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是陝北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晶。陝北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類。勞動號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採石歌、吆牛歌、打場歌。信天游分為高腔和平腔。這些自成體裁又各具特點的民歌,都從各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唱出了陝北人民的苦樂和愛憎,並且當社會制度根本改變的時候,民歌的內容和形式也隨著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反映在內容上表現了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使各種體裁具有了新的意義。全國聞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趕牲靈》、《蘭花花》、《推炒麵》、《五哥放羊》、《刨洋芋》、《繡金匾》等。

基本信息

簡介

陝北民歌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是陝北文化乃至黃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其藝術地位而言,可稱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塊奇珍異寶。
陝北民歌昂揚著黃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著黃河兒女最通俗的 辭彙和最亮麗的激情。她是我們黃土地的母語和家園,更是我們黃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陝北民歌她有著鮮明的地域特徵:土氣大氣美氣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這種既通俗又亮麗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壇聖殿之上,用小調小曲宣洩黃鐘大呂之勢。

內容

概述

陝北民歌反映社會生活內容十分豐富。如今流行的陝北民歌,大部分產生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既有反映社會變革的內容,也有“長工歌”的內容,反映陝北人民對封建統洽階級的壓迫、剝削的反抗,特別是革命歷史民歌,是一批珍貴的革命歷史資料。像著名的《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在8000餘首陝北民歌中,這類作品畢竟是少數。多數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婦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親,出門人思念家鄉,年輕人談情說愛,夫妻吵嘴逗趣等。還有,石匠們用歌聲來裝飾那單調的石錘聲;農民們用歌聲驅逐寂寞和憂愁;趕牲靈的人將那悠揚的歌聲灑滿崎嶇的羊腸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婦用歌聲傾吐心中哀怨陝北民歌傳承人。這些基本上是抒發感情的。此外,陝北人還用民歌形式來為日常生活服務:貨郎用歌聲來叫賣,農民用歌聲來祈雨,逢年過節時用歌來慶祝、娛樂,男婚女嫁用歌來舉行儀式,喝酒時用酒歌來猜拳,用歌來進述歷史故事,用歌來搞社交,用歌來記敘重大歷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談情說愛,用歌來記敘新人新事,甚至上墳哭靈也以歌代哭。乃至醜聞千里,以歌傳之;奇人怪事,以歌頌之。在8000首陝北民歌中,反映愛情生活、婚姻問題,或與這個內容有關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譽為勞動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幾乎全是這個內容。因此,信天游又被說成是“愛的海洋”。陝北人平時最愛唱的民歌是情歌。舊社會青年男女戀愛、婚姻不能自主,他們只好用歌聲來表達對封建婚姻的不滿和對愛情的追求。由於自然條件等原因,從前陝北經濟落後,農民生活艱苦,男人成群結夥到外省給人攬工,即‘走西口”。丈夫臨走之前,妻子多方叮嚀,娓娓動聽,情意綿綿,抒情色彩極濃。

