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錢線蕨

荷葉錢線蕨

荷葉錢線蕨,鐵線蕨科鐵線蕨屬草本植物。多年生蕨類,本變種是鐵線蕨科最原始的類型,在亞洲大陸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瀕危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荷葉鐵線蕨】荷葉鐵線蕨
【學 名】AdiantumreniformeL.var.sinenseY.X.Ling
【中文學名】荷葉鐵線蕨
【別 名】荷葉金錢草
【科屬】Adiantaceae 鐵線蕨科鐵線蕨屬
【瀕危類別】瀕危
【保護級別】2級
【現 狀】僅存於四川萬縣和石柱縣,因築路\採挖作藥用,現數量極少,陷入瀕危
【分布省縣】四川萬縣武陵區、新鄉、小沱山、杉樹坪、石柱縣 
【土壤PH值】中性略偏鹼性 
【生態特徵】生於溫濕無蔭蔽的岩面薄土層上、石縫或草叢中 
【花 期】7
【果 期】8-9
【科研價值】對研究該種的親緣關係\植物區系及地理分布等有重大價值
【經濟價值】全草為清熱解毒,利尿通淋藥,又供欣賞
【保護措施】劃產地為保護點,並進行人工栽培
【繁殖方式】分株或孢子繁殖
生態分類:草本植物-蕨類植物
觀賞分類:觀葉類
高度範圍:5-20厘米(M)

科屬簡介

鐵線蕨科Adiantaceae荷葉鐵線蕨同屬常見觀葉種類有
扇葉鐵線蕨(A.flabellulatum):葉片扇形至不整齊的闊卵形,2~3回掌狀分枝至鳥足狀二叉分枝;中央羽片最大,小羽片有短柄。
鞭葉鐵線蕨(A.caudatum):又稱剛毛鐵線蕨,葉線狀披針形,長約10~25厘米,頂端常延長成鞭狀,著地生根。葉劍長方形,一回羽狀或二回撕裂,上緣和外緣常深裂成窄的裂片,下緣直而全緣。
楔葉鐵線蕨(A.raddianum):葉寬三角形,2~4回羽狀分裂,裂片菱形或長圓形。

形態特徵

荷葉錢線蕨荷葉錢線蕨
多年生草本蕨類。高5-20cm。根狀莖短而直立。葉橢園腎形,寬2-6cm,上面深綠色,光滑並有1-3個同環紋,下面疏被棕色的長柔毛,葉緣具圓鋸齒,長孢子葉的葉片邊緣反捲成假囊群蓋。孢子囊群長圓形或短線形,生於葉緣,中國特有變種。僅分布於四川萬縣,生於海拔約205cm處溫暖、濕潤和沒有蔭蔽的岩石表面的薄土上、石縫或草叢中。本變種是鐵線蕨科最原始的類型。在亞洲大陸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瀕危種。

生長習性

在全世界,荷葉鐵線蕨僅斷續分布在東起萬州區、西至石柱縣西沱區沿江近100千米長,向兩岸縱深3~5千米的狹長地帶內,海拔高程局限於80~430米之間,但在海拔170~250米之間較為集中。萬州新鄉、小論山和杉樹坪一帶是荷葉鐵線蕨的集中分布區,面積約25平方千米;大多數分布點位於河溝邊西南坡向的崖壁或灌叢中。荷葉鐵線蕨是三峽庫區特產植物。
通常情況下,荷葉鐵線蕨生於溫暖、濕潤和沒有蔭蔽的簿土上、石縫或草叢中。光照和空氣濕度對其生長非常重要;鐵線蕨喜陰怕光,它在強光下不能順利生長,鐵線蕨性喜溫暖陰濕環境,既不耐寒,也不耐旱,喜歡酸性土壤。其所在群落主要有:化香-槲櫟-芒群落、鹽膚木-鳶尾群落、水麻-細穗腹水草群落和黃荊條-海金沙群落;在群落中處於伴生地位,因其植株很小,常躲在其他植物之下,一定要等到這些植物都不再生長了,它才慢慢生長。荷葉鐵線蕨通常在早春發葉,7月後形成孢子囊群,8~9月孢子陸續成熟。[1]

