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頂側耳

金頂側耳

金頂側耳又稱榆黃蘑、金頂蘑。分布在河北、黑龍江、吉林、廣東、香港和西藏等地。可以食用,味道較好,現已人工栽培。還可供藥用,有滋補強壯的功能,用於治療腎虛陽痿和痢疾。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金頂側耳金頂側耳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草黃色至鮮黃色,光滑,漏斗形,邊緣內卷,直徑3-10cm。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密,延生,不等長。菌柄偏生,白色,內實,長2-10cm,粗0.5-1.5cm,往往基部相連。孢子印白色。孢子白色,光滑,圓柱形,7.5-9.5μm×2-4μm。具囊體。

分布範圍

分布在河北、黑龍江、吉林、廣東、香港和西藏等地。夏季生於榆屬的枯立木、倒木、伐樁和原木上,偶爾也生於衰弱榆屬的活立木上。

營養成分

金頂側耳金頂側耳
榆黃蘑營養成份很高,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糖類和礦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和增鮮劑谷氨酸鈉等有機物質,有“素肉”之稱,是烹製菜餚中不可多得的美味,可炒、可爆、可燒、可扒、可燉湯,其味道鮮美,口感滑嫩.榆黃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胺基酸含量尤為豐富,且必需胺基酸含量高。屬高營養、低熱量食品,長期食用,有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含量的功能,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可入藥,治虛弱萎症(肌萎)和痢疾等症榆黃蘑是久負盛名的東北地方土特產,它色澤艷麗,體態優美、氣味醇香,質地脆嫩、口感細膩,是一種難得的食用菌和藥用菌。榆黃蘑是久負盛名的東北地方土特產,它色澤艷麗,體態優美、氣味醇香,質地脆嫩、口感細膩,是一種難得的食用菌和藥用菌。榆黃蘑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份,含有17種胺基酸,富含人體必須的8種胺基酸,尤其是谷氨酸含量與菇類含量最高的草菇相同,並含有豐富的鉀、鈉、鈣、鐵、鋅,以及維生素C、煙酸、泛酸等是不可多得的珍貴食用菌。

性味功用

甘,溫,無毒。能潤肺生津,補益肝腎。金頂蘑香味濃郁,口感脆嫩,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在藥用上有滋補健身、化痰定喘、平肝健胃、降壓減脂和抗腫瘤等療效,因而被稱為是“老天賜給人間的時尚美食”。金頂菇含蛋白質、糖份、脂肪(3.84)、維生素、纖維素(6.15)、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成分。蛋白質含量較高,而且所含胺基酸(3.9)種類也多,17種胺基酸中人體所需用的有8種。屬高營養、低熱量食品。長期食用,有降血壓、降低膽固醇含量的功能,是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

生物學特性

金頂側耳金頂側耳
榆黃蘑為木腐性食用菌,與平菇一樣,具有較強的分解木質素和纖維素的能力,榆、櫟、槐、桐、楊、柳等闊葉木屑、棉稈、棉籽殼、玉米芯、玉米秸、豆秸等農副產品都能滿足其對碳源的需求,同時,生產中往往加入玉米粉、麥麩、餅肥等含氮物質,以提供給榆黃蘑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氮源。此外,榆黃蘑生長發育還需要一定量的礦質元素和微量的生物活性物質。一般常在培養料中添加磷肥、磷酸二氫鉀等來滿足榆黃蘑對礦質元素的需求,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質很少添加,因培養料和水中的含量已基本能滿足其生長發育需要。榆黃蘑菌絲生長發育的溫度範圍為5~35℃,以20~30℃為宜。子實體分化的最適溫度是18~25℃。菌絲生長期,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65%為宜,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65%左右。子實體發育期間則要求菇棚內的相對濕度為90%~95%。榆黃蘑是好氧菌類,菌絲髮育期需要一定的氧氣供給才能生長良好,子實體生長發育期更需要充足的新鮮空氣。菇房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易造成菇體畸形,影響品質和產量。榆黃蘑菌絲生長發育不需要光照,子實體分化和發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榆黃蘑菌絲體在pH5~8之間均能生長,以pH6~7為宜。