代表曲目

走西口
如膾炙人口的《走西口》:
走路你走大路,
莫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兒多,
拉活解憂愁。
住店你住大店,
不要住小店。
小店裡賊娃子多,
操心把你偷。
睡覺你睡中間,陝北民歌剪紙之嗩吶不要睡兩邊。
操心那挖牆賊,
挖到你跟前。
喝水你喝長流水,
不要喝泉水。
泉水裡蛇擺尾,
操心喝壞你。
吃煙你自打火,
不要和人家對火。
梢林里綠林響馬,
操心那蒙汗藥。
……
“走西口”的人一去經年不回,家裡的妻子想起丈夫時,或手搖紡車,邊搖邊唱,或立於門前,低吟淺唱,抒發他們對遠方親人的眷戀之情:
豌豆開花一點紅,
拿針縫衣想哥哥。
想哥哥想得見不上面,
口含冰糖也像苦黃連。
大河沒水養不住魚,
妹子離不開哥哥你。
一對百靈子鑽天飛,
多會兒盼得見上你。
……
想你實想你
同是反映當地婚俗的陝北民歌,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特點。《蘭花花》、《大女子要漢》和《我給你尋個好婆家》等3首歌對嫁娶方式均有描寫,但因時代不同,嫁娶的方式也不同。《蘭花花》中是古老的傳統嫁娶方式,買賣婚姻,新媳婦過門要坐轎,還有“三班子吹來兩班子打”。到了《大女子要漢》時代,反封建的思想情緒已形成一股潮流,“大女子”敢說敢幹,敢於向父母提出要求出嫁,婚禮也簡單化了,騎馬代替了坐花轎。而在《給你尋一個好婆家》這首歌里,女主人公已是“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嫁娶方式也不是頭上蒙蓋頭,腳上穿繡鞋,而是“騎著馬,戴著花”,和新郎“說說笑笑進婆家”。
陝北民歌貼近生活,反映生活真實,感情色彩濃,情歌尤其這樣。《想你實想你》中的主人公是位未出閣的大姑娘,其中有一段是這樣抒發她的感情的:
陝北民歌剪紙想你想你實想你,
渾身上下都想你;
頭髮梢梢想你呀,
紅毛頭繩難掙呀;
腦瓜皮皮想你呀,
榆林梳子難梳呀;
眼睫毛毛想你呀,
白天黑夜難閉呀;
眼睛仁仁想你呀,
淚水顆顆難收呀;
舌頭尖尖想你呀,
酸甜苦辣難呀;
……
如果說是只是人物內在思想感情的揭示,那么這首信天游《拉手手》卻是人物行為動作的描寫:
你要拉我的手,
我要親你的口,
拉手手,親口,
咱二人疙嶗里走。
歌子四句,通俗易懂,男女主人公雖然大大咧咧,但動作自然,情緒輕鬆,可謂是陝北的一首絕唱。
其他
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的原因,陝北經濟落後,文化不發達,加之人口稀疏,居住分散,因而,封建意識對這裡的統治,相對來說比較薄弱。一些邊遠山區從前曾流傳過《三大怪》的民謠:“沙子打牆牆不倒,婆姨嫁漢漢不惱,嫖客跳牆狗不咬”。可見陝北思想意識之一斑。陝北民歌之安塞腰鼓陝北民歌在陝北廣泛流傳,一般陝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幾首,田間地頭勞作時,行路時,均可聽到歌聲。農閒休息,茶餘飯後,人們常聚在一起輪番演唱。除了這種日常生活中民眾自然流傳外,還有兩種流傳方式:一是民間歌手和藝人們的流傳;二是一些風俗活動中集體或個人的流傳。如“過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時、秧歌等活動,都得唱歌。又如《迎親歌》中就有“落腳歌”、“走紅氈”、“拜天地”、“撒帳”、“上頭歌”、“送兒女歌”等。

陝北民歌信天游
陝北民歌陝北民歌

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調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種,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的傳唱之境,是一片廣漠無垠的黃色高原,這高原,千溝萬壑,連綿起伏,蒼茫、恢宏而又深藏著悽然、悲壯;清峻、剛毅而又飽含著沉鬱、頓挫。 千百年來,它以自己的個性潛在地影響著陝北人的生活習俗,塑造了性格鮮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蒼涼、宏壯而沉鬱的信天游。信天游,在這地瘠民貧,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溝溝里,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是陝北勞動人民抒發感情的最好手段,是發自人民心底的呼聲。

信天游唱詞一般為兩句體,上句起興作比,下句點題,基本上是即興之作。這些口語化的詩句,語出驚人,形象生動,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內容主要以反映愛情、婚姻、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為主。陝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樂,也唱個人的憂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現實,是對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託。

信天游的節奏大都十分自由,鏇律奔放、開闊,扣人心弦、迴腸盪氣,這同溝川遍布的陝北地貌有很直接的關係。在當地,人們習慣於站在坡上、溝底遠距離地大聲呼叫或交談、為此,常常把聲音拉得很長,於是便在高低長短間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韻律,這種習慣自然會對信天游產生影響。因此信天游的曲調悠揚高亢,粗獷奔放,韻律和協,不加修飾地透著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觀、社會風貌和陝北人的精神世界。
 
信天游,這顆黃土高原上的明珠,伴隨著歷史,歷經風雲變幻、滄海桑田,在時代的演進中展示著它的魅力,放射出璀燦奪目的異彩。
這是一部用老钁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這是黃坡黃水之間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響遏行雲,全掃靡靡之音;一聲入耳,盪氣迴腸,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藝術家

貟恩鳳

中國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銀鈴"。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理事、陝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名譽團長。