繁殖培育

栽培管理

盆栽時,盆缽可選用淡色的釉盆和瓦盆;盆土必須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通氣性,一般用富含腐殖質的泥炭荷葉鐵線蕨
土或腐葉土,再加入約1/3的粗砂和細砂,並放入一些骨粉,且盆底應墊一些碎瓦片或粗砂以利排水,根莖栽植深度為1.5~2.5厘米。
鐵線蕨喜陰怕光,在強光下不能順利生長,盆栽宜置於半日蔭或棚內的間接光照下培養,夏季忌陽光曝曬。生長季節要充分澆水。平時可每天澆水一次,夏季可每天澆水2次,並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夏季高溫季節還應每天向葉面噴水2~3次才能保持葉色碧綠,還可每星期將盆放於水中浸泡一次。在秋末以後,應逐漸減少澆水次數,保持盆土濕潤即可,增強其抗寒性。水分不足時,葉片易變黃。
但若土壤水分過於飽和,或根部太乾時立即大量澆水,會使植株萎蔫甚至死亡。需肥量不多,生長期15~30天施液肥一次即可,苗期可追施氮肥。施肥時勿將肥料沾污葉片,否則易致葉片枯黃,降低觀賞價值。鐵線蕨適應性強,生長快,葉叢過密會導致生長衰弱,葉片發黃,應及時分株繁殖或換盆。鐵線蕨喜鈣肥,分株換盆時,可向盆中加少量石灰和碎蛋殼,補充些鈣肥。葉叢過密還不利於新葉萌發,可於秋季適當修剪,去掉一些老葉黃葉,以利保持植株的清新優美。生長適溫為18~25℃,越冬溫度不宜低於10℃。

可用分株或孢子繁殖

 
1、分株繁殖在室內四季均可,但一般在早春結合換盆進行。將母株從盆中取出,切斷其根狀莖,使每塊荷葉鐵線蕨
均帶部分根莖和葉片,然後分別種於小盆中。根莖周圍覆混合土,灌水後置於陰濕環境中培養,即可取得新植株。
2、孢子繁殖的方法是:將作為基質的泥炭和細砂置於烘箱內高溫消毒,以殺死病菌和雜草種子。然後,將消毒後的土壤放入播種淺盆中。剪取有成熟孢子的葉片,集中孢子並均勻地撒播於播種淺盆,不需覆土,上面蓋以玻璃片,從盆底浸水,保持盆土濕潤,並置於20-25℃的半陰環境下,約一個月孢子可萌發為原葉體,待長滿盆後便可分植。注意在分植前1~2天要移開播種盆上的玻璃進行透氣,以免引起植株腐爛或病蟲害發生。此外,在溫暖陰濕的環境下極易散布孢子自行繁殖。

養護技術

鐵線蕨適宜生活環境

鐵線蕨性喜溫暖陰濕環境,不耐寒,不耐旱,宜酸性土壤。盆栽可常平放在室內具有散射光處,則生長良荷葉鐵線蕨
好。盆土以山地森林土和肥沃園土各半混合配製的培養土為宜。生長季節澆水要充足,每隔2周左右需施1次薄肥,促使其生長繁茂。夏季宜放室外蔭棚下養護。葉叢過密時,可將老葉適當修剪,否則葉片易變黃,有礙觀瞻。入冬後移入室內放於散射光處,室溫保持10℃左右即可安全過冬。

鐵線蕨葉片變黑處理

鐵線蕨因養護不當,葉片往往會發黑。究其原因與防治措施:
①冬季氣溫低,遭受晚霜或早霜的凍害。鐵線蕨性喜溫暖而濕潤的氣候,不耐寒,生長適溫為15~24℃,冬季室溫若在10℃以上,葉片可保持翠綠,低於5℃即發黑變黃。
②過於蔭蔽,長時間不見陽光。鐵線蕨怕暑熱,不能在陽光下曝曬,但也不能全部蔽蔭,夏季最好放在室外蔭棚和大樹下,或夜間搬到室外,白天搬回室內。冬季應充分見光。
③夏季氣候悶熱,通風不良。應提高空氣濕度,加強通風。
④肥水問題。鐵線蕨喜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需要充足的肥力。可在培養土中加入木炭粉和磚屑,以提高盆土的通氣透水性能,盆土應見乾見濕。

