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鐵蕨

蘇鐵蕨

蘇鐵(cycas revoluta)別名鐵樹、鳳尾蕉、鳳尾松。屬蘇鐵科:蘇鐵屬。常綠木本植物。分布在我國東南部和南部沿海溫暖濕潤地區,其他各地均有栽培,在蘇鐵屬植物中其栽培最為普遍,為傳統的名貴觀葉植物。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蘇鐵蕨蘇鐵蕨
種中文名:蘇鐵蕨

英文名:cycad-fern

學名:Braineainsignis(Hook.)J.Sm.

科中文名:烏毛蕨科

科拉丁名:Blechnaceae

屬中文名:蘇鐵蕨屬

屬拉丁名:Brainea

國內分布:台灣廣東貴州雲南

蘇鐵蕨群生長在保護區內的一乾旱荒坡上,形成群體。其根狀莖木質,而且較為粗短;粗壯的直立莖,頂集生大型羽狀分裂的葉片,外形酷似蘇鐵;葉片矩圓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片條狀披針形,漸尖頭,邊緣有細密鈍鋸齒,常向下反卷,葉子主脈兩側各有1行斜上的三角形網眼,網眼外的小脈分離。由於這種蕨類植物體形大而優美,可作觀賞植物。

形態特徵

蘇鐵蕨蘇鐵蕨
蘇鐵蕨根狀莖木質,粗短、直立,有圓柱形的主軸,密生紅棕色長鑽形鱗片。葉多數,簇生於主軸頂部,一回羽狀複葉,小羽片條狀披針形,漸尖頭,葉片革質。葉脈網狀,孢子囊沿最初網脈生長,以後向外布滿葉脈全部,孢子囊無蓋。

蘇鐵蕨是大型蕨類植物。根狀莖粗短,直立,植株高可達1.2米,有圓柱狀主軸,頂端密被紅棕色長鑽形鱗片。主軸直立或斜上,粗約10-15厘米,單一或有時分叉,黑褐色,木質,堅實,頂部與葉柄基部均密披鱗片;鱗片線形,長達3厘米,先端鑽狀漸尖,邊緣略具緣毛,紅棕色或褐棕色,有光澤,膜質。葉簇生於主軸的頂部,略呈二形;葉柄長10-30厘米,粗3-6毫米,棕禾稈色,堅硬,光滑或下部略顯粗糙;葉片橢圓披針形,長50-100厘米,一回羽狀;羽片30-50對,對生或互生,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先端和漸尖,基部為不對稱的心臟形,近無柄,邊緣有細密的鋸齒,偶有少數不整齊的裂片,乾後軟骨質的邊緣向內反卷,下部羽片略縮短,彼此相距2-5厘米,平展或向下反折,羽片基部略覆蓋葉軸,向上的羽片密接或略疏離,斜展,中部羽片最長,達15厘米,寬7-11毫米,羽片基部緊靠葉軸;能育葉片與不育葉同形,僅羽片較短較狹,彼此較疏離,邊緣有時呈不規則的淺裂。葉脈兩面均明顯,沿主脈兩側各1行三角形或多角形網眼,網眼外的小脈分離,單一或一至二回分叉。葉革質,乾後上面灰綠色或棕綠色,光滑,下面棕色,光滑或於下部(特別在主脈下部)有少數棕色披針形小鱗片;葉軸棕禾稈色,上面有縱溝,光滑。孢子囊群沿主脈兩側的小脈著生,成熟時逐漸滿布於主脈兩側,最終滿布於能育羽片的下面。