貟(音:yun)恩鳳1940年生於西安,由於從小受到陝西悠久豐厚的歷史文化和民間音樂、戲曲藝術的薰陶,造就了她多姿多彩的演唱才能。1951年十一歲的恩鳳就步入了文藝工作者的行列,她演唱了大量陝北傳統民歌和數以千計的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走的是一條堅實的民族聲樂藝術道路。幾十年來,她滿腔熱情地為人民歌唱,她的歌聲深深地紮根在人民心中。她的演唱充滿著真摯、催人向上的激情,洋溢著陝北地區濃郁的生活氣息,為陝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強烈地感染著廣大聽眾和觀眾,受到熱烈歡迎。
1965年以來,恩鳳隨中國藝術團、友好代表團出訪過蘇聯、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日本、泰國、菲律賓、美國、香港等許多國家和地區。自1980年起,恩鳳先後在西安、洛陽、上海、北京等地舉辦過四十多場獨唱音樂會,獲得了高度讚譽。為獎勵她對我國聲樂藝術事業作出的貢獻,恩鳳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稱號。

王向榮

王向榮,著名民歌演唱家,生於1952年,陝西府穀人。
王向榮作為陝北民間歌手的代表人物,被冠以“陝北歌王”的美譽,其激情的演唱風格既有陝北民歌的蒼涼厚重,也有令陝北人備覺親近的鄉土氣息,地道的原汁原味。王向榮是陝北民歌的天才演繹,豪爽、直率、有藝術見地。他的演唱行腔優美、氣勢豪放、情感真實,有高度的藝術美,什麼歌經他一唱,便會有不的意境。
王向榮在藝術上的長處,是博採眾長,為己所用,他的頭腦就是一座音樂的寶庫,曲、漫瀚調、爬山調、二人台等等,都可以信手拈來,隨口就唱,他在陝北民歌演唱界的地位也許是無可替代的。
他曾為多部影片配過插曲,並隨團參加過蘇聯、法國、瑞士等國的國際藝術節,1980年曾在人民大會堂和懷仁堂演出,1992年曾應邀赴日本演出。2006年7月26日,王向榮清唱原生態民歌專輯《“陝歌王”王向榮》由中國唱片總公司推出

賀玉堂

1949年生,陝西省安塞縣文化局局長,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陝西分會會員。延安曲藝家協會副主席。
賀玉堂生於歌手世家,從小酷愛民歌,日積月累,耳濡目染,練就一副金嗓子。他的歌聲高亢激越,優美動情。經專家測試,其發音高度為高音F,比舉世聞名的帕瓦羅蒂的高音C高出三度。一曲"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水流千里歸大海"無不令人心搖魄動,盪氣迴腸。
賀玉堂自幼貧寒坎坷,純樸善良,蘊藉豐厚,黃土情深。經他收集整理、創作改編的陝北民歌達千首之多,信手拈來,即興清唱,真切感人,嘆為奇響。多年來為老百姓隨時演唱並為七十餘部中外電影、電視配唱,潤飾主題,錦上添花。

1986年賀玉堂在首屆中國民歌音樂比賽中獲演唱二等獎,創作三等獎,被中宣部正式命名為"民歌大王"。

孫志寬

榆林市民間藝術團獨唱演員,著名民歌演唱家,榆林市神木縣人,信天游“歌王”。l986年參加全國首屆民歌通俗歌曲大賽,獲金孔雀杯獎。後又兩次獲全國民歌大賽金獎、陝西省藝術節一等獎。由他原唱的《淚蛋蛋泡在沙蒿蒿林》、《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流傳全國。
曾出訪歐洲、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2012年又獲央視12頻道西部民歌大賽信天游最佳歌手獎。

郭雲琴

榆林市民間藝術團獨唱演員,榆林市米脂縣人,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百靈鳥,1986年獲全國首屆民歌通俗歌曲大獎賽優秀演唱獎、兩次獲陝西省藝術節演唱一等獎。出版有演唱專輯。曾出訪歐洲、日本香港等地。

劉美蘭

府谷縣文化館青年獨唱演員。曾獲榆林青年歌手大賽一等獎,並於1998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表演。
獲得晉、陝、民歌二人台大賽一等獎;第二屆中國西部沙湖杯民歌(花兒)歌手邀請賽獲三等獎。
2004年1月,在CCTV“清逸佳雪杯”民歌大賽中榮獲對唱組比賽獎。
2004年2月,在陝西省榆林市和山西省呂梁地區聯合舉辦的傘頭民歌大賽中,榮獲特等獎。