生長條件

金頂側耳金頂側耳
溫度:榆黃蘑菌絲對溫度適應範圍為5—30t,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0—26℃,子實體生長為16—26℃,最適22℃,屬中高溫型,出菇無需溫差刺激。

濕度:菌絲培養料含水量以60%一65%為宜。子實體形成階段空氣相對濕度要求為90%一95%,生長階段~285%一90%為適宜。

光照: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黑暗條件下菌絲生長速度更快。子實體形成和發育需散射光,150—600勤剋期,子實體生長有趨光性。

空氣:榆黃蘑屬好氣性菌類,苗絲生長階段C02對菌絲生長有促進作用。隨著菌絲的生長,袋中C02濃度含量逐漸上升,能刺激苗絲生長,所以苗絲生長階段,對空氣要求不甚嚴格。原基形成需要充足的C02,才能使菇蕾生長正常。

pH值:生長階段pH值範圍4—8,最適為6.5,pH值4以下,8以上出菇有困難,出菇時最適pH值6.0—6.5。

營養:榆黃蘑是一種分解纖維素、木質素能力較強的食用菌,栽培時需要豐富的c(碳)源和N(氮)源,特別是N源豐富時,苗絲粗壯潔白生長速度快,子實體產量高。

菌種製作

金頂側耳金頂側耳
榆黃蘑制種多用組織分離法,選用成熟中期的子實體,挖取菌柄內部菌肉一小塊,接種於馬鈴薯瓊脂培養基上,置於20-25℃的地方,經7-10天培養,即成母種、原種和栽培種。培養基配方:闊葉樹鋸屑81%、玉米粉5%、麩排擠10%、石膏和蔗糖各1%、石灰2%,加水至水量約60%,pH6左右時,即可滅菌。接種後放在20-25℃下培養,經25天左右,即可長成,也可用棉籽殼78%、麥麩20%、蔗糖和石膏各1%,也可參照平菇種製作方法。

栽培要求

榆黃蘑生長力強、出菇快、生長期短、產量高,既可段木栽培,也可袋料栽培,菌絲生活力強,可在榆樹、楊樹、樺樹椴樹水曲柳、槐樹等闊葉樹鋸屑培養基上生長發育,也可在紅松沙松魚鱗松、杉、柏等鋸屑培養基上生長發育,不過產量很低。還可在棉籽殼、廢棉、玉米芯、花生殼、豆殼、麥秸、稻草、茶渣以及栽過草菇和蘑菇的廢培養料上生長發育。其中,以棉籽殼、廢棉和玉米芯栽培榆黃蘑的產量較高。菌絲生長發育溫度範圍為7~32℃,最適生長溫度為23~27℃,45℃以上經2小時菌絲即死亡,但能忍耐零下38℃低溫。子實體形成溫度為10~28℃,最適生長。

栽培管理 

栽培季節

金頂側耳金頂側耳
安排金頂蘑屬於中溫性菌類,菌絲生長溫度範圍7~32℃均可,以22~26℃最適,但不耐高溫,40℃以上迅速死亡。子實體形成與生長14~28℃均可,以20~24℃最適。栽培季節以春秋兩季自然氣溫較適。春播3月接種,4~5月長菇採收;秋播9月接種,10~11月長菇採收。