病蟲害防治

1.介殼蟲 蘇鐵葉片緊密重疊,通風透光不良,高溫多雨季節極易發生。多集中在葉柄、葉背面為害,嚴重時影響生長,致使葉片枯黃脫落。
防治方法:
(1)種苗消毒 引進或從市場購進後要進行榆查,並放入40%氧化樂果乳油劑8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劑800倍液,或40%敵敵畏乳油劑300倍液中消毒20-30分,殺死種苗上的蟲卵和幼蟲。
(2)加強管理 將植株放在於燥、通風、向陽的地方,定期剪除過密的葉、枯葉、蟲葉和部分老葉,改善植株周圍小氣候環境,減少介殼蟲發生。
(3)土法防治 ①植株少或發生較輕時,可用竹片或硬毛刷將介殼蟲刮掉,嚴重時可將蟲密集的葉剪下燒毀。②對若蟲塗抹醫用風油精600-800倍液。③噴灑草木灰肥皂液。取50千克水、5千克草木灰和125克肥皂混台加熱煮沸後,過濾取液噴灑。④將棉球在50克米醋中浸濕後,擦洗葉片上的介殼蟲,既可殺蟲,又具有促使黃葉返綠的作用。⑤將棉球在白酒中浸濕後塗抹,或用l份白酒、2份清水的混合液,在介殼蟲開始活動前(4月)澆灌盆土至表層濕潤,每15天澆灌1次,連澆9次。
(4)藥劑防治 在若蟲孵化盛期,噴灑40%氧化樂果乳油劑1000-15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50%馬拉硫磷8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2500倍液,或2 5%溴氰菊酯2500倍液。也可向蟲株噴灑滅害靈、滅蚊藥。
2.根莖腐爛病 常因生長期澆水過多,土壤長期過濕,盆土黏重透氣不良,或施肥不當,致使根、莖不同程度腐爛,嚴重時葉枯死亡。
防治方法:
(1)火燒滅菌法 剪去全部老葉,用刀刮淨莖幹上潰瘍部位的腐爛組織,用烈火(煤氣灶火)對準潰瘍部位速燒烤數秒,並反覆數次。冷卻後,蠟封創傷面,並將整株放入稀釋的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消毒10分。消毒後晾乾,插入消過毒的河秒中,上蓋花盆或塑膠薄膜,放在光線較暗的地方,促進傷口癒合。在溫度為28℃的條件下,一般經過40 -60天即可生根,長出新葉。這時應將其挖出,栽入盛有3份腐葉土、6份園土和1份河沙或鐵屑混合的培養土的花盆中,放在通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繼續培養。
(2)沸水浸療法 先剪去全部葉片,刮淨根、莖上的腐爛組織,將創面浸入沸水中速蘸後取出晾2分,然後再在沸水中速蘸數秒,再取出晾2分。這樣如此進行2-3次。待創面乾燥後,栽植在經過消毒的沙中,覆蓋塑膠薄膜,移置樹下疏蔭
處養護。一般經過30天左右即可生根長葉。
(3)塗抹藥液 將腐爛組織用刀刮淨,塗抹醫用達克寧霜,或40%福美胂100倍液,進行消毒。

植物繁殖

蘇鐵蕨主要靠孢子繁殖,也可利用孢子和幼葉進行組織培養。採用常規孢子繁殖時,可將具成熟孢子的葉片剪下,裝入蠟紙袋中,待自然乾燥後孢子散出,播種於泥炭土河沙等量混合的培養土中,1個半月左右可發芽,再經過1-2個月的培養可長成小植株。如採用成熟孢子進行組織培養,萌發的速度比常規播種快、發芽率高,能形成大量的小苗,大大加快繁殖速度。