王小怡

榆林市民間藝術團青年獨唱演員,榆林市綏德縣人。曾多次獲陝西省聲樂比賽一、二等獎,隨團出訪新加坡。
出版有陝北民歌演唱集(與他人合作)

賀 斌

榆林市民間藝術團青年獨唱演員,榆林市橫山縣人。
曾獲陝西省聲樂比賽二等獎,隨出訪新加坡。
出版有陝北民歌演唱集(與他人合作)

雒翠蓮

綏德縣黃土地藝術團獨唱演員,榆林市綏德縣人。
曾獲榆林市、陝西省民歌大賽一等獎。
由她演唱的數首民歌被中國唱片公司和陝西省音樂廣播電台收錄出版、播放

許文華

榆林市藝術學校聲樂講師,榆林市橫山縣人。
1995年獲陝西省推新人聲樂大賽優秀演唱獎,2002年獲陝西省文藝調演演唱二等。多次參加省內外演出,受到觀眾的好評。

溫永凱

榆林市府谷縣文工團獨唱演員。1998年獲秦晉蒙三省五旗縣民歌、民樂大賽二等獎、2002年參加了山西電視台“走進大戲台”欄目、並獲演出獎;2003年8月,榮獲陝西省“農穗卡”杯民歌大賽二等獎、2004年1月,獲中央電視台“清逸佳雪”杯西部民歌電視大賽銅獎、2004年2月,獲秦晉傘頭、民歌大賽優秀獎。

雒勝軍

綏德縣黃土地藝術團獨唱、小品品演員,榆林市綏德縣人。
曾出訪荷蘭、法國,兩次參加中國民間藝術節,2002年獲第三屆中國西部“沙湖杯”民歌(花兒)歌手大賽金獎,2004年1月獲央視西部頻道民歌大賽最佳風采獎。

郝全林

榆林地區文工團獨唱演員。國家二級演員,民歌手,陝西省音樂家協會、戲劇協會會員
九七年獲陝西省聲樂大賽民間唱法二等獎,同年代表陝西參加黃河流域16省區民歌大賽獲銅獎。並代表陝西參加“七大古都”迎國慶進京獻禮演出獲特別貢獎。郝全林九九年獲陝西省聲樂大賽民間唱法一等獎
二000年代表陝西省參加中央電視台“步步高”全國青年歌手大賽獲優秀獎。
二00一年參加陝西省秦腔清唱大賽獲一等獎,同年代表陝西參加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清唱大賽獲金獎。
二00四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清逸佳雪杯”西部民歌大賽,原生獨唱獲銅獎。

馮曉榮

個人簡歷:
1980年8月21日出身於陝西省延川縣永坪鎮
1987年----1992年在陝西省延川縣永坪鎮國小讀國小
1992年----1994年在陝西省延川縣永坪中學讀國中
1994年----1996年在陝西省延川縣就讀高中
1996年----1999年在江蘇省南京市六合縣86923部隊82分隊服役
2000年----今在延安煉油廠電氣車間工作
演藝簡歷:
1997年在部隊開始學習吉他,
1999年退伍後在酒吧跑場,
2000年轉學電吉他並組建自己的第一支搖滾樂隊-“918樂隊”
2002年曾榮獲“延安市地稅杯青年歌手大獎賽”第二名
2002年8月受延安電視台文藝部邀請製作個人專訪。
2003年7月受延安電視台文藝部邀請製作樂隊專訪
2004年曾用原創歌曲《秋日戀雨》榮獲“中國大學生校園歌手大獎賽”
陝西賽區二等獎。同年前往北京參加決賽榮獲三等獎。
2005年受西安電台邀請做客‘西安交通音樂廣播’並推廣作品《風花碧草》
2005年9月“TOM”網全國巡演代表陝西在西安雁塔北廣場與劉嘉亮、劉剛等同台演出。
2005年底被陝西古城熱線評為年度最佳原創歌手獎。
2006年5月原創歌曲《西藏之愛情》連續4周打入中國原創音樂榜前6位。
2007年6月樂團成功舉辦了專場演唱會!
2007年底參加了“魅力延安”春節聯歡晚會
2008年2月接受延安電視台相約星期天欄目組的專訪。
2008年4月參加陝西省職工文藝調演獲得音樂組二等獎,馮曉榮原創作品《二後生》獲最佳原創作品獎。
2008年5月參加共青團延安市委、延安電視台舉辦的《第十二屆延安市十大傑出青年》頒獎晚會。