栽培場所

榆黃蘑抗雜能力強,生長發育快,可利用栽培的環境比較多,如閒置平房、菇棚、日光溫室、塑膠大棚、地溝等。

栽培形式

榆黃蘑人工栽培有生料、發酵料和熟料三種形式,由於其抗雜能力強,菌絲生長發育快,我國大多採用生料和發酵料栽培。

培養料及堆制

常用配方一:棉籽殼100千克、石灰2千克,料水比1∶1.3~1.5;該配方可生料栽培,也可發酵料栽培。

常用配方二:玉米芯70千克、麥麩15千克、腐熟雞糞15千克、生石灰4千克、尿素0.3千克,石膏1千克、料水比1∶1.3~1.5。

培養料建堆要求高1米、寬1.2~1.5米、長不限。建堆後輕輕壓實料表,然後用較粗的木棒在堆上自上而下均勻地打通氣孔,以避免厭氧發酵。待堆內20厘米處溫度升至65℃左右時,維持12小時翻堆。翻堆時,要上下、內外使培養料互換位置,翻拌均勻。第一次翻堆後,待料溫再升到60℃以上時維持1~2天,再翻堆,前後共翻3~4次。當玉米芯變成深棕色、有發酵香味時,發酵結束。

裝料接種

金頂側耳金頂側耳
栽培方法分為袋栽或床栽兩種。①袋栽選用22厘米×55厘米的聚乙烯塑膠袋裝培養料,採取兩頭接種,並在中間按等距離撒播兩層菌種,然後用針刺通氣孔,每袋裝乾料1公斤,濕重2.3公斤,每瓶750克的菌種可接種4袋。②床栽選擇地勢高燥、近水源場地。搭好蔭棚,整理畦床,寬1~1.3米,開好排水溝。堆料前1天用1000~1500倍樂果乳劑或5%敵敵畏乳劑噴灑畦面及四周環境。堆料時在畦面上先鋪1層5厘米厚的培養料,然後播1層菌種,依層堆料播種3~4層,並將剩餘菌種撒於料面,用木板拍平,稍加壓實,再用報紙蓋面,薄膜覆蓋床面。整個堆料厚度20厘米,每平方米用乾料25公斤,菌種4瓶。菌種使用量一般占培養料15%左右。

發菌培養

接種後進入菌絲髮育階段。袋栽的可重疊排放在事先經過消毒的乾燥室內。頭3~4天溫度控制在23~28℃發菌,但不可超過32℃,5天之後以22~26℃為適。春季氣溫低時應加溫培養,但注意通風;秋初氣溫高時應開窗通風降溫。發菌培育階段每天上午進行通風換氣,袋栽的注意翻袋。床栽的發菌期每2天揭膜通風30分鐘,當部分菌絲爬上土面時,將蓋面報紙取出,進行覆土2~3厘米厚,並將蓋膜拱起,以利通風。

出菇管理

金頂側耳金頂側耳
栽培方式不同,管理方法也有差別。袋栽的經過20~25天的培養,應把菌袋搬到出菇房或野外蔭棚內長菇,採取層架臥排或露地立放。當袋內瘤狀菌絲突起,並呈灰白色時,說明生理成熟,此時用刀片將薄膜割2~3個出菇口,開口後2天即可現蕾,菇蕾初現時切忌噴水,待菇蕾大部分變成金黃色時,進行噴霧增濕,空間相對濕度85%即可。菇體發育期每天噴水1次,空間相對濕度保持90%~95%,溫度掌握20~24℃,低於14℃時生長緩慢,高於30℃時生長受阻礙。氣溫高時可噴水降溫。金頂菇對二氧化碳反應敏感,因此整個出菇期應注意通風增氣。床栽的經25天培養,菌絲體布滿料面、爬滿土層時,應噴冷水,並拉大溫差,5~10天即可現蕾。出菇期按袋栽法掌握溫濕度和注意通風。夏季出菇棚氣溫高,可噴水降溫,並加蓋遮陽物,減少陽光輻射。