品種介紹

1.蘇鐵 別名龍口蘇鐵。為同屬常見種。主要分布在廣西。莖幹較短,外皮暗赤色,較平滑。羽狀複葉中肋兩側裂片排列間距很大,達4厘米左右。裂片較長較寬,長20-30厘米,寬2-2.5厘米。葉緣波浪狀,先端鈍尖,表面有白粉。
2.雲南蘇鐵 為同屬常見種。主要分布在四川。乾莖矮小,基部膨大盤狀,下部易萌發分枝。裂片排列間距較大,達2厘米。葉薄,革質,邊緣稍厚,向下微彎曲。
3.攀枝花蘇鐵 別名鵝包公、鵝公菜。為同屬常見種。原產四川南部。乾莖從下向上漸粗,最粗可達30厘米。裂片較窄、較短,長6-22厘米,寬0.4-0.7厘米,向下稍彎曲生長。葉柄兩側有短刺。
4.四川蘇鐵 為阿屬常見種。主要分布在福建一帶。莖幹圓柱形,略彎,羽狀複葉大,可長達3米,羽狀複葉中肋兩側裂片不對稱,葉緣不向下彎曲。
5.華南蘇鐵 別名刺葉蘇鐵、鳳尾蘇鐵。為同屬常見種。原產印度尼西亞印度越南。乾莖高大.最高可達15米。最大特點是老葉葉柄殘留乾莖上,不易脫落。上部羽狀複葉略呈拱形生長,下部羽狀複葉平直生長。裂片片較大,長15 -30厘米,寬1-1.5厘米,葉緣平展。葉柄三棱形.側有短刺。耐寒性較差。
6.海南蘇鐵 別名刺柄蘇鐵。為同屬常見種。原產海南。乾莖圓柱形。葉革質,較厚,葉柄兩側生長著稠密的長剛刺,刺長達3-4厘米。
7.篦齒蘇鐵 為同屬常見種。原產雲南西南部及印度、尼泊爾泰國等地區。裂片厚,革質,較窄,寬0.6-0.8厘米,極堅硬,葉緣略向下彎曲,葉柄兩側有稀刺,刺頭微向下彎曲。
8.台灣蘇鐵 為同屬常見種。原產我國台灣地區。乾莖圓柱形,裂片質地較薄,葉柄兩側生有短刺。

生長分布

蘇鐵蕨蘇鐵蕨
生長習性:蘇鐵蕨常野生於較乾旱的山坡和路旁。喜溫暖氣候,不耐寒。宜種植於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

蘇鐵蕨鐵蕨不同於其它大多數喜陰涼、濕潤環境的蕨類,它生長在乾旱荒坡上,海拔上限1800本種生於山坡林下,喜陽光,在華南地區是園林綠化佳品,成片種植,極具大自然原野風情。也可盆栽觀賞,置於庭院或公園,既具蘇鐵之莊重、高貴,又有蕨類之秀雅、飄逸。盆栽時還可在盆面上種些卷柏翠雲草等做裝飾,別具一番情趣。

地理分布:蘇鐵蕨是珍貴的古老植物,因外形類似蘇鐵而得名,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主要分布於中國的台灣、廣東、貴州、雲南東南部印度支那的部分地區,在福建省還沒有資料記載。

蘇鐵蕨主產雲南西雙版納州及河口、屏邊、金平、綠春、富寧等縣,台灣、福建、廣東等省(區)也有。印度、緬甸越南菲律賓等熱帶亞洲廣布。

藥理價值

蘇鐵蕨蘇鐵蕨標本
別名:貫眾

藥理作用體外試驗:蘇鐵蕨有較強抗腺病毒(Ad3)活性。對豬蛔蟲有一定的殺傷作用。蘇鐵蕨3.54g/kg灌稍可縮短家兔凝血原時間。

中藥化學成分:含東北貫眾素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止血;驅蟲

主治:感冒;燒傷;外傷出血;蛔蟲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活血止血藥;驅蟲藥

藥用植物:栽培生於海拔200-1800m的較乾旱的荒坡或路邊。

性味:微澀;涼

藥材基源:為烏毛蕨科植物蘇鐵蕨的根莖。

植物鑑定

蘇鐵蕨蘇鐵蕨
生藥材鑑定

1、性狀鑑別本品呈圓柱形,有時稍彎曲,多縱切成兩半或橫切、斜切成厚片。根莖粗壯,直徑3-5cm,密被極短的葉柄殘基及鬚根和少量褐色鱗片,或葉柄殘基全被削除;質堅硬。橫切面圓形,灰棕色至紅棕色,密布黑色小點;邊緣呈不規則圓齒形,外皮黑褐色;皮內散布多數黃色點狀維管束,中柱維管束10餘個,多呈“U”、“V”字形或短線形,排成一圓圈,形成花紋。葉柄基部橫切面近圓形,直徑5-8mm,密布小黑點,維管束6-10個,環列。氣微弱,味澀。