王二妮

王二妮小檔案:
王二妮,1985年生於榆林市榆陽區大河塔鄉馮家灣村。
1999年畢業於榆林百花藝術學校,為安塞縣民間藝術團主要演員。王二妮和阿寶1999年獲延安青年歌手大獎賽一等獎。
2000年獲陝西省MTV大獎賽三等獎
2001年獲21世紀首屆全國農民歌手大獎賽一等獎。
2002年在陝西省第三屆藝術節上領唱《三十里舖》,獲一等獎。
2004年獲第十界全國推新人大賽優等獎、安塞縣“新秀杯”第三屆陝北民歌大賽“特殊貢獻獎”。參加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回延安》節目的演出。
2005年被授予第一屆安塞縣“十佳青年”稱號。
曾在電影《信天游》,電視音樂片《走西口》中擔任主唱。
曾隨劇團到德國、泰國出訪演出,多次在北京、上海、香港、廣西、山東、山西等地參加文化演出等活動。

陝北民歌分類

□ 信 天 游
陝北民歌陝北民歌
信天游--又叫“順天游”、“爬山調”。是陝北地區普遍流行一和種民歌行式。其基本格式是上下句結構的兩句體,一般是上句起興,下句點意,言簡意駭,短小精煉。歌詞大多是即興編唱,採用比興手法,觸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是其突出的特點。歌詞以七言為主,多用疊字、重字、重詞。如“蘭格英英”、“白格生生”、“紅格彤彤”、“巧格伶伶的手”等等,因此常見一些不規則的八字、九字及十多個字的唱句夾雜其中。信天游的曲調基本上是單樂段,但其調式色彩與節奏安排卻十分多樣,可以表現出各種不同情調和意境。大致可分為兩種基本形態,一種節奏自由,音域寬廣,鏇律起伏大,高亢奔放,用高音腔演唱;一種則節奏規整,結構嚴謹,鏇律較平穩,細緻柔和,多用平腔演唱。
□ 風俗歌曲 
陝北民歌的風俗歌曲是反映陝北人民在一定歷史階段風俗習慣和歌曲。這類歌曲數量相對較少。主要有宴唱的“酒麴”,因陝北地區氣侯乾旱,所以老百姓用歌唱的方式求雨,形成了“祈雨歌”,還有祭祀歌、巫歌叫唱等。風俗民歌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語言生動,鏇律流暢悠揚,節奏自由,表達了黃土高原人民的情感與願望。
□ 小調小曲
在陝北,不論表現喜、怒、哀,樂哪種情感,都是有歌有曲的。夏天,在綠格英英的山上或崇山峻岭之巔,隨處都可以聽到順風飄來的悠揚歌聲;小曲和小調成了生活在這裡人民的主要表達思想情懷的方式。

小調流行於陝北榆林地區各縣,數量很多,題材相當廣泛,大部分調曲比較固定,多為敘事體,如《攬工調》《走西口》、《三十里舖》等。其歌詞多為分節,七言為主,採用平腔演唱。另一部分已有絲竹、打擊樂伴奏,向著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發展,如清澗縣的“道情”、米脂縣的“碗碗腔”、神、府的“二人台”等。小調大多語言質樸生動,曲調深沉優美,情緒刻劃細緻準確,篇幅較大。

小曲主要是流行於榆林城內的一種不化妝、不表演的坐唱歌曲。它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吸收了清、明兩代南方來榆官宦帶來的蘇州絲竹、湘潭小曲等江南曲調,又逐漸的滲入陝北當地山歌民曲,不斷發展演變而成。歌曲題材主要采自市民階層生活,以風花雪月、男女情愛、閨中思春、忠臣良將為內容。喝詞結構嚴謹,文辭華麗,也講究平仄轍韻,文人創作氣息頗濃。被譽為沙漠綠洲中的一泓清泉。

歷史興衰

陝北,人們的喜、怒、哀、樂哪一種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來表達。無論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巔,還是走在彎彎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進在一馬平川的大路上,到處都可以聽到順風飄來的悠揚歌聲。這就是陝北民歌。“女人們憂愁哭鼻子,男人們憂愁唱曲子。”實際上,陝北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民歌。黃土高原上,既有婆姨們如泣如訴的低婉吟唱,又有後生們的“攔羊嗓子回牛聲”的高歌迴蕩。陝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陝北民歌種類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調、攬工調、酒歌、秧歌、勞動號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陝北套曲、二人台、風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調等,以小調和信天游為主。
小調,以敘事為主,一般都有場景,有人物,有故事情節,還有細節描寫。如:《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攬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較長的敘事體民歌。

