等病證也可參照套用。
1.將鱔血塗於患側(口向左歪,右為患側;向右歪,左為患側),30分鐘後洗去,3天后再進行第二次治療。
2.先用麵粉加水調搓成細長面條,做成圓圈形置於面部患側(防止鱔血流掉),然後用消毒注射針頭,在消毒過的地倉穴上劃一“十”字,略使滲出血液,接著取鱔魚1條,將頭切去,滴血於面圈範圍內(地倉穴處滴厚些),2天后擦去,每隔2~5天1次。

二、滴耳、鼻法

可用於治療耳痛(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鼻衄等。將黃鱔放在清水中養6~8小時,用時以鑷子或止血鉗將黃鱔頸部夾住,以消毒過的剪刀將其尾巴剪斷,將鮮血滴耳中或鼻中。滴鼻後要仰頭數分鐘;滴耳後則需側臥20~40分鐘,滴耳前要先用3%雙氧水或生理鹽水將患耳洗淨、擦乾。

【主治病症】

一、口眼喁斜(面神經麻痹)

鱔血乳香牽正膏(浙江中醫雜誌1982;(1):37)鮮鱔魚血、乳香末適量。上藥拌勻成膏狀,塗敷患側地倉、頰車、下關、顴髎、大迎、巨髂等穴,也可塗患側全面,每日1次,連用5~15次或至愈。功能活血除風。主治口眼斜。

二、麻木

鱔血消麻方(《俞穴敷藥療法》)鱔血30滴,麝香0.15g。用鐵錐刺鱔魚的頭部,取滴出之稠血30滴,加入麝香調勻,塗患側地倉穴周圍,直徑2era,每隔15分鐘塗1次,共4次,3~4小時後洗去。若不效第二天或隔日再塗,直至病癒。功能除風活血通絡。主治面部麻木。對其它部位(如四肢)麻木,可根據經絡循行選取適當的穴位塗敷。

【注意事項】

治療口眼喁斜時,注意觀察病情變化,發現口眼喁斜已恢復正常,應及時去掉藥物。

盤點自然療法主題

自然療法:即運用各種自然的手段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具體而言,自然療法是套用與人類生活有直接關係的物質與方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