採收加工

播種後35天左右即可採收。成熟標準:菇蓋尚未展平時,可整叢割下。管理得法,每簇一次就可收300克,最大的500克。袋栽的收完頭茬菇後,應清除老根及料面殘留。收完2茬後,袋內含水量下降時,應浸水補充水分。收完3茬後,也可採取脫袋野外埋筒覆土,還可長1茬菇。床栽的應鬆動覆土,讓氧氣透入菌絲。上述兩種栽培法,採收後均需停止噴水,生息養菌5~6天后再噴水增濕誘蕾。一般可采3~4茬,生長周期3個月。採收的鮮菇應及時送往市場供應或脫水烘乾。

食用方法

可炒、可爆、可燒、可扒、可燉湯,其味道鮮美,口感滑嫩。可與精肉、醃菜、筍、火腿肉、肚片合炒,也可放入肉類中煲湯。

常見食譜

金頂側耳金頂側耳

紅燒素腸

製作材料:乾豆腐250克,榆黃蘑(乾)30克,青椒272克,豆腐乾50克,冬筍50克,油菜心50克,黃瓜25克,胡蘿蔔15克,小麥麵粉75克,澱粉(玉米)45克,色拉油150克,醬油10克,鹽15克,味素5克,料酒20克,白砂糖5克,香油5克,大蔥10克,姜5克,花椒粉2克

特色:色澤素雅,外脆里嫩,汁鹵鮮香可口。

做法:

(1)把元蘑(水發)、青椒(去蒂去核)、豆腐乾、冬筍均切成細絲;

(2)油菜心順切成兩半;

(3)黃瓜、胡蘿蔔切成菱形片;

(4)炒鍋內放油,加熱後投入元蘑、青椒、豆腐乾、冬筍等絲,煸炒至三成熱;

(5)加蔥薑末、精鹽、味素、紹酒、醬油、花椒麵,炒熟;

(6)拌入澱粉(粉25克),麻油和成餡心;

(7)把麵粉加水和成麵糊待用;

(8)把乾豆腐放案板上,抹上面糊,放入和成的餡心;

(9)捲成直徑3.5厘米的長卷(即素腸),用麵糊封住接口;

(10)炒鍋內倒入油,燒至七成熱,將卷好的素腸放入油中,炸至金黃色撈出控淨油;

(11)然後切成2厘米高的圓柱形,再整齊排列在盤中;

(12)鍋內留底油30克,待至四成熱,投入油菜心、黃瓜、胡蘿蔔煸炒幾下;

(13)加鮮湯、醬油、白糖、精鹽、味素、紹酒,燒沸;

(14)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攪勻,澆在素腸上即成。

製作要訣:本品有油炸過程,需備色拉油約1000克。

黃金菇燒蹄筋

金頂側耳金頂側耳
製作材料:牛蹄筋(泡發)300克,榆黃蘑(乾)30克,玉蘭片20克,植物油50克,香油1克,澱粉(豌豆)5克,白鬍椒1克,青蒜5克,鹽2克,江米酒5克,醬油22克。

做法:

(1)牛蹄筋洗淨後切成長條,放入開水鍋中煮熟,撈出瀝乾水分。

(2)油燒熱後倒入牛蹄過油後撈起瀝乾油。

(3)另外取鍋上火,放入牛蹄筋、米酒、醬油、鹽、牛肉湯,先用大火,放入玉蘭片、黃金菇、蒜苗(洗淨切段),熟透後用濕澱粉10克(澱粉5克加水)勾芡,最後淋上香油裝盤,食用前撒上白鬍椒粉即可。

製作要訣:牛蹄筋需煨煮較長的時間。本品有過油炸過程,需備植物油約600克。需牛肉湯約800毫升,口感更好。

健康提示:功效:強筋壯骨、益氣補虛。本品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纖維素、鈣、鐵、磷及各種維生素、胺基酸等營養物質,能強健筋骨,滋腎潤肺,增加人體免疫力。中醫認為:黃金菇能清熱潤燥、益氣養胃;牛蹄筋有補肝、益氣之功效。