2、顯微鑑別葉柄基部橫切面:外側為數列厚壁細胞,棕色,類圓形或縱向延長。基本組織散在眾多紅棕色石細胞群,分體中柱6-10個排列成環,周韌型維管束。根莖橫切面:構造與葉柄相似,分體中柱約12個,呈形、長圓形或“U”形,環狀排列,周韌型維管束。

中藥化學鑑定

1、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3g,加水30ml,加熱提取30min,濾過,濾液加鹽酸酸化,用乙醚提取3次,合併濾液,濃縮至乾,加氯仿2ml溶解,點於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丙酮-冰醋酸(80:20:2.5)展開,先噴以新配的0.5%牢固藍B(fastblueBsalt)溶液,再噴0.1mol/L氫氧化鈉溶液,綿馬酸類顯橙紅色斑點。

2、取本品橫切面片,滴加1%香草醛乙醇溶液及濃鹽酸,鏡檢,可見細胞間隙的內生腺毛顯紅色。

經濟價值

蘇鐵蕨蘇鐵蕨

1、蘇鐵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其姿態優美,配置林緣、路旁頗相宜。

2、蘇鐵蕨的富含澱粉,它的營養價值不亞於藕粉,不但可食,也可釀酒。蕨的幼葉有特殊的清香美味,但在食前須先用米泔水或清水浸泡數日,除去其有毒成分,炒食或乾製成蔬菜。食用和釀酒,桫欏莖幹中含的膠質物也可食用。

3、蘇鐵蕨屬中的一種為強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是氣候的指示蕨類;對勘探某些礦藏有參考價值;可還可用於火箭、信號彈、照明彈的製造工業上,作為突然起火的燃料;可用來提高稻田氮素營養,也可用來作綠肥,同時,它還是家畜家禽的優摶飼料。

中國珍惜蕨類植物導航

蕨類植物在植物界是一個自然的類群,地球上除兩極外,到處都有蕨類植物分布,其生態習性千差萬別。根據秦仁昌修訂的中國蕨類植物的分類系統,它具體分為5個亞門,即松葉蕨亞門、石松亞門、水韭亞門、楔葉蕨亞門和真蕨亞門。

蕨類植物百科(二)

蕨類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類,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一門,也是最原始的維管植物。大都為草本,少數為木本。