陝北民歌陝北民歌

信天游(在與內蒙古接壤的地區叫“順天游”,在神木府谷一帶叫“山曲”)是廣泛流行於陝北的一種民歌,篇幅比較短小,是即興創作的產物,可以根據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們下地幹活,上山放羊,進林子砍柴,趕毛驢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開嗓子歌唱起來。它語言質樸,節奏明顯,韻腳多變,一般為兩句體結構,上下句押韻,不隔句押韻。以七字句或十字句為基礎,上句主比興或寫景狀物,下句多主點意,虛實結合,曲調悠揚高亢,粗獷奔放,節奏鮮明,韻腳和諧,抒情色彩濃。充分體現了陝北人的豪放性格。它兩句一段,段與段之間可分可合,也可獨立為一首,類似“散曲”。

陝北民歌反映社會生活內容十分豐富。現在所流行的陝北民歌,大部分產生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既有反映社會變革的內容,也有“長工歌”的內容,反映陝北人民對封建統洽階級的壓迫、剝削的反抗,特別是革命歷史民歌,是一批珍貴的革命歷史資料。像著名的《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在8000餘首陝北民歌中,這類作品畢竟是少數。多數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婦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親,出門人思念家鄉,年輕人談情說愛,夫妻吵嘴逗趣等。還有,石匠們用歌聲來裝飾那單調的石錘聲;農民們用歌聲驅逐寂寞和憂愁;趕牲靈的人將那悠揚的歌聲灑滿崎嶇的羊腸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婦用歌聲傾吐心中哀怨。這些基本上是抒發感情的。此外,陝北人還用民歌形式來為日常生活服務:貨郎用歌聲來叫賣,農民用歌聲來祈雨,逢年過節時用歌來慶祝、娛樂,男婚女嫁用歌來舉行儀式,喝酒時用酒歌來猜拳,用歌來進述歷史故事,用歌來搞社交,用歌來記敘重大歷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談情說愛,用歌來記敘新人新事,甚至上墳哭靈也以歌代哭。乃至醜聞千里,以歌傳之;奇人怪事,以歌頌之。

在8000首陝北民歌中,反映愛情生活、婚姻問題,或與這個內容有關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譽為勞動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幾乎全是這個內容。因此,信天游又被說成是“愛的海洋”。
陝北人平時最愛唱的民歌是情歌。舊社會青年男女戀愛、婚姻不能自主,他們只好用歌聲來表達對封建婚姻的不滿和對愛情的追求。由於自然條件等原因,從前陝北經濟落後,農民生活艱苦,男人成群結夥到外省給人攬工,即‘走西口”。丈夫臨走之前,妻子多方叮嚀,娓娓動聽,情意綿綿,抒情色彩極濃。如膾炙人口的《走西口》:
走路你走大路,
莫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兒多,
拉活解憂愁。
住店你住大店,
不要住小店。
小店裡賊娃子多,
操心把你偷。
睡覺你睡中間,
不要睡兩邊。
操心那挖牆賊,
挖到你跟前。
喝水你喝長流水,
不要喝泉水。
泉水裡蛇擺尾,
操心喝壞你。
吃煙你自打火,
不要和人家對火。
梢林里綠林響馬,
操心那蒙汗藥。
……
“走西口”的人一去經年不回,家裡的妻子想起丈夫時,或手搖紡車,邊搖邊唱,或立於門前,低吟淺唱,抒發他們對遠方親人的眷戀之情:

豌豆開花一點紅,
拿針縫衣想哥哥。
想哥哥想得見不上面,
口含冰糖也像苦黃連。
大河沒水養不住魚,
妹子離不開哥哥你。
一對百靈子鑽天飛,
多會兒盼得見上你。
……
同是反映當地婚俗的陝北民歌,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特點。《蘭花花》、《大女子要漢》和《我給你尋個好婆家》等3首歌對嫁娶方式均有描寫,但因時代不同,嫁娶的方式也不同。《蘭花花》中是古老的傳統嫁娶方式,買賣婚姻,新媳婦過門要坐轎,還有“三班子吹來兩班子打”。到了《大女子要漢》時代,反封建的思想情緒已形成一股潮流,“大女子”敢說敢幹,敢於向父母提出要求出嫁,婚禮也簡單化了,騎馬代替了坐花轎。而在《給你尋一個好婆家》這首歌里,女主人公已是“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嫁娶方式也不是頭上蒙蓋頭,腳上穿繡鞋,而是“騎著馬,戴著花”,和新郎“說說笑笑進婆家”。
陝北民歌貼近生活,反映生活真實,感情色彩濃,情歌尤其這樣。《想你實想你》中的主人公是位未出閣的大姑娘,其中有一段是這樣抒發她的感情的:
想你想你實想你,
渾身上下都想你;
頭髮梢梢想你呀,
紅毛頭繩難掙呀;
腦瓜皮皮想你呀,

陝北民歌陝北民歌

榆林梳子難梳呀;
眼睫毛毛想你呀,
白天黑夜難閉呀;
眼睛仁仁想你呀,
淚水顆顆難收呀;
舌頭尖尖想你呀,
酸甜苦辣難嘗呀;
……
如果說是只是人物內在思想感情的揭示,那么這首信天游 《拉手手》卻是人物行為動作的描寫:
你要拉我的手,
我要親你的口,
拉手手,親口口,
咱二人疙嶗里走。
歌子四句,通俗易懂,男女主人公雖然大大咧咧,但動作自然,情緒輕鬆,可謂是陝北的一首絕唱。
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的原因,陝北經濟落後,文化不發達,加之人口稀疏,居住分散,因而,封建意識對這裡的統治,相對來說比較薄弱。一些邊遠山區從前曾流傳過《三大怪》的民謠:“沙子打牆牆不倒,婆姨嫁漢漢不惱,嫖客跳牆狗不咬”。可見陝北思想意識之一斑。
陝北民歌在陝北廣泛流傳,一般陝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幾首,田間地頭勞作時,行路時,均可聽到歌聲。農閒休息,茶餘飯後,人們常聚在一起輪番演唱。除了這種日常生活中民眾自然流傳外,還有兩種流傳方式:一是民間歌手和藝人們的流傳;二是一些風俗活動中集體或個人的流傳。如“過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時、秧歌等活動,都得唱歌。又如《迎親歌》中就有“落腳歌”、“走紅氈”、“拜天地”、“撒帳”、“上頭歌”、“送兒女歌”等。

著名曲目

我國對民歌的定義是由普通百姓或民間藝人創作的歌曲。陝北民歌之所以有名,是因為解放區時期來自全國各地的文藝工作者熱情地採集民歌和進行創作,那裡掀起了唱革命歌曲等文藝熱潮。有幾首解放後仍有長期的大的影響的:

1、革命民歌
東方紅:原是山西民歌的曲調,傳到陝北後被填新詞(騎白馬),最後被一位老師填成東方紅傳唱。民歌採集者從農民歌手李有源那裡蒐集到它,想當然地認為是他填的詞。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文藝工作者用陝北民歌曲調編曲填詞,算是半民歌吧。

繡金匾:原是關中民歌繡荷包的曲調,填歌唱領袖和解放軍的詞後在陝北各地傳唱。咱們的領袖毛澤東:是民間詩人孫萬福用陝北民歌填的詞,也在陝北各地傳唱。這兩首算得上是陝北民歌。

2、一般民歌
藍花花、趕牲靈、三十里舖:曲調都很優美。三十里舖是綏德一青年農民在當時(1942年)根據自身的真事所作,另兩首是傳統民歌。順便說一下,繡荷樂、對花等很多題材的民歌各地都有,陝北不但有,且每首都有不同詞曲的。我聽過一首陝北的繡荷包是所聽過的全國同類題材中曲調最複雜的,很柔美。但這兩首不算有名。

3、其它
有的在舞台上或唱片裡當作民歌的,其實是曲藝或戲曲。翻身道情是陝北道情(曲藝),夫妻識字是馬可編曲作詞的秧歌劇。

中國民歌

中國民歌是中國人民在社會實踐中為表情達意而口頭創作的一種歌曲形式。通過口傳心授在民眾世代相傳中不斷得到加工提煉,具有集體創作和不斷變異的特點。它源於生活,對中國人民生活有著廣泛深入的作用。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氣質、心理素質、風土人情和審美情趣等。民歌的音樂語言簡明洗鍊,音樂形象鮮明生動、短小精幹、易於傳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地方色彩。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統音樂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