金錢鹿肉

金頂側耳金頂側耳
製作材料:鹿肉1000克,肥膘肉150克,雞肉100克,芹菜25克,榆黃蘑(乾)50克,雞蛋清25克,味素2克,黃酒15克,豬油(煉製)60克,澱粉(玉米)15克,鹽5克。

特色:鮮嫩醇美,鹹香適口。

做法:

(1)將鹿肉用清水洗淨,切成直徑約2厘米的圓片;

(2)肉片放入瓷盆中,加黃酒、精鹽、味素;

(3)芹萊切成末,放入瓷盆中,一同醃製3小時;

(4)肥膘肉也切成直徑約2厘米的圓片;

(5)每3片鹿肉、l片豬肥膘肉用竹籤穿起來,可穿成10串;

(6)串好的肉串上屜蒸15分鐘;

(7)雞肉剁成雞茸;

(8)雞茸中加入雞蛋清、精鹽、味素、濕澱粉攪拌均勻,做成10個丸子;

(9)將榆黃蘑洗摘乾淨,在蘑菇中間切成方眼;

(10)將做成的10個雞泥丸子,逐個放到榆黃蘑上;

(11)放好雞丸的榆黃蘑入屜蒸5分鐘即成“金錢”;

(12)勺內放熱豬油燒至七成熱時,將蒸好的鹿肉串放入油中炸成金黃色撈出抽掉竹籤,裝入盤的中間;

(13)四周擺上蒸好的“金錢”即可。

製作要訣:鹿肉要蒸透入味;蒸、炸過程注意鹿肉嫩度;製作“金錢”要形象逼真;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熟豬油1000克;最宜選用鮮榆黃蘑,若沒有鮮黃榆蘑則可用乾榆黃蘑代替。

食物相剋:肥膘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鴿肉、田螺杏仁、驢肉、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雞蛋清:雞蛋清不能與糖精、豆漿、兔肉同食。

冬菇上素

金頂側耳金頂側耳
製作材料:香菇(鮮)75克,口蘑75克,草菇50克,木耳(水發),75克,銀耳(乾)10克,冬筍100克,腐竹75克,胡蘿蔔150克,油菜心500克,蓮子75克,榆黃蘑(乾)35克,鹽15克,白砂糖5克,味素5克,蚝油25克,生抽25克,花生油35克,香油5克,小米10克,料酒25克。

做法:

(1)冬菇洗淨,大隻的斜刀切兩片,小的整隻用;

(2)草菇橫割一刀;

(3)口磨黃耳、榆耳都切成片;

(4)冬筍、胡蘿蔔均先刻成花形,然後再切成片;

(5)竹先由中間剖開,再切成五厘米長條;

(6)油菜心小的切開兩邊,大的對切成四邊;

(7)鮮蓮子去衣去心;

(8)冬菇、冬筍、口蘑、鮮草菇、榆耳、冬筍、胡蘿蔔、竹分別用滾水一起過;

(9)再用冷水沖涼,銀耳另余水備用;

(10)淨鍋燒熱,下花生油一兩半,用酒起鍋;

(11)加鹽、白糖、味素、蚝油、湯,把冬菇、口蘑、鮮草菇、黃耳、榆耳、冬筍、胡蘿蔔、竹一起煨至入味,倒出去汁;

(12)把冬菇、口蘑、鮮草菇、黃耳、榆耳、冬筍、胡蘿蔔、竹排在大湯碗裡,排拼要整齊,剩餘的料都墊底;

(13)淨鍋燒熱花生油10克,注入素湯500克,再烹入酒、生抽、蚝油、白糖、味素、湯滾調味;

(14)用粟粉(小米磨碎)勾芡,澆入排好料的碗內,上籠蒸透即可;

(15)把蒸好的菜端出,舀出原湯,翻扣在碟內;

(16)油菜心稍泡油,然後用素湯加鹽、味素燒入味;

(17)撈出圍在碟的周圍,舀出原湯燒滾,調味;