中國蕨類植物重要的瀕危及稀有種

又稱蕨菜。蕨類植物門,真蕨亞門蕨科(又鳳尾蕨科)。
分類拉丁學名
鹵蕨科 尖葉鹵蕨Acrostichum speciosum
鐵線蕨科馮氏鐵線蕨Adiantum fengianum
荷葉錢線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sinense
蒼山鐵線蕨Adiantum sinicum
觀音座蓮科 法斗觀音座蓮Angiopteris sparsisora
二回原始觀音座蓮Archangiopteris bipinnata
原始觀音座蓮Archangiopteris henryi
三叉蕨科軸脈蕨Ctenitopsis sagenioides
沙皮蕨Hemigramma decurrens
海南節毛蕨Lastreopsis hainanensis
烏毛蕨科蘇鐵蕨Brainea insignis
假桫欏Diploblechnum fraseri
陰地蕨科下延陰地蕨Botrychium decurrens
燕尾蕨科天星蕨Christensenia assamica
桫欏科大羽桫欏Alsophila contaminans
蘭嶼筆筒樹Alsophila fenicis
南洋沙欏Alsophila loheri
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
海南白桫欏Sphaeropteris hainanensis
筆筒樹Sphaeropteris lepifera
骨碎補科台灣骨碎補Dauallia stenolepis
雙扇蕨科灰背雙扇蕨Dipteris conjugata
槲蕨科硬葉槲蕨Drynaria rigidula
頂育蕨Photinopteris speciosa
崖姜蕨Pseudodrynaria coronans
鱗毛蕨科草質複葉耳蕨Arachniodes hasseltii
單葉貫眾Cyrtomium hemionitis
低頭貫眾Cyrtomium nephrolepioides
彎羽鱗毛蕨Dryopteris cyclopeltiformis
合囊蕨科合囊蕨Marattia pelucida
苹科 埃及苹Marsilea aegyptica
條蕨科海南條蕨Oleandra hainanensis
瓶兒小草科帶狀瓶兒小草Ophioderma pendulum
狹葉瓶兒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
瘤足蕨科峨嵋瘤足蕨Plagiogyria assurgens
鹿角蕨科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
睫毛蕨科睫毛蕨Pleurosoriopsis makinoi
水龍骨科尖嘴蕨Belvisia annanensis
戟蕨Christioprteris tricuspis
抱樹蓮Drymoglossum piloselloides
棱脈蕨Schellolepis subauriculata
心形菜蕨Leptochilus cordatus
帶瓦韋Lepisorus loriformis
扇蕨 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
多羽瘤蕨Phymatosorus longissima
三指假瘤蕨Phymatopteris triloba
歐亞水龍骨Polypodium vulgare
戟葉石韋Pyrrosia hastata
黃腺羽蕨Pleocnemia winitii
雲南牙蕨Pteridrys cnemidaria
多變叉蕨Tectaria variabilis
鐵角蕨科細辛蕨Boniniella cardiophylla
蒼山蕨 Ceterachopsis dalhousiae
藥蕨Ceterach officinarum
澤瀉蕨Hemionitis arifolia
狹葉巢蕨Neottopteris phyllitidis
對開蕨Phyllitis japonica
水鱉蕨Sinephopteris delavayi
蹄蓋蕨科光葉蕨Cystoathyrium chinense
實蕨科中華刺蕨Egenolfia sinensis
東京鱗毛蕨Dryopteris tokyoensis
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tsiangiana
角狀耳蕨Polystichum alcicorne
玉龍蕨Sorolepidium glaciale
禾葉蕨科荷包蕨Calymmodon cuculatum
紅毛禾葉蕨Grammitis hirtella
穴子蕨Prosaptia urceolaris
革舌蕨Scleroglossum pusillum
雨蕨科雨蕨Gymnogrammitis dareiformis
七指蕨科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
裸子蕨科薄葉翠蕨Anogramma leptophylla
心基風丫蕨Coniogramme petelotii
膜蕨科菲律賓厚葉蕨Cephalomanes laciniatum
厚邊蕨Crepidopteris humilis
皺翅厚壁蕨Meringium acanthoides
大球桿毛蕨Nesopteris grandis
球桿毛蕨Nesopteris thysanostoma
水韭科 高寒水韭Isoetes hypsophila
寬葉水韭Isoetes japonica
中華水韭Isoetes sinensis
台灣水韭Isoetes taiwanensis
藤蕨科網藤蕨Lomagramma grossoserrata
藤蕨Lomariopsis spectabilis
松葉蕨科松葉蕨Psilotum nudum
風尾蕨科單葉風尾蕨Pteris subsimplex
三色風尾蕨Pteris tricolor
三叉風尾蕨Pteris tripartita
蕨科曲軸蕨Paesia taiwanensis
莎草蕨科莎草蕨Schizaea digitata
中國蕨科金粉背蕨Aleuritopteris chrysophylla
毛葉粉背蕨Aleuritopteris squamosa
疏羽碎米蕨Cheilanthes belangeri
高山珠蕨Cryptogramma brunoniana
戟葉黑心蕨Doryopteris ludens
中國蕨Sinopteris albofusca
小葉中國蕨Sinopteris grevilleoides
光葉藤蕨科海南光葉藤蕨Stenochlaena hainanensis
光葉藤蕨Stenochlaena palustris
金星蕨科毛脈蕨Trichoneuron microlepioides
南平毛蕨Cyclosorus nanpingensis
岩蕨科滇蕨Cheilanthopsis indusiosa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