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骨目

水龍骨目

水龍骨目是真蕨綱中的一個主要分支,包含有超過百分之80的現今蕨類物種。它們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等地區都可以被發現。這一目的特徵有:帶有一由莖和裂縫交織成垂直環形的孢子囊;側面或中心依附的菌裙;綠色、有梗且在地面的配子體。水龍骨目被認為是蕨類最晚分歧出來的目,基於最近的基因分析。它們大約在一億年前形成且分歧出來,大概是接在被子植物門分歧之後。

基本信息

水龍骨目

正文

真蕨亞門薄囊蕨綱最大的1目。孢子囊的壁薄,孢子同型,無雌雄之分,孢子萌發後形成的原葉體上長出頸卵器和藏精器,分別產生雌雄配子,配合後的合子萌發而發育成新的孢子體。有55科,中國有47科,種類約占真蕨總數85%。代表科為水龍骨科。常見種為水龍骨。廣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及日本(見圖)。水龍骨目附生於林下石上或樹幹。根狀莖供藥用,能消腫去毒,行氣活血、散瘀、補腎,治跌打損傷、骨折、勞傷、禿瘡等。
最早蕨類植物學家曾將所有真蕨類列為一目,故本目又名真蕨目。1905年丹麥蕨類學家C.F.A.克里斯滕森將真蕨目分為10個科。1940年中國蕨類植物學家秦仁昌將水龍骨科分為33科,從而結束了真蕨類中存在的混亂情況,引起了當時國際蕨類學界的爭論和重視,並在其後的年代裡逐漸為各國學者所採用。1954年秦仁昌將真蕨目限定為薄囊蕨亞綱中的同型孢子類。70年代後期,秦仁昌將蕨類植物門分為5個亞門,其中真蕨亞門分為厚囊、原始薄囊和薄囊蕨3綱,在薄囊蕨綱中有3個目,同型孢子類為水龍骨目,異型孢子類為目和槐葉目(見蕨類植物門)。

配圖

相關連線

蕨類植物門下綱目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是高等植物的一大類群。同時也是高等植物中較低級的一類。常為高大木本植物,成為大森林,盛繁於晚古生代,至現代多為草本。蕨類可分四綱:裸蕨綱、石松綱、節蕨綱、真蕨綱。其中裸蕨孢子體無根、莖、葉的分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