(18)用栗粉水勾以稀芡,淋點麻油,澆在菜上,澆好汁;

(19)把煨至入味的銀耳放在菜的上面即成。

製作要訣:本品需素上湯約1500克。

食物相剋:木耳(水發):木耳不宜與田螺同食,從食物藥性來說,寒性的田螺,遇上滑利的木耳,不利於消化,所以二者不宜同食。患有痔瘡者木耳與野雞不宜同食,野雞有小毒,二者同食易誘發痔瘡出血。木耳不宜與野鴨同食,野鴨味甘性涼,同時易消化不良。

金頂側耳金頂沙拉

鼎湖上素

製作材料:香菇(乾)30克,口蘑30克,草菇75克,銀耳(乾)30克,榆黃蘑(乾)30克,黃耳30克,竹蓀(乾)30克,冬筍120克,胡蘿蔔150克,蓮子150克,油菜心200克,澱粉(蠶豆)20克,鹽5克,味素3克,白砂糖15克,蚝油25克,生抽20克,花生油50克,香油20克,料酒20克。

特色:食時鮮嫩滑爽,清香四溢,乃素菜上品。

做法:

(1)水發香菇用清水洗淨,大片的用斜刀片成兩片,小的整用;

(2)鮮草菇在圓面上切成十字花刀;

(3)將水發口蘑、水發黃耳、水發榆蘑用清水洗淨,均切成片;

(4)淨冬筍、胡蘿蔔用花刀法刻成蝴蝶花形;

(5)然後再切成片,使每片都成蝴蝶狀;

(6)水發竹蓀由中間剖開,切成5厘米的長條;

(7)油菜洗淨,剝去老幫,並將油菜心每片改刀切成兩片;

(8)蓮子剝去外皮,挖去苦心,以上備用;(

9)香菇、冬筍、口蘑、草菇、黃耳、榆耳、胡蘿蔔、竹蓀分別用開水焯燙至熟,撈出後用涼水過涼備用;

(10)水發銀耳選擇外形豐滿整齊的,也用沸水焯燙;

(11).取鐵鍋一隻,用水洗淨,上火燒熱,下入花生油,烹入料酒,加入鹽、白糖、味素、蚝油、湯,並將香菇、冬筍、口蘑、草菇、黃耳、榆耳、胡蘿蔔、竹蓀放入鍋內燒至入味,倒去余汁備用;

(12)另取鐵鍋一隻洗淨,採用以上相同技法將銀耳燒至入味,不要加入帶深顏色的調味品;

(13)取湯碗一隻,將燒至入味的香菇、冬筍、口蘑、草菇、黃耳、榆蘑、胡蘿蔔、竹蓀依次排在碗內備用;

(14)鐵鍋刷淨上火,加入花生油,燒熱後烹入料酒,加入素湯、生抽、蚝油、白糖、味素,燒沸後調好口味,用水澱粉勾芡,澆在湯碗內,並上屜用大火蒸5分鐘即可;

(15)在蒸菜的同時,將燒香菇、冬筍、口蘑剩下的余汁加熱,下油菜心燒至入味,撈出後整齊地碼放在菜盤的周圍;

(16)將蒸好的菜餚翻扣在碼入油菜心的盤子中央,並將銀耳擺放在上面,澆上燒銀耳餘下的汁即成。

製作要訣:此菜用料較多,刀工處理時,要求大小一致,薄厚均勻,否則菜餚雜亂無章,影響外形美觀;銀耳用體形大而豐滿者為佳,剪修整齊。烹製時不應加入深色調料,免失銀耳潔白;本菜應勾“二流芡”,芡汁過稠則使菜餚失去清爽特點。

食物相剋: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食用菌類

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消化率達70—90%,享有“植物肉”之稱,蘑菇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蘑菇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富含人體必需的賴氨酸等,還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多種維生素及酶類。屬於健康食品,受到各國人民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