鐵線蕨家庭培育

在家庭中要養好鐵線蕨,應做到以下幾點:
①鐵線蕨性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忌陽光直射,最好將植株放在室內陽光照不到的地方,過多過強的光荷葉鐵線蕨
照會引起葉邊枯焦。在10~20℃溫度下生長良好,夏季高溫會抑制生長,冬季不低於5℃,才能四季常青。
②蕨類植物都是在潮濕環境下生長的,鐵線蕨也不例外。在栽培時,除了要注意使土壤保持濕潤外,還要經常向葉面上噴水,以提高空氣濕度,植株出現黃化,往往就是濕度不夠所致。另外也有可能是凍害。
③每年春季換盆1次,修剪去乾葉和老根。盆土要換成新鮮、肥沃而有疏鬆的腐葉土,最好再加少量的磚屑。

鐵線蕨葉片焦邊處理

鐵線蕨葉片最容易出現褐色焦邊,這是栽培中常遇到的問題。鐵線蕨原生於陰濕的牆縫或石面,最喜潮濕。由於夏季的光照強烈,如果不把鐵線蕨放在蔭蔽的環境中,便不能正常生長。直射的陽光會使葉片的水分很快蒸乾,還未等根部將水分吸收上來,葉片的一部分細胞已乾縮脫水,綠色也會逐漸褪去,這樣就出現了焦邊。
挽救措施:
①必須立刻置於半陰處培養。
②把發焦的葉子剪除,並及時噴水於葉面及周圍地面。
③應悉心養護,儘量避免再次受到強光的刺激。

鐵線蕨四季常青栽培技術

①生長期間要充分澆水和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生長旺季需每天向枝葉上噴水2~3次,以保持葉色深綠。荷葉鐵線蕨
若供水不足或空氣乾燥,葉片就會變黃或卷邊焦枯。
②鐵線蕨需肥量不多,一般每隔2~3周施1次稀薄餅肥水便可。若能加施少量鈣質肥料則效果更佳。但要注意:澆水施肥時不能沾污葉面,否則易造成葉片枯黃,影響觀賞效果。
③鐵線蕨雖屬於陰生植物,但生長季節仍需要一定的光照,室內養護時春夏秋三季,最好將花盆放在居室東面或北面窗台上養護。如放在室外培育切忌陽光直曬,若遭強光直曬極易引起葉緣焦枯,葉片枯黃。
④養護過程中發現有枯葉時應及時剪除,以保持植株清新美觀,並有利新葉萌發。葉叢過密時可在每年秋季將老葉適當修剪,不然枝葉過於雜亂擁擠,就會導致生長衰弱,葉片發黃。
⑤冬季應把花盆放到南面窗台附近蒔養,並保持空氣濕潤,室溫維持在12℃以上,這樣葉片就會長得鮮綠可愛。
⑥鐵線蕨生長快,需每年春季進行換盆。換盆時注意需填加新的培養土。

科學繁殖鐵鐵線

蕨通常以分株繁殖為主,這樣可保持親本性狀。一般在翌年4月份換盆時進行,視母株大小,可將植株基部一分為而或一分為三進行培育。另外,一旦成熟的孢子散落在潮濕的土壤中,也會發育成幼苗,待稍長大,起挖上盆便成為新的植株。

