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洗法

淋洗法

淋洗法,又稱淋射法,是用藥物煎劑或沖劑不斷噴灑患處的一種外治法

概述

淋洗法,又稱淋射法,是用藥物煎劑或沖劑不斷噴灑患處的一種外治法。

歷史記載

早在宋代,唐慎微所著的《證類本草》中,就載有草繩淋法治療中暑;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有用冷水淋射百會穴或啞門穴治療鼻衄的記載。現代臨床上則主要用淋洗法治療一些局部浮腫疼痛的病症,均有較好療效。

操作方法

將所選藥物煎湯去渣,趁熱把藥水裝入帶細眼的小噴壺內,不斷地噴淋患處;噴淋時,下面放置容器,以接藥水;若水已涼,可加熱,再倒入小噴壺內,繼續噴淋;每日淋洗2次,每次可重複噴淋2~3遍,每劑藥可連用2天。

主治病症

一、外傷疼痛

緊急沖淋洗眼裝置緊急沖淋洗眼裝置

梔子血竭消腫湯(《中醫簡易外治法》) 黃梔子60g,血竭15g(或以乳香代)。藥放砂鍋內,兌入涼水300ml,煎沸去渣,走熱將藥水裝入帶細眼的新噴壺內,不斷淋射患處,下接搪瓷盆。每日可淋射2次共4番,每劑藥可用2天,10天為1療程。功能清熱活血,消腫止痛。主治外傷腫痛。

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活血通脈湯(經驗方) 桂枝、花椒各10g,透骨草30g,千年健、雞血藤、雙花、蘇木、紅花、乳香、沒藥、乾薑、樟腦各15g。將上藥裝入布袋內縫好,加水2000ml煎湯,待藥液溫度適宜時,裝入噴壺內淋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30~50分鐘。功能溫經散寒。活血通脈。主治寒濕阻絡及血脈瘀阻型脈管炎。

三、毒蛇咬傷

銀花甘草解毒湯(《常見病中草藥外治療法》) 金銀花15g甘草3g。上藥煎湯,去渣取汁裝噴壺內淋洗患處,每次10~15分鐘,每日3-4次。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火毒型蛇傷。

四、黃水瘡(膿皰瘡)

膿皰洗劑(新中醫1985;17(7):10) 黃柏30g,生大黌30g,苦參30g,蒲公英20g,銀花20g,百部20g。將上藥煎水裝入噴壺內反覆淋洗患處,有粘稠滲出液或結痂時,宜先以溫熱淡鹽水輕洗清除後再用本法。每日3~5次,一般4~7次即愈。功能清熱燥濕。主治黃水瘡。

五、疥瘡

洗疥瘡方(《外科正宗》) 苦參250g,豬膽汁4~5枚。先煎苦參取汁,然後和入豬膽汁攪勻。用噴壺淋洗患處,3日1次,3~5次愈。功能清熱解毒殺蟲。主治疥瘡。

六、帶狀皰疹

青蒿湯(《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青蒿草500g。將藥煎湯,待藥湯溫度降至皮膚能耐受時,用藥湯反覆淋洗患處,每日1次,一般5~7次愈。功能清熱解毒。主治帶狀皰疹。

七、蕁麻疹

蟾蜍水(《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活蟾蜍3~4隻。將蟾蜍去內臟,洗淨後加水煎至極爛,用紗布過濾去渣,留湯淋洗患處。功能清熱解毒利濕。主治蕁麻疹。

八、骨折

接骨酒(新醫學雜誌 1978;(3):1) 接骨草500g。上藥加白酒少許炒至略帶黃色,加水文火煎6~8小時,再與45%酒精配製成藥酒500ml,每次用50ml,淋洗患處,每日2~3次。功能活血接骨。主治骨折。

注意事項

1.淋洗時,藥液量之大小,噴淋時間之長短,可依具體病證而定。

2.若用於潰瘍,則已用過之藥水,不能重複使用,應另煎藥液。

3.淋洗時,應注意保暖,治療完畢,要擦乾局部皮膚。

4.夏季藥液擱置時間不能過長,以免變質,儘量用新鮮之藥液淋洗。

盤點自然療法主題

自然療法:即運用各種自然的手段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具體而言,自然療法是套用與人類生活有直接關係的物質與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