生物價值

荷葉錢線蕨荷葉錢線蕨
作為與恐龍同時代的遠古生物,荷葉鐵線蕨為鐵線蕨科最原始的類型,在此之前,整個亞洲發現的鐵線蕨全部為複葉類型。它是腎葉鐵線蕨的一個地理變型種,為亞洲鐵線蕨科植物中唯一的單葉型植物。單葉型鐵線蕨在世界範圍內為數不多,只有1種腎葉鐵線蕨(產於大西洋上的亞速爾群島)和2變種,即荷葉鐵線蕨與細辛葉鐵線蕨(產於非洲大陸南部及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島)。然而,二者差異又很大,腎葉鐵線蕨植物體粗壯,鱗片褐棕色、不透明,葉厚革質,自葉柄至葉片兩面均密被細長並交織在一起的白色柔毛,這些方面都完全不同於荷葉鐵線蕨。
中國變種荷葉鐵線蕨在亞洲大陸僅見於三峽,為研究中國和非洲蕨類間斷分布的關係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在研究該種的親緣關係、植物區系、地理分布方面均有重大的價值,科學家公認它是印證大陸漂移學說的有力證據之一。
除此之外,荷葉鐵線蕨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其性味淡,微苦,入肝、膀胱二經。具“消熱解毒,利尿通淋”的藥效。近年來,重慶萬州一些民間人士稱其為治療黃疸型肝炎的特效藥。
由於植株形體小巧、喜陰,別致優美,人們還將其作為盆栽觀葉植物。鐵線蕨喜陰,適應性強,栽培容易,更適合室內常年盆栽觀賞。作為小型盆栽喜陰觀葉植物,在許多方面優於文竹。小盆栽可置於案頭、茶几上;較大盆栽可用以布置背陰房間的窗台、過道或客廳,能夠較長期供人欣賞。鐵線蕨葉片還是良好的切葉材料及乾花材料。

瀕危原因

在系統上發育獨立,起源古老的荷葉鐵線蕨,由於分布區狹窄,種群數量少,在自身的基因源和生態環境改變的綜合作用下,居群更是迅速縮小,進而導致近交率加大。和其他蕨類植物一樣,它的孢子成熟後從孢子囊內以特種機制被散布出來,落地後需在適宜的條件下才能萌發生成新株。但由於人類活動加劇了對森林的破壞,空氣濕度降低,地下水位下降,原有生態環境改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不復存在,同時,過分宣傳其藥用價值,過度採掘,而不強調保護的重要。所有這一切,均使荷葉鐵線蕨處於滅絕的邊緣。
1984年,由當時的國家環境保護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植物紅皮書》將其列為二級稀有瀕危植物,1996年在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中,它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對於荷葉鐵線蕨,人們對其認識還非常有限,目前己在分布相對集中的區域建立了定位研究站,對其生態學、生物學進行定位監測研究,重點研究種群動態、生長環境、繁殖適應能力等。
三峽庫區蓄水後,有關部門己對外界廣泛關注的荷葉鐵線蕨進行了易地保護,在重慶市萬州區建立了荷葉鐵線蕨物種保護點,禁止採挖,並採用分枝或孢子繁殖技術,進行人工栽培,在雲南等地也進行引種栽培。所有這些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國蕨類植物重要的瀕危及稀有種

又稱蕨菜。蕨類植物門,真蕨亞門蕨科(又鳳尾蕨科)。
分類拉丁學名
鹵蕨科 尖葉鹵蕨Acrostichum speciosum
鐵線蕨科馮氏鐵線蕨Adiantum fengianum
荷葉錢線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sinense
蒼山鐵線蕨Adiantum sinicum
觀音座蓮科 法斗觀音座蓮Angiopteris sparsisora
二回原始觀音座蓮Archangiopteris bipinnata
原始觀音座蓮Archangiopteris henryi
三叉蕨科軸脈蕨Ctenitopsis sagenioides
沙皮蕨Hemigramma decurrens
海南節毛蕨Lastreopsis hainanensis
烏毛蕨科蘇鐵蕨Brainea insignis
假桫欏Diploblechnum fraseri
陰地蕨科下延陰地蕨Botrychium decurrens
燕尾蕨科天星蕨Christensenia assamica
桫欏科大羽桫欏Alsophila contaminans
蘭嶼筆筒樹Alsophila fenicis
南洋沙欏Alsophila loheri
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
海南白桫欏Sphaeropteris hainanensis
筆筒樹Sphaeropteris lepifera
骨碎補科台灣骨碎補Dauallia stenolepis
雙扇蕨科灰背雙扇蕨Dipteris conjugata
槲蕨科硬葉槲蕨Drynaria rigidula
頂育蕨Photinopteris speciosa
崖姜蕨Pseudodrynaria coronans
鱗毛蕨科草質複葉耳蕨Arachniodes hasseltii
單葉貫眾Cyrtomium hemionitis
低頭貫眾Cyrtomium nephrolepioides
彎羽鱗毛蕨Dryopteris cyclopeltiformis
合囊蕨科合囊蕨Marattia pelucida
苹科 埃及苹Marsilea aegyptica
條蕨科海南條蕨Oleandra hainanensis
瓶兒小草科帶狀瓶兒小草Ophioderma pendulum
狹葉瓶兒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
瘤足蕨科峨嵋瘤足蕨Plagiogyria assurgens
鹿角蕨科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
睫毛蕨科睫毛蕨Pleurosoriopsis makinoi
水龍骨科尖嘴蕨Belvisia annanensis
戟蕨Christioprteris tricuspis
抱樹蓮Drymoglossum piloselloides
棱脈蕨Schellolepis subauriculata
心形菜蕨Leptochilus cordatus
帶瓦韋Lepisorus loriformis
扇蕨 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
多羽瘤蕨Phymatosorus longissima
三指假瘤蕨Phymatopteris triloba
歐亞水龍骨Polypodium vulgare
戟葉石韋Pyrrosia hastata
黃腺羽蕨Pleocnemia winitii
雲南牙蕨Pteridrys cnemidaria
多變叉蕨Tectaria variabilis
鐵角蕨科細辛蕨Boniniella cardiophylla
蒼山蕨 Ceterachopsis dalhousiae
藥蕨Ceterach officinarum
澤瀉蕨Hemionitis arifolia
狹葉巢蕨Neottopteris phyllitidis
對開蕨Phyllitis japonica
水鱉蕨Sinephopteris delavayi
蹄蓋蕨科光葉蕨Cystoathyrium chinense
實蕨科中華刺蕨Egenolfia sinensis
東京鱗毛蕨Dryopteris tokyoensis
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tsiangiana
角狀耳蕨Polystichum alcicorne
玉龍蕨Sorolepidium glaciale
禾葉蕨科荷包蕨Calymmodon cuculatum
紅毛禾葉蕨Grammitis hirtella
穴子蕨Prosaptia urceolaris
革舌蕨Scleroglossum pusillum
雨蕨科雨蕨Gymnogrammitis dareiformis
七指蕨科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
裸子蕨科薄葉翠蕨Anogramma leptophylla
心基風丫蕨Coniogramme petelotii
膜蕨科菲律賓厚葉蕨Cephalomanes laciniatum
厚邊蕨Crepidopteris humilis
皺翅厚壁蕨Meringium acanthoides
大球桿毛蕨Nesopteris grandis
球桿毛蕨Nesopteris thysanostoma
水韭科 高寒水韭Isoetes hypsophila
寬葉水韭Isoetes japonica
中華水韭Isoetes sinensis
台灣水韭Isoetes taiwanensis
藤蕨科網藤蕨Lomagramma grossoserrata
藤蕨Lomariopsis spectabilis
松葉蕨科松葉蕨Psilotum nudum
風尾蕨科單葉風尾蕨Pteris subsimplex
三色風尾蕨Pteris tricolor
三叉風尾蕨Pteris tripartita
蕨科曲軸蕨Paesia taiwanensis
莎草蕨科莎草蕨Schizaea digitata
中國蕨科金粉背蕨Aleuritopteris chrysophylla
毛葉粉背蕨Aleuritopteris squamosa
疏羽碎米蕨Cheilanthes belangeri
高山珠蕨Cryptogramma brunoniana
戟葉黑心蕨Doryopteris ludens
中國蕨Sinopteris albofusca
小葉中國蕨Sinopteris grevilleoides
光葉藤蕨科海南光葉藤蕨Stenochlaena hainanensis
光葉藤蕨Stenochlaena palustris
金星蕨科毛脈蕨Trichoneuron microlepioides
南平毛蕨Cyclosorus nanpingensis
岩蕨科滇蕨Cheilanthopsis indusiosa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